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红军医院简介(张发金摄)
城关谢氏家庙老照片
宁化谢氏革命英烈名录(张发金摄)
谢氏家庙标语:革命成功万岁(谢丽梅摄)
谢氏家庙标语:歡迎白軍兄弟拖槍過來當紅軍 送郎去當兵,割掉髻子當紅軍,保護紅軍萬萬歲,割掉髻子也甘心(谢丽梅摄)
谢氏家庙标语:医伤病不怕痛,早日医好上前方(龚翠英摄)
坐落在宁化县城薛家坊偏僻角落的谢氏家庙,也许不为众人所知。这幢清代所建的客家古建筑,不仅蕴含客家历史与文化,还有它神奇而令人兴奋不已的红色历史:办过红军医院,朱德在此住过,在经过80余年沧桑后,县党史干部发现它保留着四条珍贵的红军标语。
城关红军医院
探访谢氏家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门门楼上“谢氏家庙”及“城关红军医院旧址”牌匾,以及占地近1000平方恢宏的建筑。管理人员谢起求介绍:这里曾是宁化主要的红军医院之一,大量的红军伤兵在此救治,也有为普通百姓看病,很受老百姓欢迎。
笔者电话采访79岁老人谢氏家庙理事会前任会长谢荣祥:“2000年谢氏家庙修路,挖出许多小药瓶药罐,周围居住的老人就说是红军医院用的瓶瓶罐罐。为此我们先后走访了解了三四位住在附近年近90岁的老人,都说谢氏家庙当年办过红军医院”“大概2004年,一位住在附近岗上园的方田人叫雷化就,80多岁了,来到庙里告诉我们,谢氏家庙当年办红军医院设了药房、诊室、观察室,并指出分别在哪个房间。雷化就说他父亲当年参加红军,他生病时区政府给他开了条子,便可到谢氏家庙红军医院看病。”
谢氏后人为记住这段历史,在庙内设置了展板,介绍城关红军医院的概况,“医院不仅为红军伤病员治疗,替群众看病也不收费,当地群众积极帮助护理和慰劳伤病员,组织宣传队唱歌跳舞表演节目,组织慰问队送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伤病员洗衣服,鼓励伤病员安心养伤,早日康复,重上前线。”展板上还有“当年在此就诊过的雷化就老先生讲述当年情形”的图片资料。
尘封的历史,轻轻掸之。查阅60年代有关部门所作的革命历史调查记录和口述资料,有谈到谢氏家庙设过红军医院,还有说草东庙也办过。城关草东庙早被拆除,庆幸谢氏家庙保存下来。《宁化人民革命史•大事记》记载:1932年12月,中央红色医院在禾口设立第四医院,并在淮土刘氏祠、城关设立分院……1934年9月10日,宁化、禾口两地红军医院合并迁驻会昌县,红军后方医院从宁化城关迁往方田沙罗坝丁氏祠。
朱德在此住过
“谢氏家庙不仅是城关红军医院旧址,还是朱德旧居,经过普查,已列入宁化革命遗址目录。”谈起谢氏家庙,宁化县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刘根发介绍说。
朱德在宁化指导革命活动记载较多较祥的一次当属1930年1月。“为打破国民党军的会剿,古田会议结束以后,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于1930年1月初向连城方向出动,经宁化向江西石城、广昌进发……”(《福建革命史•上册》)。“1930年1月……,朱德率领红四军第一、三、四纵队途经俞坊、马家、安乐、谢坊、丁坑口、鱼龙埔向宁化县城挺进,11日达到宁化县城,即日在县衙门口(今县政府大门口)召开群众大会,朱德亲临大会演讲,宣传革命思想、党和红军政策,号召劳苦大众起来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并亲自接见了张志农、黄鸿湘、范祥云等宁化进步青年,指示他们要迅速发动工农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和党的组织。14日,红四军一、三、四纵队经济村、龙头向江西广昌进发。”(《福建中央苏区纵横•宁化卷》)
谢荣祥在电话采访中告知,他在2000年走访了周围的老人,有老人说到谢氏家庙当年住红军首长时,曾设3层岗哨,不让外人随便进出。察看谢氏家庙,它墙高院深、厢房宽敞、环境幽静,这正适合红军首长居住,也便于做保卫工作。 查阅60年代有关宁化革命历史的调查资料,当时许多访谈对象对朱德率红军于30年1月进入宁化印象较深、口述较多:对红军的规模比较多的说法是三千至四千人;多数人说到朱德途经宁化境内时在安乐老街住一晚,并在安乐火烧坪召开了群众大会,在县城住二至三天,济村住一晚;基本一致说红军在宁化县城打了土豪,分发了粮食,并在衙门前召开群众大会,朱德亲临大会并讲话……
阅读史料,穿越时光,仿佛历史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