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于陈独秀的错误应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
1、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表现在:不懂得掌握政权和武装的重要性,不善于处理同国民党的关系,企图以妥协让步和束缚工农运动等消极措施住即将叛变的同盟者。1927年8月,陈独秀被撤销总书记职务。
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除其本身的原因,同时也是受到共产国际的影响。陈独秀犯严重右倾错误标志的对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等问题上的让步,还有对蒋介石、汪精卫等的依赖,以及不重视党直接掌握武装的思想等,都是受到了共产国际的重大影响。
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把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中的错误从过去的“右倾投降主义”,改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2、陈独秀参加托派组织攻击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错误。 从1929年5月开始,陈独秀与彭述之等接触到托洛菠基主义的文件,转向托派,激烈抨击共产国际在中国革命中推行的路线。要求中共中央接受托派路线,并在党内进行分裂活动,组织托派小组织。同年11月被开除党籍。12月,与彭述之等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攻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此同时,与彭述之、尹宽、郑超麟、马玉夫等在上海成立托派组织“无产者社”。1930年,共产国际曾邀请陈独秀去莫斯科,但他拒绝了。他在《无产者》杂志上撰文批判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政策。1931年5月,托陈取消派与莫斯科归国留学生托派小组织举行统一大会,成立“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在上海设立中央机构,陈独秀任总书记。 1932年,在上海淞沪抗战中以托派中央名义支持抗战,谴责蒋介石卖国独裁,并向中共中央提议联合领导反日运动。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第二年,在南京审判,被定为“利用文字进行叛国宣传”,被判处13年徒刑。
对于陈独秀参加托派,并攻击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必须指出其错误,同时应予以批判。
(三)、晚年的陈独秀支持抗日战争,拥护国共合作,曾企图组织“不拥国、不阿共”的第三势力
陈独秀1937年8月出狱后,先后住在武汉、重庆等地,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陈独秀在此期间的主要活动和主要观点:
1、陈独秀拥护中国抗日战争,拥护国共合作,与打倒国民党、反对国共合作的托派中央决裂。
2、陈独秀一度在武汉独立进行政治活动,联络民主人士和抗日军队,企图组织“不拥国、不阿共”的第三势力。
3、陈独秀谢绝国民党的高官厚禄的邀诱,不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据有关人士回忆,蒋介石曾派胡宗南、戴笠看望陈独秀,要陈发表反共言论,遭陈拒绝。蒋介石还派人想拉陈独秀进“国防参议会”,也遭陈拒绝。胡适曾劝陈独秀到美国去著书,陈不想到外国当寓公。
4、陈独秀曾希望回到共产党内来,中共中央也曾派代表与其接触,邀其到延安,但未能实现。因陈独秀拒绝中共中央要其承认参加托派错误的要求,特别是1938年王明、康生诬陷其为日本间谍后,陈独秀与中共断绝了关系。
5、陈独秀晚年在贫病交迫中,主要靠朋友和过去在北京教过的学生资助,维持生活。他晚年主要埋头作书写诗和文字学研究,以大量精力撰写了文字训蒙的著作《小学识字教本》。
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病逝于江津,享年63岁。
我们对于陈独秀的一生,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肯定的要肯定,该否定的要否定,既不能因为其犯有错误而全盘否定,也不能因为其有贡献而掩盖其错误。总之,要正确客观地评价陈独秀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