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 由于张国焘拖延北上时间,《松潘战役计划》不能实施。鉴于敌已形成对红军南北夹击的态势,企图围困和消灭红军于岷江以西、懋功以北的雪山草地地区。红军不得不改变松潘战役计划,改向夏河流域前进。是日,中央军委制定《夏洮战役计划》,指出松潘战役已失时机,“现特改为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以期于洮河流域消灭遭遇之蒋敌主力,形成在甘南广大地域发展之局势”。
8月5日至6日 中共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主持。参加沙窝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张国焘、陈昌浩、刘伯承、傅钟、凯丰、邓发等。
会议讨论由于松潘战役计划未能实施所造成的局势和当前任务。5日,政治局草拟了《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与任务的决议》,6日会议通过了这个决议。决议分析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指出“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川西北的会合,造成了中国苏维埃运功在西北极大胜利的前途”;决议重申了两河口会议决议的正确性,指出“创造川陕甘的苏区根据地,是放在一、四方面军面前的历史任务”;决议强调提高党中央在红军中的威信,加强一、四方面军的兄弟团结,决议号召党和红军,与企图“远离敌人”、“避免战斗”,对创造新根据地缺乏信心的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
红4方面军长征中走过的岷江栈道
8月15日 沙窝会议后,中央军委为贯彻《夏洮战役计划》,北出夏河、洮河流域,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组成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右路军由一方面军之一、三军(即一、三军团)和四方面军之四军、三十军以及中央军委纵队一部及新成立的红军大学组成,有路军由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叶剑英)指挥,中共中央随右路军行动。右路军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过草地,向班佑、巴西开进;左路军由一方面军之五、二十二军(即五、九军团)和四方面军之九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以及中央军委纵队一部组成,由红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指挥。左路军以卓克基为中心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并且决定左路军到达阿坝后,东进到班佑、巴西地区同右路军靠拢,而后齐头并进,向甘南前进。是日,左路军从卓克基出发,向阿坝地区开进。
8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陈昌浩、徐向前、凯丰、邓发、李富春、聂荣臻、林彪、李先念等。会议听取了毛泽东关于夏洮战役计划的报告。会议通过了这个报告,并决定立即组织实施夏洮战役计划。
8月21日 右路军先头部队(由红一方面军的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二九四团组成)从毛儿盖出发过草地,向班佑开进。26日到达班佑。
8月24日 胡宗南发现红军过草地北上,电令所部第四十九师由漳腊向包座疾进,在包座河一线堵击红军东进北上。
8月29日至31日 红军右路军第三十。军于29日发起包座战斗,全歼堵击红军北上的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攻占上下包座,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
红军北上渡过渭河
8月底 红军右路军全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阿西地区。
9月1日 毛泽东、徐向前、陈昌浩为促左路军北上电张国焘,并提出集中主力向东北武都、西固、岷州间打出去的计划。
9月3日 左路军先头部队五军进抵墨洼附近。张国焘借口墨曲河(一说噶曲河)水涨和草地不易通过,强令部队返回阿坝,并致电中共中央提出要右路军“回击松潘敌,左路军备粮后亦向松潘进”的主张。
9月8日 右路军徐向前、陈昌浩电张国焘,提出“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的意见。
9月9日 张国焘为改变北上方针,提出南进主张,致电中共中央,鼓吹南下川康边之天全、芦山、丹巴、懋功、甘孜、道孚等地的退却逃跑计划,说“丹巴、甘孜、道孚、天、芦均优于洮、夏,邛、大更好”,说南下“为真正进攻,决不会做瓮中之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