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刘少奇的丰功伟绩、高尚品格、崇高风范永远铭记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近日在网上阅读了《二把手刘少奇》一文,其中很多事例不真实、很多时间不准确、很多观点令人费解。一曰刘少奇发明毛泽东思想受益;二曰刘少奇树立毛泽东思想受宠;三曰刘少奇放弃毛泽东思想受罪。这种信口雌黄的戏说和不负责任的评价既误导读者、曲解历史,又混淆视听、贬损领袖英名。现对文章中进行错误更正,以正视听、以辨是非。
首先,我想就文章本身指出几个疑点:
一是作者有疑点。文章为什么开头就注明“此文被访者是一位在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长达四十年之久的老同志,”这位老同志究竟是谁?为什么一个历史见证人回忆历史不敢署名?而要隐身在作者背后?为什么作者要为采访对象代言几千字的回忆录?有借刀杀人之嫌。
二是论据有疑点。为什么通篇文章都是用了背叛革命、背叛党的张国焘两次骂人的气话作为论据来贬损毛泽东和刘少奇的光辉形象。一是在延安看戏,刘少奇果断制止张国焘骂毛泽东;二是晚年张国焘躲在香港骂毛泽东、刘少奇等。对于当事人描述的骂人的真实性暂且不去探究,凭心而论、实话实说,刘少奇当年在延安挺身而出制止张国焘骂毛泽东的做法是对的,是出于公心、出于维护领导集体团结和一把手的威信,没有任何私利目的。见过刘少奇或深入研究刘少奇生平的人都清楚,刘少奇的个性是襟怀坦荡、仗义直言、爱憎分明,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如果他看到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批评,那就不是刘少奇了。至于张国焘晚年在香港骂人的时候,已经病入膏肓,他丧心病狂地骂遍了与他同时期的战友,请问:能将这样的昏话作为依据去对历史人物评头论足吗?
三是意图有疑点。作者抛出这样一篇不伦不类、不忠不孝的文章,究竟用意何在?是坚持真理还是歪曲真理?提倡正气还是抑制正气?是肯定文革还是否定文革?犹如雾里看花。
文章开头炫耀发现了“中国官场上,‘二把手’从来是悲哀的”的规律。开始说刘少奇“他是‘二把手’的好榜样”,接下来又说刘少奇是“毛泽东的‘功狗’”,然后肆无忌惮的说张国焘“比刘少奇死得漂亮”,“比刘少奇多活十岁”。当事人究竟要表达什么,文章前后矛盾、事例任意拼凑、语无伦次,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现就文章不正确的提法向读者回答三个问题,还刘少奇的本来面目。
一、“七大”之前,刘少奇就是党中央副主席。文章说“赖刘少奇鼎力支援,毛泽东狂胜张国焘。张国焘见势不妙,夹起尾巴逃跑了。”这完全是一种推理和臆断。张国焘1938年4月5日利用清明节祭拜黄帝陵出走,背叛共产党、投奔武汉国民党阵营,是自己的选择,与刘少奇批评张国焘骂人之事毫无关系。《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经对各个历史时期有争议的事件和人物进行了结论,无须我们过多争辩,但后人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应该任意杜撰事实、给先辈脸上抹黑。
刘少奇是我党德高望重的开国领袖之一,他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从平凡走向伟大,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没走任何捷径。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湖南长沙城西宁乡花明楼炭子冲的一户农民家庭,他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在家乡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1913年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玉潭学校,1916年考入驻省宁乡中学,1919年春天带领同学到北京参加“五四”学生运动,随后考入北京大学等名校并被录取,因学费昂贵、学制长未能入学;1919年考入河北保定育德中学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学习一年,因为筹不到昂贵路费未能成行;1920年经长沙船山学社贺明范校长介绍考入上海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学习并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旅俄支部负责人。
1922年夏刘少奇留俄归国后到上海共产国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受陈独秀派遣回湖南协助毛泽东、李立三领导安源工人运动并取得胜利;1925年离开安源赴广州、武汉筹备中华全国总工会,先后担任秘书长、副委员长、委员长;1927年4月起当选中央委员;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当选为中央审查委员会书记;1928年3月赴天津指导北方局工作并担任北方局负责人;1929年3月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8月出任中国工人代表团团长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并推选为执行局委员,会后留驻莫斯科工作;1931年回国后历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央苏区执行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在红军长征途中历任红八军、红五军中央代表,红三军政治部主任,作为中央政治局后补委员出席了遵义会议,在会上坚定支持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刘少奇临危受命北方局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原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为建立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重建新四军、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抗日战争紧要关头,毛泽东向盐城新四军频频发出加急电报,催促刘少奇回延安筹备召开党的“七大”;1942年3月20日,刘少奇从盐城启程,于12月30日回到延安,在1943年3月2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推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中央研究局长。无可置疑,刘少奇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党员的拥戴、组织的信任。
二、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众望所归。文章说“刘少奇为毛泽东立了大功,毛泽东论功行赏,回报极为丰盛:毛泽东准备把这个国家交给他。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问毛泽东谁是他的接班人,毛说:‘很清楚,是刘少奇。他是我们党的第一副主席,我死后就是他。’”这里要说明的是,蒙哥马利是1960年5月访华,刘少奇于1943年当选党中央副主席、1959年当选国家主席。
文章说:“一九四五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七大”,刘少奇在会上热辣辣地夸奖毛泽东。”“刘少奇做修改党章的报告,毛泽东被他表扬了绝不下一百次。”“‘毛泽东思想’是刘少奇这个母亲生出来的。”以上这些评价借题发挥、恶意中伤。这并非个人对领导的夸奖,这是白纸黑字的工作报告,刘少奇完全是例行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