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旅游建设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旅游意义
  当前位置: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东北红色旅游区>>抗战纪事>>正文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沪浙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
陕甘宁红色旅游区
东北红色旅游区
鲁苏皖红色旅游区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
太行山红色旅游区
川陕渝红色旅游区
京津冀红色旅游区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血战之抗联密营
2009-10-27 14:28:26
来源:北国网-辽沈晚报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这一仗打得很惨。她们想退,已经退不出来了。原来是头天路过公路时,缴获了一辆敌人的军车,有子弹,有枪。敌人摸着脚印追上来了。

  “快中午时,已被敌人四面包围。杜指导员受了伤,准备去山上与敌人决一死战。弹尽粮绝,已无退路,指导员叫我们准备就义。我们大家一起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敌人挥着战刀,提着王八盒子,再次向山上冲来。绝望中,刘贵突然看到对面山上树林里挂出了红布。原来是兄弟部队抄了敌人的后。敌人发现后面被袭击,不敢恋战,撤走了。当时李敏16岁,整支部队不到30人。

  藏粮食的地方只有军粮人员才知道

  粮食和子弹一样,极为缺少,有时打敌人抢到一点粮,就藏起来,不能放在密营,另有仓库,是保密的,只有军粮人员才知道粮食的位置。有时在山坡上,用木头搭起来,用树皮盖上,像吊脚楼一样,既透气又防水,因为还怕黑瞎子给扒走,周围要下“地枪”。

  “当时年轻,饿得厉害。到什么程度?睡觉时,自己的肠子都能一根一根地摸出来。”

  没办法时,部队就下山去打围子———就是“人圈”。日本人为防抗联,把老百姓集中圈起来,四周有高墙、炮楼,进出要路条,登记,还有护城河。围子多了,部队的活动就非常困难。每进一次村,就要打一次。

  1939年夏天,她们去柳树河围子。里面有讨伐队。那天雨大得都看不清路,迷了方向,走了一宿,一直走到围子的大门才发现到了。用木头搭桥过了护城河,突击队员用人梯翻墙,跳进去,收拾了站岗的打开门,百余人冲进去,一顿机关枪。日本兵躲在房子里不出来。“雨很大,我们有枪,缺子弹,手榴弹又投不进去,点房子又点不着。团长让大家用汽油点,火也不旺,日本人还是不出来。”

  这时,周围几个围子都响枪了,只好撤出。敌人在后面猛追,公路上泥厚得粘住脚就拔不出来。“天快亮时,我们到了一个山边,抢占山头,敌人的飞机、马队追来,打了一天。要不是一位老队员(以前是个猎人)用枪打掉了敌人的机枪手,我们那天真是麻烦了。”

  直到天黑,日本人才撤。这一仗打死不少日本人,她看见他们用马车拉死伤者。但她们也牺牲了徐副官和几名战士。

  此前,她们进了一个叫窦家围子的土围子吃饭。这里是游击区,老百姓好,给她们粉条、豆腐一起煮了一大锅。还没吃呢,敌人已攻上来了。“多少年没吃着豆腐粉条了,我们不舍得丢下,就边打边吃,大家轮着打,轮着吃,烫得太厉害,就捞出来用冷水一泡,再吃。”

  见证人:李敏,女,82岁,东北抗日联军老战士,离休前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

  密营旧址踏访

  大罗密河镇抗联密洞保留着当年的石桌、石椅和石凳

  在哈尔滨方正县大罗密河镇大罗勒密河漂流起点处,记者看到了经过修复的东北抗联三、四军留守部队在此建立的抗联密洞。据大罗密镇地方志编撰者郭相声介绍,这几栋低矮的草房就是当年四军利用放木工人身份建立的密营,它们形成了一条由敌占区到游击区一条龙的军需输送线。

  随即,记者在大罗密河镇小姑娘张景媛的带领下去寻访抗联密洞——军需物资贮备洞。贮备洞位于大罗勒密河漂流终点处花鸡公山,当年是掩于地下的地洞,并未暴露在外。记者拨着荆棘,在一路色彩鲜艳的旗帜的指引下,走进了掩映在深山里的密洞。

  记者借着微弱的烛光,进入了山洞。蜡烛都是来过密洞的人留下的,山洞里有一些当年抗联战士用过的石桌、石椅和石凳。

  大罗密河镇的老人都知道,1936年开始,敌占区的我党地下人员筹集的军需物资首先由渡口运送至最易于隐蔽的花鸡公山上,再由那里分批往河的上游输送,上游密营将这些物资贮藏,然后转运到山里。

  据《方正县志》记载:抗联四军于1935年进入大罗勒密地区。四军军部及卫生队在军长李延禄率领下,从四军三团的密营——勃利县青龙沟、经依兰到达方正县东部地区陈家亮子。四军在陈家亮子一带建立军部密营和被服厂,并在陈家亮子周围建设起游击根据地。

|<< << < 1 2 3 4 5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血战篇·东北抗联
·下一篇:雪白血红: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的苦斗史
·西风嘴子伏击战:东北抗联首次击毙日军少将
·王艳波:清明节——呼伦贝尔阿荣旗第三小学组织学生到抗联英雄园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
·特稿:清明节——呼伦贝尔阿荣旗第三小学组织学生到抗联英雄园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组
·特稿:七律·东北抗联将军之杨靖宇
·韩英伟:七律·东北抗联将军之杨靖宇
·特稿:七律·东北抗联将军之杨靖宇
·东北抗联中的女战士
·那些难忘的东北抗联歌谣
·听抗联老兵讲故事
·我担任顾问的纪录片《东北抗联》九一八开播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