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挽联在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还是反应逝者生平的精华评论,这是一项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袁世凯复辟帝制,身败名裂,撒手人寰,我们来看看关于他的一些挽联及诸家评说。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这是袁世凯的自挽联,虽然同大头本人一样短小,但是精悍,值得玩味和推敲:我的死是给日本去掉了一个强敌,这就透露出几层意思,首先是说国内无人能与我袁世凯匹敌,这是他的高度自信自负乃至不可一世(成功的政治实干家或者说野心家都有这种舍我其谁的气魄,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只不过表现得或明或暗罢了);再者,你们都说我袁某人(当然要比元谋人帅的多)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是卖国贼,其实我只是想跟日本人玩玩,后人也分析他的外交策略是联合英美以对抗日俄,一个俄国熊、一个东洋鬼经常对中华长城以北地带虎视眈眈,袁世凯自然心里有数,他在位期间,对蒙古乃至东北的保护是值得肯定的。
后一句“看中国再造共和”或许有些戏说奚落的感觉,他也曾对“共和”抱有幻想与期待,但议会和选举的操纵在中华大地上简直搞得叫人哭笑不得,这是他对“共和”的偏见以及对君宪的向往,且看他的称帝年号:洪宪,是不是就有宏扬宪法之意呢?或许他在弥留之际感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可能就深入人心,期待以后还会有真正的共和。古人常说“诗无达诂”,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家之言,是非还得靠诸位冷静全面地看待与分析。
“共和误民国,民国抑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实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这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杨度给袁世凯的挽联,估计还没有送到袁世凯的葬礼上去,因为袁世凯倒台后,他被南北双方人士认作“帝制余孽”而被驱逐出境。这幅对联的意思就很明了了,杨度对共和不抱太大期望,认为袁世凯的君宪被人误会了,后世的人将会明白他们的,毕竟他们“用心良苦却成空,我的痛怎么形容……”
“为天下痛,更哭其私,一柱存亡关气运 ;如四时行,成功者退,千秋华夏仰威灵。”这是北洋之豹冯国璋写的挽联,忧愤而死,既痛又哭,可见他对其爱戴和痛失英才的惋惜,当然他认为老袁关于称帝这件事绝对是个污点,自私成这样还是说不过去的,下联更是觉得老袁应该功成身退,免得留下千古骂名,要不流芳百世有多爽、有多拉风。
“华夏日重光,回思缔造艰难,亿兆生灵应感泣;勋名天不朽,太息受终危急,万几擘画失师赀”。这是袁世凯的继任黎元洪大总统给他写的挽联,可见他对袁世凯一生的功勋是有所肯定的,别的话就没有多说了,其实人家也是个“黎菩萨”,说多了说错了都不好,可见这位少有的两任总统不是白混的。
如果只觉得袁世凯是一介武夫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精力充沛、权力欲重的袁大头还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还加上直隶总督、北洋大臣、会办大臣,这简直就是一个人身兼五职,这比先前的李鸿章还要牛得不可以道理计。当然,还有一副可以看看的民间挽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有人看到此言就直呼:“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在清末风起云涌的那会儿,袁世凯两面三刀,把清廷和革命党人忽悠得找不到北。对清廷,竭力表示是自己怀抱着忠心耿耿,对南方则表示可以劝退清帝逊位并推行民主共和,说白了,袁大人虽对摇摇欲坠的清廷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但他也不希望革命党人能够与他长久地到同一张谈判桌上讨价还价,他说:“吾不为帝位惜,为天下人心惜也。”简而言之:当今之世,如欲平治天下,谁我袁世凯其谁?
诗有曰:“死不灰心真健者,生能悔过即英雄”。无比的权势,无上的地位。一个功过参半,在民国时期军界、政界翻云覆雨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然自古枭雄都是应势而起,势消而亡,民国枭雄大多也如此。袁世凯的最大功绩,是对封建体制的和平演变,即在尽量避免流血的情况下,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和国,这是北洋、革命党与清政府三方博弈的最优结果,否则,后果实难想象。而悲剧在于,他竟然退回到君主立宪制,自己当了皇帝,遭到各方讨伐,其实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1901年11月,李鸿章临死前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在他的大力举荐下,袁世凯接任了直隶总督。1911年10月10日武昌枪起,11月1日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重组内阁,与南方革命党边打边谈。次年1月15日,孙中山正式答复:“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并曰:“今日之中国,惟有交项城治理”。帝道真如,如今都成过去事,见诸家评说:
“大过人处在肩头有力,绝不诿过于人,犹是英雄气概也”。—— 王锡彤 “袁世凯以私人为本位,全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梁启超 “袁热心维护民国,实为今日第一人物”——黄兴 “一世怪杰的袁世凯,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李大钊 “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陈独秀 “相较于同时的国民党,袁是一位敏锐,引人注目的外交官”——美国外交官马穆瑞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唐德刚 “袁世凯是东方的彼得大帝”——余世存 “冲击了封建制度,与世界潮流合拍”——侯宜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