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川县城住宿一夜,大家召开了到达陕北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延川会议”。这次会议,针对有的队员提出改变计划行程方案,中止米脂、佳县考察,改道黄帝陵、兵马俑、华清池的要求而展开了激烈争论。
会上,我尽量说服大家说,此次红色考察之旅,我们有三个任务,即重走两当兵变路、重走上山下乡路、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目前,我们只完成了两个任务,只有继续北上,才能实现我们这次红色之旅的初衷。
9月23日一早,我带领考察队员离开延川县城,朝着正北方向,黄河之滨的绥德、米脂、佳县前进。
杨家沟,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道风景线
米脂是陕北文化的发祥地,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神奇的民俗文化和厚重的人文积淀浓缩了陕北文化的精华。许多专家认为,中国窑洞建筑的最高成就在米脂,号称“窑洞的绝唱”。这里米脂古城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窑洞古城,入围“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还有被誉为西部民居第一宅的姜氏庄园等。
中午时分,我们抵达米脂县城。本来要跟大家进城去看看米脂窑洞古城和李自成故居的,可是大巴车司机绕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停车场。于是,我们只好继续赶路,前往米脂县城23公里外的杨家沟。
窑洞,是黄土高原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其实,米脂县城就是一个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窑洞古城,众多保存比较完整的窑洞四合院分布在大街的两侧。像米脂窑洞古城那样,大山里的杨家沟也是以连绵的窑洞建筑群为特色。
清同治年间,正当马氏家族鼎盛发展、马氏庄园大兴土木之时,西部发生了较大的回民起义,马化龙部进攻陕北使得社会动荡不安,绥德、米脂的形势尤为严峻,马氏九世祖马国士牵头组织起家族成员集资修寨子。
他们请来当地著名的风水先生,按照风水地貌的原则,选定了一座独立的龙头凤尾的孤山亦称龙凤山的风水宝地。龙凤山涧水绕合,三山拱卫,易守难攻。按照风水先生的摆布,在龙眼的地方建起了“南北炮台”,在龙角的位置修建了一座 “观星台”,龙嘴的地方便是永远汩汩流淌出清澈泉水的“圪凹水井”,还根据军事和生活的需要,设有瞭望台、供排水设施、出入道路、广场及戏台等等。之后的马氏家族,大动土木时都悄然在这条卧龙身上,进行着有保护性地规模开发。
杨家沟是一个全国地主罕见集中的村庄,也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庄园或是院落构成的村庄。扶风寨对外寨墙高耸,城门威严,严于防范;对内则民居古道、供水排水、讲堂祠堂、戏院广场,统一规划,依山造势,功能齐全,俨然如欲建万世之基的小社会。
处在康乾盛世时期的马家,尚处于起步阶段,修建的窑洞主要是砌口土窑。到了清末,马氏家族已发展成为兴盛富有的阶级,房屋建筑也“水涨船高”地步入到了陕北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倒座厅房”窑洞四合院。
以扶风寨为主的杨家沟马氏庄园,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杨家沟,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米脂县杨家沟村,在19世纪中叶,是陕北最大的地主集团马氏的庄园。
杨家沟马氏地主家族的百年窑洞庄园,也曾是党中央转战陕北时期的“中南海”,现为著名的黄土影视拍摄基地。
走进杨家沟,我们才能真正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才能体味博大精深的地主庄园文化,才能领略厚实豪放的黄土风情,才能观赏独树一帜的窑洞建筑艺术。
1942年秋冬,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张闻天,带领延安农村调查团进驻杨家沟,对这个地主集团进行了典型调查,形成了著名的《米脂县杨家沟调查》。在这份调查报告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得出了如下结论:“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条件集中的村庄”。
1947年,因毛泽东一行在这里居住四个月,把马氏的旧居作为总司令部,所以这个村子在全国都很知名,时称“小北京”。而且1930年,国民政府的农村复兴委员会访问了这个村子。
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前委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随行官兵共计600多人,转战陕北来到了杨家沟。中央机关设有:政治部、公安部、参谋部、后勤处、新华社、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保卫科、供销科、中央情报局、通讯班、西北局、陕西省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