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红1、2、4方面军团在甘肃省宫和镇合影。
参加红军的部分藏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左起:孟特尔、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沙纳。
红军翻过的大雪山——打鼓山
1936年红1、2、4方面军团
在甘肃省宫和镇合影。 1935年6月16日 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为建立川陕甘三省苏维埃政权电红四方面军,指出:“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
6月17日 张国焘、陈昌浩不同意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中央,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
6月18日 中央红军全部集中懋功、两河口之线。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张国焘等,指出:“目前形势须集中火力首先突破平武,以为向北转移枢纽。”
6月20日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电张国焘,指出:“从整个战略形势着想,如从胡宗南或田颂尧防线突破任何一点,均较西移作战为有利”,并要张国焘。立即赶来懋功,以便商决一切”。
6月23日 红二、六军团与中央军委中断电讯联络。
参加红军的部分藏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左起:孟特尔、天宝、杨东生、扎喜旺徐、沙纳。
6月26日至2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为统一战略方针,实现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主张,于6月26日在懋功的两河口举行会议。参加两河口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朱德、博古、刘少奇、凯丰、刘伯承、彭德怀、林彪、聂荣臻、邓小平、林伯渠、李富春和张国焘。会议首先由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作报告,报告着重说明了战略方针、战略行动和战争指挥问题。周恩来报告后,会议进行了讨论。张国焘主张依托懋功地区向川康边发展,认为北有雪山、草地,胡宗南部有二十余团兵力,北上“站不住脚”;并就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攻击中央,要求改组中央和中央军委。中央政治局其他同志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并对张国焘关于红军长征和政治形势的错误估计以及要求改组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意见进行了适当的批评,进一步说明了北上方针的正确性,并强调红军应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于28日通过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指出:“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争取仕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在战役上必须首先集中主力消灭与打击胡宗南军,夺取松潘与控制松潘以北地区,使主力能够胜利的向甘南前进”。决定指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必须坚决反对避免战争、退却逃跑以及保守偷安、停止不动的倾向,这些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是目前创造新苏区的斗争中的主要危险。”
两河口会议后,中共中央派出由王稼祥、李富春、刘伯承、李维汉等组成的慰问团,到红四方面军进行慰问,并帮助传达贯彻中央决定。
6月27日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越过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到达马尔康的卓克基。
7月1日 张国焘参加两河口会议后,返回红四方面军总部杂谷脑(今理县),借口组织问题没有解决,延宕部队行动,并挑拨一、四方面军关系,对中央慰问团实行封锁。是日。张国焘致电中共中央,提出“统一指挥的组织问题”。
红军翻过的大雪山——打鼓山
7月2日 中央红军翻越第三座大雷山——长板山。
7月2日 红二十五军在定家沟口全歼杨虎城警一旅。毙伤敌军三百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一千四百余人,缴枪千余枝。
7月6日 中央红军翻越第四座大雪山——打鼓山。
7月7日 中央红军翻越第五座大雪山——拖罗岗(又名仓德山)。
7月9日 张国焘以“川陕省委”名义致电中共中央,提出改组红军总司令部,要陈昌浩任红军总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