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前半叶,戴笠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那个时代,名人辈出,政界、军界、学界、商界、帮会……大人物层出不穷,但戴笠的光芒谁都挡不住,人人提起来都心惊胆战。
先来看看人们给他的称呼吧——“东方的盖世太保”、“亚洲最神秘的人物”、“中国最让人恐惧的人”、“天生的特务头子”、“无所不在的神秘人”……罗斯福曾这么评价戴笠:“中国的希姆莱。”美国军方对其看法:“中国国民党的所有将军没有可以和戴笠将军相提并论的。”号称“蒋介石的配剑”、“特工王戴笠”,“中国的间谍大师”等等。如果抛开政治恩怨,不难看出戴笠为共产党所用,那将是名垂青史。他的光辉事迹毫不比李克农逊色,他架起的情报机构,在当时可是世界一流,赢得了美国的赞许。当然历史之年轮滚滚向前,相信历史会给戴笠一个公正的判断的,在改革开放后,逐渐肯定其在抗战期间所作的贡献。
联文史话:1946年3月17日,军统大特务戴笠在南京岱山坠机死后,中华民国政府从4月中旬开始公祭戴笠。蒋介石亲赠花圈,题“碧血千秋”,挽联文为:“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迹;奇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予心”。这副挽联就很好理解了,戴笠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所以对戴笠之死,蒋很悲哀。在葬礼上亲自致读长篇祭文,哀叹:“唯君之死不可补偿”。据说戴笠的墓址还是蒋亲自选定的。这是多少能表达蒋介石痛失戴笠之后的心情所为的。
这次葬礼所赠花圈、挽联多达500多幅,其中,得到各界一致公认,被认为是上上之联的,是国民党元老大律师章士钊先生所写的一首挽联。原来,自戴笠死后,蒋介石慨叹地对人说:戴笠“生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并示意教育部长陈立夫,要发动一些文化、教育、法律界的人士,写几幅挽联来悼死抚生,以提高其身价,装潢门面。为此,陈立夫利用一些名流宿彦的聚会,提出给戴笠送挽联的事。像戴笠这样的人,如果谀扬,必为智者不耻;反之,又恐纳祸。
名流们虽然感到钦命不敢违,但想到以戴笠其人的黑暗一生,如何能歌功颂德,自甘堕落,如果照实写来,岂不有违蒋、陈等人的初衷,引火上身,自找麻烦?想来想去,一个个都是激流勇退,相互推诿。这时,国民党元老张群素知章士钊先生与杜月笙交谊非浅,与戴笠亦有交往,于是极力推荐章翁主笔,众人一致附和。章翁至此不好再推,稍加思索,一挥而就。文曰:“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这挽联不吹不捧,不卑不亢,也算给戴笠留了个颜面。给人印象深刻,也很值得品嚼。寥寥数十字,以“曲笔”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戴笠一生的 特点。亦见章士钊对戴笠其人把握之准。满座名流也无不欣然赞赏的挽联,也无不叹服章翁的点石成金之笔,就连陈立夫、张群也频频点头,一致叫好。这幅对联写出后,很快被社会各界的许多人推为是很能切合戴笠身份的名联,一时传为佳作。
联中的“春秋”不大好解,“春秋”一词有个含义是喻褒贬,大概是说世人对戴笠的作为有褒有贬,所以要“留待后人评”。且莫说戴笠一类人是人群中的特例,是莫测其威仪心智的神秘者、非常人物。此联对戴笠还是褒大于贬,其时抗战结束不久,所褒奖的应该是指抗日时期戴笠与日伪的斗争。 尤其是这挽联,得以认可至少说明,当时的政治环境还是很宽松的,文人是敢于说真话的。还可以说明国民党对外还是在抗战的,戴笠从站在民族的角度来看,他应该是一个有功的人。
联句之美在于无懈可击,章士钊不愧为楹联高手,因为此联不管“正方”、“反方”都找不出什么毛病。挽联,应该被视为客观公正、贴近戴笠的历史真相。这是笔者近期接触到有关戴笠的众多史料后的第一感觉,更钦佩章士钊的历史目光。在中国内地,上一辈人都知道戴笠这个人。1979年版的《辞海》,称他是“国民党军统的特务头子”,“残害人民,破坏革命”结论。那么戴笠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戴笠当时被誉为“中国情报奠基人”。不可否认,在乱世中确执行蒋介石的反共政策,筹划过多起事件,如暗杀民权保障同盟副主席杨铨,捕杀察绥民众抗日同盟军第二军军长、中共党员吉鸿昌,策划李公朴、闻一多等人的暗杀方案等。乱世行权,何况抗战。在抗战中,特工工作的重要性也为一般人所理解,戴笠也开始为人们刮目相看。据说,戴笠遇难后,举国哀悼,就是他过去的敌人,也都在“追悼”他。有一个说法是,周恩来在中共的会议上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蒋介石也沉痛地说:“如果戴雨农不死,我们不会撤退来台湾。”也许蒋介石是高估了戴笠,但同时也说明了戴笠在国民党中所作的贡献。这就使他“谤满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