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大家顾不上休憩,更顾不上充饥,一路马不停蹄,于下午三时许赶到了佳县神泉堡。说真的,要不是沿途枣树上挂满指头的枣子和偶尔能见到的随风摇曳的小米,队员们早已疲惫不堪了。
神泉堡名字听起来诗情画意,它的得名也是因为神泉村南山崖上两股日夜长流而清洌洌的泉水。这是一座陕北最好的“明五暗二六厢房”窑洞式大宅院。后来,毛主席转战陕北扭转乾坤,神泉堡就成了革命圣地。今天,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也成了红色旅游景区。这里的红色记忆让人铭记,让人向往。
神泉堡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
酷似古堡的高家庄园
在离佳县县城不到10公里的地方,我们的大巴车沿着指示牌标志,往右拐下坡,再右拐上坡三四百米,“神泉堡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立即引入眼帘。
走进神泉堡,吸引我的是整洁干净的大院和一排气派的窑洞。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纪念馆,几乎所有的展室都在窑洞里。据说,这些窑洞是当年地主高继荣的庄园。1947年9月23日,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来到神泉堡,就住进地主高继荣家。
真巧,我们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重走毛主席转战山北路的37名队员也是9月23日这天来到神泉堡。事后想来,我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日子?
高继荣家是一个典型的地主庄园,四面封闭,上下双层,很是大气,酷似古堡。这所住宅更是非常典型的陕北窑洞结构——“明五”“暗二”“两厢六”。因为是地主家的房子,上层住的是地主,下层住的是长工。当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汪东兴、江青住在“明五”,警卫和随从人员住“两厢”。
在佳县,红色文化专家杨继忠告诉我,知道地主高继荣的人很少,尽管他让出住宅为革命做出贡献。可是,高继荣的儿子名气就大了,是曾在1983-1988年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高景德。高继荣的重孙子的名气就更大了,是文化名人高晓松。
在革命文物中追溯那段红色记忆
毛主席和党中央机关在神泉堡共住了57天,于1947年11月20日离开,途经乌龙铺住一晚后,前住米脂县杨家沟。毛主席在神泉堡居住期间,到佳县城和沿黄河畔的一些村庄视察了半个月。
毛主席和佳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视察佳县县委时,毛主席题写了“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面”的十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题词,至今仍挂在佳县县委会议室。1947年10月10号,中央新华广播电台公布了毛泽东在神泉堡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第一次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此外,毛主席还在白云山和群众一起看戏,在南河底村和当地群众一起收秋打场;在吕家坪村、谭家坪村留下了他的足迹,和佳县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勇敢纯朴的佳县人民,为了保卫毛主席、党中央,保卫边区,在粉碎胡宗南重点进攻的斗争中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党中央毛主席走后,当地政府和群众怀着对毛主席深深的敬意和怀念,对这座革命旧址进行了细心的保护。如今,馆内以大量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历史照片从“扭转乾坤”“运筹帷幄”“鱼水情深”“走向胜利”四部分内容充分展现了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的革命历史,从这些图片、史实资料中我们更能感受到那段艰苦的岁月。
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参观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领导人的旧居。据介绍,神泉堡革命纪念馆正式挂牌成立于2001年,是在原神泉堡中共中央驻地旧址的基础上维修、增设和扩建的。纪念馆除对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汪东兴等旧居进行重新陈列外,又新增了两个展室。每一个窑洞里,都保留着当年领导人用过的家具,简单甚至简陋的陈设,可以想象得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在这样的条件下,毛主席依然能制定出这么多的军事战略和重要决策。
展馆内大量的毛主席像章激起了我的兴趣,还有不同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毛主席雕像让我惊叹连连。据说,这些藏品全都是申海平馆长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从农民的家中一点一点地收过来的。从这些珍贵的文物中,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而现在站在这样的一个小山沟里,似乎感受到中国革命的心脏那“咚咚”的跳跃以及一代伟人推动历史的脚步声,有一种力量逐渐从黄土地上慢慢地升腾起来。
神泉曙光是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动力
在神泉堡流传着一首民歌:红天红地红霞飞,咱神泉来了三支队;多少代来多少辈,没见过这样的好军队!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制定的《双十宣言》,是政治宣言,是解放军宣言,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进军令,是我们伟大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胜利号角!
《宣言》和《训令》,在全国大进军中,教育了全党,武装了全军指战员,在全国人民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回响!在作家李若冰笔下神泉堡的蕴含,却是“一轮朝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普照大地”。一幅“神泉曙光”的动人景象展现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