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楹联入围作品有悼萧红联:“有道是朱颜薄命黑土难归,觅觅寻寻生死场中惟求一生知己一行泪;更那堪慧女多情黄沙安在,凄凄冷冷呼兰河畔遥寄半部红楼半世缘”。雄文万卷,大赋千秋!寒地黑土地带的女作家萧红年仅31岁,却留下了传世的文学经典之作《呼兰河传》。呼兰河岸鸣悲曲,生死场前咏挽诗。也许,正如学者叶君所言:“一个人的百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时长。萧红以其有形的生命占据了前三十年,而以精神迁延后七十年以至永远。
飞龙文苑符瓦诗曰:“悲风那阵过龙江,才女情倾《生死场。半部红楼还未写,一生白眼不由伤。呼兰河传泥坑大,八月乡村手稿凉。百岁诞辰聊可慰,中华尚读妙文章”。呼兰河,一条冰河,一条清凉的森林之河,一条盛产五谷杂粮的河流。萧红走了,她还活在《呼兰河传》里。1942年1月22日,才女于炮火纷飞中客逝湘江,其骨灰飘零,仅有浅水湾的一小部分骨灰幸存,后于1957年被安葬到广州银河园烈士公墓。
一脉文章担道义,长风别后去归迟。1978年9月28日,萧军写了《遥奠萧红墓》一诗:“又是春归桃李浓,萧萧苦竹几篁筇?天涯骨寄荒丘冷,故国魂招紫塞空!芳草绵芊新雨绿,烟波浩淼乱云封。乡心一片鹃啼血,十里山花寂寞红”。1934年6月,萧红逃脱日伪的恐怖威胁,随萧军从哈尔滨流亡到青岛,开始其短促一生中仅有的一段宁静、安稳、富有创作力的生活。在青岛,萧红完成了成名作《生死场》,萧红的名字成为青岛的文化印记。11月,青岛政治环境恶化,萧红离别青岛,与萧军赴上海投奔鲁迅。此后萧红再未回青岛。
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再次到呼兰,故地重游,感慨赋诗《萧红故乡感怀》,曰:“萧萧愤离去,红泪落冬寒。故里情思重,居然逝南天。家国风雨散,乡声梦魂牵。大哉歌四化,变做蝶飞天”。三十一岁命折西,百万言文血泪兮。半部红楼情未续,满屋青灰爱断栖。行行啼血如鹃语,字字题诗踏雪泥。遥祭女儿妖娆魄,魂归浅水韵依依。
云南刘铨省楹联学会会员题萧红诞辰100年祭联:“文学洛神悲,抚干泪迹,纤毫中半部红楼、半生白眼;呼兰仙草茂,凝固春心,旭日下一帘图画、一枕诗歌”。我知道,呼兰在我心底的美丽,缘于一个女子,她便是萧红,一个寂寞而坚定,让人心生疼痛的女子。青山绿水间,辗转流离,浮萍般飘荡。你31年的短暂人生,似一颗流星,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给世人留下一段凄美动人的传说。 100年繁华落尽,不想今年你已百岁,那样优雅知性的女子,会是永远年轻的吧?
1993年,黑龙江省呼兰县楹联学会主办纪念萧红逝世50周年海内外征联大赛。评出吴平益先生一等奖联:“想当年,浅湾葬骨,北国南疆皆洒泪;看今日,赤县腾龙,小康大治共讴歌。”评出胡静怡先生一等奖联:“水深火热生死场,记三千万同胞,焚枷断锁;雪化冰消芳草甸,喜五十年历史,覆地翻天。”新醉翁诗集有咏萧红诗:“文化场多苦命人,呼兰河水起悲音。匆匆生死场中过,著作齐身不忍吟”。
黑龙江赵宝海《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亦有:“ 月冷香江,鸦噪孤坟,多少愁怀多少恨;魂归兰水,波流倩影,一丝黑发一丝情”。萧红的人生是凄苦坎坷的,然而悲惨的经历并没有使她变成一个怨妇,满腹哀怨。而是利用手中的笔冷静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她的人生告诉我们,生活就是如此,人要想活下去就要有着坚忍不拔的性格,努力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走出个人狭小的世界,把眼光投射到更加宽广的社会,萧红带给我们更高更宽的眼界。现任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柳成栋题呼兰萧红纪念馆有二:“浅水葬香魂,芳心未冷,生死场中飞雁犹鸣绝响;滨江思烈女,热血犹温,呼兰河畔落红依旧长吟”。“文学沙龙,人性当知生死场;作家园地,论坛犹忆呼兰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