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1980年12月,他在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会上指出,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1983年初,针对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国内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会议纪要,陈云提出两点意见:一是体制必须改革,二是改革必须经过试点。1988年5月,在杭州同浙江省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九溪十八涧”,总要摸着石头过,总要下河去试一试。“摸着石头过河”,这话没有错。
改革的宗旨:“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把为人民谋福利放在第一位,贯穿陈云经济思想的始终。在多个讲话中,陈云一再强调,抓改革、搞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他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等基本民生问题,他一直牵挂在心。在解决了吃粮问题之后,又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吃菜肉蛋奶的问题,解决返城知青的就业、住房等问题。他说:“如果我们不能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站不稳。”
陈云十分注重处理好改革与民生的关系。通过总结经验和剖析各种矛盾,提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兼顾,必须平衡”的观点。在1978年考虑国内市场供应问题的次序时,他指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手中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好解决了。七亿多的农民人口稳定了,就摆稳了大多数,天下就安定了。随后,陈云将上述观点概括为“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先生活,后建设”。这一思想后来也逐步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针。
改革的保障:“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陈云非常重视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和纪律教育。中央纪委恢复成立之初,陈云就强调指出,中央纪委首先要抓的就是党风。针对有些地方把遵守纪律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提出要给干部“松绑”的问题,陈云旗帜鲜明地指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
陈云十分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端正党风问题上“身体力行、作出榜样”。针对当时有些干部子弟钻改革空子、倒买倒卖等问题,他要求党的高级领导人员要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的子女倚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为此,中央纪委起草了一份关于不许领导干部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的建议,陈云看后批示:“这件事,应由中央像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问题那样,作出明确的决定方能制止。不然的话,发展下去,党的肌体、党群关系必将受到损害,有所好转的党风也会受到影响,改革也难以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