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难忘的历程——习仲勋延安岁月回访》>>正文
第二章:几代人的精神家园
2013-09-04 11:43:46
作者:忽培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毛泽东讲,当年的延安,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实验地。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就相当于今日全国政协。这是延安时期创新的一种民主制度。共产党人在参议会中与党外人士实行平等真诚的合作,重要事情必须共同商议,这其实就是毛主席回答黄炎培打破“周期律”的最好的一种政治体制与民主协商机制。习仲勋作为中共代表,曾经担任议长并主持参议会的工作。他不仅以身作则,模范地带头同党外人士交朋友,还模范地执行中央精神,首先在绥德、陇东、富县三个地方试行干部配备的“三三制”。即地方政府中,党内、党外左派人士和统战对象各占三分之一。共选出乡县两级参议员三万多人,在此基础上普遍改选了县乡两级政府,同时选举出席边区参议会代表242人。在此试点的基础上,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在新建成的礼堂召开第二届参议会。“三三制”得到了普遍实行。曾经提出“精兵简政”建议,受到毛主席表扬并采纳的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就是本届选为边区政府副主席的,习仲勋在参议会制度和民主政权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民主人士真心敬重的中共代表人物。

    眼下齐心老人站在这历经一个甲子年,仍未退役的边区大礼堂中,面对着主席台,回忆起习仲勋1946年3月8日在这里的一次讲话,她动情地说:

    “那是陕甘宁边区妇联召开的纪念大会。讲到工作方法,仲勋同志形象地说:‘我们有的同志只喜欢大叫大喊,不怎么高兴细针细线。我说你们女同志不应有这样一种脾气呀。号召是要的,但那不过是事情的开头,接下来就是要具体组织,或者叫具体落实。’讲到群众观点,他说‘我们决不能只想步子迈得大,你步子大,跑得太快,群众就跟不上。也不要追求形式一致,都一般高,都一样齐;你硬要,就只有来个强迫命令。这是作风问题,又是思想问题、群众观点问题。我们天天喊群众观点,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把群众看作自己的亲人,一点一滴脚踏实际地替群众做些事情。’,一心一意为群众做事情,这是习仲勋的一贯思想,他自己一生奉行,也是反复强调的。因此,当西北局机关创办的报纸,就起名为《群众日报》。“齐老的现场回忆,格外生动亲切,令人感动。

    就是这样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1947年3月同样遭到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的破坏,门额上由谢觉哉同志题写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大礼堂”的青石横匾也被砸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礼堂先后进行过几次翻修,但仍然完整地保留了当年原貌。1956年5月,谢老回到延安,应邀重新题写的“延安大礼堂”五个大字,如今镌刻于正门上方。近年来,随着旧址开放,又在礼堂前厅举办了“陕甘宁边区推行民主政治图片展”。齐心老人仔细地看着,发现一张照片下面的说明文字,错把林伯渠林老介绍成了博古,她说:“这不是博古,这是林老。林老当时上了年纪,是鹤发童颜,博古当时还年轻,虽然都戴着眼镜。”

    工作人员立刻把她的意见记了下来。可见老人家看得有多仔细。
 
    边区政府办公厅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国民党斗争的结果。它标志着边区由工农民主制转变为抗日民主制。陕甘宁边区所辖关中、延属、绥德、陇东、三边等五个地区,习仲勋同志曾在关中、绥德两地和边区担任党政军主要领导,为边区各项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大院坐落在距边区大礼堂不远的延安南关街。这也是齐心老人原定要看的一个点,是全国第一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石窑48孔,平房20间,院中靠山坐西朝东那几孔镌刻着边区政府“办公厅”三字的特大石窑完好无损。正中那孔最大的窑里,也举办了一个展览,这个展览的主题,是反映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权建设,内容很充实,但显得有些粗糙。有些该有的内容还没有。齐心老人看了,谈了补充意见。走出窑门,外面阳光很好,大家在门外台阶上集体合影留念。值得记住的是,边区政府办公厅的48孔石窑,建国后一直是延安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的办公之处。直到1986年后,才搬进就近建成的楼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还在窑洞里办公,这当时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可见陕甘宁边区时期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延安人心中影响多么深远。笔者有幸在当年的窑洞中居住并工作数年,担任行署专员高树歧同志的秘书,它对我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要继续保持当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艰苦奋斗的作风!”毛主席1949年给延安人民的《复电》精神,永远都铭刻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脑海中。这次齐老的到来,言传身教,更加坚定了我们沿着先辈开创的道路前进的信心。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相信什么困难也不怕,什么样的考验都能经受得住。宣传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启迪教育年青一代,这也许正是齐心老人陕北之行的又一种她老人家并不说出却是努力追求的目的和效果吧。

    当晚,齐心老人不顾一天的劳累,约见了张守国夫妇。他们之间,有着一段无人知晓的友情。张守国是延安安塞人,当年是西北局秘书长曹力如的警卫员,妻子高培莲替马文瑞夫人孙铭照顾孩子,大家一同住在花石砭,朝夕相处,亲如一家。
 
    特殊年代的情谊
 
    1973年,在习仲勋尚未“解放”,全家处境困难的时候,齐心同志为了看望在延川下乡插队的儿子习近平,只身专程回过一次延安。

    “当时,到了延安,举目无亲,也没有人接待,她站在第一招待所茫然四顾,不知该去何处投宿……”

    在万花山四合院的客厅里,齐心老人亲热地握着应邀来访的张守国和高培莲夫妇的手,回忆说:

    “就在无奈之时,刚巧碰到了张守国,安排我同招待所一位服务员同住一屋,免了住宿费用。还把我请到你们家里,培莲大姐你就赶紧上街买肉,给我包猪肉饺子吃。那是当时所能吃到的最好的饭食,记得当时还是借的肉票。我在一所那位服务员的房间里住了几天。在当时‘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形势下,当时的地区领导谁都没敢露面。你们整天都陪伴着我,使我深深体会到老区人民群众真挚的感情和深厚的革命友谊。”
   
    张守国夫妇,如今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听她这么说,显出十分激动。

    回忆那次见面的情形,高培莲一见面,就一直拉着齐心老人的手不松。

    在交谈的一个多钟头中,她们的手就一直紧握着。

    “我们那样做,完全因为有老感情,想你们都想不来,好容易来了,还能不吃顿饺子。”高培莲说着,眼睛里聚满了泪水。

    “可那个时候,习老还被关押着,你们也不怕受到株连?”

    “我们不怕,”一旁的张守国说,“谁不知道习老、齐心都是好人,我们什么也不怕。”

    “那次临走的时候,我很想送一点礼物,但什么也没带,就留下十元钱,让给孩子买一支钢笔学习用。”

    张守国说:“这一支钢笔,不是简单的一支钢笔,这是从延安一个窑洞里吃小米,到绥德义合一起搞土改,又渡过黄河到山西柳林打日本的一份感情。我很想念习老,只要再能同习老见上一面,我死也就安心了。”

    多么动人的话语,出于一个八旬老人之口,面对那一份真诚,谁还能不为之感动。

    时间不早了,张守国夫妇依依不舍地告辞,齐老一直送出大门,送了好远。

    歌曰:

    魂牵梦绕几多情,
    历经坎坷见忠诚。
    耄耋归来朝圣耳,
    老兵心头浪花涌。
    肤施神塔今犹在,
    大鹏何日傲苍穹。
    伟业接力孰当继,
    中华振兴杖后雄。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三章:沧海横溢方显英雄本色
·下一篇:第一章:从西安到延安
·习仲勋和常香玉:中共领导人同艺术家友谊的典范
·《习仲勋在长葛》一书出版发行
·习仲勋的担当与广东改革开放
·韩英伟: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特稿:七律·开国元勋之习仲勋
·听他们讲习仲勋的点点滴滴
·中组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为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题词:“怀念
·毛泽东主席为受表彰的时任中共关中分委书记、专员兼警备一旅政委习仲勋同志亲笔题词:
·习仲勋为陕西西凤酒题词:“陕西西凤酒好”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