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6日发行中国名亭系列邮票中,就有一枚滁州的醉翁亭邮票,近闲来读《古文观止》令人再三回味,印象颇深的是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该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郊的琅琊山麓,并位列我国的“四大名亭”之首而名扬天下。亭几经兴废,几经修建。现存的建筑是清代光绪七年重新修建的,亭旁斜卧一青褐色巨石,上刻圆底篆书“醉翁亭”三个大字,巨石半卧半立,象是一个喝醉酒的大汉斜靠在山坡上。醉翁亭西侧有宝宋斋,建于明天启二年,是明人为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宋庆历八年,因其字小刻工浅难以久传,元祐六年,欧阳修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应滁州知州王诏之邀重写此文,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稀世珍品。
宋仁宗庆历六年欧阳修被贬在滁州任太守时,和琅琊寺的和尚智仙关系很好,公务之余常到琅琊山游玩。吟诗作赋,斟茶饮酒,谈笑风生,悠哉游哉好不逍遥自在。智仙和尚专门为他在游山途径的路旁修了一座亭子。欧阳修给它起名为“醉翁亭”。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与祥和的社会风习,抒发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及抱负。笔触寄情于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发挥得淋漓尽致。写下散中有整赋体式散文篇《醉翁亭记》措词参差多变,饶有诗情画意,格调别具清丽。从此,欧阳修常同朋友们到亭中游乐饮酒,“太守于客来饮于上,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亭因欧阳修及《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多次遭劫,但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又多次拨款维修。1956年,醉翁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使文章短小精悍,流传千古,欧阳修虚心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在写成《醉翁亭记》时,命两个衙役分别张贴在六个城门上,派出六班锣鼓手到各城门口,高喊:“太守大人昨日写了篇《醉翁亭记》,现张贴在此,敬请黎民百姓、过往商贾、文武官吏都来修改……”他把文章初稿抄了许多份,让衙役分别贴在各个城门上,请各界人士提意见。有一天,衙役带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人,说要给文章挑毛病。这个老人是一个砍柴的樵夫,精神饱满,说话干脆利索。他对欧阳修说:“大人,我不认字,听衙役读了您的文章后,觉得字里行间充满了激情,就是文章的开头显得有点罗嗦、不够精炼!”为了让老人提出更详细的修改意见,欧阳修又给老人把文章的开头部分背了一遍。他向老人朗朗背来:“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刚背诵到此,老人把手一扬,说:“等,停一下,停一下。毛病就在此。”欧阳修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这些山名不必一一点出?”樵夫说:“大人,您上过琅琊山的南天门吗?只要站在南天门眺望,大丰山、乌龙山、白米山、花山全都映入眼帘,四周都是山,一览尽收了!”欧阳修听罢,以掌击额当即在底稿上删辑只留:“环滁皆山也……”一代文豪尚如此谦虚,实难能可贵。他的诚意最终樵夫也为之满意地说:“环滁皆山也,简明用5个字来概括,就不显罗嗦了。”其滤沏文词水分,浓缩语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只字足敌万语,达到妙造精工的地步。为此《朱子语类》朱熹说∶“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几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姘散相间,全文几乎用“也”结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溢彩,毫无赞烦只弊,反有跃然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独特风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