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易风本人照(《人民画报》董方摄)
1956年,吴易风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宿舍自学外语
1979年5月,吴易风(三排右三)参加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起人会议,与老一辈经济学家陈岱孙等人合影
1969——1972年吴易风下放在江西余江中国人民大学“五七”干校从事采石劳动
1995年,吴易风(右一)在圣彼得堡与俄罗斯学者进行学术交流
吴易风与博士生在办公室见面交流。(《人民画报》董方摄)
2012年3月7日周三早上5点半,80岁的吴易风在闹钟提醒下起床,搭乘最早一班校车,从位于北京西四环的世纪城时雨园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每周三的早上8点到11点多,是这位经济学教授跟自己的博士生集体见面交流的固定时间。见面地点是他在明德楼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沙发和椅子刚好容下他的7名学生。因为记者加入旁听,吴易风立刻起身到隔壁办公室借来两张凳子,行动之快,让最靠近门坐的学生差点没跟上。这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经济理论而著称的经济学家,与学生的交流内容非常地“接地气”,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话题涉及中国机场建设、“两会”热点以及西方经济危机等。吴易风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利索令在座的记者全然忘了他的年龄。 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因其实很朴素 吴易风23岁到人民大学经济系读本科,之后的57年都待在这所学校。 报考这所学校的动机是:人民大学是新中国的第一所大学,是全国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基地。这也是同届同学共同的动机。同学们都是调干生,有当过工人的,有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归来的……吴易风则是江苏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的一名教师。并且,人民大学在当时是在全国统一高考前单独招生。这一点,令吴易风和他的同学们感到自豪。学好马克思主义成为同学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同学都在旧社会生活过至少十几年,新旧中国对比,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都有很坚定的信念。” 57年不离开这所学校的原因,吴易风的回答首先也是:“研究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太重要了!”在中国经济学界,吴易风被贴的显著标签正是“马克思主义”。这位西方经济学和外国经济思想史两个博士点的博导,给学生开出的阅读书目上必定有《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上大学的时候,吴易风投入时间最多的正是《资本论》,他觉得这个理论功底让自己受用了一辈子。但他的学生其实有些郁闷,原因是:攻读的是西方经济学,却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并且是系统性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一时间,西方经济学以“西学东渐”之势占据中国学界主流地位。相比之下,再“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口饭”的人会被同行视为“落伍,或是缺乏外语和数学基础,学不懂西方经济学”,有甚者干脆提出“西方经济学应该取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