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穆青>>正文
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同志
2023-01-11 10:56:45
作者:穆青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的烽火,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而渐渐熄灭,党中央即从延安抽调大批干部前往东北,其中包括一个由新华社、《解放日报》16人组成的小分队。这个小分队由当时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率领,是准备去东北建立总分社的,我也是其中的成员之一。10月初,我们从延安步行奔波了3个多月才到达东北。这时,东北局已由沈阳撤出。我们只好绕过沈阳,经法库、铁岭一带穿插而行,于1946年2月春节的前两天赶到海龙县。

  我的行装甫定,当时《东北日报》负责人廖井丹就把我找去,说:“现在有个紧急任务,派你赶快去访问周保中同志。中央的意见,要派记者去访问他,请他对东北的形势发表谈话,说明抗日联军在东北坚持抗战14年,而国民党未出一兵一卒,现在根本无权接收东北。”接着,又叫我赶到梅河口去见东北局宣传部长凯丰同志。凯丰同志说:“这个任务很重要,我们派一个班护送,还有一个作家魏东明与你同去,到什么地方以及介绍信等,都交待给他了,明天一早就动身。”

  周保中将军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统帅, 是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在东北沦陷14年当中,特别是在杨靖宇将军牺牲之后,他率领抗日联军,出生入死,独撑危局,是人们心目中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现在,有幸去访问他,采访他们14年艰苦抗日的英雄业绩,我感到非常的兴奋。

  我什么也来不及准备,第二天一早,一辆卡车就载着一个班的战士护送我们出发了。驾驶室里除了驾驶员外,只能坐一个人。魏东明年龄较大,身体又不好,就让他去坐了,我跟战士们挤在车上,毫无遮掩地日夜兼程。当时正是东北最严寒的季节,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那风,真象利刃一样,割着耳朵、割着脸,穿透棉衣,透进骨髓;那空气,充满了冻结力,真是哈气成冰,眼睛、眉毛、胡子都挂起冰凌,眼睛张合,鼻子翕动,均有沙沙之声。我们简直冻成了“冰人”,特别是腿脚好象失去了知觉。带的干粮成了冰块,咬不动,掰不开,要吃就得停车寻火烤,而汽车一停就被冻住了,要用火烤才能启动。当时东北地区土匪猖獗,为了防止各种各样的“坐山雕”袭扰,我们又不得不经常在夜晚行车。就这样,我们走一路,同严寒斗争一路,走了两天三夜才到达目的地。

  看来,周保中将军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已接到东北局的电报了,所以,当我们一到,他就立即接见了我们。周保中将军的司令部设在镇中一座宽敞的房子里,我们一跨进大门,就见一位身着将军服的40多岁的中年人急切地迎上前来,热情地拥抱我们。我紧紧地握着他的手不放,眼睛一片模糊,一股幸福的热流顿时传遍全身。不用介绍,我心里明白,这就是我多年敬仰的、叱咤风云的抗联将领周保中将军!待我们平静下来,他问我们一路的情况, 我们一一作了介绍,他又像亲人般地忙着关照我们洗脸、洗脚、烤火、休息。此时此刻,我仔细打量着周保中将军:他同我想象中的传奇人物似乎有些不同。他身材不高,却很魁梧,目光中透露出庄严、威武的神色。他说话不多,但声音洪亮,是个典型的军人形象;他热情、诚恳、质朴,又是个和蔼的长者。从他的简单话语和神色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党、对同志充满了深情。当我们向他说明来意后,他说,明天就要行军到磐石,到那里再详谈吧。

  中午,周保中将军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并邀请所有的抗联老战士和我们见面,出席作陪。显然,他把我们的到来,作为部队一件隆重的大事来安排。席间,他说,他们同党中央失去联系十多年了,在艰苦斗争的岁月,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延安,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听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大家应该开怀畅饮,庆祝我们的团聚,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家魏东明代表我俩向大家敬酒。他说,杨靖宇、周保中将军领导东北的抗日武装,同日本帝国主义作了长达14年之久的浴血奋战,为挽救中国的危亡做出了最大牺牲,建立了丰功伟绩,中国人民将永远感谢你们。在座的都是抗日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脊梁。党中央时刻惦念着你们。今天,我们借主人的酒,祭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慰问在座的周将军及各位同志。顿时,全场一片肃穆,接着是一片掌声。当时,大家的心情十分激动,你一个,他一个,先后起立互相敬酒,杯声、掌声、欢声笑语融成一片。

  当天下午,周保中将军又特邀我们到他家里作客,让他的夫人和女儿同延安来的亲人见面。 将军夫人王一知,本是一位知识分子,跟随周保中将军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已锻炼成一个久经沙场的女战士。那时她才30岁,一身戎装,说话斩钉截铁,性格相当豪放。将军的女儿嘉丽才4岁,天真活泼,见到我们毫无怯意,跑前跑后,对我们非常亲昵。晚上,将军夫妇热情留餐,不到一天时间,我们已是亲如家人,相处无间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随将军的部队出发了。一路上,我看到这支队伍军容整齐,秩序井然,周保中将军气宇轩昂地骑在马上,我们不时地并辔而行。傍晚,部队到达磐石,我和魏东明被单独安排在一家杂货铺食宿,周保中将军还派了一名通讯员和一名警卫来照顾我们。

  部队刚安顿好,我们的采访活动就正式开始了。我首先完成了一篇《周保中将军答记者问》的新闻(载于1946年3月12日《解放日报》),接着便开始详细搜集抗日联军14年斗争史的材料。周将军几乎每天都要抽半天时间同我们谈话,有时是我们到他的司令部,有时是他来到我们的住处。许多熟悉情况的抗联老战士也三三两两地来找我们交谈,谈抗联当年的艰苦斗争生活,谈他们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谈了他们同中央失去联系的想念之情。谈到激动处,大家或沉默不语,或泣不成声。特别是有关周保中将军本人的事迹,使我十分感动,现在虽然时隔近40年,我仍久久不能忘怀。在这里,仅就记忆所及,写下一鳞半爪,权作纪念。

  周保中同志说,从1937年起,他们即与中共中央及关内失去了任何联系,完全陷于孤军奋战的困境。最难忍受的还不是弹尽粮绝、挨饿受冻,而是听不到党中央的声音,接不到党的指示。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想念延安真象孩子想娘一样。有一次,他们搞到一份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大家如获至宝,你传我,我传你,抄的抄,摘的摘,毛主席的话就像茫茫大海的指路明灯,给了他们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他们遵照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战略思想,把部队分散组成许多小分队,依托完达山、老爷岭,不断骚扰、打击敌人,不仅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自己,而且牵制了大量的敌人不能进关。

  那时候,敌人对周保中同志恨之入骨,到处画影图形,悬赏捉拿,宣布“谁割得周保中一两肉,可换一两金子”。据一些抗联老战士告诉我,东北抗日战争所以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周保中这样一些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与战士生死与共的共产党员。他们说,有一次在战斗中,周保中的肠子被打出来了,他伸手就把肠子塞进肚子里,用绑腿布紧紧缠住,照样行军,战士们纷纷要抬他,他却一一拒绝了。在另一次战斗中,周保中的左腿中了一颗子弹,他理也不理,照样指挥作战,直到战斗结束后,才请一位土医生来做“手术”。那时,缺医少药,根本没有麻醉针剂,土医生就用拨钉子的钳子,硬是从他的腿骨上把子弹拔出来,将打烂的肉剪一剪,用水洗一洗伤口敷药了事。当时,周将军咬紧牙关,头上滴着豆大的汗珠,却吭也没吭一声。一些曾目击此事的同志对我说,三国时,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但那是历史传说,谁也没有见过,而周保中将军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1939年10月初,东北已是千里冰封寒冷彻骨。周保中率领警卫大队120多人转战到黑龙江省宝清县的兰棒山,当时他们已有七八天未见一粒粮食了。周保中从望远镜里看到山下有一座小木房,便派副官陶雨峰带领两人下山找点吃的。三人下去后,左等右等还不见回来,大家以为他们买了很多东西走不动了,谁知结果等回来的却只有陶雨峰一个人,而且两手空空,身上背着三条枪,大家立即明白这是出了事。陶雨峰回到山上说,那座小窝棚里什么也没有,但见有锅灰,看样子人已走了个把星期。同去的两人见到这情景感到绝望了,他们说:“陶副官,放我们去吧,给我们一条生路,我们去找点吃的。”陶雨峰说:“你们要走,把枪留下!”于是,他们两人把枪挂在树上,子弹放在地上,转身走了。走时流着泪说:“陶副官,请转告周总指挥,我们只是想留条活命,相信我们决不会投敌,决不出卖周总指挥。”

  听完这段话,周保中立即把大家招拢来,沉重地说:“同志们,陶副官的话,你们都听到了。现在我们确实面临着生与死的问题。眼下,已是深秋了,草也不能吃了,棉衣也没有,我们可能会饿死、冻死。他们走了,请同志们决定,愿走的走,只要把枪留下,尽可以去找条活路,就是剩下我周保中一个人,也要抗日到底!”听了这些话,全场一片唏嘘。顿时,120人齐刷刷地站起来,不约而同地高喊:“我们不走,死也要和周总指挥死在一起!”周保中抹了抹眼泪,说:“好,我们活要活在一起,死也要死在一起。但是,我们决不轻易去死,我们正是为了活才去战斗。我相信,困难总是可以渡过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就这样,他们又整理好队伍,整整齐齐地下山了。

  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几乎面临绝境,许多部队弹尽粮绝,日以菌类野草为食,夜以荒林冻土为床,许多战士死于冻饿之中;活着的,行军走不动路,站岗要背靠着树干支撑。就是这样,周保中带领着抗联战士顽强的战斗着。

  记得周保中同志还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说,有一次在战斗转移中,十几个重伤员实在无法行动,他们怕连累整个部队,便主动要求留下。周保中拗不过他们,便找了一个隐蔽的山洞,留下一些粮食和一名炊事员、一名卫生员看护他们,让他们安心养伤,等部队回来时再接他们。谁知后来,因为情况恶化,部队未能按时去接,日后找到这个山洞时,只见留下的伤员一个个都饿死了。有的躺在铺上,有的死在锅台上,锅里粒米无存,只有一锅黑糊糊的稀汤。炊事员倒在山洞附近的水沟里,扁担水桶都还在他身边不远的地方,显然他是因为打水时体力不支,倒在水中起不来,就饿死在那里了。去的人当场点了点数,一个也没少。后来,他们将这些烈士就洞掩埋了。周保中深情地对我说,我们的战士确实是了不起的英雄,他们宁愿饿死,也不向敌人屈膝投降。我曾发过誓,等打败日本鬼子,一定要为他们在那里立个碑作为纪念。

  当时,敌人到处张贴一张漫画,画面上,抗日联军站在一棵树上,“皇军”正在下边锯树,树已倾斜,眼看抗日联军就要掉下来。抗联英雄们看到这张漫画都嗤之以鼻,说:“我们永远也不会掉下来,总有一天,我们要从天上扑下来歼灭你们!”事实正如英雄们预言的,到了1945年8月,当苏联红军参加对日作战时,周保中同志领导的抗日联军便从东北大地的各个角落,火山般的喷起了,给日军以最后一击,并很快发展到十余万人,改编为东北人民自卫军。

  在长达l4年的浴血斗争中,周保中同志和抗联英雄为中华民族写下了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我们在磐石住了将近半个月,每天都被这类英雄故事激励着、感染着。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在晋西北吃过黑豆糠皮,在冀中钻过地道,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我也读过不少中外战争史,看到过不少反法西斯斗争的英雄事迹的报道,但是,论其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还没有一个是超过东北抗联的。中国人民正是依靠这批伟大的民族脊梁,依靠他们的不死的抗争精神,才免遭灭亡。

  在那些日子里,我处于极度感奋之中,常常边谈边写,边写边哭。最后我终于将《抗日联军14年斗争史略》写了出来,经周保中同志审阅后在《东北日报》和延安《解放日报》上同时发表了。其实,那篇通讯不过是关于抗联的斗争史略,许多细节和可歌可泣的故事,都不可能收纳在内,本想等以后有机会再详细报道,但不幸的是,后来由于解放战争的激烈,在行军作战中把当时那些宝贵的笔记统统散失了。这件事,我一直引为终生的憾事,现在想弥补都无法弥补了。

  半个月后,我不得不离开磐石,彼此都依依难舍。周保中将军特地换了一套西服,带领全家邀我们到照相馆合影留念。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水上飞将军雁翎队
·下一篇:无
·水上飞将军雁翎队
·雁翎队
·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
·特稿:人民记者穆青赋
·新华社穆青(组图)
·雁鸣声声,在水一方——记者节缅怀穆青丨有声散文
·忽培元:穆青与延安新闻纪念馆(组图)
·穆青首写《雁翎队》
·最早写《雁翎队》的是穆青
·穆青:雁翎队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魏巍: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著名作家魏巍题词
我崇敬我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毛泽东
忆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同志
水上飞将军雁翎队
雁翎队
庆贺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
庆祝建军95周年
在纪念黄克诚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图)
新四军颂一一纪念新四军成立85周年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