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民俗文化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演绎出一些妙趣横生的内容和形式。数字嵌入诗文屡见不鲜,仅《唐诗三百首》中有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其中形式工整、读来顺口的“十字诗”在广大群众中间流传极广,特别是文思敏捷的骚人墨客经过精心雕琢后,更把各个时代的人物形象或社会现象反映得淋漓尽致。何谓“十字诗”一般是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10个数字,按照顺序巧妙地嵌入诗中,结构严谨,宽打窄用,内容和谐,且含义通俗易懂,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和韵味。
旧时私塾启蒙馆开课,教给学童的第一首宋•邵康节先生五言诗是这样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杨柳六七株,八九十枝花”。这首诗流传甚广脍炙人口,将一至十的数字独具慧心巧妙编成融于诗里行间,形象鲜明、层次清楚,看是平淡无奇,轻描淡写般的随意,实则重彩浓墨。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错落有致的风景画,念起来琅琅上口,过目难忘,又能启发儿童识数兴趣。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一次干部会上批评官僚主义作风,引用一首“十字诗”《咏泥神》作喻:“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正、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以“泥神”喻官僚主义,简洁明了,开门见山,鞭辟入里,犀利坚尖,入木三分。古时,有人用“十字诗”给一位官吏画像:“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纸牌、九品头衔、十分和气。”全诗采用叙述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寓意深刻,平中蕴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烽火连天,兵荒马乱,战争连年不断,总统年年更换,百姓苦不堪言,有人以讥讽嘲弄之口吻咏诗骂之曰:“一年二三换,选举四五回。战争六七次,八九十年灾。”直截了当,一目了然。
由于此形式的诗易记易传,妇孺皆知故人们常运用其格式旧瓶装新酒,改头换面,活泼巧套,添趣翻新。清道光年间衙门官吏,土豪劣绅及游手好闲之徒对鸦片嗜痂成癖。一时间,大街小巷,烟馆林立,弄得到处乌烟瘴气,有人仿作吟“十字诗”调侃云:“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国民党统治时期,《重庆晚报》曾登过一首描绘中小学教师困苦生活的“十字诗”:“一身平价布、两袖粉笔灰、三餐吃不饱、四季常皱眉、五更就起床、六堂要你吹、七天一星期、八方逛几回、九天不发饷、十家皆断炊。”此诗深刻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的黑暗和广大劳苦大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艰难情景。抗战时期,有人作了一首刻画汉奸丑恶嘴脸的十字诗:“一副奴才相、两肩往下垂,三角眼闪光、四愣脸堆媚、五官不周正、六神透阴气、七寸长脖子、八两小脑袋、九根黄胡子、十分不像人。”把奴颜婢膝的民族败类勾画得淋漓尽致,诙谐有趣并给予了无情的鞭挞。解放前,人民流离失所,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一些兵痞乡丁、差狗成群结队,狐假虎威,骚扰民众,乘机敲诈勒索,盘剥百姓,明夺强抢。有人愤怒作诗斥之曰:“一来二三人,恐吓四五下。敲去六七千,八九十家骂。”抗日战争时,山城重庆人口倍增,交通极为不便,就那么几辆破旧不堪,快要散架的公共汽车,行在路上老是抛锚误点,乘客为其受苦,恕声载道又无可奈何,有一学者摇头晃脑吟诗嘲讽之曰:“一去二三里,抛锚四五回。修理六七次,八九十人推。”那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灾难深重,缺吃少穿,少得可怜的所谓救济粮,也是些久以变质发霉之物,难以下咽,有人哭笑不得吟诗叹之曰:“一顿二三两,颜色四五样。加水六七碗,八九十天粮”切齿痛恨跃然纸上。
时下反腐倡廉,有人作“十字诗”赞誉焦裕禄,孔繁森等党的好干部别有新意:“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赞誉、五湖四海、六神镇定、七性安然、八路作风、九泉无愧、十分可贵”无奇不有,同时有人作“十字诗”痛斥那些腐败分子别有风味:“一身二用,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面楚歌、五斗折腰、六亲不认、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霄难逃、十恶不赦。”社会上还流传一首讽刺赌徒的“十字诗”别出心裁:“一心赢钱、两眼熬红、三餐无味、四肢乏力、五业荒废、六亲不认、七窍生烟、八方借钱、九(久)陷泥潭、十成灾难”。这首诗在活灵活现地刻画出赌徒们形象的同时,更道出了赌博的危害,发人深省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