七十年前,红军在这里创造了革命的奇迹;七十年后,红色旅游像风一样吹遍大河两岸。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红军精神正一代代得到传承,而雄浑的赤水也依然奔流不息,迎接着一拨拨人对“四渡赤水”的纪念和对革命情怀的追寻。
革命在赤水扭转战局,赤水因革命闻名四方。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原定经习水从泸州、宜宾北渡长江。24日,中央红军到达习水并向川黔交界的习水土城集结。
面对着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28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在土城亲自指挥了青杠坡阻击战,共和国的三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五任国防部长、七大元帅及数百名将军参加了战斗,敌我双方伤亡惨重。29日,红军主动撤出战斗,从土城浑溪口和蔡家沱两个渡口西渡赤水河,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扎西整编后,2月18日至21日,红军在二郎滩、太平渡出其不意二渡赤水河,再占遵义。3月16日至17日,红军在茅台三渡赤水河佯动诱敌,4天后在二郎滩、太平渡等地又神秘地四渡赤水河。
“四渡赤水”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三万红军在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中成功转移,这也是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是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得意之笔。
1992年,习水县政府在二郎滩渡口修建了一座阳雀岩观光台,距离著名的二郎渡百余米远,从此这里也成了红色旅游观光线中一处不得不到的景点。放眼远眺,滚滚赤水奔腾而过,渡口的纪念碑巍然耸立。
一位六旬老人常年在这里卖花,他的记忆从解放后开始,一年年目睹着渡口两岸的新变化,茅台酒的日益壮大、还有习酒、郎酒等,几大酒厂分立渡口周边,使赤水河这一美酒河上酒香四溢,而近年内日益增多的游人亦让阳雀岩等步上了一个个追忆的身影。
离开桐梓后的几天里,我们的采访车日夜兼程地驰骋在赤水河两岸。从习水到赤水到古蔺到仁怀,二郎滩渡口、土城渡渡口、太平渡渡口、元厚渡渡口、茅台渡渡口,一站接着一站。
“扬我赤心、与寇拼命、溅彼鲜血、膏我弹刃”,红军使用过的脸盆已经铁锈斑斑。沿途过来,我们差不多走遍了所有的纪念馆和埋葬红军将士躯体的纪念塔,当年的史料、灰白的照片、红军使用过的机枪、写在门板上的标语等等,均是历历在目。
战争时期,红军驻扎的营地、重要会议的会址,还有伟人的临时住所,如今都在几条“长征街”里保持着原样。
70年过去,如今的赤水两岸已是今非昔比,数座大桥横架大河两岸,除了河水赤色依旧,交通已不再是两岸老百姓的难题。走长征路,到红军渡,游秀美山川、看赤水河龙舟竞渡;睹民俗风情,体验百折不挠的“四渡赤水”精神,在老百姓生活条件日渐改善的同时,赤水两岸的红色文化也已在当地县市政府的推广下日渐名扬开来。以太平渡渡口边上的长征纪念馆为例,其一年的游客量已经达到两万人。
离开赤水时,一次特为纪念长征70周年而举行的“赤水首漂”活动正在赤水河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勇士们,将操作着橡皮艇在奔腾的赤水河上完成第一次大规模的漂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