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完全建造在石头之上的城池大概只有一座。它,就是陕西黄河之滨的佳县县城。
佳县,古称葭州,因山城脚下的芦河两岸葭草丛生而得名。辛亥革命后,改为葭县,1964年,因葭字生僻,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佳县。佳县是塞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地处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西岸,毛乌素沙漠的东南缘,与山西临县隔黄河相望, 归陕西省榆林市所辖。
黄河之滨的佳县,是一座山城,更是一座石头城。石街、石墙、石窑洞,但凡眼见到的建筑,无不与石头有关。佳县石城,像座丰碑高高矗立于黄河西岸的石山顶上,它四面凌空,脚下是挟沙带泥的黄河;它孤立无援,长年累月地站在黄河畔,注视着黄河翻滚的浊浪,俯视着山下的芸芸众生;它傲然挺立,在无数次狂风暴雨的袭击中没有坍塌,千百年来,岿然不动。
佳县山城自古就是黄河要塞,素有“铁葭州“之称,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山城特殊的格局和建筑风格。县城古城墙至今保存较为完整,佳县山城依山而建,石城墙、石头街、石窑洞、石头墙构成了名副其实的“石头城”。1992年,陕西省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大凡到过佳县的人无不感慨,这活脱脱一个“铁”字,真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佳县县城在一座孤零零的山顶上,就如一个大城堡,面临黄河,自古是军事要塞。石街、石墙、石窑洞是佳县的建筑特色,被称为“中国的卢森堡”。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佳县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现代脚步的迟缓到来,倒为山城保留了几分宁静和沧桑。尽管山城在近年来修起不少现代化的高楼和大厦,但古城、老街、小巷,窑洞、酒肆、四合院依然顽强地向人们昭示着她过去的历史和对于未来的价值。石山、石城、石板街浑然一体,无怪乎来自京城和省外的一些专家和学者,一到山城便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惊呼:佳县山城在中国城建史上当属仅有。
佳县是革命老区,颂歌《东方红》的故乡。1926年建党,1940年解放,在长期的革命进程中,佳县人民前仆后继,先后有2万多人参军,897人战死沙场。
1947年,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曾在佳县神泉堡等15个村生活、工作、战斗过98个日日夜夜,并在梁岔村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为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毛主席还为当时在佳县县委作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的题词。
在佳县,毛主席第一次向全世界庄严宣布:“打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为了支撑战局,佳县人民一年七次上交公粮,杀耕畜、献籽种、做出了巨大牺牲。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乘胜前进,毛主席忧心忡忡地三次约见佳县县委委书记张俊贤,问“再打一仗,坚持一个星期到十天,粮食够不够用?”张俊贤果断地说:先用政府的存粮,再用老百姓的口粮,万一不行,我们还有一万多只羊,这些都吃光了,还有两千多头驴和牛,说什么我们也要把战争支援下来。
面对如此高尚的人民,一代伟人,热泪盈眶。毛主席欣然为佳县县委题赠:“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毛主席再三叮咛,部队不管怎么困难也不能杀一头驴和牛。毛主席很清楚,驴和牛是佳县人民赖以生存的工具。
毛主席在佳县游神山、览胜景,还先后到香炉寺,白云山等名胜古迹参观游览,曾两次登上白云山。一次适逢九月九庙会,毛主席在白云山看完佳县晋剧团演出的晋剧《返徐州》之后,为晋剧团赠送两面锦旗,题词分别为“与时并进”和“人民喉舌”。他还在白云山正殿抽签——日出扶桑,在场的人不禁哗然。扶桑为古老东方的一棵神树,一轮红日在神树梢头冉冉升起,中国革命的胜利天地在望,人神共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