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36载的鸿玲,有着强烈的军人使命感。(《中国民族报》)
军医鸿玲(中)在工作中。老干部们对鸿玲十分信任。(《中国民族报》)
《中国民族报》报道军医鸿玲的事迹版面。
一身笔挺的绿军装,一头平直的短发,一张粉黛不施的素净脸庞,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这就是军医鸿玲,简洁、清爽、利落,显示出军人朴素干练的气质。她曾是草原上几被遗弃的“小东西”,如今却因成功地挽救许多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癌症病人,被冠以“神医”之名。
2013年春节前,蒙古族军医鸿玲收到了一封来自呼和浩特的信。写信人云萍在信中表达了发自肺腑的感谢——
“我母亲自从吃了您的药后,病情得到了稳定,情况良好。我们这种家庭去大医院看病真的很困难,可您考虑到我们的实际情况,为我们送来了您自己做的药,并且连成本费也没收……当今社会没有钱什么也做不成,可您却舍弃了自己的收入,把病人放在心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医者心。”
这已经不知是鸿玲收到的多少封感谢信了。这些年来,鸿玲用蒙医蒙药为走投无路、身患癌症的乡亲们治病,让那些被大医院宣判“死刑”的病人起死回生,早已经在她的家乡传开了。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虽然身在北京,但慕名从内蒙古、辽宁乃至蒙古国、欧洲辗转找到鸿玲的癌症病人纷至沓来。许多病人经过鸿玲的救治,大大延长了生命,缓解了痛苦,因而称她为“神医”——尽管她不是什么肿瘤医院的权威专家,只是部队干休所的一名专事保健工作的军医。
“我不是专门攻克肿瘤的,更不是什么‘神医’,但作为医生,我一辈子都在探索,怎样让人的生命变得更健康,让人活得更有尊严。” 鸿玲说。
不平凡的童年
鸿玲的前半辈子极富传奇性。她是父母高龄的产物,与哥哥姐姐年龄相去甚远,差点被遗弃;她从小机灵,运气极好,幸运地得以读到大学;她事亲至孝,大学时代读书时就带着生病的母亲,结婚后又带着患癌症的婆婆生活了17年……在别人看来难以想象的困难,鸿玲似乎轻描淡写地就渡过来了。
其实,这些曲折艰辛的经历都沉淀在鸿玲的记忆里,又塑造了她坚毅的性格。她还记得,自己很小就开始搓绳子、纳鞋底,干许多家务活,年纪很大了还没有名字,只被唤作“小东西”,也从没睡过正炕。在她幼小的心里,直觉自己是被捡来的“多余人”,唯有埋头干活,才能讨得大人的欢喜。
直到鸿玲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被当做“瘤子”从母亲肚子里取出来的。那时,母亲已五十出头了,到医院看肚子里的大“瘤子”,想不到剖出来一个早产的女婴。这个孩子的到来,让父母惶惑失措。那时,鸿玲的父亲已经六十多了,还在以放羊为生,考虑到年事已高,家庭贫困,就将襁褓中的鸿玲送了人。
不久,草原上的一个喇嘛碰见鸿玲的父亲,问他:“听说你得了个老闺女?”鸿玲的父亲点点头,告诉他女孩已经送给别人抚养了。喇嘛一听,说:“这个老闺女可送不得啊,她可是你们全家的救星!”父亲一向很相信喇嘛的话,遂把鸿玲抱回了家。
后来,这个机警且早熟的女孩,果真“应验”了喇嘛的话,一次次地救家庭于水火之中:“四清”运动时,哥哥糊里糊涂地受牵连,是十来岁的鸿玲大胆地找到工作组,说明情况,还哥哥以清白;母亲常年抱病,鸿玲从看老蒙医开方子,到自己学会配药、碾药;读大学的几年间,她边读书边带母亲看病;参加工作后,她照顾父亲,一直伺候他到90多岁去世。
由于和父母像是隔代人,鸿玲在家中的身份颇为尴尬,但老天对这个女孩却似乎格外眷顾:1962年,内蒙古培养民族干部的土默特学校招生,六岁半的鸿玲大胆地报名,竟然一考就中,获得了助学金,从而告别了牧区生活,成为村里人人羡慕的“未来的干部”。
想不到,“文革”爆发后,在土默特学校就读的学生统统被打成“黑崽子”,鸿玲也被迫回乡接受“劳动改造”。她养过鸡,拉过磨,晕倒过,摔掉过两颗牙,但生活的磨砺没让这个十来岁的姑娘消沉,反而让她更倔强、刚强!
乌云总会过去。1972年,为贯彻中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精神,在农村表现出色的鸿玲被组织上选送到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蒙医医训班学习,从此,开始与医学结缘。
带着母亲上学工作
1973年,结束内蒙古医学院的学习后,鸿玲被分配到包头市电业局医务室任医士。第二年,好运不期而至,因为工作努力,鸿玲被推荐到苏州医学院读书。
刚上大学的鸿玲,觉得自卑而茫然——由于只念过小学,拿起教科书,里面三分之一的字都不认识,更别说那些艰深的医学术语了。不仅听课困难,记笔记也费劲。不过,鸿玲是那种越有困难越能激发韧劲的人,倔强的她宁肯比别人多花两倍、三倍的功夫,也不肯轻言放弃。
勤能补拙,更何况鸿玲并不拙。就是靠每天多学点、多问点、多思考点,鸿玲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到1977年大学毕业时,鉴于鸿玲优异的成绩,学校领导已决定让她留校做研究了,而她实习的常熟人民医院,也发函到学校要求录用她。
但是,鸿玲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参军,到浙江金华843部队医院当一名眼科大夫。鸿玲的想法很单纯:自己是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底子差,在大学做研究功力不够;当兵呢,最重要的是能吃苦,而这一点自己是能办到的。此外,部队里管吃管住,自己就更有条件照顾父母了。
作为父母的“老闺女”,又从小给患肺气肿的母亲端药送水,鸿玲总感觉自己陪伴父母的时间不会太长。刚上大学时,她老会做母亲撒手人寰,而她不在身边的噩梦。梦醒后,她总忍不住心悸流泪。到了大一下学期,鸿玲做出一个决定: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给母亲住,边上学边照顾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