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的讲话,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直接体现。本文从创作背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探析《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当代价值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现实意义。
关键词: 弘扬 为人民服务思想 当代价值和意义
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伟大领袖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第一次用中国化语言通俗易懂的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
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为人民服务》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张思德同志,四川仪陇人,18岁参加了红军。张思德从军11年。他曾说过一句话:“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 1944年,上级组织一个小分队去安塞烧炭,张思德自告奋勇地报名,并说:“烧炭是为了战胜敌人的封锁,夺取抗战胜利。” 烧炭是一个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工作,而且他作为副队长,始终与老百姓一起干活,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冲在前面,在窑洞坍塌的最后时刻,他第一时间把战友推出了窑外。
他的事迹体现出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毛泽东听到他的死讯后,第一时间对他的牺牲作出了高度评价。亲笔在挽联上写下“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在追悼会上,毛泽东做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就是毛泽东创作《为人民服务》的直接目的。
《为人民服务》创作的真正目的,我们可以回顾这段历史。在抗日战争初期,陕甘宁边区实行“争取外援, 休养民力”这一个重要的方针政策。边区人民群众的负担较轻,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从 1940 年起,国民党加强了对共产党的打击和包围,经济上实行封锁,这就导致了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在 1941 年和1942 年出现极严重困难。为了克服困难,边区政府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既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供给不足的局面;又可以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的压力。张思德同志参加烧炭工作, 关系到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当时,有些同志对大生产运动的认识不足,他们轻视劳动生产,不重视经济工作。他们认为,张思德的牺牲没有意义。只有参加战斗才是有意义,只有牺牲在战场上才是英雄。毛泽东在演讲中,对张思德的牺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不同的声音作出正面回答。毛泽东告诉大家,不论是从事生产劳动也好,参加战斗也好,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都是有意义的;只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即使是牺牲,都是值得的和高尚的。毛泽东的这一观点,在纪念张思德追悼会1O天后再一次得到明确阐述。他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举办的招待八路军留守兵团全体模范学习代表及各部队战斗英雄代表大会上讲话指出:“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的每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可以说,这是创作《为人民服务》的真正目的,也是对“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阐释。
综上所述,毛泽东同志借《为人民服务》一文,肯定和赞扬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同时,为我党纠正了错误思想,更是激励着广大默默无闻为人民利益而无私工作的人。
2、“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
毛泽东同志多次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高度,对“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与内涵进行了阐述。他指出:“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曾用“鱼”与“水”的关系作比喻,反复强调党在根本上来自人民群众,生存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必须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思想是政治觉悟和道德意蕴的统一。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毛泽东指出: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作为共产党人一切言行的根本的价值目标、价值准则,这就使得共产党与其他一切阶级的政党区别开来。
毛泽东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对人们行为的道德评价,对生死观的论述,都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准绳的。
3、“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一论断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征和宗旨。
毛泽东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将其高度提炼成为“为人民服务”。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阐明了党的出发点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人的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就是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党的“七大”通过了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报告,并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以后历次党代表大会都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写入党章,使之成为我们党一直坚持的唯一宗旨,成为我们党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其特有的革命的阶级属性、科学的内涵、崇高的价值,成为人民群众道德生活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并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和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同样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在几代领导人的大力倡导下,为人民服务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和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成为全国人民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
二、“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同志多次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的高度,对“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与内涵进行了阐述。
1、“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毛泽东对人们行为的道德评价,对生死观的论述,都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准绳的。它是衡量每个共产党员一切言行的最高标准,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思想涵盖了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哲学的各个方面,是建党治党、建国治国、建军治军的宏大理论,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了的真理。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的人民观落实到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主轴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所涵盖的内容,都贯穿着“一切为了人民”这一崇高的宗旨。
3、《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发展的本源。人类社会是由人民组成的,国家是人民建立的。离开了人民,就没有国家。所以,只有“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才是最深邃、最科学的理论。
“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当代乃至今后都具有重大的价值。“为人民服务”思想不仅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而且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发展的基本点,是创建新时代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还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中心。“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大价值会成为每个中国人民的思想旗帜,永远飘扬。
三、新时代要大力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具体表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政治上体现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这包括坚持党的宗旨,即为人民服务,以及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党员干部在政治活动中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符合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经济领域要通过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努力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文化领域要体现为维护人民的利益,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在文化活动中,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保护和弘扬有利于人民的文化价值观,同时抵制和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化侵略和不良文化影响,确保文化的健康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权益。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最坚实的根基,是党执政最大的底气。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情怀。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要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成为人民心中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形成的根本依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形成的文化基因;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和不朽功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理念的实践证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贯彻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共产党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矢志不移、毫不动摇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既要立足当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未来、完善民生体制机制的长远大计。
3、为人民服务思想凝聚巨大的力量 。10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战胜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夺取了人民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奠定了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我国神七到神十八发射成功,在生物工程、新能源、海洋工程、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了重大创新成果。 事实证明,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思想,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和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保障。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完善和发展;是中国传统先进文化的传承、概括和升华;是党的宗旨高度凝练的内核、结晶和支柱。
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团结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赴后继、顽强奋斗,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胜利。
在浴血奋斗的战争年代,为人民服务产生了强大的感召力和战斗力。用毛泽东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英勇作战、所向披靡,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800万军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等一大批英雄人物,锻造出一支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
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为人民服务激发了巨大的爱国热情和冲天干劲。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哺育下,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科学翘楚和英雄模范人物,在各行各业脱颖而出、层出不穷、无私奉献、报效祖国。在知识和科技界,涌现出“两弹”元勋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创造力,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