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祁淑英曾在1999年发表的文章《“浩然”正气笑傲文坛———寻觅浩然足迹》里这样写道。“浩然绝对不是一个逢迎权势的人,而是一个作风严谨、勤奋自律、道德水准高尚的作家。”德国一位汉学家曾评价《艳阳天》是“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一个绝唱。”当年《艳阳天》的出版在中国文坛引起了震动,有评论家说,“浩然总是那样不厌其烦地深入农村,那样不厌其烦地写农民、歌颂农民。”但正是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浩然,凭着对文学事业的虔诚和热爱,凭着持之以恒的刻苦自学,仅仅是一个只读过三年小学的人。祁淑英这样评价浩然,“他虽然只读过三年小学,但最后却能去北京的大学讲课,而且特别受欢迎”。在雷达看来,浩然是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他的《艳阳天》文本具有很大文学史研究价值和认识价值,“虽然带有为当时政治服务和阶级斗争色彩,有扭曲生活的成分,但由于作者对中国农民的熟悉、人民意识,其中塑造的一些主要人物形象还是有血肉的,颇为人称道。纵观他的创作,可见他是个有良知、有人民意识的作家。”
有学者评论他的作品“是很形象的中国农村近半个世纪的图画”、“写出了个人和社会的双向的真实”、“是朴实无华的自传体,给人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艺术感受”、“具有史料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价值”。缅怀浩然老师的崇高风范和卓越成就,“艳阳不尽处,浩然于无声。”是的,浩然老师,您和您的作品永远活着。活在文艺史册里,活在读者的记忆里,活在您深爱的芸芸苍生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