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所拍摄的《抗战之声》,其原型就是在豫旺练习吹号的红15军团的年轻号兵谢立全
1949年版的斯诺著作《西行漫记》
1936年8月26日,美国记者斯诺来豫旺采访徐海东,红15军团指战员亲切地称他“红区调查员。” 徐海东当时住在回族群众马广谦家,因为马家的房子不大,门框低,结果斯诺进屋采访徐海东的时候,头撞在门框上。徐海东笑着打趣道:“这门框太矮小,碰了先生的头,把它的上槛锯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马广谦听到这句话就真的把门槛给锯了。第二天看到没门槛的屋门,徐海东和斯诺被回族群众的朴实感动了。徐海东拿出笔写了一个纸条,大意是:“马广谦热情支持抗日红军,为解决红军住宿问题,锯毁房屋门槛,革命胜利后,当地政府负责赔偿。”这就是那个时代真挚的军民关系。
此图为斯诺为徐海东拍摄了这张经典的照片
斯诺在红15军团住了5天,用自带的电影摄影机拍摄了红15军团指战员训练、生活的镜头,还为徐海东拍了许多或军容威武,或笑容灿烂的照片。采访过徐海东,再想想那些出现在自己镜头中的精神抖擞的士兵,斯诺不禁在日记里感叹:“他(徐海东)每天四点就起来了。他充沛的精力和对工作仔细认真使他的部队强健,整洁,守纪律。”看着这些照片,徐海东也想念斯诺,他说:“斯诺是我唯一的美国朋友,他是最难缠的记者,他简直要把你的心挖出来看看。”
此图为红15军团卫欢迎二、四方面军和朱德总司令所扎的彩门
此图为会宁会师门
此图为会宁会师纪念塔
此图为会宁会师后的合影,左起徐海东、罗炳辉、陈伯钧。
由于兵力不足,敌人抵抗很强,西征的红军无法继续进攻马鸿逵和马鸿宾了,只好原地等待实力雄厚的二、四方面军早一点北上,徐海东指示红15军团骑兵团长夏云飞:“以急行军奔袭,打下会宁县城。为取得战斗的胜利,明夜悄悄地经过敌占海原县城,然后实施奔袭会宁县城的任务。” 1936年10月2日,夏云飞按照徐海东的部署,在指定时间内到达会宁,此时中央军还没有到,城内只有民团,经战斗,骑兵团夜袭得手,占领了该县城。一天后,四方面军的大部队就来了。三军会师,徐海东非常激动。
此图为长征到达西北后朱德给指战员们讲话
徐海东早就听说过有“朱毛”此次是第一次见到朱德。 “我早就听说过,你很会打仗呀!”朱德诚恳地说。 “总司令,我是个粗人,我是个窑工,不是参加革命,现在还当窑工呢。”徐海东一如既往地谦虚。当得知、张国焘、陈昌浩等还在为北上或者留在甘南犹豫不决时,中央军委的领导人们都非常地焦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