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国内最早的口述历史栏目《往事》,以“袁殊的秘密生涯”为主题,讲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情报员袁殊打入国民党、日本、汪伪等方面的特情机关,获取机密消息的故事。热播电视剧《潜伏》主角余则成(孙红雷主演)的原型,媒体人张宝英第一个提到的备选原型人物就是“五重间谍”袁殊。传奇谍战剧《飘帅》的剧情中,勇敢与智慧兼备的帅飘、成熟而冷静的邢淑媛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而他们两人与司马空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更是让观众津津乐道。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帅飘、邢淑媛和司马空这三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在历史上的原型竟然是同一个人:袁殊。谍战剧《锋刃》,剧中由黄渤饰演的沈西林更是拥有着多重身份,让人傻傻分不清楚,而沈西林的原型就是袁殊。袁殊是电视剧《记忆之城》中朱今墨的原型。热门电视剧《伪装者》中男主角的哥哥明楼是汪伪政府要员,军统特工,代号“毒蛇”,同时也是中共地下党一员,多重身份并于一身,明楼的原型还是传奇特工袁殊!
人类间谍史上罕见的“五重间谍”在间谍圈里,双重间谍乃至三重间谍都颇为常见,四重间谍就很罕见了。但同时为五家客户做事的间谍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属于独一份了。在中共的情报系统中,有一位叫做袁殊的间谍,他除了是中共特科(情报机构)成员之外,还在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中统)、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中工作,同时为青洪帮和侵华日军做事,具五重身份,是极为罕见顶级的五重间谍,而他做五重间谍多年,居然能平安无事,堪称传奇。
正是由于这种奇特的五重间谍身份,常常很难让外界理解,以致于长期以来极少能有客观全面关于他的文字介绍。这么多年来,关于袁殊的评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早在抗战结束时就有人说他是“民族败类”,国民党甚至一度还打算在抗战结束的时候以汉奸罪名起诉袁殊,解放后袁殊也因为卷入了潘汉年案而被捕入狱,直到1982年才获得平反。即便如此,近年来民间关于袁殊的争议都没有平息下来。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袁殊的多种身份是以为中国共产党服务为主的。
“红色特工”袁殊,原名袁学易,又名军光,化名曾达斋,笔名碧泉。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1929年到日本留学,回国后担任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常委,创办《文艺新闻》。1931年10月,袁殊加入中国共产党,潘汉年他告诉袁殊,“你加入的是秘密前卫组织,普通的组织成员是不知道你的身份的。”所谓的“秘密前卫组织”,就是中共中央最高保卫机关中央特科。1932年春,通过表兄贾伯涛的关系,袁殊见到上海市社会局长、国民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党务调查处(中统)头目吴醒亚,打入了中统内部,成为了双重间谍。
后来他由吴醒亚介绍,成为新声通讯社的记者,从而可以出席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并在期间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当时,中日正在谈判货币兑换率与关税问题,袁殊有岩井的渠道,消息又快又准,很快成了红人,连吴醒亚对他都刮目相看。过了一段,岩井便开始每月付袁殊两百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又成了日本的情报人员。这事先得到了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的批准,他成为了三重间谍。
但在1935年,袁殊暴露了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被军统特务逮捕,这成为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著名左翼学者夏衍还差点因此被捕。但在审讯中,袁殊除供出自己参加“中统”的内情外,几乎什么都没交代。考虑到吴醒亚的面子以及日本方面的反应,袁殊很快就被释放了不久,岩井又安排袁殊到日本。继续为日本外务省工作。回国后,袁殊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开拓情报来源,于1937年4月加入了青洪帮,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从而成为了四重间谍。
从1937年6月到1946年,袁殊在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潘汉年的领导下,进行了诸多情报战。当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有相当的日本关系的人,得知袁殊曾留学日本,又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便亲自登门拜访。袁殊请示过潘汉年之后,同意与戴笠合作。戴笠给袁殊安排了两项任务: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坚持留在上海,不管时局有怎样的变化。就这样,袁殊又多了一个身份,即后来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此时已经是五重身份了。这在中国情报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袁殊的多重身份是为中共服务的,他通过各种关系获取来的情报首先是向潘汉年汇报,在国共合作期间也部分向军统汇报。中日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战争期间,袁殊化装成日本学生,深入日军阵地侦察,为中国军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使中国避免了很大损失。上海沦为孤岛后,袁殊奉潘汉年之命(表面则是戴笠之命)留了下来,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与枪杀臭名昭著的汉奸,并得到了军统局的奖励。其中最为成功的是行动小组炸毁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军火仓库爆炸后,日军到处搜查却找不到作案者,最后只好“哑巴吃黄连”,尽可能抹去事件的政治色彩,对外发布消息称“系内部人员不慎点燃汽油……纯系偶然事故。”为此,军统给袁殊记了大功。
上海沦陷后,岩井英一又回到了上海,并成立了一个日本特务机关“特别调查组”,袁殊也成为其中一员。袁殊向岩井提出成立“兴亚建国运动”的本部。兴亚建国运动本部于1939年11月在岩井公馆成立。潘汉年借岩井之名,建立了这么一个机构,除了掩护一个电台外,更重要的则是出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大局的考虑。有袁殊进入日本人活动的圈子中,对获取情报也就更加有利,袁殊利用这个机构将大量情报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发往延安。
由日本外务省安排,袁殊1942年初作为兴建运动的代表到日本访问。日本外务省头目野春吉三郎是组织这一访问的主角。吉三郎向袁殊透露,当前日本的国策是准备诱降蒋介石,建立一个以日本国为主体的大东亚共荣圈,日军已确定了南进的战略部署。这一消息让袁殊为之一震。袁殊汇集和分析各方面的情报,认定南进已是日军确定不移的战略决策了。潘汉年立即将此情报报告延安。
袁殊在上海这个复杂的情报战场上,又重新建立了同中共、军统以及日本人的多方关系。而这一切的幕后,是潘汉年和袁殊串的“一回戏”。这出戏,袁殊一直演到抗战胜利。在欧战全面爆发之后,苏联始终担心腹背受敌。在有了确定日军南进的情报后,苏联这才放心大胆地从远东调出了几十万人的兵力到西线。这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部署,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