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闯北的人一定见到过千姿百态的园林,可你见过以汉字为主题的园林吗?正在建设中的石家庄“汉字田园”已具雏形,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在郊区的田野上戛戛独造,以文化筑魂,让仓颉复活,令这座园林平添了人文气息和艺术情韵。汉字之美在“汉字田园”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专家赞扬它是“一部摊开在天地间的活生生的《新华字典》”。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我对园林情有独钟,从故乡的“万和宫”到北戴河的“圆梦园”,再到石家庄市郊的“汉字田园”,三度造园,园园不同,总在向新求变。可以说,“汉字田园”从整体布局到每一处细节,从形式到内容,均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汉字文化与园林艺术的契合点上构建文创园林的新模式
我们知道,中国园林的显著特点是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生成发展出体现“静穆”“幽雅”美学境界的园林艺术。文创园林是将文化元素糅入其中,意在提升园林的文化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对汉字的利用,主要表现在名人题匾、楹联和碑刻上。我们在设计与建设“汉字田园”的过程中,开风气之先,前所未有地将汉字作为田园的绝对“主角”,在汉字与田园的结合带全方位、大尺度地展现出汉字构成的田园世界,并营造出芬芳浓郁的汉字文化来。
最初的象形文字,大多与岩画一并镌刻在山体岩壁上,或动物的甲骨上,一出生就呼吸着天地间的灵气,它是活泼泼的野放式的存在。随着纸和印刷术的先后发明,文字的传播力成倍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被锁闭在纸张、书斋与课堂上,降低了其与生俱来的与大自然的亲密度,相当于野生的汉字被驯化了。我们让汉字重归大自然,类似对普氏野马的放野,让汉字在田园中与树木相伴,与花草共荣,尽情地吸纳自然精华;也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汉字田园”里“读听写”汉字,同时还能“吃喝玩”汉字。这是对汉字的一种释放;如果能将被束缚于书本和课堂的孩子们也解脱出来,那更是对天真童趣的一种释放!
置于田园间的汉字,其形态变得愈加生动活泼,其内涵变得愈加丰富多彩,凭借独特的汉字文化符号这一把把“解密钥匙”,入园的学童和游客,可以直观地、沉浸式地体验并进而理解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伦理道德、民族礼仪和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
概而言之,“汉字田园”是一个不一样的田园,我们在汉字文化与园林艺术的契合点上发掘出许多新资源,通过面貌一新的文创园林,构建了中国园林的新模式。
二、在农耕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大融合中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自仓颉造字以来就承担起了文化传承的作用。我国的文化传统是“文以载道”,古代教育崇耕尚读,耕读结合。汉字延绵几千年,在农耕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演变和完善,并集中体现于乡村社会的耕读文化中。建设“汉字田园”的一个目标就是,将小学生的汉字教学融入德育、体育、美育和心理教育,以及娱乐游戏和劳动锻炼之中。故秉承了我国耕读文化的传统,精心打造了田野农舍的真实生活场景,结合识字认字和学习各类传统技能和手工艺,在耕读文化的基础上全力构建回归自然的教育方式。
但它不是复制过往的乡村教育场景,“如矿出金,如铅出银”,我们坚持在传承中革新,营造了一种充满现代气息和童话意境的田园风格。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园区的地势地貌,“汉字田园”设定的规划建设理念是:弘扬农耕文化、传播汉字知识。古代诸葛亮躬耕于野,陶渊明归隐田园,近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做到知行合一。我们计划在“汉字田园”里用“情景复原”的方式讲述这些先贤的躬耕故事。我们还会借鉴陶行知先生践行王阳明“知行合一”理念的做法,真正解放学童的嘴、大脑、双眼、双手和他们的时间、空间,让“汉字田园”成为体现教育美学的示范基地。来此视察的教育专家认为,我们在“汉字田园”里开展的汉字劳动研学活动具有创新意义,值得推而广之。
一项语言学的公众调查表明,对比世界上的主要语种,学习汉语花费的平均课时是最长的。但以方块字为特征的汉语也是世界上最具文化内涵和最有趣的语言。近年来兴起的“教育美学”,是教育学与美学结合的科际学科,正在成为一门显学。我认为,其目的在于寓美于教,让刻板的教育方式变得浪漫起来,融入大自然并适应孩童的天性。教育美学是“提升人类生活的一把钥匙,造福世界公民的一组密码”。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找到这把“钥匙”、破解这组“密码”呢?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汉字田园”秉持“寓教于乐、寓乐于教”的思想,以中国文化的根脉——汉字为线索,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综合性、创造性、艺术性的汉字展示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成为拓展学习体验的新渠道、休闲娱乐的新景点和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有专家评价说,“汉字田园”秉持“识字育人”的理念,为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加强汉字学习及认知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为发挥汉字教育立德树人的功能,有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我们在农耕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大融合中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旨在将“汉字田园”打造成一处综合性的教育实践基地。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助力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接班人。正如园区楹联所撰:“取法人文典籍凝仓颉字魂造一园锦绣培育少年才俊,立基燕赵沃土承轩辕古风贻百世福祉泽惠桑梓乡亲。”
我们已将“汉字田园”建成了“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青少年教育基地”,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五老”在教育青少年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10月15日下午,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老干部局原局长张增良,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作协党组书记相金科,省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郭永利,省政府参事室原副主任郭庆华,《公关世界》杂志社执行总编辑路世鹏和副社长史军爽一行,莅临汉字田园参观考察
“汉字田园”还被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2023年石家庄市科普教育基地”;石家庄市的教育部门也多次来人考察指导验收,准备授牌“教育实践基地”;省级教育系统关工委领导也给予大力支持,拟在此设立基地。让我们欣慰的是,“汉字田园”具有的创新性教育功能,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高度评价。
好评如潮
三、在省会城市与近郊农村的接壤地带开辟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乡村振兴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新型产业;但最重要的是乡村教育。“汉字田园”地处石家庄市的近郊,一手牵着城市,一手挽着乡村,在这样的地段如何扬长避短,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呢?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城乡结合部并不总是得利者,有的被征地拆迁后成为不伦不类的城中村,郊区乡村的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扰。“汉字田园”占地为林业用地,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并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林发展的前提下,把教育改革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创新思路,开拓渠道,使“汉字田园”成为融合教育研学、文化旅游、生态农林等多业态发展的创新样板。
“汉字田园”一头借助城区的经济、交通与旅游资源优势,一头依托郊区乡村的田野风光和生态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乡村文旅的新品牌。试运行以来的实践证明,首先我们为所在乡村建设了一处兼具旅游、文化产业和生态保护功能的基础设施;其次是为乡村教育和培养农村人才打造了一处“不是学校,胜似学校”的教育基地,同时也为城里的孩子提供了课外教育与野外活动的空间。接下来,我们会主动配合所在地的乡村振兴计划,为乡村发展新型产业注入活力因子,用文化之光点燃乡村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