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礼州镇苏祁社区,我们沿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去往冕宁县城(城厢镇)。
行驶路线:我们重回[G5京昆高速],一路向北到冕宁县城,再去彝海镇,即彝海结盟处。参考路线如下(地名之间的数字km是两地之间行驶的大约公里数,中括号内是公路编号):
礼州镇苏祁社区(西禅寺)重回[G5京昆高速](往成都方向)55km→冕宁出口下高速路3km→冕宁县城(城厢镇)3km→重回[G5京昆高速](往成都方向)25km→彝海出口下高速路3km→右行上[G108国道]7km→彝海结盟处
途中,我们经过泸沽镇,这里离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都不远。为了集中精力,我们没有停留。
泸沽分兵:
1935年5月19日拂晓,中央红军先遣队在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下,从礼州出发,当日抵达松林。
5月20日拂晓先遣队抵泸沽,下午接朱德电话:红一团在杨得志、黎林率领下为第一先遣团,于次日向登相营、越前进,红五团在左权、刘亚楼率领下为第二先遣团,随红一团后跟进。
在泸沽,刘伯承、聂荣臻听取了红军侦察组关于由泸沽到大渡河边两条路线的里程、敌情、民情和给养等详细情况的报告,又接见冕宁地下党派出的李祥云、李发明、向德伦等人,并根据了解的情况认为:敌人已判定红军将走西昌至富林(今汉源)渡大渡河,必然对富林渡口作重点防守,建议军委将行军路线改走冕宁、大桥、拖乌,到安顺场渡口过大渡河,由于军委处于行军状态,电台联系不上,刘伯承与聂荣臻商议后,决定先派第一先遣团去冕宁,到达冕宁后再与军委联系。刘、聂进至冕宁后立即报告中央军委,军委完全同意红军主力改经冕宁、安顺场北进;分兵一部,经喜德、越西、甘洛飞兵奔袭大树堡,佯攻富林(今汉源)。
5月21日18时,朱德电令各军团,就中央红军北上作出具体部署:令先遣一团由泸沽经冕宁、大桥两站路后,再经四站路到大渡河边纳尔坝;先遣二团由泸沽经越北进,吸引、迷惑并钳制大道正面之敌;依第一、五军团,军委纵队,三军团次序经冕宁、大桥、拖乌、筲箕湾、岔罗向纳尔坝、安顺场渡口北进;红九军团担任迟阻追敌。并要求刘、聂率先遣一团向拖乌、筲箕湾以日行120里速度前进,至迟于24日午前赶到安顺场渡口;要求左权、刘亚楼率红五团伪装为主力先头,迅速查明登相营、小相岭、越海棠、大树堡、富林一线之敌情、里程,遇大敌扼守则止。强调泸沽至冕宁道上严禁被敌机发现目标,严禁部队在上午7时半至10时半,下午3时半至5时半运动,严密搜捕敌探,严守行军路线机密。
我们走高速公路很快到达了到冕宁县城(城厢镇)。
从1935年5月3日起,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下,从皎平渡巧渡金沙江进入凉山,到走出凉山,历时31天。在短短的31天中,建立了红军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沽鸡支队;建立了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支地方革命武装——冕宁县抗捐军。
1935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冕宁城厢镇东街的一幢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三重厅堂老房子里,接见了彝族代表果基达涅及中共冕宁地下党代表。这老房子也是当时的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如今,这老房子“混迹”在镇里的老街上,没有来过此地的人得仔细搜寻,当然,来过的人就记住了这老房子的外墙是深灰色的砖墙,与街上其他的房子明显不同。
深灰色的外墙上挂牌“長征时毛主席接見彝族代表處”。
进入屋内,第一道门挂牌“凉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第二道门挂牌“红军长征纪念馆”。
作为纪念馆,这里保留了当年毛泽东接见时的布局原貌,并作为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馆内陈列文献、文物、图片近200件。
毛泽东在厅堂里接见了彝族代表果基达涅及中共冕宁地下党代表。
红军住宿、办公的房间。
红军长征过冕宁大事记。我注意到,在这个大事记里没有强调冕宁是“万里长征”一词的始发地。
和前一站礼州一样,这个馆内展出的文物中,也有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中第一次出现了“红军万里长征”的提法。冕宁向北是彝族聚居区,红军在冕宁特别重视民族工作。由于朱德总司令署名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深入浅出地宣传了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彝族人民中产生广泛的影响。
朱德总司令特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这个布告是由陆定一拟草、朱德签署的)——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人民太毒;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戮。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粮食公平买卖,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彝民群众,切莫怀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当年,冕宁地下党向德伦同志和另外两位地下党的同志一起向刘伯承和聂荣臻汇报了冕宁的民情和敌情,刘伯承和聂荣臻根据红军在大渡河富林渡口得到的情报,又参考了地下党同志的汇报,向中央提出不走富林,从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的意见的。这个意见被采纳。
离开纪念馆,我们走过县城里的冕宁红军广场,于2005年落成的这个广场不是太大,红色大理石的人物组像雕塑《长征颂》是广场的主题与灵魂,雕塑长20.5米,高7米,形制如山,8个头像以长征过冕宁时的红军主要领导人为原型: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陈云、刘伯承、聂荣臻,他们表情凝重而坚毅,目光高瞻远瞩,面部的微笑显现出自信而乐观;塑像的背面,又有“喜迎红军”、“建立政权”、“彝海结盟”、“欢送红军”等几方小型浮雕,将历史的真实再现,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广场占地19亩,一律的红色大理石板砖铺就。四周,树带环绕,园艺呈趣;桂花含馨,香樟泛翠,银杏冲天,绿柳低垂……
我们继续北上,到达冕宁县拖乌区的彝族彝海乡。
到彝海乡“彝海结盟处”上山的路大约7千米,路窄、弯道多,植被茂密。行驶到停车场,最先看见的是高大的雕塑——彝海结盟纪念碑,纪念碑群像由刘伯承、聂荣臻、果基小叶丹和彝族代表沙马尔各四人组成,再现彝海结盟场景。整座雕塑气势磅礴、主题鲜明、神形兼备。碑铭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题写,碑文用彝、汉、英三种文字书写。整座纪念碑有着深刻的寓意:碑基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宽2.2米,台阶高6层,意为1935年5月22日结盟和60周年纪念活动。
彝海结盟纪念碑的基座上有碑文,记叙了彝海结盟的意义:“彝海结盟”为红军抢渡大渡河、击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粉碎蒋介石迫使红军重蹈石达开覆辙的图谋中有功不可没的历史作用。
彝海结盟纪念碑前有一块草坪,草坪上竖立着浅色的石碑,上刻红字“刘伯承同志和小叶丹结盟处”。
石碑前的草地上,有一圈用护栏围起来的圆形区域,这中间有数个石块,石块旁又有一小标牌,上写“结盟遗址”四个大字。
台阶上是彝海结盟纪念馆,由刘华清题字。在红旗造型的背景上,是表现红军长征的黑色浮雕。
关于红军长征过冕宁的展示。在“一个伟大词语的诞生”的展板上指出:“……据《中国共产党党史镜鉴》载‘长征’一词首次在冕宁提出。……”强调了在冕宁首次出现“长征”一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