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委员会官员评价:“乐山大佛,它是8世纪时人们在一座山岩上雕凿出来的,仿佛俯瞰着三江交汇之所。佛像身高71米,堪称世界之最”1996年12月6日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佛地处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大佛雕凿在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
联曰:“卧佛半睡为姻水;拈花一笑是乐山”。在大佛的脚下,日夜奔涌的江水滔滔东去,就算是枯水季节,也茫茫无际,看的人心魂皆醉。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因为其艰难跋涉一路辛苦,因为其行色匆匆老累过度,千载水月悠悠,以坐禅的方式,叩醒天下苍生灵与肉的感悟。你宽怀一坐就不曾站起,背负的凌云,脚下的厚土,因而变得沉稳坚固。乐山大佛肩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地是佛殿,天是佛寺,山是佛体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时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为保佛财曾自剜双眼,大佛落成即圆寂。 隔江遥拜,大佛隐约。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以山的名义,以佛的名义。阻挡过多少涌过来的湿风,镇住过多少袭过来的洪水……拥有世界之最的骄傲,拥有令众人膜拜的神奇传说。同时感恩那海通和尚!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千年不语,启示凡尘生命之大真谛大哲理。千年雍容,成为属于世界的著名中国风景。它慈祥地照料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关注着脚下这块历经磨难的土地。一柱心香,缭绕佛前。大佛后,青天如洗。大佛前,江水浩荡。大佛独坐,人的意志,神的禅意。八十年叮叮咚咚雕凿。胼手。胝足。血痂。伤痛。觳觫。死亡。……问天?问地?问神?人的文化,却成就了人间神迹俗世,从此多了几分慈悲和仁爱。谁说佛是逃避?谁说佛是遁世?谁说佛是虚缈?乐山大佛是智者,千百年来他以海纳百川的气量吸纳了各色人种。文化的交融,灵魂的会晤,心的虔诚,在这钟灵毓秀的山水圣地间,风雷激荡啊!如火如荼!
佛是山的思想,山是佛的肉身。乐山大佛四次神秘显灵。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无数,乐山大佛脚下的河流,饿殍泛滥,大佛不忍目睹人间惨剧,痛苦地闭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伟人俱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申奥成功,喜事连连,大佛头闪佛光,吉相丛生。以上三次,乐山陈列室内均有照片为证。最神秘的是,1989年大雨,乐山被雨水冲开一洞,内现一佛,佛面酷似那年上任的国家领导人,真是妙绝了!登上了山颠,来到了大佛的头顶。凭栏观望,大佛的头顶历历在目,就连秃顶卷发也清晰入眼。在这里可在佛的耳边轻轻絮语,红尘旧事,沧桑古今尽可娓娓道来,本以为佛是崇高而神圣的,可当靠近到他的身边时,一切又是那么的随和与安祥,仿佛异度空间的交流,人与佛成了一体。世上本无佛,因了一种精神世界的美好愿望,古人创造了佛,并赋予了佛真真切切的形体,于是在一个遥远的岁月里,古嘉州的凌云寺法师海通,为了防水患,普渡众生,云游四方,募集善款,以石刻凿佛震慑三江,庇荫过往船只和百姓。
有幸如此地接近到佛,耳边分明可以听到的是千年前那一声声铁钎凿石声,古人是以怎样的创造性和坚韧完成了这一杰作,不得不说这是一信念的永恒。就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而言。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这些巧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佛头上的石螺发髻,还有大佛的耳朵以及身边的水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大佛解决了整体的排水功能,才使大佛可抵御千年风霜雪雨的侵蚀,完整无缺的保存到现在,这一智慧的结晶,都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笔者到此一游,时常希望有奇迹发生;时常希望梦幻中有所寄托。从这里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小路或急或徐,或窄如细腰或拱如弯月,或曲径通幽,或豁然开朗。小路的崖壁上刻满了石刻,古朴凝重。曲曲折折来到了大佛脚底,壮哉!一种仰视感扑面而来。“正襟危坐几千年,世事风波在眼前。熟视人生多苦难,不思普度不参言”。远望大佛,再看这山麓,原来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这种震撼是不到此而无法有的体会,当这一体会充填到我们的血液时,就是一种神的力量。佛海无边,记忆中的孤寺清灯,简单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在这里有了新的释解。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而能在这天地之间拜读大佛,是何等的海阔天空, 恍若间尘世透彻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