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给闽赣战委会的信中就明确指示,“闽赣应以宁化为中心,切实加强突击力量”,并对各项战斗任务作了具体的布置。六七月间,项英、毛泽民等领导人来到宁化苏区,检查督促闽赣省及宁化的工作。朱德总司令也发出命令部署巩固中央苏区东北门户的有关事项。不久,中央局还直接派张闻天到宁化开展工作。从此,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准备工作便在宁化苏区展开了。张闻天到宁化后,按照中央的要求,召开闽赣省委扩大会,并在实地指导工作,以宁化为中心,抓紧了粮食征收,突击扩红,巩固地方武装,发展游击战争,动员组织民工等任务的实施。所以在长征前的准备阶段里,从中央、省到基层各级党组织、苏维埃政府抓紧了这一区域的各项工作,赢得了时间来完成支援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各项任务。
1934年9月中旬,红一军团一部从宁化、清流交界的里田、曹坊、滑石开往江西的兴国。10月初,红三军团第四师、少共国际师、红九军团的一部红军及红军医院等先后布防在宁化的防御地带内,并陆续出发长征。与此同时,按照中央的决定,闽赣省主要领导人邵式平、郑亦胜,以及在闽赣省工作的余泽鸿等一批同志也先后从宁化出发参加长征。所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宁化苏区作为长征出发地之一,也就必然直接为长征的红军提供各种支援和掩护,为红军长征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三,宁化苏区的人民群众有支援红军反“围剿”的光荣传统,牢靠的群众基础是宁化为红军长征作贡献的重要保证。
宁化苏区是中央红军经过一至四次反“围剿”并取得胜利后发展起来的。苏区人民深知,只有支援红军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才能巩固苏区,保住土地革命的成果。因此,宁化苏区人民把支援红军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作出显著的成绩。早在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期间,宁化苏区人民踊跃扩红,创造过两个模范团加入主力红军,两个区苏荣获省苏政府“我们模范区”的嘉奖。宁化苏区人民先后有1?郾37万余人加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除了继续为主力兵团扩充兵员外,宁化苏区人民在保障红军的粮食供给方面也做得非常突出。中央局曾进行三次征集粮食的动员,指出“宁化是特别着重进行突击的重要方面”。宁化苏区在短短的时间内共筹集了14万担粮食供给红军,同时为了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在发展赤少队的突击运动中,曾创造了80%的适龄青年加入赤少队的好成绩。成千上万的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参加游击战争,建工事筑堡垒,运输物资粮食和伤病员。1934年春,宁化苏区仅一次就出动870多名民工上前线支援红军,500多人组成运输队。长征前夕,宁化苏区人民又一如既往,动员一切力量,出人出粮,付出最大的努力,作出巨大的牺牲,为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作出新的贡献。
二
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进行长征时,宁化苏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作出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筹集给养资财,支援主力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是“围剿”与反“围剿”斗争的继续,仍然需要筹集大量的物资和粮食。1934年5月,博古等人在8至10月的战斗计划中,提出了长征意向并着手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长征准备阶段中,筹集大批粮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7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出了在秋收中借谷60万担及征收土地税等决定。为此,宁化苏区从8月18日开始,在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动员下,掀起征集粮食的高潮,半个月时间,就征集粮食3?郾4万余担,完成中央分配给宁化任务的80%多。随着敌“进剿”军的推进,中央苏区兵日少、地日减的局面不断加剧,而主力红军长征前的兵力集结,以及长征出发时规定每人必须携带10天的口粮,这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