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知耕,河南省光山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勤务员、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参谋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和川陕苏区反敌“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及广昭、陕南、强渡嘉陵江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新四军司令部政治指导员、大队参谋长,1939年3月,新四军第四支队抗日先遣队一个连,由参谋长谭知耕带领,从定远藕塘出发,经全椒到达江浦[南京市浦口区革命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浦口区革命老区发展史》.南京出版社.2020.5.第1版.第24页.],开展抗日斗争,战斗在浦口地区。
谭知耕将军
一、参加革命反围攻,肩负重任背银元
谭知耕,原名谭枝根,1917年出生于新县陡山河乡白马山村谭立坳一户佃农家庭。幼年在砍柴、放牛中度过。1928年5月,鄂豫皖边区革命根据地在柴山保建立,1929年春,谭知耕进入乡苏维埃列宁小学读书,开始接受革命教育。同年6月加入儿童团,8月参加赤卫队,担任通讯员。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红一师和红二师战士、通讯员、宣传员,相继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国民党发动的第一、二、三、四次"围剿"。1931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参加了苏家埠战役。1932年秋随部西进川陕,1933年春参加了开辟川陕边区革命根据地和反四川军阀发动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等战役。1934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此时,谭知耕给红三十一军政治委员詹才芳当警卫员。
詹才芳(1907.9.12.-1992.12.2,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在革命生涯中,历任排长、大队长、连长、营长、团政委、师政委、军政委、纵队司令员、军分区副司令员、军区司令员、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创建川陕苏区斗争、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强渡嘉陵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1933年,詹才芳任红三十一军政治委员时,谭知耕除了跟随詹才芳行军作战,负责警卫工作外,还担任了一项特殊任务——负责背银元。这些银元都是打土豪缴来的,是红军的军饷。所以,背银元不是简单的任务,而是当时红31军的“财神爷”,责任重大。谭知耕心知:“政委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于是,下定决心不辜负首长的信任。每次,他接手到银元,总是逐个清点,并用纸包好,再把它们一个一个分别隔开,用针线缝在一条袋子里,用一个干粮袋装好,深怕遗失。行军时,他背着银元袋子,到了驻地,袋子也不离身,只有夜里睡觉时才把它摘下,压在头下当枕头。一有什么情况,他首先把银元袋子背在身上。每天,谭知耕都要把银元数上一遍,却被战友甘思和开玩笑说他:“你这个财神爷,真是爱钱如命啊!”一天,行军途中休息时,谭知耕习惯地检查起银元袋子来了,一数:“糟糕,丢了一个银元!”立即惊慌起来,赶紧查找原因。此时,谭知耕的头“轰”地一下大了,浑身灼热,全身都哆嗦起来了。他把周围仔细找了一圈,也不见那块银元。四处寻找正要返回原路时,迎面走来了詹政委。闻知此事,詹政委不慌不忙地说:“过来,把袋子拿过来。”谭知耕见祸已闯下,该打该罚只好听天由命,捧着那个钱袋子给詹才芳。詹才芳接过钱袋子,仔细端详,突然,眼睛一亮,“快看,”他接着说,“你们看,这个银元是从这个洞里自动钻出去的。”原因找到了。詹政委指着一个布窟窿幽默地说:“是它自己跑掉了。”且怕谭知耕有心理负担,又说道:“不是你拿了,银元是从布袋窟窿丢了,不怨你。”顿使谭知耕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不争气的泪水夺眶而出,心底更是萌生感激詹政委之情,也让他从詹政委处学到了谨慎处事,慎下结论,从容决断方法,并为他日后进步打下了基础。1935年5月,参加了长征。10月调任红三十一军军部警卫营第二连政治指导员。
二、率部东进江浦,组织动员抗战
1938年3月8日,新四军四支队遵照毛泽东关于部队出动后“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徐州、合肥三点之间作战”的指示,在高敬亭的率领下,分别从湖北省的黄安县七里坪和河南省信阳县邢集誓师东进,开赴前线作战。3月下旬,全支队在霍山流波疃会合。8月上旬,高敬亭在舒城西港冲召开会议,部署对日作战。1939年1月,宋文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江北游击纵队第二大队参谋长。3月,宋文率新四军第四支队抗日先遣队一个连,由定远藕塘出发,经全椒到达江浦,驻陡岗七塔。谭知耕率部进入七塔后,以此为基地,向东南开展抗战活动。他们在七塔、公子洲、七坝等地召开群众大会,在桥林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抗日。宋文十分注意做好统战工作,发动先遣队与地方刀会和国民党江浦县政府搞统一战线。宋文还邀请国民党江浦县政府姚镜涵等负责人参加会议。姚镜涵等积极参与,且准备宴请和慰劳先遣队,但被宋文等婉言拒绝。宋文率部在七塔驻扎期间,公子洲有两个农民前来报告说,驻扎在七坝的国民党部队王成余部,在长江水道拦截大米17船,企图私吞。谭知耕参谋长得知后,立即派连长宋子谦前去交涉。王成余慑于统一战线,不得不同意将大米运往乌江周家营,分给当地穷苦老百姓[ 政协浦口区委员会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中共南京市浦口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浦口文史》第19辑.第24页.],受到社会各界和老百姓一致称赞。宋文率先遣队在浦口抗战活动三个多星期,4月初奉命调回藕塘。1939年 5月,为了迅速打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的抗战局面,统一领导新四军各部的对日作战,叶挺率孙仲德、桂莲洲等,和第二支队四团一营赴江北庐江县东汤池,组建江北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不久,江北指挥部对其所属的第四支队及其它江北部队进行整编,在第四支队第八团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新四军第五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委,周骏鸣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参谋长,方毅任政治部主任。宋文率领的先遣队被编入新四军第五支队第二大队,谭知耕任第五支队十五团参谋长。
三、反袭击金牛山显才,淮海战役靠前指挥
1941年4月16日,12团完成了袭击伪军的任务后,撤至金牛山以南地区休整,团部驻在大陈庄。当晚,谭知耕安排完工作后,总觉得放心不下,叫醒了已睡着的机要员和勤务员,提醒他们睡觉要警觉些。果然,下半夜日伪军来袭。听到枪声后,他判断敌人是偷袭。团领导立即作了分工:团长去指挥1营,团政委去指挥2营,谭知耕组织团直属队转移后,即去3营指挥战斗。谭知耕指挥团直属队转移到安全地点后,天已大亮,大陈庄已被敌人三面包围,谭知耕身边只有团部的几名战士。谭知耕果断地命令:"跟我冲,去3营,千万不要掉队!"他带着3名通讯员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到了3营阵地。在3营的阵地上,谭知耕发现五里墩高地的得失,是这一仗胜负的关键,他立即组织部队与敌反复争夺,终于控制了五里墩高地。接着,谭知耕有条不紊地组织部队,对包围大陈庄的敌人实行攻击,歼灭日伪军500人,取得了金牛山反袭击的重大胜利。
金牛山反袭击战斗,是12团成立后打的第一个硬仗,在战斗中,谭知耕表现出优秀的指挥才能,战斗结束不久,他升任12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谭知耕英勇善战,身先士卒,临危不惧,有勇有谋,果断指挥,在苏中,涟水,鲁南,莱芜,孟良崮,破袭平汉路,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战斗中,屡立战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48年11月12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华东野战军各纵队开始围歼国民党军第7兵团(即黄伯韬兵团)。11月20日拂晓前,碾庄圩被我华野兄弟部队攻克,黄伯韬兵团至此只剩下2个军部,3个师部和约7个团的兵力,分散在大,小院上,尤家湖等村庄,进行负隅顽抗,为彻底,干净地全歼黄伯韬兵团,解放军第4纵队奉命于21日下午4时30分,第一次在华野特纵坦克部队的配合下,对尤家湖之敌发起总围攻。谭知耕奉纵队首长命令,率部由尢家湖西北侧至西南侧地域展开,协同第10师和第12师第34团,向尤家湖之敌发起总攻击。21日5时30分,谭知耕师长带领师前指到达距尤家湖西南侧约400米远的沙河坎下。这条沙河,流经尤家湖西侧,西南侧直至碾庄圩方向。该河在这个季节已经干涸,只有个别沙坑内有少量积水。河两岸东高西低,岸两边及其周围除村庄外无植被,而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这样,这条沙河成了部队运动,集结,展开和隐蔽的惟一可供利用之地。部队到达后,谭师长便带领各参战部队的主要指挥员,详细勘察地形,观察敌军兵力部署及火力配系,周密部署和区分各参战部队的任务和打法,划分分界线,规定协同动作的方法。特别要求第31团紧密协同右翼第12师第34团,利用其有特纵坦克配合突击的效果,迅速夺取尤家湖西南角敌之地堡群,突入敌之纵深后,向北发展,打通与第32团和第33团的联系,然后逐段,逐块分割和歼灭顽抗之敌。地形勘察完毕,谭师长不惧个人安危,又将指挥所搬到前沿,直观敌我双方动态,随即作出决断。由于当时所处位置干扰大,电话听不清。于是,他和参谋商议,决定将指挥位置再朝前移。二人立即以蛇腹形运动动作,快速向前40米处的坟丘跑去。当他们进入新的指挥阵地,尤家湖敌人依然没有发现,更令国民党军没想到竞有一位解放军师长,在离他们不足300米远处指挥战斗。指挥所确定下来不到10分钟,国民党军的飞机又来了3架,由西北朝东南排成一条线,沿着沙河接连扔下成百上千发炮弹。沙河立刻变成一条长长的火龙。在这一串串爆炸声中,距离谭知耕原位置南侧不到10米处,第31团副团长朱涛牺牲了,其他人员也有伤亡。谭知耕得到消息后,立即冒着被敌人狙击手射杀的危险,跑回到沙河边,向朱涛的遗体作了告别。随后,谭知耕率部和友邻部队密切配合,消灭了尤家湖守敌,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