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红枣飘香。9月22日下午,四川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重走上山下乡知青路”37位考察队员经革命圣地延安抵达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陕北上山下乡插队当了七年知青的地方——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
梁家河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挥洒七年青春的地方
从延安市坐旅游大巴车向东行进60多公里,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延川县文安驿镇。一路上,从大巴的窗外看到革命圣地延安象征性建筑宝塔山拽影掠过,纯真质朴的市民们进行着自己的生活。一排排土窑洞从汽车的倒影中掠过,沟沟梁梁交叉叠织,崖梁卯沟到处是山野荒草,果实满枝的枣树。
大巴车沿着国道向纵深驶去,经过近两小时的路程文安驿镇出现在眼前。在临近文安驿集镇的路边,我下车向当地老乡打听去梁家河村的路。老乡说,向东偏南处路边立着一个大牌子,过小河,走十多里山路就到了村子。
按当地老乡指点的路线,我们的大巴车向梁家河村进发。刚到小河边一座水泥构件的小桥刚竣工通车,我们远远地就看到山坡上一个龙门架上写着醒目的标语——《梁家河流域治理图》。噢,终于踏进了梁家河村界。
按照文安驿古镇的整体打造规划,这里刚刚建成梁家河村游客接待中心。外地来的团队和散客,都要在此购票(每人20元),然后乘坐电瓶摆渡车进入村子。
在梁家河村村口,我们看到停满了各地牌照的大小车辆,电瓶摆渡车将游客送往村中参观。崖畔间闪现着“土鸡蛋”“农家乐”等匾牌,农户售卖陕北小吃与红枣等土产。
从游客接待中心到梁家河村,大约5.5公里。一路上,我发现路边的河道已变成新建的梯田,山坡上写着醒目的红色标语:“耕地是陕北人民的口粮田”。特别是“开荒造地,造福人民”这幅标语很是鼓舞人心。大约一刻钟过后,大家终于到达梁家河村。
梁家河村中是一条小河,沿河道两岸的黄土崖边狭长零星住着村民。土窑洞三间一处,五间一院零散地镶嵌在小河两岸,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别有一凡景致。路边的窑洞旁,竖着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等黄底红字标语牌。
走过村中的一座小桥,便是村两委大院。正面是一栋二层办公楼,西面是一排窑洞,大门外挂着梁家河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牌子。院内新近树立着一块高大耀眼的标语,上面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
梁家河过去:让16岁少年磨练成农村党支部书记
梁家村有一个面积不小的村史馆,走进馆内,我们向管理员赠送随车带去的《红报》、《追梦》等红色书籍资料。随后,大家参观了村史馆,了解了梁家河村的历史、现状,更直到了习近平等北京知青在此生活、锻炼的情况。
多年以前,梁家河本是一个无名的村落, “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虽说在公社的所在地,属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那种村子,但当时还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据《延川县志》记载,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多名知识青年到延川县落户插队。知识青年们搭乘知青专列,从北京驶往陕北。一天一夜后,他们抵达陕西铜川站,然后换乘汽车,穿越黄土高原上的千丘万壑,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公社、大队。这些知青中,最典型、最难忘的要数习近平。
目睹梁家河村史馆内那些珍贵的图片和史料,大家可以想像习近平同志下乡插队时的情景。1969年习近平等大批北京知青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号召,从北京来到陕北梁家河村。
当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沿着一条宽约一米的土山路跟14名北京知青一起徒步来到梁家河村。那时,梁家河大队也配人前去镇里迎接知青们回村。一位个子瘦小的村民帮知青拿行李时,耍了小心眼专门捡了个小棕箱扛起就走。结果这个小棕箱越走越重,还以为里面是金元宝呢,回村之后才知道那个厚重的小箱子是习近平的,里面全是砖头厚的书籍。
梁家河村分上队和下队,回到村里大队把干部把5男4女9名知青安排在上队,包括习近平在内的6名男知青被分在下队。6人住在位于村庄中部的窑洞,村里派人给知青做饭。从此,习近平开始了他七年的知青生活。
那时,知青们的餐桌上主食是土豆,玉米面窝窝头还有黑豆熬的粥;就的菜则是白菜或萝卜腌的老咸菜。生活非常艰苦。初来乍到这偏辟的黄土高原小山村谁都有些不适应。
直到1970年,梁家河大队专门为北京知青修的六孔窑洞落成。习近平住在其中的一孔窑洞里,一直住到1975年10月7日离开,去北京上大学。据当时村民回忆:有些窑洞里没有木板床,只有一盘土炕,很多人挤在一起。
当地一位年迈的李大爷认识当知青的习近平,并讲述了习近平读书的一些往事。他说,那个时候每到晚上或午休时刻,习近平喜欢在窑洞里看书,社员大多是不识字的瞎汉文盲。只知道他看的书很深,窑洞里像城墙砖厚的书好多好多,像马克思的《资本论》,毛主席的著作《毛泽东选集》,以及一些古典文学名著和现代的科技书报等。当时照明用的是墨水瓶做的煤油灯,他经常会一直点到深夜12点多。村支书梁玉明等干部偶而有时过来也跟习近平一起看书,边看书边抽烟。那时,习近平烟瘾看似挺大的,抽的是9分钱一盒的羊群牌纸烟。有时,它们两三个人一个晚上能抽两盒多呢……
因为老实又勤快,又有责任心,有文化,思想觉悟高,习近平很快成了梁家河村的积极分子。1972年冬,习近平入了团;1974年1月他又几经周折由乡亲们推荐入了党。入党后不久,时任村支书梁玉明要让习近平接替自己当支书。为此村里还开过一次社员大会,同意习近平当支书的人举手,在场的人都举了手。
当上支书后,习近平开了一个干部会,虚心请教村干部传授经验。他还经常主动去找社员们交谈,询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商量生产队发展的大事,挺关心群众生活的。
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村的原因是回北京念大学,他是被全村人推荐上了清华大学,村民开大会一致举手同意的。走的前一天,习近平最后以村支书的身份召开了一次村干部会。他在会上说,今后不管谁当领导,要为群众服好务,一碗水要端平。他还说,梁家河是我的老家,我永远忘不了梁家河的父老乡亲。
1975年10月7日中午,习近平离开了生活了七年的村子,全村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来送行,很多村民都哭了。当时习近平也哭了,边哭边挥手道别,他哽咽着告诉村民们,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
刘金莲大娘家的窑洞,习近平曾经住过三年。1991年,她家挖土窑洞时,在中间那个窑洞后墙意外挖出个“万”字来。这个“万”字长宽有一米大,“万”字笔划是黄土的,其余地方是红胶泥偶而有点小料礓石。村里人们都挺惊奇的,后来有人说梁家河要出大官,现在看来只能应在习近平身上了。村民们说:习近平也是我们梁家河人呢!
2013年1月11日-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陕北延川调研时专程来梁家河村参观了习近平等北京知青旧居,并代表习近平同志和他本人向全村乡亲们致以亲切问候。临走时,刘云山给了刘金莲2000元,省委书记赵正永也给了1000元。殊不知,腊月间,刘大娘得了一场重病,这些钱顶了大用。
他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