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重冲击力,形式感染观众
陈列展览形式是设计者与观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途径。要从不同博物馆自身的藏品特点、客观环境出发,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增强视觉冲击力以赢得观众的青睐。一个陈列展览需要有很多展品来衬托,应当给展品分配合理的展位。陈列展览表现手法能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使陈列展览与观众之间实现心灵沟通,无声地向观众传播健康有益的文化信息,为观众营造一个舒适、安宁、畅通的思想走廊。
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进行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它的合理运用,能够在陈列展览中产生强烈的视角冲击力,营造良好的参观氛围。如匈牙利民族博物馆里展出一件举世闻名的国宝——伊斯特凡国王的皇冠,这一体量不大的展品,却专门为它独辟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展览大厅,有意识地用冷光布置场景,使这顶尊贵的皇冠被聚光灯照得光芒四射,显得那么神秘、那么华贵、那么诱惑。观众顺着大红地毯绕冠一周,无不仰慕有加。
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陈列》,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精华,吸引着国内外观众慕名来访。整个陈列将文物与艺术完美统一。用现代科技手段复原了马王堆一号汉墓墓坑和一号墓墓主人轪侯夫人辛追的塑像,用动感半景画再现了一、二、三号汉墓墓主人的时代背景和生存环境,观众身临其境,跨越时空,梦回西汉。
运用别出心裁的陈展方法,也能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澳门博物馆制作的文物保护法宣传展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我们过去贯用的一些服务中心工作的宣传手段,都离不开文字、表格、图片或视频,而澳门的做法堪称奇思妙想。在展柜的醒目位置无序散落着一些青花瓷器碎片,展柜的下方,摆放着一个用白膏泥复原的青花瓷碗,非常漂亮,而白膏泥却很刺眼,看起来似乎与文物法宣传毫不相干。展柜旁边的说明词却告诉观众“碎瓷片在某一地区的集中出现可能与某个考古遗址有关,所以它们虽不完整,但很有用……”博物馆里讲解员告诉观众,很多当地人看到这个展览后,都给博物馆打电话,要求捐出自己平常收集的一些陶瓷碎片,更有一些小朋友还主动提供线索:“我们发现了很多碎瓷片,是不是这里会有考古遗址呢?”这种特殊的陈列展览方法,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增强了文物保护意识,达到了最佳宣传效果。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在刘少奇军事贡献部分设计“抢占东北”硅胶群雕和延安杨家岭礼堂“七大”场景、与大海同在“惊涛拍岸”仿真陈列布展,让观众留连忘返。
陈列的文字说明力求简明扼要。要突出陈列展览主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字说明。很多博物馆都注重用珍贵文物陈列和先进手段展示,却忽略了说明词的提炼。观众在博物馆参观时间很短,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使观众快速存储展览信息,也是陈列展览设计要素。除了用讲解员最通俗的语言讲解以外,就是靠简明生动的文字说明。观众最喜欢的展览说明词是开门见山、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有些博物馆的展品说明词采用“互动”方式,围绕展品内容向观众提出问题,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增加了观众的参与热情,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
四、坚持人性化,服务方便观众
观众走进博物馆,都应享受到优质导览服务,一座完备的博物馆,都应该拥有便利的导览服务系统。如上海博物馆引进的数码语言导览系统,能分别以汉、英、日、法语种介绍陈列展览精品,观众只要启动导览器按钮,输入展览编码,就会听到所需的内容讲解。故宫博物院网上导览十分有趣,以卡通清廷宫女行走在故宫电子导览图上的形式为观众服务,观众还可根据自己的参观时间在导览图上选择参观线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导览服务丰富多彩,导览种类有“精品导览”、“馆长推荐”和18种专题导览。“精品导览”和“专题导览”由义工承担,每15分钟一次;“馆长推荐”是馆长亲自用4种语言讲解54件他最喜欢的藏品。观众还可在大厅免费索取多语种导览图、导览手册、活动预告和馆外旅游推荐等资料。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坚持用公众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观众提供“十大免费服务”、“十大优质服务”、完善“十大公共设施”,开展“十大文化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三送六进”活动,将流动展览、移动党课、文艺演出送进工厂、农村、机关、社区、学校、军营,把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观众走进博物馆,需要通过优质讲解获得知识和信息。博物馆宣教部门可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安排讲解员,讲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因人施讲。展览讲解是为了弥补文字说明的不足,通过讲解员富有感染力的解释说明,让观众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讲解员是联系观众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讲解,既可以向观众传播博物馆文化,又可以为博物馆收集观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信息互动,不断总结提升,促进陈列展览的创新与完善,使博物馆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要千方百计为观众提供陈列展览和相关配套公共服务。包括向观众提供陈列展览的宣传画册、展览信息、解说词、宣传片、图文资料等;有条件的博物馆还应为观众提供图书借阅、电影放映和资料复制;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演讲比赛、艺术沙龙、经验交流等。
总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设计制作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观众身上,要根据观众的文化层次、欣赏能力、生活习俗设计制作陈列展览,把博物馆的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文化的趣味性、观赏性、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资源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把博物馆陈列展览办成社会公众的精神大餐和文化盛宴。
(作者系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