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殊后来又在日本人的机构中担任了一系列职务,如清乡政治工作团团长、江苏省教育厅长、清乡专员以及伪保安司令等等,获得的情报也更加多。袁殊从日本人那里获得的情报有哪些呢?我们简单列举一下:1941年6月德国即将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战略动向是南进而非北进、日伪内部的人事更迭、苏南日军的兵力部署和清乡行动具体时间……这包括袁殊亲自救出的鲁迅夫人许广平,掩护潘汉年、范长江、邹韬奋等进入根据地;同样由于袁殊的情报及时,栗裕部队迅速跳出了日伪合围的“篱笆墙”……一言以蔽之,当时的袁殊虽然公开背着“汉奸”的骂名,但他却在隐蔽战线为抗战事业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总而言之袁殊获得并交给党组织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极为重要的战略情报!
1945年初,袁殊辞去了江苏省教育厅长等职,仅留下一个上海市参议的名份。抗日战争胜利后,袁殊被国民党方面任命为忠救军新制别动队第五纵队指挥和军统直属第三站站长,被授予中将军衔。但是1946年初,国民党方面发现袁殊去了中共的地盘,这才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军统于是对袁殊下了通缉令,并派人去苏州抄家。时任华东组织部部长的曾山找袁殊谈话,考虑到各种关系,让袁殊暂时改名,跟他姓曾。袁殊以“曾达斋”的名字于1946年重新登记入党。从此,“曾达斋”的名字一直用了几十年。后来,袁殊被任命为中共华东局联络部第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定为旅级。1949年,袁殊到了北京,转到了李克农的情报部门,做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
1955年因反革命嫌疑和特嫌而被拘留审查,袁殊4月5日被被捕后,之后,便是20多年的牢狱之灾、劳动改造和上诉。拘留审查了10年,1965年被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正值“文革”,再度被押8年;1975年期满,又被解送到湖北武汉大军山少管所劳动改造“就业”。直到1982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撤销1965年判决,宣告袁殊无罪,“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这是袁殊于1971年在秦城监狱写下的诗句,坦坦荡荡。他要求不再叫“曾达斋”,恢复本名“袁殊”。他说,纵观自己的一生,袁殊这个名字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中共党史人物传》专章讲述了袁殊的生平事迹,肯定袁殊“不顾个人毁誉完成了党交交给的特殊使命”。
人生如戏,袁殊逝世了,享年76岁。他的骨灰盒上覆盖着党旗,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他的儿子曾虎在挽文中写道:“他死于今年第一场大雪降临之时,当我推着他的遗体穿过庭院去太平间时,风停雪住了,满地白雪、满树银花,在庭院灯辉映下分外肃穆……那是1987年11月26日清晨,一个新的黎明正在降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