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博学多才,通晓医学、天文、航海等知识,且同情百姓,乐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带民众中名望颇高。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他出山的时候,是秦始皇登基前后的李斯时代。后来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药,一去不返。乡亲们为纪念这位好心的名医,把他出生的村庄改为“徐福村”,并在村北建了一座“徐福庙”。后来,才有徐福在日本的平原、广泽为王之说。
徐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 等稍有不同之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秦二十八年(前219年),徐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如果去拜访他们,便可得到长生不死之药。一心想要长生不老的秦始皇闻言极为高兴,对徐福的索要无有不允。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驾船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两手空空地只身返回,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 据史籍记载,后徐福又索要了3000童男童女,还有五谷的种子,数百名精通各种技艺的能工巧匠。再度率众出海。 从东南到蓬莱,从此一去不返,再无音讯,留下世人种种猜测和传说。《史记》“封禅书”只是说在渤海中,并不能确定具体位置。而“平原广泽”在何处,更是不能考证。 从根据史籍记载所整理出来的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徐福出海的目的是给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但事实并非如此!出海的目的并不是史书中记载的寻仙求药,而是一次秦始皇开疆拓土的探险行为,一次大规模的皇家探险活动。徐福出海不为长生药,只为将日本纳入中国版图。这么说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其一,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秦始皇并不信鬼神,他不需要像三皇五帝那样去借助鬼神的声名来维系统治,认为以自己的治国方略就可以令国家安定。既然他不信鬼神,那么对于求长生不老,也属于无稽之谈了。至于他日后自称“真人”,祈求长生不老,则是随着年纪的增长以及对掌握权势的无限欲望而滋生出来的了。
其二,“三神山”确有其处,且像《史记》中所记的那样伫立于海外。而“三神山”中所指的蓬莱,并不是指今天的山东省蓬莱市,而是日本北九州。“方丈”,经近代史家考证,是今天韩国南海中的济州岛。瀛洲,即琉球,也就是今天的台湾岛。古人之所以将这三座岛看作所谓的“三神山”,是受当时的科技条件及知识程度所限得出的错误认识。 其三,徐福一去经年,回来时两手空空,所带的数千人也不知下落,秦始皇也没细问。然后又要了3000人,还有百谷之种、能工巧匠。仙人不食人间烟火,要这些何用?而秦始皇见此情形,问都没问,就答应了他。秦始皇是什么样的人,如此自相矛盾的说法岂能瞒过他?所以,徐福出海就不是寻仙求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秦统一全国后,多次亲临巡海,已足见其对领土海疆的重视。开拓海疆,再展国土,是秦的宏愿。所以,刚刚完成统一大业后不久,首次巡海时便派徐福带人出海探险。而第二次,则给到达那里的徐福以百谷百工,再派数千人前往。实质上,已经属于一种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这在中国历史上属于首次。徐福究竟到了哪里呢?淮南王刘安与谋士伍被的一次对话中透露:“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这片“平原广泽”仙踪何处?历史上众说纷纭。今考古成果已经揭开了这片尘封已久的历史中的神秘面纱:徐福到达的地方是今天的日本列岛!
在中国的战国时期,日本还处于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之中,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也就是说,尚处于原始氏族社会时期。但到了战末秦初,日本突然开始使用青铜和铁的生产工具,开始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种植技术毫无征兆地凭空出现。日本仿佛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由新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过渡到早期铁器时代的弥生文化,而且与之前的绳纹文化没有什么传承关系。弥生文化起自公元前200多年,终至公元后300多年,这段时间正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年及秦汉时期,这与徐福出海的时间十分的吻合。 弥生文化的遗址里,还有铜剑、铜镜、铜铎的发现。铜铎以中央日本为多,铜剑、铜镜则以九州为多,后二者被推定与秦式青铜文化有关联。日本学者认为,其原料来自中国,在日本再回炉铸成。这就从历史文物的证据上说明了徐福将秦朝的文明传到了日本。如今在日本的徐福遗迹不下50处。
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徐福是到了日本。先贤徐福孤注一掷的探险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求索、坚韧顽强和智慧聪颖的气质。徐福东渡日本,竟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形成,使日本由蛮荒之地跃进了文明社会,这对于日本岛国来说,是一个无量的福荫。徐福的东渡,对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当时以拓疆扩土为主愿的秦始皇也没有想到的。时至今日,当人们来到徐福故里,看一派海天开阔的景象,回想千百年前的过往,能够感受到历史娓娓道来的厚重。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乘船泛海东渡,成为迄今有史记载的东渡第一人。徐福东渡把秦代文明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飞跃发展。徐福在日本被尊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日本纪念徐福的祭祀活动历千年而不衰。但是,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记载徐福东渡活动以来,也把与徐福有关的疑谜留给了后人。史学界有人认为,上述看法可理解,但是派遣徐福东渡的真正目的是“以示强威,服海内”。日本学者奥野利雄先生提出了一种复仇说。奥野先生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亡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始皇恶政统治的行动。并为实现目标,徐福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始皇一再拨发经费、赏赐宝物、申请船只、组织人员、集结各种有用人士、准备粮食种子,为逃离后的安居乐业做好一切准备。还有的学者认为,支持徐福东渡的目的是寻找先人的足迹。秦始皇认为自己是赢族的后代,所以派人去瀛洲寻根。有人认为是去进行海外开发。执这种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断不会轻信长生仙药之诡说,他派徐福出海,应有海外开发之意。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在十二年的时间内,他不畏长途跋涉,四次至东方沿海巡视,每次都到山东境内,并在此期间派徐福入海东渡。在秦始皇在山东巡视地区发现的他的石刻中说:“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又说:“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其所向往的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迹所到达的,都是他的臣民。秦多次到沿海一带巡视,说明他对东方大海的极大关心。有的学者说:“秦始皇东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东至扶木(今日本)的理想,而徐福探海东渡正是实现秦始皇理想宏愿的具体行动”。 日本文献记徐福至日本者,也屡见不鲜,其中尤以纪伊的《续风土纪》和野崎左史的《日本名胜地志》所记特别翔实。徐福东渡到达何方。多数学者认为“三神山”不是什么海市蜃楼,而是指日本列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