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小城,一个是福建的长汀,一个是湖南的凤凰。”——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有始建于唐代的古城墙、古城门、古城楼,有独特罕见的唐宋古井“双阴塔”,有成片保护下来的传统古街区和民居、宗祠,有气势恢宏的汀州试院、汀州文庙、汀州府城隍庙、天后宫、南禅寺等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古迹,以及太平廊桥、牌楼、大夫第、八喜馆等“一江两岸”古韵汀州恢复景观。张九龄、陆游、宋慈、辛弃疾、朱熹、宋应星、文天祥、王阳明、刘国轩、纪晓岚、上富周、黄慎等一批文人志士都在长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为这座悠悠千年古城增添了璀璨的光华。
因为下雨和腿脚行动不便的原因,在参加县委中心组学习之后,我们来到了反映汀州客家人生活的一个缩影的汀州八喜馆。
汀州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遗迹。汉代置县,唐代建州。汀州先祖主要由西晋时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及唐代安史之乱两次南迁时组成。中原文化与当地本土文化相互融合,遂为客家。 “历史、客家、红色、生态”四位一体文化,已然成为长汀人民精神宝库。“添丁、成人、金榜、婚庆、立灶、乔迁、寿诞、丰收”人生之八喜,是为汀州客家儿女追求生活幸福之见证。
汀州八喜馆用八个展厅以实物、雕塑、浮雕、文字、图案,以及表演等多样形式,声、光、电、数字影像,全息投影等多媒体表现手法呈现给游客,展陈内容生动有趣。同时,还精心挑选出最具汀州特色的闹春田、百壶宴、刻纸龙灯、迎花灯、走古事等民俗活动介绍,展现长汀县独具特色的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添丁之喜
客家人敬畏生命,繁衍生息是最重要人生之大事,不仅与个人有关,更事关家族兴衰。客家人称男婴诞生为“添丁”。添丁是大喜事,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习俗众多、礼节隆重。
成人之喜
昔日,男女成长到十六岁即为成年,要举行成年礼。古时,成年礼分成男礼和成女礼。男称“冠礼”,女称“笄礼”。通过这种传统仪式,希望受礼者可以正视自己肩上之责任,承担义务,宣告长大成人。
金榜之喜
中原汉民携带儒家文化迁居汀州,从此,渔樵耕读成为汀州客家人生活常态。因此,汀州客家人无论家境优劣,都以读书作为人生最重要事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汀州客家文人士子一生使命。
婚庆之喜
婚姻是组成家庭重要的基础,也是汀州客家人作为成家立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汀州客家人婚姻必须正统、合符礼制,要“明媒正娶”。汀州客家人传统婚姻礼仪,基本遵循古代“六礼”,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立灶之喜
客家人兄弟分家,是家族兴旺发达喜事。分家就得另立炉灶,客家人俗称“打灶头”。客家人盖新房,分立门户都需做灶头。
乔迁之喜
汀人把“做屋、登科、结婚”视为人生三个重要节点。所以汀人都喜欢自己建房,一生勤劳,俭吃省用就是为了“做新屋”。主人从择基、动土、落基、上梁、出水、做灶、至乔迁新居,都要举行系列仪式。乔迁新居是汀州客家人的一件人生大事。
寿诞之喜
古时,人们把生命长短分为:百岁为上寿,八十岁为中寿,六十岁为下寿。而于生日这天庆祝,谓这“做寿”、“寿辰”。诞辰庆祝年岁男女有别,有“男做齐头女做一”之俗语。客家人称庆寿为“做寿”,做寿不能自己操办,必须由子女出面举办(子没者由孙辈出面)。寿诞前一天“暖寿”,当天“庆寿”,第三日晚上起请谢酒。
丰收之喜
农耕是客家人立命之本,一年辛劳,为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每到收成时节,家中米谷豆麦满仓,窖里番薯芋子成墙,灶间薯种挂满梁,鸡鸭成群猪牛满栏。
汀州客家各处乡村风俗不同,庆典仪式各有特色,有的乡村还有以“百鸭宴”、“百壶宴”、“蒸岁饭”等各种民俗活动,表达这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喜庆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