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发生在红五军大战水泉堡期间。
1936年11月24日彤云密布,永昌县西部地区红山窑水泉古堡呈现出一派满目凄凉的景象。红五军军长董振堂在水泉堡设下口袋阵,伏击敌马朴旅马忠义的骑兵团,给在王信堡战斗中壮烈牺牲的红军指战员报仇雪恨。
马忠义的骑兵团进入伏击圈后,军长董振堂举枪,只听得“砰!”地一声响,跑在最前面的那匹马前蹄一纵,敌骑兵中弹滚下马。霎时间,红军战士们手里的机枪、步枪、手枪齐开火,手榴弹纷纷飞入敌群,炸得敌骑兵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登时乱成一锅粥。红军指战员依托古堡城墙居高临下占尽优势,容不得敌骑兵有丝毫的喘息之机。马忠义见情况不妙企图逃跑,杀红了眼睛的红军指战员们怎么能让煮熟的鸭子飞了?红军勇士们跳出掩体挥舞大刀、长矛冲进敌骑兵队伍,砍马腿、刺敌兵,直杀得敌骑兵哭爹喊娘抱头鼠窜。战至最后,敌骑兵丢下300多具尸体、30多匹战马后,就像斗败的野狼一样屁滚尿流向沙坡头方向溃逃而去。
这场痛快淋漓的伏击战,以红五军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部队原计划短暂修整后,开赴山丹县接替红三十军先头部队的防务。部队本打算改善一下伙食,犒劳全体指战员,但因作战时间紧,于是军部决定给指战员们补充一下干粮袋表示奖赏。出发前,军部后勤部给全体官兵准备好了干粮袋,指战员们系上干粮袋准备出征。
董振堂从他的勤务员林炳才手中接过干粮袋系在胸前,他似乎觉得这条干粮袋与往常有些不一样。部队给每位指战员分配的炒面标准都是5斤,炒面全部用永昌县出产的小麦、青稞、黄豆等粮食炒熟后加工而成。这些炒面都是救命口粮,平素如果有东西可吃,绝对不动炒面。董振堂从身上摘下干粮袋打开一看,发现他的炒面颜色比往日要好一点,也就是说炒面中小麦粉的成分比较多,而青稞面和黄豆粉成分却比较少。
董振堂表情严肃地问勤务员林炳才这是咋回事。林炳才见首长已经看出端倪,登时吓得低头不语。在董振堂批评教育下,林炳才说出事情的真相。原来在分配干粮时,林炳才要炊事班长给军长的干粮袋里多放一点小麦粉,其他杂粮少放一点,斤两也多了一斤。林炳才之所以这样做,无别的意思,就是想让军长吃好一点,多吃几口,他没想到这种“特殊照顾”逃不过首长的眼睛。
董振堂严肃批评了林炳才,要他马上把那些发给军部机关领导干部的干粮袋全部收回,交给炊事班重新调配,炒面标准同战士们的标准一样。董振堂在临时召开的军部会议上,向与会领导作了一番深刻的自我批评。他说这不仅仅是几斤炒面的事情,而是炒面背后存在着违纪现象。共产党的干部不允许搞特殊化,他要是多吃几口炒面,战士们势必就要少吃几口炒面,长此以往,红五军就会腐化,进而失去战斗力。幸亏他发现及时,还未造成不良后果,但这样的歪风邪气要坚决制止,杜绝此类事件再度发生。
通过这起炒面事件,军长董振堂以身作则清正廉洁的美德,不但成了勤务员林炳才光明磊落做人的座右铭,也成为红五军广为流传的一个廉政故事。
参考资料:
1、红九军老战士,董振堂的勤务员——林炳才回忆文章。 2、红九军老战士,军部医务所勤务员——何进元口述资料。 3、1986年6月,中共永昌县委党史办编撰的《调查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