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80年前,一段卓尼土司置自身安危于不顾,开仓放粮,抢修栈道,支持红军北上抗日,最终被国民党反动政府残忍杀害的真实故事,在甘南草原上口口相传开来……80年后,一部民族风情与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卓尼土司》在北京首映献礼国庆65周年。片中以卓尼土司杨积庆为原型,穿过时光的隧道,将昔日烈士的革命事迹历史地再现于荧屏。
1935年9月和1936年8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四方面军长征两次途经甘南,遇到了重重艰险,但每次都以胜利告终,这与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就是卓尼十九代土司杨积庆,作为甘南藏族人民的优秀代表、民族团结的楷模,留下了一段动人的历史佳话。
杨积庆,藏族,字子余,藏名罗藏丹增南杰道吉,系第19任卓尼土司。1889年生于卓尼土司家庭,为18任土司杨作霖的侄孙,1902年破例承袭土司之位,并兼护国禅师。杨积庆袭位时其领地包括今卓尼、迭部、舟曲等地,有两万多平方公里,10万余人口。下辖48旗(相当于乡)和16“掌尕”(行政村)。杨土司在辖区内实行的是“兵马田地”和寺院“僧田”。在土司衙门注册的步骑兵共有2000人,编为3个团,随时听候土司调遣。1906年,杨积庆参与洮州厅查办江岔、占哇抢劫案,陕甘总督升允以“卓著勤劳”保奏加军功一级,并赏顶戴花翎。1914年白朗军向临潭进军时,他率兵拆断野狐桥,白朗军以布索为桥渡河,索断伤亡数百。同年12月26日陆军总长段祺瑞授予他陆海军“五等文虎勋章”。1922年创办柳林小学,1925年4月23日接待美国地理学会调查员负责人洛克一行,为调查活动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1926年10月奉命修筑松潘至卓尼公路,年底完工通车。1928年河湟事变后,刘郁芬委托他为洮岷路游击司令,并给予武器军饷,调兵把守土门关,后遵刘郁芬、戴靖宇的电令,酿成了临潭回民蒙难事件,伤害了藏回之间的友好感情。
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到达甘南迭部俄界。当时,甘肃军阀鲁大昌的新编十四师驻防岷县、甘南,卓尼土司杨积庆的两万藏兵也常年在此防守巡视。如果双方联合起来对红军进行夹击堵截,腊子口天险不仅不能顺利突破,而且将使红军的处境更加艰难。然而,杨积庆思想开明,善于审时度势。知道红军是“抗日反蒋”,是“不压迫番民”的,于是决定对身处绝境的红军施以援手。9月初,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南藏区,杨积庆一面组织民兵,虚张声势,喊着要打红军,以掩人耳目。一面派秘使以洮岷路保安司令名义迎接红军,指路从腊子口攻出,去打败鲁大昌。并密令部属把迭部崔古仓粮仓的粮食偷偷献给红军,指示守仓官和库兵把内部仓门全部开锁,以躲红军为名,跑进深山老林回避。
当鲁大昌命令杨积庆的藏兵从后路堵截,实行坚壁清野,进而将缺衣少粮、人困马乏的红军先遣部队一举消灭在腊子口的深山峡谷之中时,杨积庆一方面假装响应命令,调兵遣将准备出击,以掩人耳目;一方面冒着风险,暗中派心腹与红军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帮助红军。他写信指示自己的亲信和部下杨景华,说:“如果红军来了,不要堵击,将已破坏的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尽快派人修复,让其顺利通过。严饬群众不得从林中向红军放冷枪,并派人设法暗中与红军取得联系,粮食不必坚壁清野,开仓避之。一切需要在保密中进行,以防走漏消息。”
1935年9月16日,红一方面军大部队从迭部县旺藏乡出发后,过白龙江进入然尕沟,来到崔古仓村(红军称谷卡),杨积庆暗中巧妙安排,红军顺利打开了储藏着二十多万公斤历年陈粮的粮仓,这对于行军途中面临饥饿困扰的红军将士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红军迅速开仓分粮,凡在仓里领粮的部队,都把自己所属部队的番号和所拿粮数,一一清楚地写在粮仓门板上。红军总政治部怀着无限感激的心情在粮仓的仓板上写到:“此仓内粮是杨土司庄稼粮,希望各单位节约用粮”,并在仓内留下江西苏维埃纸币两捆,还留下了少量银元,作为粮款。充分解决了红军粮草不足、人困马乏的燃眉之急,为红军突破腊子口,顺利长征过境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6年8月20日,红四方面军32军12师长征到达毗邻的临潭县新城,杨积庆连夜秘密派使者赶到新城红军总部,呈送书信,馈赠了两匹马、七只羊,表示亲善和慰问,与红军达成了一项互不侵扰的默契。以至在临潭反动势力拼凑的“商团”和马步芳第一骑兵师马得胜团进犯、围攻红军时,曾派人给杨土司传令,命其出兵助战,袭击红军。而杨土司以种种理由为借口,一再推诿、拖延,始终未出动藏兵,没有和红军发生过一次枪战。红军过后,鲁大昌疯狂地进行“清乡”,在迭部县的腊子口、桑坝、洛大等乡大肆搜捕、屠杀流落掉队的红军。杨土司和迭部地区一些开明人士及土官头人,没有对流落红军采取任何迫害措施。到解放初期,仅迭部县境内就有流落红军200多人,在90年代初还有10余人。他们能侥幸地活下来,见到新中国的成立,都与当年杨土司等人的暗中掩护和收容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