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吃、穿、用方面,可说都是困难重重。吃的方面,从校领导到每一个师生员工,一年的饭菜基本上是玉米、谷子,冬春两季吃山药蛋.只有过年过节时每人才能吃到一顿白面。为了节约用粮,冬季就改为一天两顿饭,谷子要带糠一起吃。有时做干粮不够吃,就做成稀饭。如果还填不饱肚子,就用野菜补充。行军时,用“炒面”做干粮。这种炒面,就是把五谷杂粮掺糠炒熟,磨成面,吃时用水搅拌好再吃。当年抗大时期,曾任桨水村的副村长王进举老汉回忆说,有一次.罗瑞卿同志来抗大视察工作,当天中午,事务股拨给通讯员半斤白面,吩咐他给首长搬碗面条吃,可是没有油盐,转来转去没办法。房东一位大娘看出了这事,赶忙端过一点自制的蓖麻油和硝盐。通讯员没有要油,只留了一点硝盐。就这样,罗瑞卿同志还把通讯员“克”了一顿。从第二顿饭起,罗瑞卿同志就同大家一起吃玉米面窝窝头了。
穿的方面,学员常常打赤脚,冬天多是穿草鞋,如果谁要能穿上一双布鞋或棉鞋,那是最上等的了。粗布军装几年才能发一套。所以抗大每人都有一个针线包,破了补,补了破,缝缝补补一穿就是几年。因为赤脚行军多,这使许多人都练成了铁脚板,连个刺都扎不进。副校长滕代远夏天常打赤脚,然而他却风趣地说:“打赤脚好哇,如来佛就打赤脚嘛!赤脚能当神仙,还能练出铁脚板,打仗行军都方便。”被褥也达不到每人一套,冬春季不少人是两人合盖一条被子,夏秋季就干脆光着身或是和衣而睡。学员们风趣地说:“我们是铺着脊梁,盖着胸膛,脑袋枕着俩巴掌。”
至于学习和生活上的用品,就更困难了。学校本来是读书的,可书本也很缺乏,书少,学员就几个人合看一本,或通过记标准笔记的办法来弥补,没有黑板.就用墙报或图表来代替,或用锅底上的烟灰涂在光滑的墙壁上,当简易黑板用。行军野营没黑板,他们就在地上设沙盘,以木棍代替粉笔,没有钢笔,就在筷子上绑上一个蘸水笔尖用,有的则把芦苇削尖当钢笔用,还有的用鸡鸭鹅的翎当蘸水笔用.没墨水,用桑堪汁制作,没有油灯,就用旧墨水瓶或破碗放进旧棉花捻代替油灯用。上课没桌凳,就用背包当小凳,膝盖当课桌。没有课堂,夏天就在树荫下,冬天就利用庙宇、戏台、祠堂以及牛、羊圈来上课。没有肥皂就用柴草灰过睑水洗衣服,没有理发推子,就借用房东的剪刀或剃头刀,信封一般都是用旧纸做的。上体育课没有单杠,就用一根铁棍或木棍架在两棵树中间练,没有蓝球桩,就由两个人各站在两边石滚上,只要他接住扔过来的球,就算得了分。没有木马,就用石头垒,上面垫上破旧麻袋当木马用。操场或训练场则是利用不能造田的空地或沙滩修建的。
为了改善办学的物质条件,抗大响应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一面学习,一面生产,采取了一系列克服困难的具体措施:
一、自己开荒种粮菜
这是解决生活困难的有效办法。抗大开荒从不与民争地。总是到离村较远的山坡上去开荒种粮菜。在桨水两年多时间里,他们不仅在离浆水十几里外的虎头垴开荒地一百多亩,而且连续三个春天,到百里之外的山西省南天池一带开荒种山药蛋。
二、组织背粮打柴活动
为了解决吃粮和烧柴困难,不给当地群众增加过多的负担,抗大经常组织人力到几十里甚至百多里外的山西省敌占区或接近敌占区的地方武装运粮,运粮中曾几次与敌人遭遇。同时,也经常组织力量打柴。在抗大,不论是领导、教师、学员、男女老少,只要是组织背粮、打柴活动,都厢跃参加,谁也不甘落后。何长工的妻子尹清平虽然小孩缠身,却从不缺勤.她力气大,一背就是百多斤。一次,她到前南峪西山打柴,不料天下大雪,山陡坡滑,一阵狂风袭来,她连人带柴刮下山坡好几丈远,虽然多处受伤,仍然硬挺着把柴禾背了回来。
三、开豆腐坊、粉条坊等
做成的豆腐、粉条,除自己食用外,还到市场上出售一部分。剩下的废渣则用来喂猪养鸡。不仅解决了部分副食问题.也增加了经济收入。
此外,抗大还开办了被服厂和供销合作社,自制被服鞋袜并解决日用品及教学用具等。
抗大采取自力更生措施,对于战胜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正常生活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曾起了很大作用。
抗大的生活虽然艰难困苦,但教职员工们个个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生活得非常愉快,文化娱乐活动也非常活跃。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抗大,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革命传统。她有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着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所以能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和物质条件下,获得发展和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