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 红一、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到达毛尔盖,守敌胡宗南部一个营被缴械,红军俘敌三百余,缴获轻重机枪三十六挺、电台一部。
7月18日 在张国焘策动下,陈昌浩提出“集中军事领导”,否则“无法顺利灭敌”,提出由张国焘任军委主席,朱德任前敌指挥。
7月18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加强一、四方面军团结,共同北上,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
7月中旬 红二十五军北出终南山,转到外线作战,前锋直达西安南面之王曲、杜曲、引驾回、子午镇一带,西安为之震动。在子午镇鄂豫陕省委从《大公报》上得悉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川西北会师,并继续北上。省委在子午镇以西的佛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当前行动方针是积极配合主力红军北上,牵制敌人。会议决定在陕南留下部分红军,由郑位三(陕南特委书记)、陈先瑞领导,华持鄂豫陕游击根据地,红二十五军主力西征,向甘南挺进,以迎接中共中央和一、四方面军北上。
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在第二次攻占遵义时不幸牺牲。这是他的遗物——毛衣。
7月中旬 自5月上旬以来,至7月中旬,陕北红军在刘志丹等指挥下,以陕北根据地为依托,先后攻占延长、延川、签定、安塞、靖边、保安(今志丹)等六座县城,歼敌五千才人,至此胜利地粉碎丁敌人的第二次“围剿”,打通陕北和陕甘边两苏区的联系。陕北主力红军扩大到五千人,游击队发展到四千人,根据地面积约三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多万。
7月21日 中共中央在芦花召开会议,与张国焘会商组织问题,对张国焘反对北上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斗争,希望他改正错误,共同北上。几经曲折,张国焘最后同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毛儿盖集中。是日,中央军委决定以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豁为红军前放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兼),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兼),叶剑英任参谋长;另将红一方面军的第一、三、五、九军团依次改称第一、三、五、三十二军;红四方面军的第四、九、三个、三十一、三十三军的番号不变。
7月25日 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批准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提出酌关于在中国建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的广泛统一战线的方针。
7月26日,皮克在共产国际“七大”上作《关于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肯定了中国红军的长征,说中国红军虽然“不得不离开江西原中央苏区,但是,它却粉碎了帝国主义者和中国军阀企图围歼中国红军的计划”。“中国红军的主力出色地完成了向四川省的转移,这对以表明苏维埃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广阔前景”。
8月1日 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制定的方针,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政治主张,号召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最早刊载于1935年10月1日中共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救国报》第十期上。
参加的部分彝族红军战士
到达陕北后的合影
8月1日 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交界的凤县双石铺,歼灭敌军四个连,俘敌少将参议。接着,红二十五军进攻天水,因敌增援。乃转向凤凰山、沿河镇,强渡渭水,打下秦安,挺进通渭,威逼静宁,进抵静宁城北五十里之兴隆镇。红二十五军转战甘南,但得不到中共中央和一、四方面军确切消息,于是鄂豫陕省委在兴隆镇决定去陕北,会合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