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启宏,当代学者,我国著名的汉字研究专家。云南省镇沅县人,1962年参军,曾是昆明军区某部学习雷锋标兵,1965年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著名作品有《汉字世界》。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护身符
萧启宏先生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以中国为家、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中庸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的伟大民族。汉语汉字是伴随我们终生的文化之母,是中华文化的根。”他认为汉字产生在上古时代的末尾,也就是说,从盘古开天地到三皇五帝这一时期。有了文字之后,百官用文字来作为办理政务的根据,万民用文字来作指导人生的准则,由此开启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可以讲,没有汉字,就没有我们中华文明,就诞生不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汉字哺育了这些圣哲。
让汉字说话
萧启宏先生之所以被誉为字圣,那是因为,他在汉字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就,他出版的《汉字通易经》和《中国汉字经》等重要著作,使得我们能够跨越汉字诞生之后几千年来演变的历史时空,一下子把今天的汉字使用,与最古老的汉字创造者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座桥的名字就是“汉字起易说”。这一学说指出了汉字的本质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符号”,阐明了汉字存在着“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总规律和“同形同宗,同音意通”的总联系。进而发明了“汉字全息教学法”,开辟了按照汉字规律进行教学的高速公路;发明了“启宏全息码·全汉字系统”,解决了全部汉字进入电子计算机的难题。
他写的《汉字世界》巨著,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汉字通易经的学术著作,而且也是第一部将汉字推举到哲学高度、展示汉字博大精深的大型工具书。翻开这部书,汉字个个如黄金出土,白玉洗尘,闪耀着文明始祖的智慧光芒。汉字成了有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灵魂的活体。
向祖宗赎罪
萧启宏是毛主席的好战士,所以,毛主席当年发出来的号召“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使他热血沸腾,他要为扫除文盲而奋斗。他向部队领导提出:到地方去试验文字改革,师政机关给他以支持。他以近于狂热的激情,提出了一套可以操作的设想,并脚踏实地去行动。自1974年至1976年间,他带头执笔谱写了《拼音文字战歌》《大家来说普通话》的歌曲,在内江各地唱响;他编写了一系列《为实现汉语拼音文字而斗争》的文字材料,印发宣传;还编印了《拼音文字教材》,在内江各地工厂、农村、学校试行推广。
1978年,萧启宏转业到了四川师大任教。1979年,创办了《汉字改革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萧启宏重新审视具有5000年历史的汉字。从1981年开始,他与北京航空学院刘源教授合作,着手“汉字信息化处理研究”,进行计算机现代汉语词频统计国家科委项目,由他负责汉字编码。他终于发明了文字学造字法编码——“启宏全息码”。经国家技术测定中心评定,结果令人惊异:在进行多达60万汉字的输入测试中,平均每个字仅打2.4键。他一下子明白过来:拼音文字具备的优点,汉字同样具备。而汉字独具的优点,拼音文字则无法相比。
在这个事实面前,萧启宏这个曾经竭力鼓吹拼音文字的狂热军人,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他成为一名恢复汉字尊严而潜心研究并不断呼吁的学者。坚决反对“汉字落后论”他知错即改,近20多年来,他完全以赎罪的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保卫汉字、光复华夏文明的使命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