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征文活动>>弘扬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征文>>正文
毛泽东:抗日战争(下)
2016-01-06 15:28:06
作者:刘振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粟裕千里马】

    粟裕是新四军驰骋长江两岸的千里马,在抗日战场上跃马扬鞭,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一、取胜黄桥战役,打击顽军势力。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粟裕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挺进江南敌人后方。1938年6月率部在韦岗伏击日军,首战告捷。次年,他相继指挥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官陡门战斗、狸头桥战斗,不断伏击日伪军。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粟裕担任副指挥。11月11日,与陈毅一起命令陶勇、卢胜率第4团团部及第2营渡江北上,开辟江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9月,新四军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任副总指挥。

    因为蒋介石、顾祝同为新四军划定的防区非常狭窄,不利于新四军作战,所以新四军决定照周恩来的指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1939年5月,陈毅派叶飞率第6团赴江阴、无锡、常熟地区活动,新四军茅山抗日根据地也开始具有一定规模。陈毅、粟裕陆续派遣部队北渡长江,向长江北岸发展。粟裕率新四军进入苏北后,和国军韩德勤发生多次磨擦,虽规模不大,但严重阻碍新四军发展。1940年5月8日,陈毅向中共中央报告:“解决苏北问题,应先向省韩(指韩德勤)下手。”7月,新四军取得郭村战斗胜利,并通过此战,孤立了韩德勤。后来,新四军采取了退让姿态。9月30日,新四军撤出姜堰。然而韩德勤还要新四军撤,这就突破了新四军的底线,黄桥战役随即发生。

    10月3日-6日,在黄桥战役中,粟裕指挥新四军经过多次战斗,歼灭国军主力12个团,包括保安第16旅全部,保安第3旅、保安第5旅各一个团,共计1.1万人;国军第89军军长李守维、独立第6旅旅长翁达及旅、团长数人阵亡,俘虏国军33师师长孙启人,99旅旅长苗瑞林,117师参谋长等师、旅、团军官30余名,下级军官600名;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还有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新四军取得重大胜利。

    为报复黄桥战役,蒋介石策划了皖南事变。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等9000余人在向长江以北转移时,遭到顾祝同与上官云相的8万国军围攻。军长叶挺谈判期间被扣,副军长项英在突围时被叛徒所杀。蒋介石撤销新四军番号后的第三日,中共中央宣布重新组建新四军: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粟裕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皖南事变虽使新四军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但经过几个月的作战与发展,至11月底,新四军已有数支主力到达苏北,控制了长江渡口,新四军跨长江两岸,占据了有利态势。

    二、取胜曹埠战斗,拔除日伪据点。

    地处通如交通线上的曹埠,一直是敌人的一个重要据点。这里驻扎了伪“和平救国军”第32师125团3营。该营装备较为精良,有一定的战斗力,是4分区南北联系的严重障碍。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3旅旅长陶勇,决心要拔掉这根钉子。

    1943年2月25日,粟裕、陶勇调集3旅8团及如东、南通警卫团各一部分,准备围歼该营。粟裕亲自指挥了这场战斗。夜里,3旅1000多主力和地方武装,以部分兵力突然包围曹埠据点,其余摆在北边较远处,准备打援。战斗打响,伪营长大惊失色,一面下令抵抗,一面向驻掘港的伪32师和日军求援。因电线早被3旅割断,电话打不通。这时外面枪声密集,杀声震天,伪营长有点绝望。此时,3旅已调整了对西北方向围而不攻的方案,主攻西北,从敌侧后打他个措不及防。其中一个连,猛扑过去,很快冲进了敌据点。守敌完全丧失了斗志,伪营长只好带领贴身的几十号人冒死突围。刚冲出指挥部不远,就被全部击毙。此战从午夜12点开始,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敌伪一个营约300余人,部分中弹而死,其余被俘。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驻掘伪师长从奸细那里获得紧急情报,慌忙从掘港、马塘抽调兵力,增援曹埠。敌方两支援军一路上不断遭游击队和民兵袭击,行动迟缓。当他们进入打援部队的地点时,3旅以猛烈火力迎头痛击,他们只好狼狈逃回老巢。

    在曹埠战斗打响的同时,另一部分指战员,即向孙窑据点之敌发起进攻,敌伪慌忙逃窜,该据点很快被攻克摧毁。打援和攻克孙窑据点,斩获颇丰,打死打伤敌伪180余名,缴获步枪150余支、轻机枪8挺、重机枪3挺,另有其它许多军用品。这次战斗是粟裕在如东县亲自指挥的唯一一场战斗,完全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取胜车桥战役,痛打日本鬼子。 

    1941年2月,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率第1至第7纵队在泰州城公开投降日军。粟裕任讨逆总指挥,率新四军第1师主力发起战役;两日后攻克泰州城,除李长江残部数百人撤离,余部5000余人全部被歼。4月苏中军区正式成立,粟裕兼任苏中军区司令员。此后,他率部指挥盐阜苏中战役、苏中反清乡斗争并取得胜利。12月26日,粟裕与楚青结婚。1942年3月,第1师与第6师合并,统一由粟裕指挥。随后他组织部队参加斜桥伏击战、石港攻坚战、谢家渡战斗,伏击日军。接着新四军军部整合苏中军政领导系统,成立苏中区党委,粟裕任书记,组织该部的反清乡斗争。1943年6月23日,粟裕奉命前往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黄花塘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粟裕有意识地选择路线,对沿途地形、敌情进行实地调查,初步有了发动车桥战役的计划。早在2月,新四军苏中区党委第五次扩大会议就同意粟裕关于发动车桥战役的建议,随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作战方案。会议决定,新四军先攻车桥,再取泾口,由第1师和第3师参与。在指挥上,师前方指挥部与1分区司令部暂时合并,组成野战司令部。粟裕负责全局,叶飞负责战场指挥。战役之前,新四军在南线东台三仓地区进行牵制作战,麻痹了敌军。

    1944年春,侵华日军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陆续向南线增加军队。苏中地区的日军由于兵力不足,只得收缩防区。3月5日凌晨1时50分,车桥战役正式发起,新四军首先进攻车桥日军据点。各部利用夜暗,从日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快速攻占日军围墙上的碉堡,并迅速攻入镇内。新四军突然袭击,使日军完全陷于被动。经激烈战斗,新四军对日军驻守的土圩及碉堡展开攻击。下午,淮阴、淮安、涟水等地日军,和汪伪政权部队共700余人,分批在淮安集结,乘汽车向车桥增援,在韩庄、芦家滩一带遭到新四军阻击。新四军又从日军侧后出击,展开白刃战,日军伤亡惨重,大部被歼。同时,在战役过程中,第3师一部攻克涟水、车桥之间的朱圩子据点,歼灭伪军300余人。此役中,日军大佐以下465人阵亡、24人被俘、汪精卫部队中483人死亡、168人被俘。这一仗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紧接着,新四军乘风破浪,在苏中又发起了一系列对日战役,先后歼灭日伪军5万余人,攻克、逼退对方据点60余处。战役捷报传到延安,毛泽东称赞粟裕说:“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同年12月,粟裕率新四军第1师主力南渡长江,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又兼中共苏浙区委书记,巩固和发展了苏南、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

    【陶勇破敌阵】

    1940年10月,陶勇在黄桥决战勇破敌阵出了名。那时,陶勇是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纵队司令员,肩负坚守黄桥重任。到决战的关键时刻,他把上衣一脱,高举马刀,虎啸一声:“同志们,跟我往前冲!”说完,挥舞马刀,率先冲入敌群……顽军抵挡不住,终于败退下去。望着陶勇率部杀向敌阵的身影,粟裕眼睛湿润了,自言自语道:“好一个拼命三郎!”12月,韩德勤乘陶勇率主力7团参加曹甸战役之机,令驻南通石港的江苏游击6纵队司令徐承德,联合驻如东马塘的保1旅旅长詹长佑,偷袭新四军3纵大本营掘港。原本持中立态度的詹长佑听信了徐承德的鼓动,答应参与进攻新四军。就在战事一触即发之际,陶勇骑上从日军手中缴获来的摩托车,飞奔保1旅驻地马塘镇,闯进詹长佑的司令部,见面便说:“詹旅长,听说你要打我们,我这送上门来了!”随即慷慨陈词,晓以大义,剖析利害,终于稳住了詹长佑,使新四军摆脱了背腹受敌的险境。

    1941年8月,驻南通日寇改变了过去小股进犯、一打就走的策略,日酋南浦奉令纠集日伪军5000余人,兵分两路,对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地区进行扫荡、清乡。从此长江抗日军民与日伪军开始了较长时间的正面交锋。13日,日寇中队长林幸七在伪7师配合下,共1000余人,从石港出发进犯如东。交通沿线的许多集镇都被占领,全县形成被日伪军分割的局面。日伪军占领马塘后,下午就兵分多路到马塘北乡沙家庄一带,企图找新四军主力决战。3旅旅长陶勇决定择其一路,打它一下,杀杀他们的威风。他们采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先用小股部队攻打最东一路,然后攻打西部岔河来犯之敌。下午2时许,一小队日军加上数百伪军来到岔河北乡,企图从岔北绕道去沙家庄西北侧,抄新四军的后方切断退路。当敌军进入伏击阵地,陶勇命令3旅全线出击。日军毫无戒备,一时乱了阵脚,溃退下来。3旅主力和地方武装通力合作,歼敌过半,给日伪军在如东县的第一次扫荡以迎头痛击,首战告捷。9月10日夜,3旅8团在双甸地区破袭敌交通线及据点,收缴电线5千米,击沉汽艇3艘、木船3条,歼敌100余人。17日,8团一部又击溃曹埠据点日伪军。陶勇认为这些小胜不足以震慑敌人。他们寻找机会,准备狠揍日伪军。

    12月初,机会终于来了。7日,驻通日寇头目南浦调集日军1个大队和伪5、7师各一部,共3000余人,几路并进,深入丰利以南大片地区进行冬季扫荡。8日晨,驻掘的日寇中队长林幸七,按南浦的统一指挥,率领两个分队近百名日军,加上伪军500 多人,从掘港北犯,进入丰利镇东南的双灰山。陶勇早在这里布置了口袋阵。日伪军进入伏击圈。作战一日,3旅在地方武装的紧密配合下,击毙日军中队长林幸七以下30余人,歼灭伪团长以下200多名,活捉日军2名,首创苏中战场生俘日军记录,俘虏伪军197名;缴获重机枪6挺、轻机枪25挺、八二迫击炮2门,步枪400余支、弹药若干。此战以伤亡60余名的较小代价,取得如东县反扫荡以来最大的胜利,大杀了敌人的威风,大长了军民的志气,在如东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42年元旦,陶勇率8团包围了启东伪团长徐宝富的据点,要其投降。徐宝富自恃碉堡工事坚固,以为新四军攻不下他的碉堡,对8团官兵的喊话不加理睬。陶勇立刻命令机炮连轰击,三五两下便把碉堡削下一个角,又命部队猛烈开火,打掉了守敌的威风。随后,他命伪镇长给徐宝富送去劝降信。徐宝富没招了,提出:“请陶司令亲自出面谈判,再作考虑。”陶勇分析,徐宝富既想给他自己捞个面子下台,同时也想看看我陶勇有没有这个胆量,当即决定亲自出马谈判。他对劝阻他的8团团长和干部说:“尽管此行要担风险,但为了减少战斗伤亡,争取200多名伪军反正,冒这个险是值得的。”说完,只带一名警卫员,昂然走出隐蔽的阵地;来到吊桥边,陶勇仰头向碉堡里的敌人喊道:“你们要见我,我就是陶勇!”望着屹立在枪口射程内威风凛凛的陶勇,敌人惊呆了:“真有这种虎胆英雄!”徐宝富急令放下吊桥,带上自己心爱的指挥刀,走出碉堡。敌我双方部队都屏息敛气,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交战双方两个愈走愈近的指挥官。陶勇两道目光剑一般地扫在徐宝富脸上,说:“你缴枪,我们就作为起义处理;愿当新四军的,我们欢迎,愿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你看怎么样?”徐宝富深为陶勇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他双手捧上指挥刀,说:“久仰司令大名,今日相见确实不凡。特送上此刀,敬请收下。我徐宝富再不吃军人这碗饭了!”

    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新四军第1师3旅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为减少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等非战斗人员,7团与8团合并,番号为第7团,原8团之3营(原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3营)为该团3营,该团2营与7团合编。第7团有1411人,为苏中军区机动兵团之一,归第1师师部直接指挥。原7团之3营与如皋地方武装(如东2个营、如西1个营)合编,重建如皋警卫团,调7团第2营营长康林任该团参谋长,调7团3营教导员刘春山任该团政治处主任,该团有832人。原8团团部一部及其1营与海启警卫团合编,番号为东南警卫团,该团有1367人。南通警卫团在原有基础上充实和加强,下辖3个营和1个通西独立营,该团有1660人。7团在夏家渡战斗后,东南警卫团和如皋警卫团编为小团,辖5个连和1个特务队,其余人员编入7团。与此同时,主力部队抽调大批干部、战士骨干,进一步加强了县区武装和民兵指挥机构,整顿了区、乡武装、自卫队及民兵。整顿后,全区的区、乡武装3659人,此外还有民兵、自卫队5.42万人,其中脱产的自卫队、民兵7500人。通过整编,4分区进一步加强了主力部队、地方武装与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为迎接新的更艰巨斗争进一步做好组织准备。

    【火烧竹篱笆】

    新四军第1师第3旅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在如东、南通、海门、启东地区进行反清乡斗争。如东县是日伪军的第一清乡区。1943年4月,日军从浙江、安徽、福建等地运来了大批毛竹,在清乡区边缘构筑封锁竹篱笆,切断清乡区的内外联系。这种竹篱笆高3米,沿河岸一侧筑起,从天生港向北到丁堰,再转向东经双甸、马塘、掘港到海边,遥遥数百千米。沿线设了150多个大小检问所,配备了450多名检问人员。敌人还每隔千米建有碉堡,同时不断派出瞭望哨、流动哨,看到有人靠近竹篱笆就开枪射击。

    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苏中4地委决定发动群众,打掉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他们先是破坏敌人的器材;其次,在敌人正在打篱笆的时候,狙击扰敌;三是在篱笆筑好后破坏、摧毁。日伪军为保护竹篱笆,便在封锁线两侧苦心设置了爱护村、护篱队。可是爱护村、护篱队却利用这个机会,掩护大家拆篱笆,彻底打破敌人的封锁。趁敌重点到海门、启东清乡,4分区司令员陶勇与4地委书记姬鹏飞决定采用火攻。7 月 1 日夜,4 万多民兵、自卫队和群众围聚在竹篱笆边。县警卫团、区队和赶来支援的苏中3分区部队担任了沿途警戒。几十路大军东自南坝,西到岔河,北起丁堰,南至天生港300千米长的封锁线上,砍篱笆,锯电杆,割电线,挖公路。整个封锁线上人声鼎沸。晚上 9 点多,“放火烧篱笆!”号令一下,手榴弹爆炸声、竹篱笆爆烈声响成一片。这一夜,共破坏竹篱笆180千米,烧毁毛竹500 多万根。日伪惨淡经营了3个月之久的竹笼毁于一旦。这就是名扬苏中的“火烧竹篱笆”。

    【苏中反清乡】

    日寇在东北讨伐抗日联军,在华北扫荡八路军,在华中清乡新四军。1942年8月4日,毛泽东根据华北根据地遭受日军大规模扫荡的严峻形势,致电新四军军长陈毅:“有一点须请你注意,即伴随着极端残酷斗争,根据地缩小必然要到来,而且可能很快到来,这一点如不预先计及,将来要吃大亏。明年必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其困难程度为目前许多人所不能想像,高级领导机关必须予为计及。”

    毛泽东,陈毅,粟裕,陶勇,中共中央反清乡的决策,一级一级地在华中得到落实。11月,苏中的区以上政权实行了统一战线的“三三制”,对基层政权逐步进行改造。通、如、海、启4地区290个乡党支部,5100多名党员,为迎接残酷的斗争,全区建立了“乙种组织”,即把在社会上面目还不太红的共产党员,以某种职业为掩护,转入地下,组成秘密党支部。一旦某地反清乡暂时失利,中共机关被挤出清乡区,分布在城乡的“乙种组织”可以留下来继续坚持斗争。4地委和各县有专人负责领导,他们深入敌据点神出鬼没,飘忽无常,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加强伪军工作,通过各种关系,派遣一些党员打入日伪内部。

    地跨长江两岸的新四军,确实威胁着长江航道、京沪铁路和南京上海杭州地区。日军决定清乡。在华总司令畑俊六向汪精卫转告清乡计划。总的精神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九分高压。日方负责军事,汪方负责政治,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等各种力量,实行中日合作、军政一体。日汪联合成立了清乡委员会,汪精卫任清乡委员会委员长,陈公博、周佛海为副委员长,李士群任秘书长,陈壁君任总干事。畑俊六要求第一期清乡:绝对保证日军驾驭汪伪政权,汪军行动绝对由日军控制;苏北清乡开始后,撤销苏北行营;重点是防止和平军向新四军靠拢。苏北和平军战斗力不强,但人数众多,约3万人枪。日军在苏北清乡前将其整编:使用于守备,结束苏南、苏北分治的局面;暂时支持拥汪的李士群势力伸向苏北,但要特工机关严密监视其扩军野心;重视对清乡区战略物资的开发。

    汪精卫要求李士群清乡:一面必须肃清苏北、苏南的中共势力,一面重视扩展实力,握有军事实力,对地方势力可取灵活方法,与之联系,加以控制。李士群接受汪精卫指令,回到苏州紧锣密鼓地投入苏北清乡的准备。

    中共苏中4地委、第4专员公署、第4军分区、新四军1师3旅统称为4分区,由陶勇统辖启东县、海门县、南通县、如东县。4分区东临黄海,西接运粮河,北至奔茶河、海安河,呈牛角形,属水网地区;土地肥沃,盛产粮、棉、盐等,人口300多万。苏中4分区7763平方千米,抗日游击区7379平方千米,敌占区3043平方千米,总面积18185平方千米。抗日根据地占了大头。

    日伪军在1941-1942年对苏南根据地进行清乡后,又于1943年春把清乡扩展到苏中根据地。他们用分区封锁包围、天天出动的方式,逐步推进清乡。第1期清乡重点置于南通、如皋、海门、启东等县(属苏中第4军分区)。日军从苏南抽调有清乡经验的第60师团 4个大队和部分宪兵共3000余人,加上在苏中地区的伪军和其他清乡人员,总兵力1.6万余人。

    其清乡计划是:第1步“军事清乡”2个月,第2步“政治清乡”4个月。苏中根据地的党、政、军各级领导机关,在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军部领导下,针对日伪清乡的性质和特点,参照苏南军民反清乡斗争的经验和教训,在军事、政治、思想、组织和群众发动方面均作了充分准备。他们开展广泛的游击战,结合其他斗争手段,灵活运用策略,长期坚持斗争。尽管第一期清乡,苏南的苏(苏州)常(常熟)太(仓)地区,由于缺乏经验,仓促应战,新四军主力不得不分散突围,地方遭受重大损失,但是第二期清乡,澄(江阴)锡(无锡)虞(常熟西部)地区的新四军公开力量必须全部转移,留少数短枪队秘密坚持。粟裕分析苏南反清乡的经验和苏中的实际,提出陶勇4分区反清乡斗争的方针是“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达到坚持原地斗争的目的”。采取公开斗争与秘密斗争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经济斗争、文化斗争相结合,以党员军事化、农村兵营化对付敌人的武装特务化、特务武装化等错综复杂的斗争。

    一、打破军事清乡。

    1943年3月30日7时,苏北第一期清乡开始。山本中佐率800余日军从金沙出发,向二鹞骑岸、十总、双墩一线进击,200余伪军尾随于后。金沙至骑岸的道路原来可以行汽车,现被挖得坑坑洼洼,每隔1、2千米挖断路面。日军士兵扛着武器装备无法跳越,只好从路边下到干沟底,然后再爬上公路。迫击炮兵扛着炮身、炮脚、炮弹箱,十分费劲。山本每过一个沟头便要狠狠地咒骂一通。山本大队和九门闸、三余的日伪军同时到达指定地点。掘港的日伪军因路远,迟到了1个小时。总数为2000以上的日伪军对骑岸、二鹞方圆几十千米的农村进行了包围合击,来回搜索新四军。日军在二鹞的街道上找不到一个老百姓,更未发现一名新四军。山本中佐指挥2000余日军、汪军在骑岸、二鹞来回搜索了四五天。他向小林和菊池电称:“皇军搜4日未见敌踪影,只有数处发现穿老百姓破衣之人扔榴弹,待皇军追捕,扔弹者即逃逸。”小林电:“你大队派出几个小队接石原部在三余、掘港、九门闸之防务,其余撤回金沙。上述几处之汪军由皇军率领返回朱处待命。”

    4月5日。如皋警卫团强袭小洋口之敌,全歼守敌,俘汪伪官兵142人,缴步枪144支,轻机枪2挺。陶勇找到7团长严昌荣,要他立即在南坎和九门闸之间捕捉战机。严昌荣奉命指挥团队,不仅在南坎附近,而且在丁掘线上,猛烈地袭击了日伪军。在清乡区边上,陶勇咬住小林的北部封锁线,这里打,那里攻,闹得日军山本大队和伪军22师心惊肉跳。

    日军第二次扫荡,除使用山本大队外,还使用了在南通机动作战任务的土屋大队。石原大队已归建12旅团去如皋,参加本次行动的汪军是徐召南的如皋保安大队和南通县保安大队。张北生派出清乡警察尾随于后,姜颂平派出部分特工人员随日军行动。这次行动时间为4月11日上午。先扫荡如皋境内的汤家园地区,那是陶勇4分区经常活动之地。第二步由汤家园转兵南通县中部地区之十总、二鹞、花家园一带。第二天凌晨2时,山本报告,汤家园一带未发现陶部主力,只遇到小股民兵反抗,皇军正在追剿。山本在汤家园一带清剿数日,枪杀了一些可疑百姓,捕捉新四军一无所获。日军在丁堰至掘港封锁线上的一些集镇,加强对清乡区抗日军民的封锁,并对丁堰、掘港线以南的双甸、岔河、马塘等地实行清剿。

    南通警卫团3营营长贾鸿钧率7连于4月3日,掩护团部向通西转移。尔后,梁灵光带领7连由通中转向通西,发现敌人大队人马来扫荡,还有不少伪军。他立即命令7连原地隐蔽持命,由尖兵班担任警戒。从望远镜内发现日伪军在远处村庄搜查、枪劫,百姓纷纷奔逃。“尖兵班!隐蔽接敌,掩护群众把敌人向北引!”梁团长发出命令,“贾营长,我们带7连向南转移。”40分钟后,枪声大作。尖兵班射击了。日伪军的轻重机枪都向尖兵班不断射击。打了一阵,枪声稀落下来。入夜,尖兵班班长陈长友带着战士回到连队,全班无一伤亡,击倒2、3名日伪军。随后,梁团长率7连去西亭地区活动,贾营长转到8连,带领战士们在通中地区坚持斗争。战士们脱掉军服,换上当地群众穿的土布服装,和群众混在一起,与敌周旋。有一名侦察员被日伪军追到一位大娘家里,大娘在他头上札了一条毛巾,让他躺在床上装病。日军搜查时,大娘说是他儿子病了,日军把大娘的儿媳叫来对质,儿媳说:“是我的男人”。日军没奈何走了。王锦荣连长带连队袭扰刘桥、石港据点后,把连队拉到南通城东边郭里头袭击伪警察所,打死伪警并缴了枪。南通城内敌人听说城郊遭新四军游击袭击,即派兵去搜捕,但王锦荣连早已撤走了。营长李兆培让战士们穿上伪军衣服,扎上黄绑带,歪戴着军帽,倒背着枪,三三两两到南通城郊去查户口,杀死伪乡长和伪保长,并烧毁户口壮丁册。随后大摇大摆去板桥,换下黄皮,重新化装。这次行动,惊动了城内日伪军。他们把城门关起来,戒严了10天。群众兴奋地说:日伪军清乡,新四军清城。南通警卫团留在清乡区的部队,就是这样经常派出游击小组与基干民兵相配合,伺机打击敌人。

    2个月的“军事清乡”没有达到目的,也没有损害8连一根毫毛。小林与菊池于4月18日制定扫荡海启县方案,命令龙本、樱井两个大队从通中出发奔袭海启;汪伪34师的133、134两个团投入扫荡,目标是新四军老窝海门中部地区,尔后向东推进至黄海边。行动的指挥是菊池大佐。20日,各部日军按照菊池大佐命令,向海门中部地区奔袭。在海中清剿一天半、未找到陶部主力,又以老百姓为对象,施以种种暴行。日军随后转兵东进,合击富安镇,继而合击利民镇,由西向东逐乡、逐保昼夜不停地搜索,直到黄海边,仍未打到陶部主力。菊池向小林报告:“海启行动6天始终未见陶部踪迹”。小林复电:“龙本大队驻启东的汇龙镇,向阳、久隆、曹家、寅阳等要点派兵构筑据点;樱井大队以两个中队驻南通之四甲镇,另两个中队返回南通城。伪军之133、134两个团分别驻汇龙和三厂,并分兵附近集镇和皇军一起构筑据点。沿江之主要点立即着手设立检问所。”清乡前后,日伪军抓紧构筑竹篱笆,隔开苏中各个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二、拔掉日伪据点。

    车桥战役后,日伪军据点从46个猛增到1943年12月的121个。敌据点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大战略据点,如南通、三厂、汇龙镇等;二是一般性战略据点,如吕四、金沙、三阳等;三是封锁性据点,如南坎、六甲、包场、青龙港等;四是伸入抗日根据地腹地的大批伪化小据点,三、五里一个。敌人的据点政策是困住新四军的抗日活动。

    新四军特务4团头炮打童家甸这个伪化据点。打掉它,可在封锁区撕开个口子,对周围的据点是个震动。这个据点是2个月前,日军迟田小队和伪军1个连进驻后构筑的。吉洛指示,童家甸一仗,意义重大,标志着四分区反清乡攻势作战开始。反据点攻势作战,打击的重点是小据点。对封锁性据点,视条件去打;对战略性据点、一般性战略据点只作破坏、暂时不打。要把小据点的敌人赶到大据点去,收复广大农村,摧垮敌人在中心区的一切伪组织。反据点作战,由主力带头,更多的伪化据点靠地方武装和民兵来拔除。他们采取奇袭,里外配合、围困逼退等多种方法,决心把全分区的伪化据点都要拔除掉。特务4团攻克童家甸时,发现二鹞据点的日伪军增援,便把日军小队长和3名日军消灭,缴获九六式轻机枪1挺。后来敌又重新占童家甸,特务4团派个营进行奔袭,除6名伪军逃走外,其余被歼灭。海启警卫团2连和区队、民兵攻占竖和镇,全歼一个“清乡”队,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40多支。

    1943年4月初,陶勇决定攻打小洋口据点,打破敌人北部封锁线,以沟通如东与海安、东台的海陆联系,扩大主力的机动空间。于是迅速结集新四军3旅8团,加上县警卫团和栟丰地区游击队、民兵共2000余人,于5日晚,快速将小洋口包围。8团主攻部队果断突进,激战两小时,全歼守敌。第二天,日寇上峰传令:小洋口是必争之地,必须尽快恢复据点。驻栟中队长加藤不敢怠慢,马上抽调伪军1个营,赶赴小洋口,不几天小洋口据点恢复。8团认为此处十分重要,必须再次攻克,派出1个营的主力,与县警卫团联合主攻,栟丰地区的游击队和民兵负责在栟茶、丰利到小洋口的交通要道上警戒敌人。5月11日午夜时分,主攻部队完成包围,其他指战员迅速接近据点。经过一阵猛冲猛打,很快攻入据点。驻守该据点的伪军,除伪营长率10余人乘乱逃走外,其余全都被毙俘。至此,日伪在如东县北部的封锁线被撕开了一个口子。
从4月份起,反清乡斗争已进行5个多月了,地委、分区陶勇等首长,与如东县主要领导共同谋划,决定攻打丰利镇。该镇是沿海重镇,被日伪军占领,严重阻碍新四军的海上通道和栟茶、苴镇之间的联系,必须清除。驻丰利的是伪35师138团。9月9日夜里,县警卫团在3旅1团一部的配合下,强攻丰利据点。敌军负隅顽抗,激战数小时,终于攻入敌据点,活捉伪团长纪雄,击毙伪旅参谋副官和伪警察局长,还击毙伪军40余人,俘虏80余人,缴获步枪60余支、战马5匹、西药数百斤。战后驻栟茶伪35师师长徐容,不甘心丰利这块军事要地丢失,决定再派1个团进驻丰利及周边据点,恢复加固了工事。10月22日晚,4分区特务营和县警卫团在区、乡武装的配合下,先向丰利以西的古坝据点实施攻击,猛打猛攻,很快冲进了街头,占领了两座碉堡,其余均被团团围住。敌方凭借坚固的碉堡拼命抵抗,同时电报一个接着一个飞向丰利和栟茶,告急求援。但栟、丰之敌在深夜中恐中埋伏,不敢轻举妄动。直至23日上午10时,丰利伪团长被迫命令副团长带着百余名伪军去古坝支援。敌人走到华严庵附近,3旅早就布好了口袋。援军即被全歼。华严庵据点、古坝据点均被攻克,歼敌150余人。时隔一周,陶勇决定10月31日夜再次攻打丰利。主攻任务由3旅8团担当,打援由3旅统一安排,县委、县政府负责动员足够的地方武装参战,同时发动群众做好支前工作。时间一到,3000余民兵把丰利据点围得铁桶一般,主攻部队集中精力攻打据点。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3旅一度受阻。8团某排长主动请缨,带领一个班,绕过敌人火力网,突入阵地,俘虏7名伪军,炸毁敌工事,为部队纵深发展打开了通道。经过两天三夜激烈的攻坚战,11月3日上午,丰利据点终被攻克,毙、俘日伪官兵34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余支、轻重机枪8挺、迫击炮3门、掷弹筒3个、电台1架、战马5匹、枪弹数万发,平毁碉堡20座,解救“肉票”百余人。与此同时,3旅另一部为了配合丰利之战,1日,夜袭角斜镇,打死打伤敌伪百余人;3日,岔河敌伪派出援兵,被打援部队击溃。

    日伪军据点从清乡前的46个猛增加到1943年12月的121个,军队特务化,特务武装化,以游击对付游击,日夜出动。夜间冒充新四军,叫群众开门,如果开门即对群众殴打甚至屠杀,以离间军民关系。敌军白天小股出动,四处搜索,遇到共军并不进攻,只盯住不放,枪声一响,附近各据点即出动来合围,有的部队打到天黑才能甩开敌人。敌人强迫壮丁编自卫团,到处筑高台,夜间上去站岗放哨,要求群众一见新四军要打锣打鼓,否则严惩。10月9日-21日,日军在南通捕捉群众500多人,许多群众遭到灭绝人生的残害,活埋、剥皮、点天灯、吞火龙、腌咸肉、灌肚肺、戳钢针、上电刑等。22日,日军大队长山本在石港镇土山下用马刀砍死23人,将人头装在竹篮里示众。其中有个孕妇,被日军捅腹致死。

    11月29日,山本率机动队在石港附近兜剿,南通警卫团团长殷逸带一个连在石港镇外埋伏,将山本及10余日军打死,为石港同胞报了仇。1个月后,南通警卫团一部在严家灶附近与机动队相遇,当场击毙日军12人。同日,基干队8人带斧头2把,手榴弹数枚,进入南通城天生港据点砍死日哨兵,俘伪军11名,缴枪18支。由于日军机动队采取高度分散驻剿,共军在南通活动余地越来越小,只好将8连撤到清乡区外进行整训,团部只带7连在清乡圈内坚持。团部机关精简,只有1个秘书和1架电台,由2个排负责掩护县、团机关。营长贾鸿钧带1个排插入通西地区和群众一起坚持斗争。一天,贾鸿钧宿营在严家灶西南约2千米的地方,第二天清晨忽遭杨家港据点的袭击。负责侦察、警戒的同志发现得早,部队作好战斗准备。敌人一到,新四军立即与敌交火。敌人见有3、4十人,吓得不敢接近,只好利用地形向我开枪、投掷弹筒,企图拖住不放,以待滥港桥、金沙镇等据点向我合围。针对敌人阴谋,我兵分三路,患眼疾的赵明桂排长先带1个班及炊事人员,撤向滥港桥至金沙一线以西隐蔽,贾鸿钧营长带1个班撤至金沙与滥港镇一线以南地区;朱曾伟连长带1个班负责掩护,分组撤出战斗,晚上会合。他们化整为零,从敌人眼皮底下走得无影无踪,使敌人的胶着战术破产。

    三、打破政治清乡。

    1943年 6月,日伪军开始政治清乡。政治清乡的顺序是,占领一个乡,就委派乡、保长到任,然后编保甲,接着成立自卫团。日伪政治清乡的第一个重点放在启东,把警察大队大批调往启东,通过编查保甲,委派伪乡长、保长,建立伪政权,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他们计划6月强化启东,7月强化海门,8月强化南通,9月强化如皋。在开展反“政治清乡”过程中,广大民兵异常活跃,有的击毙日军小队长、伪警察局长,有的活捉伪区长,使日伪人员心惊胆寒。与此同时,针对伪“清乡”人员的失败情绪,开展宣传攻势,通过各种渠道,发警告信、劝告信,散发传单数十万份,对瓦解伪军和“清乡”人员起了积极作用。日伪军“和平”编查保甲的阴谋失败后,又改为“武装”编查保甲。在1个乡1个镇的范围内,挨家挨户强行编查保甲,残酷地进行烧杀。在海门县中部的 2个乡,增设13个据点,在南通东北的十总店,一次就杀害各地被捕群众50余人。

    日军“政治清乡”的重点是编保甲,彻底伪化,搞掉共党共军的群众基础。因此粉碎敌伪编保甲成为一场关键的斗争。面对启西伪化迅速,必须勇敢地发展游击战争。在县委号召下,游击战如火如茶。短枪队大显威风,他们袭击汇久公路检问所,俘敌2名,击伤保甲指导员危国法;袭击汇龙镇伪区公所,击毙保甲督导主任及特工多名。他们化装日军翻译,潜入吕四镇收缴户口牌。启东区短枪队潜入日军据点,击毙日军2名。北新镇青年队配合短枪队击毙保甲指导员杨立清,摧毁了伪保长训练班。与此同时,各区区队、民兵、基干队也奋起行动,一夜扒光了2个保的门牌。新民乡民兵烧毁了10个保的户口牌。海东区队在陆茂荣窑伏击敌人,毙伤敌人多名,再6次伏击日军,毙伤敌4名。洛伽乡、芦沟乡民兵多次烧毁门户牌。启西区民兵在区委书记、区长领导下,把全区门户牌全部烧光,并冲进6个乡公所,活捉2名伪乡长,在圩角镇内外先后杀死汉奸10余名,使一批伪乡长、保长吓得自首。

    当日伪在启东、海门强化清乡时,在南通、如皋地区分散坚持斗争的苏中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发动攻势,于封锁线上开展大规模破袭战,迫使启东、海门强化清乡的日伪军仓皇调回南通地区。这时,在启东、海门坚持斗争的抗日武装,又积极发动群众摧毁新拼凑的伪政权组织,镇压特务、汉奸,使日伪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苏中军民在反清乡斗争中,仅头9个月就毙伤日伪军和镇压清乡人员2400余名,争取伪军、伪组织人员投诚反正的有1700余名。在反封锁斗争中,破竹篱笆300余千米,拆除碉堡200余座,摧毁据点49处。抗日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斗争中,承受了重大牺牲,部队干部、战士伤亡 300余名,地方干部牺牲、被捕200余名,抗日群众被杀害千余人,被抓6万余人;粮食被抢2000万斤,房屋被烧5000余间,其他损失无法统计。

    四、打破延期清乡。

    日伪军清乡,三分军事,七分政治,九分高压。1944年初,日军61师团“延期清乡”。4分区面临敌伪“高度清乡”的严重威胁。1月9日粟裕急电4分区:必须适时地运用各种更巧妙的手段,配合更复杂的斗争方式,继续作更分散、更残酷、更艰苦的顽强斗争;武装斗争仍是最主要的斗争形式,采取其他复杂的斗争方式,都要围绕武装斗争进行。在反“高度清乡”的斗争中,陶勇号召4分区各武装部队继续积极开展公开的武装斗争;指出公开的武装依然是反清乡斗争的旗帜,必须坚定、勇敢地举起来,谁把武装斗争旗帜收起来,谁就是犯错误;必须寻找战机,不断地打击敌人。

    于是,苏中各县继续坚持公开的武装斗争,发挥多种抗日组织的作用,不断打击日伪,消耗敌军有生力量,打破与阻挠伪化统治机构的建立,加强运用多种隐蔽的辅助斗争方式,麻痹、欺骗敌人,以缓和斗争形势,减少群众损失,保存有生力量。他们采取激烈的与和平的斗争方式,坚持了4分区抗日民主阵地与隐蔽的组织形式紧密结合,巩固抗日阵地,积蓄革命力量,熬过当前难关,迎接反攻的到来。

    3、4月间,通海总队得悉牛港日伪军在大安港骚扰,即派短枪队袭击牛洪港。短枪队进入据点,先把日军的哨兵捅死,然后突袭日军营房。鬼子来不及反抗,各自逃命,仅有两三名鬼子跳江逃走,日军小队长和其余日军被消灭。不久,通海总队总队长崔德耀率4个班宿营在川港镇志浩村。这天,姜灶镇日伪军20余人窜到志浩村捕捉抗日干部。总队长崔德耀率4个班出击,经10多分钟战斗,敌仓皇撤退。这次战斗俘伪军8人,缴机枪9挺、步枪8支。通西独立营在初春粉碎了日伪军成立自卫队的阴谋,杀死了一批参加自卫队的地痞流氓。庵东乡民兵押来2名投诚的日军士兵,交独立营处理。李兆培决定将这2名投诚的日军士兵送交4分区司令部处理。走了一夜,独立营在沈家店宿营。侦察员突然大喊:敌人来了!部队立即迎战,4挺机枪同时向敌人开火。在机枪掩护下,营长带领战士向敌冲锋,几十名清乡队员当场投降。日军机动队的10余人见共方人多,拼起了剌刀。我们采取3个拼1个的战术,拼了5分钟,日军全被刺死。只有一个扛“弯夹子”机枪的日军逃得快,未丧生。李营长命令查点人数,当点到副排长李锡芳时,听不到应声。王锦荣连长命令快找。几名战士分两组向两边寻找,发现李锡芳抱着一个日军在河边扭打。双方手里没有枪,是徒手搏斗。战士朝日军背后狠戳一剌刀,日军松开了手。打扫战场时,李营长让当地乡长把被刺死的日军小队长装在棺才里并留一纸条。纸条上写:“日军指挥官先生,你部下来打我部,我部只好奉陪。现在你部尸体都在,请查点。苏联红军大败希特勒,意大利已经投降。太平洋上你们也大败,你们注定要灭亡,请三思。中国新四军某部指挥官手书。”处置完日军尸体后,几十名清乡队员经过教育后大部释放。下午,白蒲出动100多日军来到沈家店,看见小队长尸体装在棺材里,其他尸体放得整整齐齐。日军吓得没有烧房子,只是把尸体抬走了。

    5-6月间,苏北、淮北新四军在清乡区的外围及内线,发动历时20余天的攻势,攻克日伪军封锁线上的重镇南坎等据点多处;清乡区内的人民群众,发动大规模的破击战,破公路,炸桥梁,毁据点。7-9月,苏中军民继续发动历时40余天的新攻势,基本恢复了日伪在清乡期间所侵占的地区,赢得了反清乡斗争的最后胜利。

    5月11日,童店日伪军出扰近乡。3旅特务4团接到情报,立即派出部队,配合该乡游击队和基干民兵,猛烈阻击,第二天攻克了这个据点。此地距离掘港较近,13日,伪军重占童店。3旅特务4团团长程业棠认为这个据点虽小,但拿下这个据点,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19日夜,他亲率4团一个连和掘马南区游击连、童店乡游击队一起,将童店据点团团围住。20日凌晨,发起攻击。战士们奋不顾身,用炸药包炸,爬上屋顶向碉堡里面甩手榴弹,翻进据点围墙向有敌人的屋子猛射,背着柴草冲到碉堡下,将柴草点燃,塞了进去。清晨4点,终于攻克童店据点。此时,驻二窵日军小队长中根正秋带领12个日伪军前来增援,被警戒部队包围,多数被歼。6月,新四军1师3旅7团奉命从淮安返回如东。他们穿过李堡、角斜等处日伪封锁线,22日早饭后,进入袁庄东南耙齿凌一带。突然传来枪声,原来是驻栟茶的日军加藤中队100余人,加上伪军约400人,冒着大雾,向南奔袭,妄图吃掉如东警卫团及当地区队。县团和区队迅速转移。10时左右,敌人窜到耙齿凌。他们发现了行军中的7团,首先开枪,然后向团部猛扑过来。7团团长彭德清立即命令团直机关人员占领有利地形,并将6挺重机枪架到前沿阵地,对敌猛烈扫射。敌人缩进一片乱坟包内,日酋派出一小队日军向团部冲过来。团教导队迅即赶到,队长秦镜带领队员,与日军展开了肉搏战。鬼子招架不住,退回乱坟包,过了片刻,敌人派出两个小队,企图从东北、西南两个方向包围7团。3营、1营奉命从东、西两面出击,团部又调2营6连直取敌指挥部,形成对敌大包围。战斗在三处地方激烈进行。正面之敌,在我军冲杀下死了一大批。不幸的是6连连长彭加兴光荣牺牲。战士们怀着无比仇恨的心情,奋力歼灭残敌。剩下的这股日伪军,或投降,或炸死,或击毙。西南阵地在1营的围困下,首先冲上去的是3连。连长陈福田先后刺死3个凶狠强悍的鬼子。不幸的是他被敌人冷枪击中。3连战士奋勇战斗,很快将这股敌人全部消灭掉。3营奉命包抄东北阵地之敌。副营长吴景安,带着一个班冲在最前面,把一小队日军和百余名伪军堵住。他沉着应战,以少敌众,胸部中弹后,仍继续指挥战斗,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他指挥的这个班,勇猛顽强,以一挡十,打死了数十名日伪军。后续部队,很快赶到,彻底歼灭了这股敌人。最后搜索残敌时,发现一名日军指挥官,拿着手枪,提着战刀,准备顽抗到底。教导队长秦镜将其刺死。原来此人就是驻栟茶的日军头目加藤。耙齿凌战斗是一场遭遇战,共打死日伪军200余人,俘虏日军14人、伪军10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机枪6挺、掷弹筒8个、步枪200余支。这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扩大清乡”的嚣张气焰,对抗日军民全面开展反据点斗争,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此战胜利后,新四军1师3旅7团继续挥师东进,协同苏中特务4团攻打南坎据点。

    南坎濒临黄海,是日伪封锁线上的一个重要据点。该据点有日军一个小队计10人,伪军1个连,加上其他伪方人员共300多人。6月26日晚,在掘东区游击连和民兵3000人的配合下,将敌据点团团围住。27日凌晨发起攻击,先翻墙入院,攻占敌人两个地堡,然后攻进碉堡,10余名伪军缴械投降。不久又攻占东侧一个地堡、东北角一个碉堡和东南一幢敌军营房,镇东哨所1个班伪军被迫投降。这时,天已拂晓,中心碉堡和南面两个碉堡的伪军拼死顽抗,敌我形成对峙。上午9时,2营长调整兵力、火力,以两个排猛攻中心碉堡,攻进底层后,经过喊话,中、上层伪军全部缴械投降。到下午2时,碉堡全被占领,伪连长举手投降。下午3时,攻击镇南日军守卫的一个碉堡。枪炮齐发,其中一颗迫击炮弹击中堡内一个汽油箱,顿时燃起烈火,里面日军全被烧死。日军中队长丹木,听到南坎被攻打的消息,带着14个鬼子深夜前去救援。7团早就安排好的警戒部队,突然发现日军,沉着应战,把丹木压了下去,并击毙其机枪手。丹木率部躲进附近一所民房,警戒部队迅速包围上去。丹木哀叹说:“今天要死在这里了!”话刚说完,一颗子弹正中他的肝脏部位。这个横行掘港地区一年多,犯下滔天罪行的恶魔,终被击毙。这是抗战以来,如东境内击毙的第三个日军中队长。其余鬼子试图突围,7团一部迎上去,展开白刃战,不到5分钟,剩下的鬼子全部被歼,活捉了1名日军翻译。此战击毙丹木以下25个鬼子,毙、俘伪军100余人,缴械投降的约百余人;缴获机枪4挺、小炮1门、掷弹筒1个及其它武器、弹药若干。战后驻马塘日军大队长山本,派中队长渡边送来乞尸信。特务4团出于人道主义,准予日军收尸。日军尸体运回掘港时,沿途群众边揭露鬼子的累累罪行,边称赞新四军打得好。7月1日,新四军1师师部粟裕等首长发来嘉奖令,全体参战军民无不兴高采烈。

    在夏秋攻势中,苏中这支主力部队作战133次,地方兵团作战192次,区队和民兵作战131次,共攻克据点25处,迫使日伪军撤走据点44处。毙伤日军700余名,俘日军58名;毙伤伪军800余名,俘伪军1200余名;伪军投诚、反正100余名;缴枪1500多支、火炮11门、摧毁碉堡200余座。清乡区内各地日伪军政人员异常恐慌,伪组织中的中层人员更是动荡,南通地区一日之内有7个伪区长辞职,伪乡保政权、伪自卫团大部瓦解,很多人向新四军自首、帮助新四军攻打日伪据点。启海地区三阳镇有8名日军自杀,东兴镇有30余名伪军开小差,海七、海八区有2名伪区长逃跑,570名乡长、保长和伪事务员公开或秘密向当地抗日政府自首,伪基层政权大部解体。苏中4分区乘着夏秋攻势不仅恢复了清乡以来被日伪占领的地区,而且根据地有所扩大,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决定胜利。

    【东江游击队】

    抗日战争时期,广东东江纵队开辟华南敌后战场,是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是在曾生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1938年10月12日,侵华日军在惠阳大亚湾登陆,东江下游各县及广州相继沦陷。在此前后,中共广东省委及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要在日军占领区开辟抗日游击区的指示,派一批共产党员到东莞、宝安、惠阳、增城等地组织抗日武装。12月2日,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在惠阳周田村成立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12月下旬,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及宝安、增城党组织领导的东莞模范壮丁队等几支武装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成立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两支武装共200余人。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两支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先后收复大鹏半岛的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并在横岗伏击战中,毙伤日军30余名,迅速扩大了影响。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日游击队。年底两支游击队共发展到700余人。

    1940年3月,两支游击队遭到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围攻,被迫向海丰、陆丰转移,途中被追击堵截,损失严重,最后剩100余人。8月,曾生、王作尧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游击队应返回东莞、宝安、惠阳坚持敌后抗战的指示,率部重返东宝惠地区。中共广东省委派省委常务委员、东江特别委员会书记林平(尹林平)到宝安上下坪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要求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将部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3、第5大队。整编后,林平兼任两个大队的政治委员,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曾生、王作尧分任大队长。他们分别进入东莞的大岭山和宝安的羊台山开辟抗日根据地。11月,第3大队首先在黄潭击退进犯的日军,毙伤日军数十名。尔后,两个大队不断袭击日伪军,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

    1941年6月,第3大队在民兵的配合下,把进犯大岭山区的600余名日伪军围困了两昼夜,毙伤日军大队长以下50余名。第5大队在羊台山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毙伤敌70余名。两个大队在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斗争中,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秋季部队发展到1500余人,武装民兵1000余人,建立了广州-九龙铁路以西的大岭山和宝安-太平公路以东的羊台山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同时占领香港。游击队即派出武工队进入香港、九龙地区,开展城市游击战,建立新的游击基地。游击队还先后建立了海上中队和护航大队,开展海上游击战,袭扰日军海上运输线,保护渔民和商船往来。香港沦陷时,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和国际友人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700多人,一些国民党官员和眷属、遇险的美国航空队飞行员以及港英官兵和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的人士近百人。这次营救活动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羊台山抗日根据地的白石龙村召开游击队干部会议,总结了部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成立了以林平为书记的中共广东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东江和珠江地区的抗日斗争,并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编为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部队编成1个主力大队和东莞、惠阳、宝安、港九4个地方大队。此时,游击总队建立了电台,从而能及时直接得到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4月以后,东江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与日伪军勾结,不断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围攻和经济封锁,加上这一年东江地区发生严重旱灾,根据地军民处境十分困难。游击总队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的指示,开展整风学习,统一了干部思想,部队与人民群众紧密团结,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渡过难关,取得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的胜利。

    1943年1-10月,游击总队向日伪军主动出击,拔除了广九铁路及宝太公路、莞城-太平公路沿线的一批据点,争取伪军1个营反正,2个连投诚;海上独立中队以少胜多,在大亚湾全歼伪海军1个大队。11月,日军发起了打通广九铁路的进攻作战。中旬,日伪军出动7、8千人扫荡。他们在空军配合下,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下旬又对羊台山抗日根据地实行多路围攻。游击总队在杀伤一部日伪军后,巧妙地跳出包围圈,转向外线袭击敌人。经过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粉碎了日伪军的大规模扫荡,收复大片失地,使广九铁路两侧的解放区连成一片,卡住日军南线交通运输的咽喉,破坏日军的战略部署,策应了美、英盟军在太平洋对日军的反攻作战。此时,游击总队发展到3000余人。为适应斗争需要,游击总队于12月2日在惠阳坪山改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1个主力大队、5个地方大队和1个护航大队。

    1944年2月11日上午9时许,29岁的中美联合空军飞行指挥员兼教官克尔中尉率领第14航空队20架战斗机从桂林起飞,护卫12架轰炸机袭击日军在九龙的启德机场。激战中,克尔驾驶的P-51野马式战斗机击落2架日机后不幸被炮火击中起火,负伤的克尔无奈弃机跳伞降落到启德机场北面的新界。在日军展开地面大搜捕的危急时刻,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紧急行动,冒死抢救保护了克尔。东江纵队成立后,大力加强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杀敌竞赛和扩军竞赛,不断向日伪军发动进攻。该年上半年,仅广九铁路以西的部队就歼灭伪军20多个连,迫使伪军1个营和1个暂编团团部100余人投诚;港九独立大队积极开展城市游击战,炸毁了香港启德机场的油库和九龙第4号铁路桥;护航大队在大鹏湾海面俘获日军武装运输船3艘。6月间,日军配合进攻湘桂线。为钳制日伪军,东江纵队沿广九铁路、宝太公路等交通线广泛出击,先后全歼广九铁路常平、平湖等站的伪军、伪警大队。同时,东江纵队还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粤北挺进,一度解放清远县城。

    1945年春,东江纵队派出两个支队挺进东江北岸,开辟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江北抗日根据地。5月,纵队领导机关由东江南岸转移到博罗县罗浮山。8月初,在珠江纵队一部配合下,集中主力1000余人挺进粤赣湘边区,准备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此时,部队发展到9200余人,辖9个支队,先后成立了江南、江北、粤北和东进4个指挥部,活动地域由东江两岸扩展到广州市郊区、粤赣湘边区和海陆丰地区。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华南日伪军在国民党当局的指使下,拒绝向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缴械,东江纵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立即向日伪军展开进攻。到9月底,收复城镇60余处,歼灭日伪军1000余名。

    1946年6月,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主力以及包括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及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部分骨干北撤山东省解放区,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留在广东的人员,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骨干。七年中,东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难以取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战场直接支援的困难条件下,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人民武装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经历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万余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琼崖游击队】

    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和琼崖军事委员会先后在文昌、琼山等县组建琼崖讨逆革命军。9-10月,琼崖特委举行武装起义。11月,琼崖讨逆革命军改编为琼崖工农革命军。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琼崖工农红军。当年底,琼崖工农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受到严重挫折,余部转移到定安县母瑞山。1929年冬,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团,次年扩编为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9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1独立师(后称第2独立师)。1932年7月,独立师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遭受严重损失,余部在特委书记冯白驹的领导下坚持斗争,组建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琼崖特委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于1938年12月将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独立队积极组织游击作战。3月,扩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独立队总队,建立了琼文根据地。同年10月,独立总队与中共中央及中共广东省委沟通无线电联络。1940年2月,独立总队建立美合抗日根据地。9月,部队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冯白驹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12月中旬,国民党军突袭美合根据地。1941年1月,独立总队转移出美合根据地,与中共中央及中共广东省委中断联系。1943年夏,总队领导机关转移到澄迈县,挫败日伪军的蚕食、扫荡。1944年秋,独立总队改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1945年7月初,建立起白沙抗日根据地,继而对日伪军实施反攻。1946年春,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2月,国民党军进行清剿,独立纵队主力撤出白沙。9月,独立纵队恢复与中共中央无线电联络。1947年10月解放白沙全境,建立了五指山根据地,被中共中央军委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8年9月-1949年夏,琼崖纵队集中主力向琼崖国民党军发动三次攻势,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根据地。1949年秋,国民党军进行清剿,琼崖纵队转入反清剿作战。12月,琼崖纵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集中全力做好接应南下部队渡海登陆作战的准备。1950年3月,先后四次接应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兵团2个加强营和2个加强团偷渡登陆。4月,琼崖纵队接应渡海作战兵团主力强渡登陆,配合野战军追歼国民党军,5月1日解放全海南岛。7月,琼崖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隶属中南军区。琼崖纵队依靠海南岛各族人民,艰苦奋战23年,革命红旗始终不倒,最后配合第四野战军取得了解放全岛的伟大胜利,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三节  亚太战火

    豫南防御战.上高阻击战.悲壮中条山.狼牙五壮士.长沙第二战.偷袭珍珠港.
    登陆菲律宾.占领东南亚.长沙第三战.西南交通线.中国远征军.同古初交锋.
    放弃平满纳.解围仁安羌.撤离野人山.浙赣飞机场.鄂西长江线.常德大会战.

    【豫南防御战】

    1941年1月30日-3月1日, 中国第5战区部队在河南省南部地区对日军第11军进行了防御战役。参战方兵力,中国,第3集团军,日本,第3、17、40师团;主要指挥官,李宗仁,园部和一郎;结果,中国获胜。

    一、战役简介。

    日军为寻歼在豫南的中国军队汤恩伯集团军,抽调第3、17、40师团及特种兵一部,集中在信阳以北地区,由第11集团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指挥进攻豫南。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3个集团军共8个军组织防御。30日,日军中央兵团兵分两路,企图协同两翼兵团夹击中国军队。31日,日军攻占舞阳、上蔡,形成包围圈,但中国军队已先行转移,日军扑空。此时日军侧背受到中国军队攻击,正阳已被皖西第84军克复,后方交通受到威胁,遂于2月1日开始回撤。日军第3师团从舞阳撤出后,于4日攻占南阳,6日放弃该城向唐河、泌阳方向撤退。中国第13军顺势收复舞阳,即向南阳方向追击日军。与此同时由舞阳南撤的日军第17师团及第15、第4师团各一部,在象河关附近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打击,伤亡惨重,向南溃退。7日,各路日军均撤回信阳附近。此役,共毙伤日军9000余人。

    二、战争背景。

    1941年1月,日第11军为了打通平汉铁路南段,解除中国军队对信阳日军的威胁,纠集步兵7个师、骑兵1个旅、战车3个团,在司令官园部和一郎的指挥下,分左、中、右三路,向豫南发起进攻。 第5战区司令长官采用避实击虚战略,留少数兵力正面抗击,主力转向两翼,待日军进攻兵力分散时,从其两侧及背后围歼之。

    三、作战经过。

    1月20日,驻湖北省襄河两岸之日军第39、第4师团各一部和第18混成旅团,从当阳、荆门、安陆出发,对中国军队第29、33集团军发起牵制攻势。日军第3、17、40师团由应山、信阳、罗山地区分别沿平汉铁路及其西侧地区北进。25日,日军左翼第3师团在小林店、古城、查山之线展开;中央第17师团由明港向北攻击;右翼第40师团在槐角镇、正阳间强渡淮河攻击前进。中国军队采取避免正面作战、主力机动转移、侧击日军的方针,以一部在平汉路西平附近阻击日军,另一部在日军后方截断交通,主力预伏于方城、泌阳以东及上蔡、汝南一带,伏击向堰城、舞阳北进之日军。日军快速出击,于26日攻占确山、邢店、高邑、泌阳一线。27日,推进至驻马店、、汝南、沙河店、龙王庙一线。此时,中国军队第3l集团军第13军由舞阳向象河关推进,第85军主力向上葵附近机动;第2集团军第68军向象河关以南日军尾追,第55军向泌阳前进,第59军向南阳前进;第22集团军攻袭随县、浙河之日军。29日,沿平汉路及西侧快速北进的中路日军,由于中国军队已撤出沿线地区,使其寻找守军主力的企图落空。日军左、右两路兵团分别受到中国军队第13军和第85军的攻击,损失较大。31日,日军变更部署,将中央第17师团一部向左右两翼迂回,其一部由遂平经上蔡向右旋回,企图与汝南北进之右路第40师团南北夹击第85军;中央第17师团主力则由遂平分两路经西平向舞阳方面迂回;左路第3师团主力也向舞阳推进,企图南北夹击第13军。中国军队第85军和第13军在日军完成合围之前,分别向叶县、郾城及沙河以北地区转移,使日军再次扑空。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第2集团军从泌阳、唐河及其以北地区,向舞阳日军后方攻击,切断其后方联络线。日军侧背受击,决战计划一再落空,即改变作战计划。2月21日,日军第3师团除留一部于舞阳、保安寨对北警戒外,主力向镇平、南阳转进;第17师团及第15、第4师团各一部则经象河关向泌阳转进,企图夹击中国军队第2集团军,未得逞。中国军队第13军乘机反攻,克复了保安寨、舞阳,继续向方城追击。4日和5日,日军第3师团先后攻陷南阳、唐河。中国军队第59军进行反击,6日,克复南阳,毁日军汽车多辆。日军第17师团转进至象河关附近,遭第68军截击,伤亡甚重,7日夜,向信阳方面退却。中国军队跟踪追击,杀其颇多。

    豫东、皖北之日军华北方面军第211师团一部和骑兵第4旅团主力,为策应豫南方面作战,于1月25日分别向太和、界首前进,并以飞机连续轰炸郑州、洛阳、郾城、叶县、舞阳等城市。中国军队第92军与骑兵第2军在涡河、淝河、沙河之线英勇抵抗。战至2月5日,双方伤亡均重,日军攻陷太和、界首。中国军队固守沙河、黄汜,顽强抗击。7日,日军先后退回原驻地。11日,全线恢复战前态势,双方主力未交锋的豫南会战就此结束。

    【上高阻击战】
  
    上高战役,又称锦江会战,1941年3月14日-4月9日,历时25天。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第19集团军,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和陆续派往鄂西、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2月中旬-3月14日集结完毕。其间,日军积极进行渡河、夜战演习,并有侵华空军第3飞行团主力先后飞抵南昌机场。日军6.5万兵力,配有战车40辆,飞机150架,以第11军团司令官园部和一郎为总指挥,拟分三路进攻上高。参战方兵力,国军11个师10万人,日军3个师又1个独立团6.5万人;主要指挥官,罗卓英,阿南惟畿、大贺茂中;伤亡情况,国军20533人,日军15792人;结果,中国胜利。对中国军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始终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会战。

    一、战役起因。

    1939年,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在南昌攻守战中虽然失地丧师,但74军在高安却一支独秀,尽显锋芒,其战绩得到了第九战区的表扬,获得了军委会的嘉奖。那年7月,军委会的一纸委任书下来,王耀武走马上任,成为74军的第二任军长。这时,74军的编制也作了调整:57师正式归属74军,师长由施中诚担任;李天霞擢升51师师长;自视甚高,与李天霞极为不合的张灵甫调任58师副师长,协助师长廖龄奇。74军开始成为按照美式标准编制建军的队伍,全军总兵力31000余人。期间,74军的面貌在王耀武的手上又有了很大的改观。王耀武带兵以“严”著称,严到近乎残酷的程度。士兵衣着不整,罚站;鞋带、皮带扣系不紧,罚站。他对军官则以“打”为主。某日集合时,他正在讲话,某营长却不时偷看旁边树上的两只嘻闹鸟儿。王耀武发现后,当即扯出该营长,狠踢了三脚。每次提拨某人时,他必找借口先打骂而后宣布任命。尽管这种作法不乏封建军阀的味道,但王耀武却认为它简单、管用,能培养官兵的服从意识。当然,他也不完全使用打、罚之法,他曾把自己的3个月薪拿出来供给伤兵改善生活,士兵非常感动,因而74军的上下都能为他出死力,打硬仗。 转眼到了1940年。这一年,根据美国“援华法案”协议,蒋介石开始利用美方的贷款购买美式装备,武装其中央军的精锐,第1、2、5、74军作为首选,首先实现了从头到脚的更换。其装备不仅在国军中没有部队能达到,在日军中也少有。王耀武攥紧拳头对下属说:“我们要打几场漂亮仗为校长争光,为这身橄榄色添彩。”当时大部分中央军的服装还是灰色,74军的墨绿色就显得十分特别,它成为一种荣誉的象征。国军的精良装备更加令日军坐卧不安、抓头搔腮。当时,由于华北共产党游击活动的开展,该地区日军力量明显不足,根本无力对付游击队。日本在华派遣军总部遂决定从华中派遣军中抽调第33师团去支援华北的扫荡。第33师团原驻赣北一带,一旦调走该师团,南昌地区将只有第34师团担负这一沉重的防守任务了。第34师团长大贺茂满腹惶恐,他向第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建议,乘33师团尚未北调之际,发动对南昌周围罗卓英等部的进攻,以减轻他将来守城的压力。罗卓英19集团军有近10万人。圆部与罗的几次交锋都吃亏不小,如今19集团军中的74军又得到美式武装,这更让圆部心里无底。况且他已接到调令,即将离任,所以他并不十分愿意发动这场行动。但大贺茂却是一百二十个坚决请求。这时候,日本在华派遣军从上海调来池田直三少将率领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到达南昌,以弥补第33师团走后、这一地区兵力空虚的窘境。这样,南昌地区约有2个半师团的力量,圆部勉强认为可以一战,遂批准了大贺茂的行动方案。

    1941年3月14日,南昌日军兵分三路对19集团军发起了“鄱阳湖扫荡战”。北路第33师团15000人自安义、武宁直扑奉新一带中国守军;南路池田旅团8000余人从义渡街出发欲渡锦江从后背打击上高等地的中国军队;中路第34师团20000余人则兵发西山、大城,图谋向西一举攻下高安、上高的中方营垒,确保赣西的治安。其实,早在日军行动之前,罗卓英接受上次南昌攻守战的教训,对日军可能采取的突袭计划有所预备。他将驻高安的74军置于中路,将李觉的70军和刘多荃的49军置于74军的左、右两翼,突出在前,以便在退却中诱敌,运动中歼敌。罗卓英的设想是:待敌被诱至万载、上高、分宜以东,赣江以西时,集各部之力合歼之。战役之初是按照中国人的设想而展开的,但随着池田旅团占领曲江之后,驻守上高、高安的74军遂直接处在日军的攻击之下,王耀武吃惊不小,即令李天霞率部予以坚决堵击。

    二、战役经过。

    3月15日,日军第11军司令官圆部和一郎指挥2个师团、1个独立混成旅团,由安义、南昌等地分3路向上高地区进攻,企图攻歼国民党军第9战区第19集团军主力。19日,北路日军第33师团占领奉新、村前后退回安义;中路日军第34师团占领高安后,向官桥、泗溪等地继续攻击;南路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一部在独城、经楼地区被国民党军第49军阻击,主力被阻止在灰埠,被迫渡江北上与第34师团会合。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于19日下决心: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抗击,诱日军进入上高地区予以围歼。当即电令:“严饬各军积秀对敌猛攻,务将深入之敌,歼灭于高安锦河南北地区。”为了增强罗集团的攻击力量,第9战区长官部抽调王陵基川军陈良基、傅翼两个师由三都导区兼程南下。各军慑于军律之森严,又知援军即将到达,士气大振,奋勇争先与敌搏斗,围歼日军第34师团之战于上高地区展开。日中路军第34师团本已陷入绝境,但其歼灭罗集团主力、夺取上高的野心却未死。自19日经余程万师阻于泗水东岸泗溪附近后,20日第34师团又采取锥形突入之战术,集中大炮10余门、飞机30余架,集中轰击泗水西岸唐、港西罗地区,阵地被毁,敌军遂乘机分由档口、港西罗强渡,廖奇龄师一部奋勇堵塞缺口,激战至夜,敌军大队拥至致塘坎附近,阵地被突破。廖奇龄率所部于21日午夜转移于白矛山、莘树下、苛舍之线与余程万师的潘家桥、云头山、磊家山的斜交阵地,及石拱桥、下坡桥徐楼的预备阵地相衔接,以确保上高城。是时,第34师团主力为斜交阵地所吸引,激战竟日,仍未突破。参战各军在薛岳、罗卓英严令督导下,无有奋勇赴战。为切断日军第34师团后路,21日王耀武命李天霞肃清锦江南岸残敌,率部挺进高安。不料当晚独立混成第20旅团亦集结所部,于22日发起攻势。李师前锋刚出石头街,即遇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主力复由锦江北岸渡过河,经卢家圩来犯,以一股绕攻腊烛山,一股由石头街西胡家南渡,抄袭李师侧背,并以飞机9架、大炮4门自北向南轰击。李师不敌,退守石头街西南高地。王耀武接报后,立即变更部署:命李天霞师主力向左转用;命控置在印塘附近的军直属野战补充团急趋华阳,堵敌西犯。野战补充团以1小时7、8千米的速度,冒天空9架敌机扫射和帮军阻截,于7时许抢占了华阳及其东北无名高地。9时许敌军在10余架飞机轰炸配合下猛扑华阳。全团官兵浴血战斗,敌军死伤累累,阵地屹然未动。独立混成20旅团攻不下华阳,乃以主力转向况家,会合白车头南渡的千余人沿江急趋熊坊,意图迂回国军左翼。补充团当即派第1营附迫击炮1连向左延伸,与敌演成丁字形的遭遇战。敌再增援反扑,并以一部绕袭熊坊南端,国军拚死抵抗,敌又未得逞,乃施放大量烧夷弹和毒气。战至前半时熊坊失守。李天霞乃派右翼的两个团先赴援,午夜又收复熊坊。同时石头街、鸡公岭亦为李师攻克。日军独立混成第20旅团陷入背水为阵的窘境。

    双方激战至24日凌晨,粉碎第34师团对聂家及白茅山的攻势。上午,第34师团又将锦江南岸调来的独立混成第20旅团残部3000余人投入战斗,日军第3加强团亦出动飞机70余架,投弹1700余枚,廖师阵地大部摧毁。敌人两度乘隙突入,均被击退。午时,敌机轮番轰炸,敌步兵曾乘隙由下坡桥突入,赖步兵指挥官李翰卿率所属军士数度逆袭,反复肉搏,日军死伤累累,终将敌人驱逐出下坡桥。日军第34师团已攻击乏术,陷入绝境。原先罗卓英命令各军以高安为前进目标,围歼日军。由于战斗情况变化,22日午,复命各军改向上高东北地区前进。23日午,刘多荃、李觉两军分途进据石头街、官桥街、杨公圩,迫近灰埠、高要,对第34师团包围之势已成。酉时,罗再下令各军,再度缩小包围圈,向敌人作求心攻击。24日已时,李觉军张言传师收复南茶罗,复向毕家猛攻,进至介子坡、坑口冷一线。唐伯寅师亦进抵土地王庙,继攻泗溪。王陵基军傅翼、陈良基两师亦展开于荷舍、雷市一线,由北向南攻击前进。至此将第34师团压缩在南北5千米、东西15千米的椭圆形包围圈内。而毕家为大贺指挥部所在地,已置于国民党军猛攻之下,遂致日军全线动摇。第34师团为免于全军覆没的厄运,急忙向圆部求救。圆部即命第33师团增援,并派其参谋长木下勇偕同作战主任参谋山口中佐、大根大尉就地指挥各部,掩护第34师团逃回南昌。第33师团接令后,即派步兵旅长荒木正二指挥步兵215联队附一个山炮大队为右纵队;以214联队为左纵队;自率师团主力为中央纵队,于24日分别自牛行、奉新等据点出动,再犯五桥河、村前街,然后分别向棠浦、官桥急进。25日晨,第33师团猛扑正在向北翼包围日军的张言传师阵地正面之坑口冷、介子坡、南罗茶猛扑,接应第34师团突围。张师力战不胜,陷入腹背受敌的危境,于黄昏撤至土地王庙附近,与唐伯寅师取得联系。接着樱井师团猛攻唐师凉山脑、桐子坑阵地。时李觉不在前线,张言传以副军长身份指挥作战,鉴于形势不利,乃自动率所属两个师向凤凰圩、庄坊撤走,使第33师团进入官桥与第34师团会合。

    为接应第34师团突围,独立混成第20旅团24日后回到高安。26日,独立步兵第104大队西进,27日向龙团虚前进,占领收容阵地,掩护第34师团退却。26日晨,罗卓英对张言传独率两个师脱离战斗,已接获非正式报告,但考虑到王耀武军在上高东西正面出击有进展,锦江南岸残敌已大部肃清,而来援的川军、东北军又赶到战场,中国兵力仍优于日方,遂决心施行第二次包围战,彻底歼灭第34师团。已时,严令张言传、唐伯寅两师恪遵前令,于官桥附近尽力堵截,防敌突围与增援;命令余程万师经潘家桥北攻击前进;廖龄奇和宋英仲两师以官桥为目标奋勇进击;王克俊师于官桥以东攻敌侧背;傅翼师向江家洲以南;陈良基师经常浦转向东南,索敌猛攻,迅速聚歼残敌,以竟全功。27日,第34师团在第33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0旅团接应下,突出中国军队包围圈,按师团司令部、行李、独立山炮队、伤员运输队、野战医院、后卫部队的行军序列,向土地王庙方向东进,残兵败将极其狼狈。罗卓英为彻底歼灭逃敌,午夜下达总攻击令:各部于28日午,以官桥街、南茶罗为目标猛烈攻击,彻度歼灭残敌。28日子时,王克俊师经杨公圩向官桥挺进,适遇第34师团东退大队,王师当即据杨公圩南北高地亘磨子岭之线阻击,鏖战竟日,将敌遏阻于暇蟆碑、虎形岭一线,自高安来接应的独混第20旅团一部亦被阻击于龙图圩附近。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廖龄奇师于是日追至长岭亘蛮眉高地之线,咬住第34师团后卫,发生激烈战斗。午间李天霞师一部赶到,展开于上罗象、山源李、方头脑之线,袭扰敌右侧背;余程万师一部亦进抵龙形山,迂回官桥街南,残敌乃退据市内顽抗。经廖师猛攻,在市内与敌格斗至酉时,全歼守敌600余人。同日,罗卓英于申时对外围各军亦下达南北夹击,迅速解决杨公圩、龙图圩附近残敌后,即行勇猛追击的命令。29日午,薛岳饬刘多荃督率王铁汉、王克俊、陈良基三师为右追击军,沿湘赣公路经高安、大城追击敌荒木支队;李觉率张言伟、唐伯寅、宋英仲三师为左追击军,沿伍桥河奉新大道迫击第33师团。是时,独混第20旅团2000余人正固守龙图圩、杨公圩一带袭击国军。日军飞机前来轰炸,掩护第34师团溃逃。王铁汉、王克俊两师攻之于东,张言传、唐伯寅两师压迫于西,敌伤亡惨重。30日午,遂放弃该两据点分股向东北溃去,一股600余人逃至村前街附近,正陷入张言传师主力阵地,当予迎头痛击,大部就歼。至此,外围残敌基本肃清,刘、李两路追击军遂遵薛岳电令追击前进。31日子时,陈洪时挺进第2纵队收复高安;4月1日酉时,王铁汉师收复祥符观;是日晨,张言传、宋英仲两师克复奉新;未时王铁汉师又克夏西山、万春宫;3日各军分途追击至大城及干州街附近,由于日军已龟缩进原阵地凭险固守,罗遂下令停战斗。

    三、战役意义

    这一战役,重庆国民党军统帅部公布的战果为:毙伤日军少将步兵旅团长岩永、大佐联队长浜田以下1.5万余人,军马2800余匹,各种火炮10门,步枪千余支,粉碎日军吹嘘的攻必克狂言。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1975年编著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一书字里行间透露了大贺茂此次冒险的狼狈相:“28日凌晨2时,负责野战医院警卫的炮兵第八中队,终于在土地庙村西端遭到优势的重庆军攻击,致使该中队在处理了火炮后,全体壮烈阵亡。”樱井师团掩护大贺退却,遭到中国军队的痛击,“28日渡过泗溪进入东岸,29日虽开始向后撤,但出发不久即处于不能射击的状态。以后接到了空投弹药,经过无法用言语形容的重重苦难,于4月2日,返回了原驻地。”

    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歼灭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上高会战的胜利,得益于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战斗指挥,来源于全体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体现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这次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炎黄子孙奋勇抵御外侮的这段光辉业绩必将彪炳史册,百世流芳!

    【悲壮中条山】

    一、战役简介。

    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6月10日,又称晋南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惟一的一场大规模的对日作战。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9日,第80军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在晋南中条山与日军作战时牺牲。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期间,日军只用了21个小时就占领了国民党守军最重要的渡河点垣曲,用35个小时便完成了外侧包围圈,用40个小时完成了内侧包围圈。也就是说,日军从5月7日傍晚开始行动,到6月9日中午即全部完成了对中条山近20万中国军队的双重合围。期间,日军各兵团反复三次“篦梳扫荡”,直至消灭国民党全部守军为止。中国军队此役被俘3.5万人,遗弃尸体约4.2万具,日军战死679名,负伤2292名。中条山战役成为国民党抗战以来最为惨重和耻辱的一次军事失败。但败中却有800名将士不愿当亡国奴,宁死不愿缴械投降。他们集体跳入黄河,为国捐躯!

    二、战役背景。

    ---日方。德国于1939年9月1日,突袭并侵占波兰;接着,德、意法西斯又取得了对英国、法国作战的胜利。在法西斯伙伴暂时胜利的刺激和鼓舞下,1940年底,日本政府要求在1941年秋季以前,进行最后的积极作战,力图解决中国事变。此间,日本军方具体分析了中国战场的态势,认为:山西省由于西面有以延安为根据地的中共中央红军,南面黄河两岸有国民政府中央军第一战区的军队活动,治安情况极为恶劣;河南、山东两省的治安也不稳定;主要占领区域的治安现状,其安定程度的顺序为蒙疆、长三角地带、武汉地区,以华北为最差;而在整个日军占领区内,华北之晋南是有蒋直系国民党军残存的惟一地区。有鉴于此,1940年12月26日,日本东条英机陆相和杉山元总长,在迅速解决对华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提出“不要单纯考虑南方,要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据此,1941年1月30日,日本驻中国派遣军提出1941年度的作战任务,大致确保现在的占领地区,尤其在夏秋季节须发挥综合战力,施加重大压力。特别期待在华北消灭山西南部国民政府中央军的一战。此即中条山战役。

    ---中方。中条山位于山西省南部、黄河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高西南低,横广170千米,纵深50千米,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历山舜王坪,山脉平均海拔1249米。中条山西起晋南永济与陕西相望,东迄豫北济源、孟县同太行山相连,北靠素有“山西粮仓”美誉的运城盆地,南濒一泻千里的滚滚黄河。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关隘重叠,矿藏丰富。中条山与太行、吕梁、太岳三山互为犄角,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随着山西各主要关隘的相继失守,中条山的战略地位愈加重要。对中方来说,占之,就能以此为根据地,瞰制豫北、晋南,屏蔽洛阳、潼关;进能扰乱敌后,牵制日军兵力;退可凭险据守,积极防御,配合整个抗日战场。就日方而言,得之,就占据了南进北侵的重要桥头堡,既可渡河南下,问津陇海,侵夺中原;又可北上与其在山西的主要占领地相连接,解除心腹之患,改善华北占领区的治安状况。所以,中条山地区被视为抗日战争时期“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中条山地区虽位于山西省境,但在抗战时期却不是晋绥军的防区,亦不属阎锡山的第二战区管辖。驻守这里的是国民政府中央军,在战区划分上则归卫立煌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1938年春,山西境内的国民革命军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日军侵占山西后,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13次围攻中条山,均未得逞。

    三、战役部署。

    准备阶段。为了集中兵力攻击中条山,解决当地守军,化解华北的绥靖问题。日本驻中国派遣军自华中抽调第17、33两个维持当地治安的部队,配属华北方面军;再由关东军调集飞行第32、83战队,第3飞行集团主力,结集于运城、新乡两个机场,担任空中配合;接着,华北方面军将其所辖兵力作了适应性调整,编成了中条山会战序列。第1军:第33、36、37、41师团,独立混成第4、9、16旅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10余万人。为了配合对中条山的进攻,1941年上半年,日本组织63个大队(相当于7个师团)的兵力,对中国东南沿海首先实施封锁。同时,在正面战场实施了所谓灵活的速战速决的作战,即发动豫南、上高战役;并于同年3月,发动了中条山的外围作战。以第36师团发动对第27军作战,打击了集结在晋东南陵川一带的国民革命军第27军;以第37、41师团发动对第15军作战,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脱离的国民革命军第15军。这为向中条山的大举进攻创造了有利的战役态势。日军的周密部署是,华北方面军着第1军从山西省方面攻击,第21、35师团从河南省方面攻击,置作战地区于张马-垣曲一线,分成东西两个地区,把重点始终保持在西部地区,企图在正面利用已设阵地及黄河的障碍,挺进部队,切断退路,从两侧地区神速楔入、突破国军阵地,并完全包围之;接着以迅速的内部歼灭战和反复扫荡,将国军完全围歼。

    从4月底到5月初,日军征调频繁,并制造种种谣言,以此为掩护,完成了进攻中条山的部署:第36、37、41师团及第3、9独立旅团,伪24师,分布于中条山西面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各地区。第33师团附第4独立旅团分布于阳城、芹池、沁水一带。第35、21师团及汉奸伪军张岚峰、刘彦峰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重庆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的指导要领,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潼洛工事、积极训练的战略原则。4月中旬,参谋总长何应钦到第一战区巡视,连续两次主持召开了由第一、第二、第五战区军以上长官参加的军事会议。根据各方提供的情报,何应钦判断:晋南之敌,似将逐次夺取中条山各据点,企图彻底肃清黄河北岸的国军,然后与豫东之敌相呼应,进取洛阳、潼关,以威胁第五战区侧背,或西向进窥西安。何应钦指示:为确保中条山,第一步,相机各以一部由北向南(93军),由东向西(27军),与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晋城、阳城、沁水间地区,以恢复1929年4月前之态势;第二步,与晋西军及第二、第八战区协力,包围晋南三角地带之敌,歼灭之;最低限度,须确保中条山。4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进一步指出,日军有从济源、横皋大道会犯垣曲企图,决定加强阵地工事,破坏、阻塞主阵地前的道路;出击、打破敌之攻势;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向同蒲、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向陇海牵制策应。中条山地区的国民革命军主力7个军,遵命进行了相应配置:第9军裴昌会部在豫北重镇济源,第43军赵世玲部在山西南端之垣曲,第17军高桂滋部在绛县地区,第3军唐淮源部、第80军孔令恂部在闻喜、夏县地区,第98军武士敏部在董封镇一带,第15军范汉杰部在高平地区。另以4个军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作为策应。

    四、战役发动。

    1941年5月7日,自感稳操胜券的日军,于傍晚时分突然一齐出动,由东、西、北三面以钳形并配之中央突破的方式进犯中条山地区。

    ---东线。日军原田雄吉中将指挥的第35师团主力、田中久一中将指挥的第21师团一部,以及骑兵第4独立旅团一部,约2.5万余人,在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的配合下,沿道清路西段分三路向济源、孟县进犯。
    ---西线。日安达二十三中将指挥的第37师团主力、井关仞中将指挥的第36师团一部、若松奔驰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约2.5万余人,自闻喜、夏县东南向张店镇进犯。
    ---北线。日清水规矩中将指挥的第41师团及池之上贤吉少将指挥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共约3万余人,以中央突破之闪电战术,由横岭关方面向横垣大道西侧猛攻。
    ---东北线。日樱井省三中将指挥的第33师团一部及独立混成第4旅团一部,约万余人,从阳城方面向董封镇一线攻击。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针对“日军分兵合击,袭击我通信联络及各级指挥部;重兵攻占各交通要点,切断我军联络,各个击破;封锁山口、渡口,逐步紧缩包围圈,完成合击”的企图,于会战前电令各部以交通线为目标,加紧游击袭破,妨碍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但因战区主帅卫立煌缺席未到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会战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各部仓促应变,分别与各路日军交战,中条山战役正式打响。

    五、战役经过。

    第一阶段。东线,日军左翼以温县为发起点,先头步兵5000以上,骑兵千余,炮20余门,飞机数十架,战、汽、装甲等车共百余辆,沿黄河北岸突进。中央以沁、博为发起点,一股先头千余,循沁济大道西犯;另一股先头2000余人,附炮10余门,窜陷西向义庄后,继向捏掌、紫陵、东逮寨、留村一带猛扑。同时,沁河北岸3000余人,在飞机10余架、炮20余门的掩护下,强渡沁河。守军第9军裴昌会所部,在强敌进攻下节节防御,节节后撤。8日午即放弃济、孟两地,向西撤退。面对全线溃退,第一战区长官部命令第9军以主力于封门口北既设阵地,拒止沁、济之敌西犯,以一小部对敌侧击。第9军部署新编第24师主力、第54师张团守封门口一线,第47师和第54师驻王屋的独立第4旅等,在孤山一线游击。封门口系日军西进必经之隘,日军势在必夺。久攻不下,再行增兵。自9日上午激战至10日晨,终被敌所破。这时,中路日军已于8日晚攻陷垣曲县城,分兵进攻邵源。长官部命令第9军主力由官阳南渡,策应河防。11日,日飞机百余架轰炸封锁官阳东西渡口,第54师在遭受重大伤亡后渡至河南,其余各师退至封门口至邵源以北山地。12日,该路日军一部占领黄河沿岸各渡口;主力则沿封门口西进至邵源,与从垣曲东进之敌会合,完成了对国民革命军第14集团军的内线包围。

    西线是日军的主攻方向。守军为孔令恂的第80军第165师(师长王治岐)和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唐淮源的第3军第7师(师长李世龙)和12师(师长寸性奇),以及直属第5集团司令部指挥的公秉藩第34师。7日下午,日军分多数纵队,成广正面法,集中机炮火力,并以飞机诱导步兵,向西村、辛犁园、王家窑头、梁家窑头王竣师右翼80团(唐、孔两军接合部)阵地猛攻。另以独3旅附37师团一部,向刘家沟、古王、计王王治岐师全面佯攻,牵制激战。8日凌晨,日军突破张店以东第27师的防线,孔、唐两军联系被切断。第27师溃退至曹家川、太寨一带。与此同时,奉命到望原集中的第80军第165师在遭到日军袭击后也退至曹家川、太寨一线。乘隙而进的敌挺进纵队于当晚占据茅津渡以下的槐扒、尖坪、南沟等渡口;最远的一支进到平陆、垣曲、夏县三县交界处。9日正午,第80军所部遭敌便衣袭击和飞机轰炸扫射,进一步溃败。混战中,新编第27师师长王竣、参谋长陈文杞及165师姚汝崇营长等多名军官牺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庙岭附近。剩余部队傍晚退到黄河渡口南沟。第80军军长孔令恂、第165师师长王治岐弃部,独自渡过黄河,失去指挥的部队争相竞渡,伤亡惨重。新编第27师副师长梁希贤见事不可为,投河殉国。夏县日军先头部队7000人分三股,南向进犯唐淮源第3军阵地。8日拂晓,日军攻占中条山北山交通要道泗交村。然后,一路向西北,奔袭第7师师部驻地王家河;一路向东南,奔袭第3军军部唐回。王家河遭日军重兵包围,师长李世龙率部突围;唐回则在军长率预备队驰援王家河的情况下,被日军地面部队与空降兵协同占领。第3军军长唐淮源率残余人员向东撤退至温峪(南通五福漳黄河渡口)一带,被日军挡住南去之路,遂与敌激战,遭受重大伤亡后,再向东北、西北方向退去。12日,唐军长及其所部在尖山陷入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三次突围失败,唐军长以保卫中条山职志未遂,当前大敌未殄,于尖山顶庙内自戕殉国。同日,第3军第12师突围至胡家峪遭日军截击,师长寸性奇胸部中弹,身负重伤,仍率部苦战。13日,寸部亦陷日军重围,寸师长二次负伤,右腿被敌炮炸断,自知无力回天,拔枪自尽。继忻口战役第9军军长郝梦龄与第54师师长刘家祺之后,再写军、师长同时殉国的悲壮史诗。闻喜敌36师团先头部队3000余人,向公秉藩第34师防守的野峪、十八坪、唐王山等阵地猛攻,并迅速攻陷唐王山。公秉藩组织部队反攻,收复唐王山周围阵地,但因其右翼友邻部队防线被突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又令公率部驰援马村(马村系第5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第34师便放弃唐王山阵地,退至胡家峪。

    北线是中条山地区国民革命军曾万钟第5、刘茂恩第14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日军的战略意图在于迅速攻占横(横岭关)垣(垣曲)大道,直取垣曲县城,对守军两个集团军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战役一开始日军即以重兵向横垣大道两侧猛攻。驻守横岭关东北侧的赵世玲第43军、西南侧的高桂滋第17军同时遭受日军重兵打击。激战至8日拂晓,第43军十八坪阵地被突破,堵击无效。军长赵世玲下令放弃阵地,撤向望仙庄一线;第17军虽依靠工事和有利地形进行了较为有效的抵抗,终因左右两翼皆被敌突破,不得不退出防线。日军则在一举突破守军防线后,兵分两路:一路沿桑池、贾家山、杜村河南下(桑池守军第15军一部溃逃);一路沿亳清河南下,经皋落、长直、王茅,直取垣曲县城。8日黄昏,日军在伞兵部队配合下,占领黄河岸边的垣曲县城,截断了与黄河南岸的联系,实现了中间突破计划---中条山区国民革命军被分割成两半。9、10两日,日军分兵两路,一路向东,一路向西,东路于12日晨攻克邵源,与济源西进的日军会合;西路于11日进至五福涧,与9日攻占五福涧的日军会合。至此,日军的内层包围圈完全构成。中条山守军黄河沿线的补给线和退路全被截断。唐淮源成了中条山战役中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

    东北线驻防的守军主要有国民革命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武士敏第98军,以及第15军、第93军等部。7日晚,日军向武士敏第98军发起进攻,武军长率领所部拼死抵抗,在董封东西线上与敌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王村一战,将敌2000击溃,毙敌滨田大佐以下700余人。10日,第一战区司令部鉴于济源、垣曲间各主要渡口渐次被敌封锁,该集团整个补给线中断,命第14集团军阳城以西部队主力,迅向沁翼公路以北分路转移,以旋回钻隙战法,打击敌人侧背。卯刻,该集团军全面与敌发生激战。申刻,交口之敌陆续增至3、4千,窜陷清风圪塔、煤坪。同时第10师与第98军接合部之二里腰,亦被2000余敌突破。而陷邵源之敌,亦向西北紧迫,此时该集团军三面受敌,各部在突围游击中向北撤退。

    第二阶段。守军全线溃退,日军以优势的兵力和猛烈的炮火占据了先机,迅速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突破了中条山地区的全部防御阵地,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相关的关隘据点,封锁了黄河北岸各渡口,完成了对国民革命军的内外侧双重包围;随即转入第二阶段的作战,对数路国军阵地反复扫荡。西线日军各兵团自11日并排向北返转,然后又自15日再次转向黄河线,如此反复进行篦梳扫荡,一直进行到6月10日。在这样反复扫荡期间,守军主力遭受惨重伤亡,被迫先后突围:第3、第15等军残部在第5集团军司令曾万钟率领下西渡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第93军主力摆脱尾追的日军后,由禹门口渡过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第98军一部在武士敏的率领下进入太岳山区;第43军向浮山、翼城间转进;第9军主力在道清路西段和济源山地游击数天后,分别由小渡口和官阳渡口南渡。守军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中条山战役落下了帷幕。

    六、八百壮士。

    宁愿抗战死,不当亡国奴!中条山战役中,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第12师师长寸性奇少将,第98军军长武士敏中将,第70师师长石作衡中将,第205旅旅长徐积幛少将,第215旅旅长赵锡章中将,新编27师长王竣中将、副师长梁希贤、少将参谋长陈文杞(年仅29岁)及新编27师(17岁-20岁的娃娃兵、女兵)全体阵亡。

    那天,800多名壮士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的800壮士谱写了又一曲“宁愿抗战死,不当亡国奴”的生命绝唱。

    【狼牙五壮士】

    1941年9月23日-25日,日本鬼子包围了河北易县狼牙山,寻找八路军主力决战。那里出现了5个为抵抗日本侵略军、掩护军民大转移而跳崖的壮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学义。他们对日军在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充满深仇大恨。得知日寇包围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2000名当地群众,他们所在的7连顽强抵抗,转移了日军注意力,使日军误以为7连是八路军主力。7连在战斗中歼灭了500多名日伪军。9月25日,7连最后留下6班掩护。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这个班将日军主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包围的日军进行激战。最后5个人宁死不当亡国奴,集体跳崖自尽。

    一、英雄简介。

    马宝玉,1920年-1941年,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人,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0月26日,八路军115师杨成武独立团,在取得平型关大捷后,乘胜北上,光复蔚县全境。马宝玉在西合营镇随本县4000多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加了八路军。1939年光荣入党,不久担任班长。他作战勇猛顽强,在阜西庄一战中,用一把铁锹劈死一名日军士兵,缴获一支“三八大盖”;在夜袭管头村的战斗中,他又击毙一名日军机枪手,为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马宝玉严于律己,阶级觉悟不断提高,革命斗志更加旺盛。1941年抗战进入最困难时期。8月为报“百团大战”一箭之仇的冈村宁次,调动10万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9月初,其先头部队3000人在狼牙山打转转,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进行决战。由于敌强我弱,上级决定我军主力带领群众撤出狼牙山,转到外线安全地区。经数次鏖战,7连完成组织转移任务后,大部撤离,只留6班扼守狼牙山。首长的命令是“在第二天中午之前,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6班当时只剩5人,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他们接受任务后,赶到东山口,选择了一个叫“小鬼脸儿”的险要处,准备阻击敌人。破晓时分,敌人开始了进攻,马宝玉沉着应战,等敌人走得很近时,才令大家一起射击,手榴弹接二连三飞进敌群。敌人一批批倒下。他们一时搞不清山上究竟有多少八路军,以为是碰上了主力,便下令炮轰。太阳已经偏西,按计划大部队也已转移完毕。马宝玉便下令“撤”!刚走不远,发现前面是个岔路口:向北去是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的方向,他们可以很快归队,可敌人正尾随其后,肯定会追上来,那无疑将前功尽弃,并使主力部队和群众处于危险境地;向南走,通向棋盘陀是一绝路。此刻,马宝玉毫不犹豫,果断下令“向南走”!5个勇士一条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五勇士边打边撤,并有意将行动暴露给敌人。敌人以为我军主力就在山上,紧紧咬住不放。五勇士凭据险要地形,又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子弹、手榴弹用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连能搬动的石头也完了。面对拥上来的敌人,马宝玉神情庄严地对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都是有骨气人中国人,宁死不投降!为祖国、为人民牺牲是光荣的!”五勇士折断枪支,从容走向悬崖!21岁的马宝玉整整军衣、正正军帽,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来!”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葛振林等4名战士也相继跳下悬崖。五勇士悲壮之举,令一向骄横的日本“武士道”的信徒们个个胆战心惊,直到这时他们才弄明白,数千日军围攻一天,耗费大量弹药,死伤数百人,原来与他们作战的只有5名八路军。五勇士跳崖后,马宝玉等3人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在半山腰被树枝挡住,负伤脱险后返回部队。

    宋学义,1918年-1971年,河南省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人,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扛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太行山,担挑为生。宋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高利贷,地主乘机把他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宋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1939年夏,他在济源王屋山讨饭途中巧遇抗日游击队,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晋察冀一分区1团7连。参军后,父亲带领全家逃荒,哥哥被压死在山西大同煤矿,婶母、堂弟相继死于日军刺刀下,姐姐、妹妹先后卖给本县杨香村和江苏徐州。不久,父亲因贫病交加也离开了人间。1941年秋,日军华北司令部集中兵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规模空前的大扫荡。9月25日,驻扎在狼牙山周围的界安、龙门庄、北楼山、营头的敌人约3500多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九路向狼牙山发起进攻。当天,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连续打退敌人10几次进攻,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7连6排6班,掩护主力和群众转移。他同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坚守在东山口,凭借险要的地势,同敌人展开斗智斗勇的决战。当夜,宋学义和四名战友进入阵地,把手榴弹捆成捆,以弹代雷,埋于山腰各处,然后分五路隐蔽起来,放冷枪把3000多敌人紧紧牵制住。敌人恼羞成怒,用大炮向狼牙山猛烈轰击。宋学义等5名战士在敌人打炮时,隐蔽起来;炮火一过,他们又用枪弹、手榴弹袭击敌人。这样边打边往山顶退,把日军死死牵制在狼牙山上。当宋学义及其战友撤到三面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时,敌人一次又一次向上冲锋。五壮士先用枪弹、手榴弹,后用石头,接连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光荣任务。共产党员马宝玉在火线介绍宋学义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宋学义等5名战士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毁枪支,纵身跳崖。班长马宝玉和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丛挂住。宋学义腰部受重伤,他们第二天被接回部队,送往野战部队医院进行治疗。晋察冀军区召开庆功会,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颁发“坚决顽强”五星奖章,分别挂在葛振林、宋学义的胸前。

    葛振林,1917年-2005年,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

    胡德林,1922年-1941年,胡福才,1923年-1941年,叔侄两人,河北省蓉城县人。他们和葛振林一样,小时受苦,日本鬼子来了,又增添了民族恨。1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同时分配到6班。这时候,葛振林已经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副班长。班长是共产党员马宝玉。。此后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多次一起参加战斗,表现都很勇敢。他们叔侄二人都在狼牙山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二、事件简介。

    1941年,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进行了连续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抗日根据地。9月23日,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区一分区。24日,35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日军将晋察冀邱蔚团以及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包括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报告杨成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成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

    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和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伪军丢下50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生命垂危。为了让大部队和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带班留下坚守,拖住并吸引日伪军。

    5位勇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从25日拂晓一直打到中午,击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他们边打边撤,来到一个岔路口:往右的路通往老君堂,如果走这条路,敌人必定跟踪而来,主力部队和群众就暴露了;往左通往棋盘坨,到了那里无路可退,但可保证主力部队和群众的安全。马宝玉思索片刻,迅速下定决心:“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敌人引向绝路!”他们沿着崎岖的小路,向棋盘坨攀去。敌人误认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紧紧地跟踪追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就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黄昏。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为把日伪军引向了悬崖绝路而自豪。当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5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也不让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他们砸碎枪后,向着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脱险后的宋学义、葛振林与班长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不可摧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士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

    ***抗战小资料: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大的战役20多次---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广州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长沙首战,桂南会战,五原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中条山会战,长沙二战,长沙三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湘西会战,为抗战作出伟大贡献。

    【长沙第二战】

    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本第11军为打击中国第九战区军队而发动一场战役。中国4个精锐军被击溃。最高统帅部急调各战区紧急支援,最终收复长沙。

    一、战前态势。

    为打击中国第9战区主力,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日第11军在湘北岳阳以南地区集结了第3、4、6、40师团和4个旅团,配有战车第13联队、野重炮第14联队、独立野战重炮第15联队第1大队和部分工兵、空军、海军部队,计有步兵45个大队、炮兵26个大队,总兵力达12万余人;并配有军舰20余艘,汽艇200余只,飞机100余架。在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下,将主力并列于狭窄正面上,纵深突破,向长沙进犯。面对日军南犯,蒋介石令第3、5、6战区对当面日军发动攻势,以牵制日军兵力调动,第9战区对日军实施袭击,使其不能集中兵力,然后借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三线阵地,诱敌主力深入至长沙东北地区围歼。第9战区参加会战的部队共计40个师50余万人,由司令长官薛岳指挥。

    二、战斗发起。

    9月7日,日军第6师团向湘北大云山守军游击根据地发动扫荡,以掩护其第3、4、40师团在新墙河右岸集结。中国军队第4军进行抗击后撤守。10日,第58军增援大云山,收复该地区。13日,与日军第40师团在甘田地区遭遇,发生激战,至17日,日军主力于新墙河北岸展开,完成了对湘北攻击的部署。18日拂晓,日军第4师团沿粤汉路向长沙前进;独立第14混成旅团向洞庭湖南岸进击;第3、6、40师团由港口至新墙市一线强渡新墙河,迅速突破守军正面防线,继续南进。中国军队凭借新墙河英勇阻击后,向右翼山地转移。19日,日军抵达汨罗江北岸地区。

    三、战斗经过。

    为阻止日军向长沙推进,第9战区电令第37、99军坚守汨罗江南岸,阻击日军;第20军协同第58、4军于19日拂晓向日军侧击;第26军由金井向捞刀河以北急进;第74军向浏阳河附近急进;准备于长沙以北三姐桥、金井之线实施反击。此时日军破译了第9战区作战命令的电报,决定放弃原作战计划,命令各师团向东挺进,于捞刀河以北地区围歼从东面侧击日军的中国军队。24日,日军强渡汨罗江,企图围歼右翼守军。21-23日,第58军在洪桥,第20军在关王桥,第4军在洪源洞以南,与日军展开激战,第37军和第10军与日军第4、3师团激战于神鼎山、密岩山、班召庙一带;第2军与日军第6、40师团各一部激战于瓮江、蒲塘地区。第37军阵地被突破,被迫向安沙地区撤退。第26军被日军包围于蒲塘地区,25日夜奉命向更鼓台、石湾方向突围。而24日晨前来增援的第10军,遭日军攻击,苦战至午,陷于混乱,26日被迫突围转移至石鼓牛及天雷山之线。第74军从江西赶来增援,在春华山、永安市附近地区与日军遭遇,展开激战,又遭日机袭击,损失甚重,被迫向南撤退。日军第4师团于26日渡过捞刀河,27日下午该师团一部渡过浏阳河,于傍晚从长沙城东南角冲入市内,28日占领长沙。29日,日军第3师团攻抵株州附近。

    四、会战结束。

    中国第9战区已于27日奉最高统帅部电令,转移攻势,从各方调集增援部队陆续赶至战场投入战斗,将日军包围于捞刀河、浏阳河之间。与此同时,第3、5、6战区部队分别向当面之日军发动了攻势。长沙被围日军与后方联络线已被切断,补给十分困难,遂于10月1日傍晚向北撤退。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第9战区部队追击:第79军向长乐街、新市方向跟踪追击,第58、72军向关王桥、杨林街方向追击;第4、20、99军主力在马鞍铺、青山市、金井一带截击日军;第26、74军和暂编第2军清扫浏阳河、捞刀河战场。5日,中国截击部队在汨罗江以南地区与日军展开激战,迫使其北渡汨水向新墙河以北退却。6日,追击部队渡过汨罗江;8日,越新墙河,继续向日军攻击。11日,中国军队恢复了原阵地,与日军对峙于新墙河,会战结束。

    五、战役点评。

    此次会战历时月余,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4.8万余人,击落飞机3架,击沉汽艇7艘,使日军妄图一举歼灭第9战区主力的计划遭到失败。

    【偷袭珍珠港】

    一、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由来。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五十六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个符合逻辑的推测。1921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四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这本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该书出版时,山本五十六正在华盛顿任武官。这位孜孜不倦钻研海军学术,又具相当英语造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袭击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五十六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西方人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偷袭珍珠港。山本就是个冒险家,他对赌博尤为着迷,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还常跟艺妓赌,而且赌得认真。1910年,山本五十六为一件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一下子赌了3000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五十六输了。他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出使欧洲时,因赌技超群,赢钱太多,摩洛哥的赌场甚至禁止山本入场。山本曾说,如果天皇能给他一年时间去赌博,他可以为日本赢回一艘“大和号”战列舰。总之,东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作战方案。6月,方案提出后,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二、偷袭珍珠港事件的背景。

    1939年,日本拟定了两个作战取向,分别为“南下”“北上”两个作战计划。起初日本看重苏联丰富的战争资源,拟定了入侵苏联,占领西伯利亚。5-9月,按计划向位于中蒙边境、海拉尔以南200千米的诺门罕地区的苏蒙联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试探性战略进攻。双方动用了数十万精锐部队和先进军事装备,在杂草丛生、沙丘连绵起伏的荒原上进行了一场长达4个多月激烈的交锋。日本遭到了自日俄战争以来首次最惨重的失败。“北上”吃了败仗,进攻苏联、占领西伯利亚的梦想化为泡影。日本掉头策划“南下”,欲夺更大的战争资源(石油)。南洋,有英国、荷兰、美国的殖民地,这给日本南下的计划增加了困难。但因石油短缺,日本决定不惜冒险一掷,炸掉美国珍珠港。

    1940年希特勒策划了对英国的“海狮行动”,要求日军和德国同时对英作战,日军驱除了所有在华的英国侨民,夺取了英国在华利益。日军的做法直接影响了英美两国的利益。为了给日军一点警戒,美国冻结了对日贸易,其中有战争必用的高辛烷石油。日本的飞机无法升天,舰艇无法海行,当然也就无法对南洋扩张。加上日本的石油只能维持半年时间,日本明白,要么从中国撤兵,停止对外扩张,外交上向美国靠拢;要么自树旗帜,南下夺取战略资源,继续加强对外侵略。南洋有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进军南洋就等于向美英等国宣战。为了确保正常侵略,掠夺石油,日军决定冒险一掷。1941年12月7日,日军成功实施了珍珠港突袭。这场突袭,让日军在二战中更显得锐气十足;也是这场突袭,让美国大兵决心与日军奉陪到底。日本从太平洋上成功地踢开了法西斯的大门!他向东南亚的扩张,引起了这个地区美英等国的不满。

    三、偷袭珍珠港的经过。

    11月26日,日本海军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海军中将南云忠一指挥下离开日本,开往珍珠港。途中舰队保持彻底的无线电静默。除这6艘航空母舰,日本舰队还包括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和5艘潜艇。外加的8艘油轮和2艘驱逐舰,只开到北太平洋等候。这次战斗的第一炮和第一个牺牲者,是美国一条驱逐舰对日本的一艘微型潜艇的攻击。那艘微型潜艇被击沉。日本一共出动了5艘微型潜艇,它们打算在空袭开始后,对美国船只施放鱼雷。5艘船后来都被击沉,其中只有4艘后来被找到。这5艘船上的10名水手,只有1人幸存,他是美国在二战中抓到的的第一个俘虏。

    12月7日早晨,日本舰队的飞机轰炸了瓦胡岛上所有的美军机场和许多在珍珠港内停泊的舰艇,包括那里的战列舰。地面上多数飞机被摧毁,只有少数飞机得以起飞还击。12艘战列舰和其它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被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亡。仅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爆炸,沉没时就有上千人死亡。日本参加这次袭击的航空母舰是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这6艘航空母舰共计搭载舰载机41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战斗中,日军55架飞机被毁。这些飞机分两波攻击。南云中将放弃了第三波攻击而将主力撤回。整个轰炸过程如下:

    3:42:一美国扫雷艇,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
    6:00:距珍珠港370海里的美国航空母舰---企业号,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
    6:10:南云中将得到攻击命令,下令第一波起飞。日本舰队此时位于瓦胡岛北220海里。
    6:20:日本第一波183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起飞,飞向珍珠港。
    6:30:一艘美国供给船,在珍珠港外发现一艘潜艇。这个发现被传递给一艘美国沃德号驱逐舰,一架侦查机被遣往当地。
    6:45:美国沃德号驱逐舰向潜艇发动攻击。潜艇被击沉。
    6:53:沃德号驱逐舰报告攻击潜艇。
    7:02:位于瓦胡岛北部的一个雷达站,发现132海里处有不明飞机。
    7:10:雷达站向空防司令部报告,发现不明飞机。
    7:15:攻击潜艇的报告到达美军司令部。与此同时,167架第二波日本飞机起飞。
    7:20:美军空防司令部认为不明飞机是从大陆来的B-17轰炸机。他下令雷达站关闭。
    7:40:第一波日本飞机到达瓦胡岛北岸。
    7:49:第一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7:53:第一波指挥官向南云发送“虎!虎!虎!”的消息,报告偷袭成功。(7:55-8:25:由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进行第一波攻击。)
    7:58:美国海军向所有船只发出警告:“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
    8:00:从美国大陆来的B-17轰炸机和从企业号起飞的侦察机,同时到达珍珠港,但他们毫无准备,因此无法插手。
    8:02:美国内华达号战列舰开始对从右舷攻击的飞机开火。两架飞机被击落。内华达号尾部受一条鱼雷。内华达号是唯一试图逃出珍珠港的战列舰,但它多次中弹后,不得不在沙滩上搁浅,以防止船沉没。
    8:08:KGMB电台中止节目,号召所有军人回到他们的岗位上去。
    8:10:美国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前部弹药库中弹爆炸,9分钟内沉没,80%船员阵亡。
    8:12:夏威夷最高指挥官沃尔特•肖特向整个太平洋舰队和华盛顿报告:“与日本的战斗由一次向珍珠港的袭击开始。”
    8:17:美国驱逐舰海尔姆号是第一艘开始对珍珠港内潜艇攻击的美国船只。
    8:26:檀香山的救火队报告3人死亡、6人受伤(可能是被防空炮的子弹击中)。
    8:39:美一架水上飞机在港内发现一艘潜艇,并对它开火。(8:40-9:15:轰炸机的攻击)。
    8:40:一艘美国驱逐舰与一艘日本潜艇相撞,并开始投深水炸弹。潜艇受伤后上浮。一个地方电台报导日本空袭珍珠港。
    8:50:日本第二波指挥官下达攻击令。
    8:54:第二波攻击开始。54架轰炸机和78架俯冲轰炸机进行攻击,36架战斗机夺取制空权。
    9:00:一艘荷兰远洋轮是第一个参加战争的同盟者。(9:15-9:45:俯冲轰炸机进攻)。
    9:30:港外和岛北的船只受到攻击。(从9:45开始:进攻减弱)。
    10:00:第一波飞机回到停在岛北180海里的舰队。
    11:15:夏威夷总督在电台中宣布:整个夏威夷领地进入戒严状态。
    11:46:有人报告日军在瓦胡岛登陆。
    12:10:美国侦察机飞向岛北,但未能发现任何敌机或敌舰。
    12:40:夏威夷总督和美国总统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
    13:00:日军飞行队队长与南云中将讨论进行第三波攻击的可能性。
    13:30:南云下令返航。
    16:25:夏威夷总督签署战时法。

    四、珍珠港事件的影响。

    珍珠港事件,由于日本未能击沉美国的航空母舰,它只起到一个小小的军事作用。退一步,即使日本击沉了美国的航空母舰,从长远角度看,它也不能帮助日本。这次袭击,彻底地将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在全世界的覆灭。此后盟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国际政治上的支配性地位,都是由此而来的。从军事角度看,对珍珠港的袭击,标志着航空母舰、潜艇、舰载机等现代化武器成了海军主力的转折点。因此,就其战略目的而言,对珍珠港的袭击,从短期和中期的角度来看是一次辉煌的胜利。在此后的6个月中,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无足轻重。没有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日本对其它列强在东南亚的力量就可以彻底忽略。由此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它的势力一直扩张到印度洋。

    【登陆菲律宾】

    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为粉碎美菲军队和美国亚洲舰队,攫取资源丰富的美属殖民地,给以后进攻荷属印度和澳大利亚创造有利条件,实施了菲律宾战役。参战方,美国、日本;主要指挥官,日本的本间雅晴,美国的麦克阿瑟;结果,日本获胜。

    一、战役企图。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又开始了登陆菲律宾的战役。因为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亚洲最大的空军、海军基地,构成日军南进的障碍,并威胁日本本土安全。日军企图攻占菲律宾群岛,夺取美国军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进攻荷属东印度创造条件。它计划以驻台湾的航空部队实施航空火力突击,消灭美驻菲航空兵主力,夺取制空权;同时,先遣部队在海军支援下于吕宋岛多点登陆并占领机场,航空兵适时前移,保障陆军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在南部占领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随后南北对进,占领菲律宾全部岛屿。

    二、战役地点、兵力。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北望中国台湾,南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扼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菲律宾群岛是亚洲南部马来群岛的组成部分,由7100多个岛屿组成,雨水丰沛,花草、果木繁盛,出产香蕉、凤梨、芒果,有“太平洋果盘”、“花园岛”之美誉。

    参加这次战役的日军有,第14军团,海军菲律宾战役联合编队(巡洋舰10艘、驱逐舰29艘、航空母舰1艘和水上飞机母舰3艘),陆军航空兵第5兵团(飞机200架),海军基地航空兵第11航空队(飞机300架),以及约100艘运输船和辅助船只。在菲律宾群岛的美菲集团有13万人(其中3.1万美国人),270多架飞机(其中可作战的142架)。美国亚洲舰队45艘战斗舰艇协同该集团作战。

    三、战役过程。

    战役开始时,日军陆海军航空兵对美军机场和甲米地(吕宋)海军基地实施突然袭击。12月8-9日,日军摧毁了美军在陆地上的一半重型轰炸机和1/3以上的战斗机,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美国亚洲舰队的基本兵力驻菲律宾南部基地得以幸免。同日,日军一部攻占吕宋岛以北的巴丹群岛。日军夺取了制空权后,乘吕宋地区几乎没有舰队之机,派先遣部队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自10日起开始分别在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

    自11日起,日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

    194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八。战役的主要目的业已达到。日军还在棉兰老岛和霍洛岛登陆。

    吕宋岛上的美菲军队7.95万人撤向巴丹半岛。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主力调往缅甸,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温赖特少将指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第4师团、第65旅团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9日投降。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攻占巴丹半岛后,日军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轰。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山区,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

    四、战役结果。

    此役是日本陆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的攻占众多群岛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合同作战。它证明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对于登陆兵成功登陆具有决定性意义。日军登陆兵先遣支队迅速夺取基地和机场,以及日本航空兵转场至这些基地和机场,对保障主力顺利登陆和继续作战起了促进作用。作战中,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菲联军士兵死亡2500人,负伤5000人,1.1万人被俘虏(其中包括美军中将温赖特)。菲律宾的丧失,使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态势急剧恶化。它是继19世纪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达到最大化。双方指挥官,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南云忠一中将,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梅尔金上将。战斗结果,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美军伤亡3000多人,日军阵亡200多人。

    【占领东南亚】

    日军偷袭珍珠港后,掀起了太平洋-东南亚战争,侵占南洋380万平方千米土地,占领区人口1.5亿。它以陆军、海军之一部侵入南洋诸岛和东南亚,先后攻占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及缅甸,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1941年12月10日,日军占领关岛,22日占领威克岛,25日攻占香港;同年12月7、8日,还在马来亚的哥打巴鲁和泰国的宋卡、北大年等地空降或登陆;10日派飞机炸沉英东方舰队主力“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两艘战列舰,取得东南亚海域的海空控制权。同在12月9日侵占曼谷,21日,日本将同盟条约强加给泰国政府。

    1942年1月2日,日军进入马尼拉;11日,占领吉隆坡;31日攻占马来亚全境。同在1月20日,日军由泰国进攻缅甸,31日占领毛淡棉,3月8日占领仰光。此外,2月14日,日军出动320架飞机在苏门答腊的油田区巴邻旁空降;15日新加坡陷落。3月1日在爪哇登陆,5日占领巴达维亚(雅加达);12日,荷兰总督投降;万隆以东1万英、美军队放下武器;15日,日军占领整个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

    4月5日,日本航空母舰机动队进入印度洋,轰炸锡兰(斯里兰卡)科伦坡和亭可马里港,击沉英国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5 艘。英东方舰队撤往东非海岸。日本海军一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权,达到日本向西扩张的顶点。9日,驻守八打雁的美国和菲律宾军队约7万余人投降。

    至此,日军不但占领了南太平洋,而且占领了东南亚。应英国当局请求,中国政府决定派出赴缅远征军共3个军、10万余人,配合英缅军队作战。

    【西南交通线】

    一、滇缅公路。中国云南到缅甸的公路,1938年开始修建,与缅甸的中央铁路连接,直接贯通缅甸首都仰光港。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国际通道。这是一条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在世界,没有哪条公路像滇缅公路这样,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条公路能像滇缅公路这样,久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滇缅公路穿越了昆明市、安宁市、禄丰县、楚雄市、南华县、祥云县、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永平县、保山市、龙陵县、芒市、瑞丽市。由于地形复杂,大山大河成为滇缅公路的难题:穿越的主要河流有螳螂川、绿汁江、龙川江、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穿越的山脉有点苍山、怒山山脉、高黎贡山山脉等。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深深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正是由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以及中印公路组成的运输大通道,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坚硬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千米的运输干道,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日本根本不相信中国的抗战能坚持到滇缅公路修通的那一天。严重缺乏施工机械的20万中国劳工,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了一条埋葬日本的交通大道。当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都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后,中国的物资供应问题显得异常严峻起来。旅居海外的华侨得知祖国遭遇日本侵略后,纷纷捐款捐物,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迫于抗日救亡的严峻形势,政府拿出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这些物资需要紧急运回国内。中国急需一条安全的国际运输通道。

    早在1935年,蒋介石就预见到,一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队将不可能守得住东部沿海地区和内地平原地区的城市,最终国民政府必将退守西部。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建议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中国政府正是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危机,于1938年开始修建滇缅公路。抗战初期,几百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维持经济运转所需要的各种物资,无数内迁大后方的人们所需要的基本消费品,总之,维持整个抗战所需要的、中国不能生产的所有物资,都依赖这条生命线运进大后方。

    滇缅公路还有一个无形的作用---它改变了战争的进程。它使得日军原来要在滇缅公路正面打败中国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但由于有了包括滇缅公路在内的对外通道,日军放弃了原来的计划,改为从沿海越南、西北和缅甸封锁中国的对外通道。这给疲惫的中国军民有了喘息的机会。

    艰难的筑路工程。人工拉着大石碾碾压路基,滇缅公路修建之难,难在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由于抗战形势的日益紧迫,滇缅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边勘测边施工。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战前就十分缺乏。抗战开始后,这个问题就更加尖锐了。况且滇缅公路将要从云南边境地区流行“瘴气”的地区经过,更成了招募工程技术人员的一个大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投身滇缅公路的主要工程技术人员有: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兼副总队长、代行总队长李温平(唐山交大1935届),滇缅公路局副局长陆振轩、工务局局长兼总工程师龚继成(唐山交大1923届),工程处处长黎杰材(唐山交大1928届),桥梁设计处处长钱昌淦,桥工处设计股股长嵇储彬(唐山交大1937届),下关总局技正兼工务科长周赞邦(唐山交大1911届),工程师王序森(上海交大1935届)、刘曾达(上海交大1936届)、李宗达、殷之澜(唐山交大1933届)、徐为然(复旦大学1925届)、王度(清华大学1920届)、下关滇缅公路局公务科科员周绍良,此外对滇缅公路有巨大贡献的还有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赵祖康(唐山交大1922届)、徐以枋(复旦大学1928届)、夏舜参(哈工大1930届)、交通部桥梁设计处正工程司梅旸春(清华大学1932届)等滇缅公路总工程处对流落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培训,在短时间内学习地理和地质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加快公路工程进度、用沙砾平整路面、把一条曲线慢慢拉成一条直线、减少急弯和陡坡、改良排水系统,以及如何修建载重量不能小于10吨的桥梁等等一些课程。这种速成似的培训,是令人惊讶的。但在那个刻不容缓的年代,抗战激情高涨的年轻人产生了惊人的学习效率。后来,他们在滇缅公路建设中磨练成为技术骨干,创造出滇缅路上的奇迹。一批批技术人员穿越敌占区,冒险越过日军封锁线,长途跋涉于湖南、贵州、云南那些重峦迭嶂的山区来到昆明。很多人行到半路就已盘缠用光,一路靠典当随身行李和衣物才来到昆明。有些人因劳累体弱,死在了旅途之中。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难题是缺乏机械设备,这使工程更加依赖于数以万计的劳工的手工操作。因为时间紧迫和战局恶化,最初的建设工程不得不用最原始的方法。在几乎所有的路段上,劳工们都是用自己家里带来的背篓来搬运泥土和石块。在长达959.4千米的路段上,大都用这种蚂蚁搬家的方法。1937年底,滇缅公路沿线近30个县的劳工约20万人被征集到公路上。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青壮年大都应征入伍了。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只筑路大军。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民族,他们穿着用蓝色土布制作的衣服,其中只有很少的男人是壮劳力,其它都是妇女和老头以及很多很多的孩子。孩子们都带着自家的宠物:狗、鸡和长尾巴的小鹦鹉。在傣族地区,那些跟着滇缅公路大人来做工的孩子还带着猴子。由于施工任务紧急,国民政府提出修滇缅公路“先求通、后求好”的方针,严令公路沿线各县必须在1937年底以前开工建设,限期三个月之内先建成一条可以勉强通车的简易公路。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9月2日,《云南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滇缅公路修完了》。当时,国统区内的几乎所有报纸都报导了这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它震惊了全世界。美国驻华大使在途径滇缅公路、赴重庆后说:此次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内完成此艰巨工程,这种果敢毅力与精神,实在令人钦佩。他还说,修筑滇缅路,物资条件异常缺乏,第一缺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靠沿途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战争期间,修路的压路机就是一种大石碾子。石碾子大约有1.8米高,重量在各滇缅公路地不等,一般都在3-5吨之间。如果采石场就在附近,人们就因地制材。但更多的是要到较远的地方去寻找石料制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石碾子弄到公路上本身就很艰难。许多石碾子都是靠劳工们推拉肩扛才从丛林和山中弄出来的。上坡时石碾子比较容易掌握。但是下坡时由于石碾子所产生的巨大惯性,许多恐怖的事故就发生了;那些来不及躲避的劳工们常常被失去控制的石碾子压死。偶尔也会压死一些孩子。大半个世纪过去了,这种大石碾子在滇缅公路沿线已很难见到了。

    酷爱祖国的南洋机工。从1939年到1942年的三年间,滇缅公路上一共抢运回国13000多辆汽车。有了汽车之后,司机严重缺乏的问题又突显出来。这时,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向祖国伸出了救援之手。华侨领袖陈嘉庚是20世纪最受国人敬仰的华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抗战期间为祖国做出了非凡贡献。抗战爆发后,陈嘉庚多次捐出巨资为抗战购买物资。他还利用自己在东南亚侨界的影响力,为抗战募得大量钱款和物资,并组织大批华侨青年回祖国参战。在得知滇缅公路急需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工之后,陈嘉庚随即于1939年2月8日发表了滇缅公路《南侨总会第六号通告》,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这个通告很快传遍了东南亚各地。志愿回国服务的东南亚华侨司机和修理工共3192人。他们被称为“南侨机工归国服务团”。从1939年2-8月,南侨技工先后分为九批回到祖国。所有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都在昆明的潘家湾汽车训练学校进行两个月的军事和政治培训,学习地理、政治、军事、防空等课程。云南的路难走,以前在南洋各地就很有名。过去这些司机大都是在城市里开车。来到云南以后,特别是在滇缅公路上,华侨司机几乎要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在崎岖的山区公路上开车。

    滇缅公路的黄金时代。滇缅公路促进了西南大后方交通业的繁荣。西南运输处有团级运输大队10多个,汽车将近1万辆。他们主要运输军用物资,如:武器弹药、车辆机械、汽油、用品和军用被服等等。他们是滇缅公路上主要的运输力量。在这条抗战生命线上日夜奔忙的还有政府单位的数千辆卡车,以及私立运输公司,甚至滇缅公路还有三四家人合买一辆车跑运输的。随着大批内地政府机构、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无数难民撤退到大后方,昆明城迅速地发展起来,各国政府也纷纷在昆明开设领事馆。昆明这个古老平静的城市一下子变成国统区内最繁忙、最国际化的大都市。昆明和滇缅公路沿线几乎一夜间冒出了无数家运输公司。这些公司大量购置汽车投入到繁忙的运输业务中。他们从缅甸大量进口棉纱、布匹、汽车零配件和所有能买得到的消费品运回国内,利润都相当丰厚,是商人的黄金时代。那时滇缅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昼夜不停地抢运物资,形成了分秒必争的极为少有的紧张运输局面。滇缅公路上行驶的车辆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人都经常听到这样的术语;“3吨的雪佛兰”、“3吨的福特”、“3.5吨的道奇”、“4.5吨的大国际”等等。这些都是美国生产的货车。

    炸不断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的黄金时代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从一开始,日本人就处心积虑地要把滇缅公路切断。切断了这条国际交通线,就可以断绝中国的物资供应,逼使国民政府投降。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并以越南为基地,轰炸滇缅公路全线。他们专门成立了“滇缅路封锁委员会”。从10月起,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400多架次,轰炸桥梁。每次轰炸之后,驻守在桥边的工程抢修队及时对大桥进行抢修。这些负责抢修桥梁的滇缅公路人很多都是当年建桥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时炸弹仍然在爆炸、空袭还没结束,他们就开始了抢修工作。1941年1月23日,日军飞机第14次轰炸昌淦桥,把大桥彻底炸断。为此东京的电台洋洋得意地宣称:“滇缅公路已断,三个月内无通车希望”。大后方很多人从日本广播中得知此事,一下子紧张起来。国民政府交通部急电滇缅公路的工程技术人员昼夜抢修,务必尽快通车。但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就在交通部的急电发出不久,接着收到了来自大桥抢修队的电报,说滇缅公路上的车队已经再一次地越过了波涛汹涌的澜沧江,整个公路全线保持着畅通。原来早在两个月以前,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就预计到大桥有可能被日军日益频繁的空袭彻底炸断。他们找到了一些空汽油桶,每70个空桶连在一起,上面铺上木板,成了一只简易的渡船。汽车开上去之后,用钢缆将渡船在两岸拉来拉去,直到大桥修复。

    铭刻人心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瑞丽)、320国道滇西段、昆畹公路(昆明-畹町)、中美合作公路、抗日公路。蒋介石用了50个师去打通滇缅公路。这条凝结着中国人民血泪的滇缅大道,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二、中印公路 。亦称史迪威路。1940年,日军大本营制定了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南进计划”,攻占仰光,掐断滇缅路,即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国民政府从情报部门获取这个信息后,意识到如果滇缅路被切断,将严重危及中国抗战全局。为防备万一,国民政府交通部提出了修筑中印公路的方案,即从印度的列多,经野人山区、胡康河、密支那至八莫,修筑一条蜿蜒数百千米的公路,并与滇缅路相衔接。这样,即使日军控制了滇缅路,中国仍可通过中印公路源源不断地得到各种战略物资。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一拖再拖,直到1942年7月美国史迪威将军提出反攻缅甸的作战方案,指出打通中印交通线是反攻胜利的关键。中印公路的筹建方案才获批准。

    中印公路的修建极为艰苦,沿线不仅地势险峻,气候恶劣,而且日军重兵把守、层层设防,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因此只能一边作战一边修路。为使中印公路早日通车,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一部退入印度后改编而成)派遣了2个工兵团与美军2个工兵团又2个营一道,自1943年春开始,共同协力筑路。公路所到之处,或崇山峻岭、或河流交错,远近荒芜人烟,且蚁蚋成群、蚂蝗遍地、毒虫横行,种种艰难困苦,无以言表,再加上工程初期,由于机械缺乏,多靠手工或极粗糙的简单工具施工,更是增加了重重困难。但广大筑路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披荆斩棘,奋力施工,工程进展迅速。

    为了掩护中印公路的修筑,史迪威指挥中国驻印军和部分美军,在胡康河谷、孟关、密支那等地区,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取得了不少重大的胜利。1944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分路反攻,广大指战员抱着誓与公路共存亡的决心,英勇作战,势不可挡,于1945年1月27日一举攻占日军重要据点---芒友,并与滇西远征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印公路完全打通。接着,中国军队继续南下,所向披靡,先后攻占腊戌、猛岩等地,3月30日与英军胜利会师于乔梅,滇缅路也因此恢复通车。 经过两年时间的浴血奋战与顽强拼搏,中国军队终以血肉之躯打通了我国西南另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线。中印公路的全线通车,对支持缅北、滇西的反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日军长达两年另七个月的封锁,大量国际战略物资又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入中国,有力地支持了大陆战场的全面反攻。仅在1945年2-8月间,就有368支车队通过中印公路向中国运送了约8万吨的各种战略物资。

    为打通中印公路,中国驻印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一方面要应付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打退日军不断的袭击与进攻。两年中我驻印军共消灭日军两个师团的大部及另两个师团的一部约4万余人。同时,我方也有8万优秀儿女为开辟和保卫这条公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缅甸第一期作战中,官兵伤亡就达1.2万人。因此,中印公路的开通被称为“二战中最伟大的工程奇迹”。

    三、驼峰航线。空前绝后的驼峰航线是指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机场起飞,越过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最后抵达昆明,这条航线全长约800千米。飞机穿行于绵亘起伏的高山深谷中,就象在骆驼的峰背上一样,因而被世人称为“驼峰空运”。当时世界上有三条最难飞的航线:大西洋航线,阿拉斯加航线,驼峰航线。而驼峰航线是其中最艰难的一条。
1942年2月初,仰光危在旦夕,滇缅路也行将被日军截断,形势十分危急。中美双方迫切需要开辟一条新的运输途径。正在美国访问的宋子文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开辟一条“驼峰航线”。罗斯福总统及其顾问接受了宋子文的建议。几天以后,美国向蒋介石保证:今后武器和物资将从印度空运至中国。4月,滇缅路完全被日军封锁,国民党军队从仰光海口获取国际援助的通道被截绝。6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要求美国飞越驼峰每月保持5000吨的运输量,以便将积存在印度的大量军用物资运进中国,并希望美国保持中国战区第一线作战飞机500架。对此罗斯福完全应允,于是驼峰航线日益繁忙起来。
驼峰航线上充满了危险和艰辛。在这条航线上,一架又一架的飞机消失了,一批又一批的飞行员一去不复返。在整个驼峰空运中,中美两国共损失飞机500多架,空勤人员牺牲和失踪者达1500余人。至战争结束,在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航线上,飞机的残骸七零八落地散布在陡峭的山崖上,被人们称之为“铝谷”。在晴朗的天空里,飞行员们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铝片作为航行的地标。

    危险来自各个方面,死亡威胁着每一个飞行员。首先是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天气,严重影响了飞行的安全。驼峰航线上到处是崇山峻岭,喜马拉雅山、横断山、高黎贡山、玉龙雪山等20多座高山,海拔大多在4、5千米以上,山岭连绵起伏,峰顶耸立云霄;更糟的是恶劣的气候条件:从5月中旬开始,驼峰上有5个月是雨季,倾盆大雨常使飞机油箱内的雨水凝聚,造成飞机空中停车;此外大风,尤其是冬天猛烈的大侧风也能使飞机偏离航线甚至吹得无影无踪;在冬天还经常可能碰上强烈的雷暴和剧烈变化的上下气流的冲击,它能使飞机在1分钟内上下颠簸幅度达几千英尺;春秋季节经常刮风向不定的怪风也使飞机屡遭不测。整个空运期间,大多数飞机失事都与复杂的地形与恶劣的气候条件有关。

    除此之外,日机的拦截也使驼峰航线充满危险。由于盟军很少护航,即使有护航,飞机性能也远不如日本先进的“零”式战斗机,因此损失惨重。直到后来美国研制出了“黑寡妇”P-60E战斗机后,局面才有所改观。一般情况下,飞行员大多备有降落伞,一旦飞机失事,飞行员只要跳伞及时,生还的希望还是有的。但是驼峰航线上飞行员跳伞后,立即落入茫茫无边的崇山峻岭或原始森林,要想活着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完全依靠外界救援的希望也是微乎其微。1943年美军组织缅甸克钦族人成立了救护队,专门营救跳伞人员,结果只救出了25人,这个数字还不及全部坠机人员的1/30。其余的人有的死于森林之中,有的被日军俘虏,有的尸体长期挂在树上被蚂蚁吃成了骨架。

    战争年代是创造奇迹的年代。驼峰空运是二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的大空运。它创造了人类航空史上的奇迹。驼峰空运从1942年5月开始至1945年11月结束,历时三年半,中美两国投入了近万名飞行和地勤人员,1000多架飞机,共运送各种战略物资70余万吨,另有千余架飞机经此航线投入中国战场。在驼峰空运最繁忙的时候,平均每75秒钟就有一架飞机从印度或我国某一机场起飞。驼峰空运为中国输送了大量的战略物资,为抗战胜利打下了重要的物资基础。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中美两国军民用热血写下的人类航空史上这伟大而悲壮的一页,不会忘记长眠在驼峰深山幽谷中的英灵和至今不知下落的失踪者。

    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从此卷入了太平洋、亚洲战争。

    【长沙第三战】

    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6日,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抗击日第11军进攻。此防御战役,参战方兵力,中国30万人,日本12万人;伤亡情况,中国28,116人阵亡,日本56,994人伤亡;主要指挥官,薛岳,阿南惟几。战役结果,中方大获全胜,被称长沙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

    一、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湖南成了中国抗战的主战场之一。日第11军和国军第九战区部队在湖南隔新墙河对峙。1939年9月14日,二战欧洲战事爆发后,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此役,国军采用“逐次抗击,以消耗日军力量;争取外翼,以力图后续包围;后退决战,以坚守长沙;趁敌溃退,以包围歼灭”的战术,欲要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然此次日军的作战指挥官、时任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较为谨慎,在判断其攻占长沙无望时及时下令撤退,使中国军队围歼日军的战略目标未能达成。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成功守住城市,有效地击退了日军,因而被称为“湘北大捷”。1941年9月,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对中国的援助日趋积极。日军为防止中国军队反攻,先发制人,集结10余万兵力,在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的指挥下,第二次对长沙发起攻势。此役,日军成功破译了国军行动部署的电报,一度成功占领长沙,并对国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然而中国军队采用“围魏救赵”战术,向日军占领的湖北宜昌发起反攻,迫使日军回师救援。长沙被日军攻占后不久,即被国军收复,战局依旧维持之前态势。

    二、军事部署。

    日军方面。1941年10月,日本东条英机内阁上台,扩大了对外战争的规模;12月7日,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攻击美国夏威夷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同月,日军向香港发起进攻。日本驻中国派遣军令华中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发动进攻,以策应香港作战。由于前两次日军都未能成功攻占长沙,第11军在日军内部也颇受指责,因此阿南惟几也急于想用攻占长沙一雪前耻。阿南惟几认为,依据所获得的情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军第九战区所部精锐的第4军和第74军均被抽调南下,长沙防御兵力单薄,力主再攻长沙。然而此时,日军第11军内部,对于是否发起第三次进攻长沙,意见分歧,不少师旅级军官认为:湖南北部从新墙河到长沙一带,地形复杂,山川、河网密布,不宜日军机械化部队运动,无法发挥优势,不赞成立即进攻长沙。唯有第3师团长丰岛房太郎是阿南惟几的老乡兼同窗好友,因而对议案表示支持。最后经过争论,阿南惟几坚持进攻长沙。他部署第3师团、第6师团、第40师团和独立混成第9旅团、第14旅团,配以空军、炮兵、坦克及海军舰艇共计12万人马,从岳阳逐次突破,以攻占长沙。同时,赣北地区部队从南昌实行佯攻,以牵制赣北地区的中国军队。

    国军方面。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中国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即推断日军定会再次进攻长沙,因而也积极进行准备与动员。虽然日军战前的部署和行动都较为缜密,但第九战区仍从日军赣北部队减少和湘北部队增加等迹象中,判断日军不久即将再次发动长沙攻势。薛岳在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后,进一步完善了其“天炉战法”,决定依据湘北的地理优势,即“天炉”,在新墙河、汨罗江和捞刀河之间逐次布置防线,用20军、37军和58军等部逐次抗击日军,以削弱其攻势;从防线撤退下来的部队并不后撤,而是撤向两翼,以长沙城为饵,诱使日军钻往这个“炉底”,令之前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因作战不利而戴罪留任的李玉堂,率其10军守卫长沙城,把日军牵制在炉底。同时,第九战区在长沙城西的湘江对岸岳麓山制高点,布置炮兵部队,支援城内守军,并动员湘北民众破坏日军在战区的交通线,以之前撤往两翼的部队切断日军补给,待日军攻势受挫、补给断绝而被迫撤退之时,再将之前外围后撤至两翼的部队,会同其他生力军,共同从东、西、北各个方向合而围歼日军。歼敌地点预定在地形崎岖、没有大道的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薛岳称:天炉战法,就是在预定的交战区域,构筑纵深网的环形阵地,部署充分的守军,以伏击、侧击、截击等多种方法逐步消耗敌军,消磨锐气,然后再用优势兵力,施行反击和反包围,对敌方部队予以歼灭。此乃“后退决战”法,随敌之变化而变化,这种歼敌制胜方略,如炉熔铁,又如炼丹,故名天炉战法。12月31日,日军攻入长沙市区,双方展开巷战。此时日军认为长沙已经拿下,日军司令阿南惟几发贺电到国内报喜,一洗前两次长沙会战未胜之耻。然而岳麓山炮兵旅的攻击以及日军的补给被切断,情势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日军的贺电成为国际笑话。

    三、战役意义。

    1942年1月4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包围攻城的日11军。阿南惟几仍然错误命令继续攻打长沙。在既无援兵又无补给的不利情况下,日军最终只好强行突围,从汨罗河到新墙河80千米沿线,凭着空军不断空投的补给,狼狈逃走,损失非常惨重。1月6日,日军退回新墙河北岸,会战以中方胜利结束。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第一场大胜,其战果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会战结束后,中国第九战区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庆祝大会。美国立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还决定任命蒋介石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介石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国阵营。印度各界受中国大胜的影响,最终同意加入同盟国。

    【中国远征军】

    1942年中国派出远征军保护滇缅公路。

    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同盟国只能依靠滇缅公路运补中国。如果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中国的粮食和弹药仅仅只够维持3个月。不保护滇缅公路,中国就会被攻陷。

    缅甸是东南亚半岛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西屏英属印度,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西藏、云南接壤。滇缅公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日军据此可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缅甸对于盟国中的中英双方来说都有重要战略意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积极准备并提出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12月23日,中英两国签署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双方在防卫缅甸问题上原则一致,但英方对中国派远征军入缅作战并不积极。

    1942年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缅甸,英缅军节节败退,日军迅速进逼仰光。这时英方才吁请中国军队入缅援救。2月16日,中国命令滞留于滇缅边境待命的第5、6军10万人依次入缅,紧急向缅南、缅东地区开进,在英缅军总司令胡敦的统一指挥下对日作战。日军进攻缅甸后,英国虽然已将远东的战略重点由新加坡转向缅甸,但着眼点却是印度。英军遇到攻击就撤退。而中国远征军则不断向南推进,孤军深入,始终未能得到英军的有力配合,致使日军连陷腊戍、畹町、龙陵、八莫等要点,迫使远征军退守中缅边境。是时,缅甸全境几乎为日军夺占。日军经远征军多次抵抗,战力消损极大,如同强弩之末,无力再战,遂以第18师团接替缅北防务,与中国远征军形成对峙。

    【同古初交锋】

    一、同古保卫战。

    中国远征军出国缅甸,与日本初次交锋是在同古。同古保卫战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敌人最多的一次战斗。1942年戴安澜率其200师万余人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

    第5军装甲兵团为保护战车寿命和军事秘密,所有战车均用汽车载运。当时汽车的载重量一般只有4吨以下。从昆明到畹町的一些桥梁负荷量不到10吨。只有“菲亚特”、“雷诺”战车能够抵达前线参战,而T-26战车则只能分拆成3辆车运输,因此没有来得及运抵前线。3月19日拂晓,当最后一批英缅败兵涌过同古附近的皮尤河大桥,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先遣营刚好赶到大桥北岸,与日军前锋部队相遇。军配属给200师的骑兵团装甲车也向日军发起冲击。3小时之后,先遣营向师长戴安澜发来首战告捷电报:击退日军1个大队,歼灭1小队。然而局部胜利对战局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戴安澜的第200师来说,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仰光眼看陷落,缅甸国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英军一触即溃。为此,蒋介石单独召见戴安澜,询问第200师能否在同古坚守一两周,打个胜仗。戴安澜甘立军令:“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

    同古(也称东瓜)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人口11万,距仰光260千米,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一座永克冈军用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著名的同古大战就在这里拉开序幕。同古正面之敌是日军第55师团,西路为33师团。另有两个增援的主力师团正从海路赶往仰光登陆。戴安澜战前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3月20日,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日军第55师团在同古城外发生激战。日军在同古城外遭到缅战以来最为猛烈的抵抗,实出意料之外。一连三天,第55师团第143、144两联队伤亡惨重,攻击已呈疲软势头,不得不调另外两个联队投入战斗。日军空军每天从仰光机场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同古进行狂轰滥炸,投掷燃烧弹、毒气弹无数。但是第200师的防线仍然没有被突破,城内中国守军始终没有动摇或败退的迹象。24日下午2时,昂山将军领导的“缅甸独立义勇军”也及时赶来为日军助战,加入了对第200师进攻的行列。日军在缅甸独立义勇军带领下,经小路迂回到城北,与正在破坏铁路的工兵团猝然遭遇。日军一个冲锋打垮了工兵团后,进袭机场。机场守军进行了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残部退回城里。日军占领机场,切断第200师退路,把同古城团团包围起来。永克冈机场失守,工兵团李树正团长被军法处判处枪决,就地执行。

    同古战场上戴安澜率第200师将士,在强敌面前表现了罕见的战斗勇气和高度的牺牲精神。他们凭借简陋的工事和武器,始终拒敌于城外。城市被夷为平地,阵地断粮断水,每天都有肉搏战发生,每天都有官兵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敌人恼羞成怒,竟向城内发射糜烂性芥子毒气弹百发。所幸适逢旱季,毒气多被季风吹散,中毒者10余人。入夜,日军偷袭戴安澜的指挥部。激战通宵,通讯联络一度中断。戴师长亲自掌握一挺机枪与日军战斗。拂晓援兵到,方告脱险。29日,日军攻势渐呈衰竭,前线阵地出现少有的平静气氛。正在这时,在缅甸的英国军队于未通知友军的情况下,仓惶撤退,把戴安澜部的侧翼暴露给日军。而日军增援部队第56师团已经星夜兼程赶到同古。戴安澜急给杜聿明发电报--

    杜军长副司令长官台鉴:敌与我接触战自十九日,激战至二十八日,凡十余日矣。我已濒弹尽粮绝之境,官兵两日无以果腹,仍固守同古铁路以东阵地。自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前所未有,尤以二十四日至今,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且炮兵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轮番向我阵地进攻。援兵不至,我虽欲与同古城共存亡,然难遏倭寇之凶顽,何益之有?

    日军第56师团29日晚投入对同古的进攻。3月30日,日军在坦克、装甲车掩护下突入同古城内,并从南北两面将第200师分割开来;另一部日军占领锡塘河以东阵地,掐断了200师往东突围的最后一线希望。戴安澜指挥部队在城内各交通要道修好坚固的堡垒,轻重武器织成交叉火力网,打退日军进攻。他和参谋、后勤人员也拿起武器,参加战斗。当日下午,日军再次逼近师指挥部。戴师长指挥特务连与之激战,傍晚始将其击退。

    面对增援后4倍于己的敌人,困守孤城,形势危急。杜聿明认为,“我军既不能集中主力与敌决战,以解同古之围,也不能旷日持久,让仰光登陆之敌参加同古战斗,坐使第200师被敌歼灭。”若被敌人各个击破,就有全军覆没之虞。因此,没经请示史迪威,杜聿明就擅自命令第200师于29日晚突围,以保全战力,准备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敌决战。同时又令新22师的两个团,配属3个战车连,向包围同古的日军进行攻击,救援戴安澜部突围。28日在战车的配合下,中国远征军一举拿下南阳车站四周及部分建筑物,摧毁日军炮兵阵地。29日,戴安澜率200师趁势突围。这天夜里,枪炮声彻夜不息,双方在黑暗中混战。战到次日凌晨,中国守军大部分渡过锡塘河,跳出日军包围圈。至此,同古初交锋结束。日军只得到一座空城。

    二、戴安澜将军。

    同古撤退前,戴安澜命令步兵指挥官郑庭笈对日军实施佯攻,撤退后仍留少数部队牵制日军,最后一支牵制日军的小部队也安全渡河,全师安然而归。同古保卫战,戴安澜率200师万余兵马孤军逆战4万敌军,毙伤日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这充分展示了戴安澜的指挥能力,为中国在盟军中赢得了声誉。美国军方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英国《泰唔士报》称“同古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国内舆论对戴安澜赞誉有加。蒋介石把此次战役称做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重庆报纸称同古保卫战“无论在中国抗战史或世界大战史均有其不朽的价值”。

    撤出同古后的4月24日,戴安澜率部奉命收复棠吉。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异常激烈,随从副官受伤,一名卫士牺牲。战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报传来,不仅给中国远征军以极大的鼓舞,而且也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戴安澜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中国、美国和英国的各家报纸上。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千米的茅邦村,戴安澜壮烈殉国,时年38岁。7月31日,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

    1943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赋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赞扬戴安澜: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确实的,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无为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1938年鲁南会战中,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1942年3月,戴安澜率领200师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开进同古,为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

    【放弃平满纳】

    由于英国的阻挠,直到1942年2月中旬,中国远征军只有第6军的49、93师进入缅甸景东地区,其余各部仍在滇缅公路集结待命。此时缅甸战事吃紧,英国人急着要远征军入缅参战。2月16日,蒋介石下令先运第5军入缅,以第200师为先头部队。3月7日,200师到达同古,16日,日军开始轰炸同古,此为远征军与日军第一次大规模接触。19日,200师首次与日军地面部队接触。由于缅甸交通线不断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加上英方的消极延误,后续部队始终没有按原定计划到达同古,10余日后,200师歼敌5000余人,重创日军第55师团,自身伤亡2000余人。在内缺粮弹、外无援兵,还要面对4倍于己的敌军包围,杜聿明审时度势,下令200师于29日晚从同古以东突围。30日,日军进城后才发现同古是一座空城。

    于是中国远征军准备进行平满纳会战。然在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军队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则因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凌晨,史迪威和罗卓英不得不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策定《平满纳会战计划》一。

    美国将军史迪威对中国将军杜聿明擅自命令第200师撤离同古很有意见。3月31日他到重庆向蒋介石汇报时,告了杜聿明一状。指控杜聿明、廖耀湘蔑视他的权威,不听他的命令,导致同古一役夭折,缅甸战局逆转。他请蒋介石处分杜廖二人;同时向蒋表示:他决定辞职,不回缅甸;请蒋介石另选能员前往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消灭日寇。这使蒋介石甚感诧异。沉思片刻,蒋介石微笑地慰勉史迪威,问史迪威在缅甸究竟遇到了什么困难,以致他这位素以精明干练、坚强勇敢著称于世的杰出将领,忽然要从火热的战线退下来,此举太令人费解了,也有悖他这位真正勇士的盛誉。蒋介石向史迪威指出:“保住缅甸,在缅甸打败日军,这不但对中国至关重要,而且对美国、对英国、对世界反法西斯各盟国也都非常重要。所以,罗斯福总统选派你史将军来中国当我的参谋长,并希望我给予你赴缅甸指挥一支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机会。与此同时,英国丘吉尔首相则派名将亚历山大将军出任缅甸英军总司令。而中国已派出精锐的第5、6两军入缅援英。这些事实,充分表明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和我本人都非常重视缅甸的安全”。蒋介石又说:“由你指挥入缅的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虽然是你自己的强烈愿望并主动向我提出这项请求,但是,这也正是罗斯福总统和我的意旨。而且我还要向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提出:由你统一指挥在缅甸的全部中英军队。希望你以抗日战争的大局为重,放弃去意,重返缅甸,担负起指挥中英联军打败侵缅日军为盟军争光的光荣使命,实现扭转盟军对日作战全盘颓势和振作盟国民心士气的战略目标。以将军的忠勇睿智,必定能够圆满达成盟国领袖之重托和我之厚望。”史迪威听后表示:衷心感谢蒋委员长对他的信任,将竭诚尽力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争取最后胜利。至于他是否仍要辞职或者愿意重返缅甸战斗岗位,他却只字未提,蒋介石也没深问,就让他去会见宋美龄。

    宋美龄对史迪威先夸赞了一番,又慰勉有加,鼓励史迪威将失去北非战场美军指挥权的损失,在缅甸战场弥补回来;敦促他返回缅甸战斗岗位,不要放弃。宋美龄的话说到了史迪威的心坎上,使他很受鼓舞和启发,接受了宋美龄的劝告,毅然回到缅甸战场痛打日本鬼子。其实,史迪威的本意并不是一定要想放弃缅甸战争的指挥权,而是嫌蒋介石给予他的权利有限,没有给予他升迁军官、奖惩军官和执行军纪军法的实际权力。尽管蒋介石严令杜聿明等中国远征军指挥官要绝对服从史参谋长,但实际上杜聿明却没有完全听命。所以,史迪威要向蒋介石索取作为中国远征军统帅应有的全部实权,让在缅甸的全部中国远征军官兵完全听从他的指挥,而无人敢于违抗他的意旨。

    策定《平满纳会战计划》二。

    史迪威的政治顾问戴维斯和谢伟思二人便向他献策,要史迪威采取以退为进策略,先向蒋介石撂挑子,明确提出辞职要求。估计蒋介石必然会多方慰留他,劝其重返缅甸,等到蒋介石再三说服他时,便乘机提出索权要求。史迪威就是按照戴维斯、谢伟思为他设计这套路数行事的。结果,蒋介石果然上套了。他决定改组中国远征军司令部,另行选派以儒将著称,性情温和、待人诚恳谦和、善于团结他人的抗日名将,在军中威望正隆的罗卓英上将,接替卫立煌,任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受史迪威的指挥,并作为史迪威的执行官,统帅全部中国远征军作战。杜聿明仍以副长官名义兼第5军军长。并规定现在腊戍的军委会驻缅参谋团长林尉中将作为史迪威的幕僚长,协助史迪威策划缅甸作战事宜。此时杜聿明策定的《平满纳会战计划》,已经参谋团审核认可,报送给了蒋介石,并递交罗卓英过目。罗卓英仔细审阅后,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因他对缅甸的情况了解不多,认为应该到缅甸后先行考察,摸清情况后,同杜聿明、史迪威仔细研究后,才能最后定案。蒋介石同意罗卓英的见解,遂嘱他迅速组建司令部,准备会见史迪威后,定于4月5日随蒋介石飞赴缅甸。

    4月4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重庆黄山官邸同时召见史迪威和罗卓英。在座的有商震和军令部长徐永昌。向他们宣告改组的中国远征军由罗卓英任司令长官,受史迪威指挥,授予史迪威统帅全权的决定。并将罗卓英介绍与史迪威相识。随即叫侍卫官杨凤藻将参谋团报来。经罗卓英认可、由杜聿明策定的《平满纳会战计划》交史迪威审阅,征询他的意见。史迪威仔细看完这份计划的要旨后,心头倏地一亮,再次感到杜聿明的战术思想又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了。这使他在大局面前冰释了原来因杜聿明独自决定放弃同古,令其一直耿耿于怀的愤懑情绪,心中重又对杜聿明充满了好感。史迪威主动向蒋介石表示,愿意重返缅甸继续战斗,也不再提及处分杜、廖二人的事,只提出要蒋介石明确他在缅甸的权责,并昭示全体官兵。蒋介石欣然允诺,决定于5日,偕宋美龄在商震、史迪威、罗卓英、俞飞鹏等陪同,前往缅甸,部署平满纳会战。罗卓英司令部的随从官兵和警通警勤务部队将乘另外的飞机,随同赴缅甸。

    策定《平满纳会战计划》三。

    从3月31日史迪威离缅赴渝,到4月6日他返回梅苗这7天中,缅战态势发生了如下变化:(1)早在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时,日本南方军司令部已令第15军应不待第18、56两师团到来,即以33、55师团分别先行攻占同古、卑谬卑,然后举4个师团进行“曼德勒会战”,期于5月内占领全缅甸,进出怒江和亲敦江。当派第5飞行集团长小烟英良中将,指挥第4、7、10、12四个飞行团(各种作战飞机400多架)支援第15军作战。于3月21、22两天连续空袭马圭、勃生英国2个主要空军基地,使英国空军几遭覆灭,缅甸的制空权完全落入日军手中。从此,英军飞机在缅甸上空绝迹;只有美国空军志愿队还不断地出动飞机攻击日军,屡屡获胜,使日军飞机和地面部队经常受到重大损失。(2)3月28日,日军第56师团附汽车450辆、重炮1个联队、坦克、装甲车各1个大队赶到同古猛攻中国远征军200师,于30日占领同古。即于4月1日派出先遣队(由搜索联队配属2个步兵中队、野炮、工兵、汽车各1个中队、汽车45辆编成)向毛奇突击,5日占领该地,进抵南麦黑。同时派第113联队第2大队为左侧支队,经里克左、雅多向保拉克北方迂回。师团主力则随其先遣队跟进,意在夺取乐可,再向腊戍奔袭。日军第15军曾打算派空降部队袭取腊戍,但未实施。(3)3月29日及夜间,日军第55师团在克永冈、康道、克拉格一带遭到我新22师反复地猛烈进攻。敌拼命顽抗,双方形成胶着对峙状态。4月3日,日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中将亲率第18师团先头部队,来到同古,部署曼德勒会战。当下决定:以56师团经乐可、雷列姆奔袭腊戍,切断中国军队回国的退路,尔后向怒江推进;以第18、55两师团沿仰光至曼德勒铁路东西两侧直趋曼德勒,与沿伊洛瓦底江向曼德勒北方迂回之第33师团配合,包围中英联军主力于曼德勒附近歼灭之;第33师团直取仁安羌,尔后向曼德勒北方迂回,配合第18、55两师团围歼联军主力后,向亲敦江进出。4月10日,新22师65团邓军林部在司瓦地区与敌18、55两师团各一部激战一周,缴获日15军《曼德勒会战计划》及作战地图,其要旨如上所述。新22师从3月29日至4月16日,在南阳车站至司瓦百余千米地域里,以9000余众,同敌18、55两个师团数万人鏖战18天;16日仍将该敌阻止在扼拉以南地区,完成了掩护我主力在平满纳集结、准备大举反击敌军的战略任务,共歼敌原田大佐以下4800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装备,堪称逐次抵抗作战的范例。(4)在西线的日军第33师团,于3月25日攻占礼勃坦(该地是通往阿兰谬、马圭和勃生、若开的交通枢纽)后,一路穷追猛打,4月1日占领卑谬,5日占领阿兰谬,10天之内推进260多千米,俘英军3000多人,坦克22辆、装甲车36辆、大炮35门、机枪53挺、汽车163辆。英军还伤亡600多人。这是英军自2月23日遭西当河失败后的又一次重大挫折。4月6日,英缅军部退到马圭,英缅1师退到明拉、米昌耶、新榜卫一带,英17师及装7旅退到萨斯瓦、东敦枝、科可工地区。

    平满纳会战溃败。西路方面,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军队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第5军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4月18日,史迪威和罗卓英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

    【解围仁安羌】

    1942年4月19日,仁安羌被解围。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为救英军,大胜日本常胜军第33师团。被困英军1000余人,中国援军1121人,在缅甸国仁安羌打败日军3000人。中国军队伤亡500余人,日军伤亡500余人,英军伤亡不详。

    一、战斗背景。

    1942年初,日本攻占马来亚后,开始攻打缅甸。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西屏英属印度,北部、东北部与中国的西藏和云南接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用于进攻缅甸的军队大约6万人,大大超过英国在缅甸的防务力量。3月8日,日军占领缅甸首府仰光。3-4月间,日军进攻重镇曼德勒,企图切断滇缅公路。此时,在英国的求助下,中国方面以杜聿明为代理司令长官,由中印缅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集合中国精锐力量---中国远征军10万人向缅甸进发。仁安羌大捷就发生在中国远征军的第一次远征期间。

    二、战斗部署。

    日军部署。1942年4月7日,日军33师团为夺取仁安羌油田,歼灭西线英军主力,拟定:1.荒木部队步兵团司令部、步兵213联队(缺第2大队)、山炮兵33联队、工兵33联队主力、独立速射炮第5中队、卫生队,沿伊洛瓦底江左岸前进,首先进攻仁安羌以南的马圭。2.原田部队步兵215联队(缺第3大队)、轻装甲车队、独立速射炮第11中队,山炮兵第7中队、独立混成21旅团炮兵队、1个工兵中队、野战高射炮第51大队的1个中队,掩护师团左侧,牵制敌军。3.作间部队步兵214联队(缺第1大队)、山炮兵第3大队、1个工兵小队、卫生队等,隐匿企图,一举急袭攻占仁安羌,并断敌退路。4.师团直属部队司令部、步兵214联队第1大队、步兵215联队第3大队,随荒木部队后方前进。另有独立工兵第26联队沿伊洛瓦底江跃进,随时准备输送兵力。

    英军行动。1942年4月13日英军开始破坏仁安羌油田。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请求中国军队接替西线英军防务,以掩护英军大规模撤退。14日下午,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和装甲第7旅放弃马圭外围防线,甩开荒木部队,沿公路向北撤退。因之前原田部队的牵制,英军未能发现作间部队的穿插。16日,英缅军第1师首先到达仁安羌,英印军第17师和装甲第7旅集结在仁安羌以东的汪可丙、东敦枝以北至那卯地区。而15日中午,亚历山大下令全面爆破仁安羌油田,并电告蒋介石请求中国部队增援。所以油田爆破直到16日中午才能完成,迫需中国军队协助。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应缅甸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请求,于14日、15日先后令新38师师长孙立人:以一团兵力(113团,团长刘放吾)移至巧克柏当支援英缅第1师;一团兵力(112团,团长陈鸣人)移至纳特莫克支援英缅第17师掩护第5军右翼。

    16日午夜,作间部队推进到仁安羌以东,发现撤退的英军一部连同坦克已经撤到河以北(右),英缅军第1师师部及师直属部队尚在南岸。17日凌晨,作间部队兵分两路展开奇袭。214联队步兵第3大队(高延大队),向北穿插,击溃英缅军第1师一部,俘虏约80名,占领7千米以外的凯敏,并封锁河大桥;作间部队主力向东北角三岔路口突进,俘获英缅军约200名,切断公路。根据英缅军俘虏交代,英缅军第1师主力尚在南方,未通过仁安羌。中国远征军参谋团团长林蔚18日自腊戍致蒋介石电,判断作间部队主力为数百人。实为3000多人。

    中国援军。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见中国援军仅1个团,请求再增派部队。17日蒋介石回电,同意增派新38师112团。17日白天,作间部队以联队直属部队和214联队第2大队(杉浦大队)占据仁安羌东、北、南(诸道路的会合点),作为主抵抗线。另将山炮兵第3大队(中井大队)配置于仁安羌村落中心三岔路口附近作为前方据点。河北岸的英印军13旅千余人在10辆坦克掩护下,向高延大队进攻,被击退。黄昏后,高延大队的夜袭请求被作间大佐驳回,并命令留下第9中队掩护北侧,大队主力南进,入列山炮兵第3大队,归中井指挥。同日,国军112团抵达仁安羌外围的那卯。头天已抵达乔克巴党的113团在团长刘放吾率领下,于黄昏乘车赶到河的北岸展开,午夜进入攻击位置。

    三、战斗经过。

    18日拂晓,113团2营在英军轻战车12辆及3门火炮支援下进攻北岸日军。午后击溃了当面日军,迫使第9中队撤退到河以南(一说为高延大队两中队)。3营随即渡河追击,试图歼灭该部日军,但被南(左)岸日军(第9中队)所阻。同时,南面撤退而来的英缅军第1师一部4000人,15辆坦克、大炮15门、300辆汽车,首先与中井部队前方据点接触,随即向作间部队主力发起攻击,试图突破仁安羌。却因仁安羌附近地形高低起伏交错,且沟壑纵横,极度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英缅军虽猛烈攻击,仍未打通公路,直到黄昏停止攻击。撤退途中英缅军第1师本来士气低落,加之被日军切断退路和水源,其优势兵马无力独自打通退路,请求中国远征军继续攻击。

    33师团收到截获英缅军第1师主力的消息后,加速进军。步兵214联队第1大队(德重大队)18日傍晚首先与中井部队会师。其他部队也于20日会师仁安羌一带,计划聚歼英缅军。黄昏,苦战一天后的作间大佐整理部队,将所有部队(包括前出的中井大队和高延大队,以及来增援的德重大队)都集结于仁安羌东北角。此时,仁安羌一带日军仅有214联队加山炮兵第3大队,另外1个工兵小队和卫生队等少量辅助部队。19日拂晓,被困英缅军再次集中全部火力,猛攻东北角,北面中国援军也同时加强兵力发起攻击。日军以1个中队增援北面渡口,另以德重大队向侧背突进逆袭。

    应英方要求,新38师113团最后决定,以右翼1、3营为主攻,左翼2营为佯攻作掩护。18日深夜113团1、3营在2营掩护下涉水偷渡,于凌晨在南岸展开阵地。拂晓时分发起了攻击,1营、2营在英军装甲部队和炮兵全力协同下,与英缅军南北夹击,攻入仁安羌核心油田区。英军装甲部队也攻入三岔路口。10时占领油田山顶。3营与日军增援部队反复争夺501高地,三得三失,于14时完全攻克501高地。3营营长张琦在战斗中牺牲。15时日军向南退出仁安羌。两军在仁安羌以南形成对峙,仁安羌解围战结束。

    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和林蔚20日分别致蒋介石密电:19日战斗日军伤亡500余,国军伤亡百余,英军伤亡不详。孙立人回忆此次作战第113团参战人员1121人,阵亡204人,伤318人。

    战后,113团在仁安羌以南布防。孙立人下令准备21日发起进攻,但英缅军军团长斯列姆转来密函,告知第5军已然转进。孙立人被迫下令梯次掩护撤退。21日,日军第33师团占领仁安羌。

    四、作战评价。

    英缅军的战斗力远不如正牌的英国陆军。7000英军被3000日军切断了退路,原因是战略上,整个缅甸英军从上到下战斗意志不强,保住印度才是英国远东战略的重中之重,缅甸是可以放弃的;战术上,英缅军第1师在撤退时根本没有觉察到作间部队的穿插,被突袭后惊慌失措,让日军占领了战术要点;后勤上,日军切断了英缅军的水源,在缺水的情况下作战,人的战斗力也要大打折扣。尽管英缅军在第一次缅北作战中与中国远征军的配合相当差劲,但在英缅军数次突围中战况相当激烈。与日军作间部队主力作战的实为英缅军。

    五、作战意义。

    仁安羌作战发生在彬文那作战计划破产之后,英中联军全面撤退的过程中。日军未能在英缅军破坏油田之前抢占仁安羌油田区,也未能歼灭英缅军第1师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日军未能达到作战意图,是失败的。尽管如此,这场胜利仍然极大地振奋了军民的抗战热情,特别是让一些一直对中国军队抱有偏见的西方人闭上了嘴!此战并未影响整个第一次缅北作战的进程。几乎在此战进行的同时,中国远征军东线防御被日军56师团全面突破,暂编55师被日军击溃。加之蒋介石、中英联军总部、中国远征军长官部、参谋团多方矛盾重重,缅北战局已完全糜烂,无法挽回。4月29日腊戌失守,5月1日曼德勒失守,8日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后路被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第一次缅北作战完全失败。

    仁安羌胜利后,英军逐步向印度转移,新38师由仁安羌转移到乔克柏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仁安羌的捷报,惊动英伦三岛,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受到各同盟国的赞誉。孙立人成为中国远征军的英雄。他后来得到罗斯福授予的“国会勋章”。英皇乔治六世也授予孙立人“丰功勋章”。中国政府奖给他“四等云麾勋章”。副师长齐学启、113团团长刘放吾和各营营长,分别获得中、英政府的嘉奖。

    【撤退野人山】

    1942年4月19日,孙立人率领新38师收复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原想继续攻击,但日军第33师团已经集结,英缅军第1师也已北撤,无力再战。20日,盟军全线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随即全军陷入日军包围,东线防御被日军56师团全面突破,暂编55师被日军击溃。4月29日腊戍失守,5月1日曼德勒失守,8日密支那失守。远征军后路被日军截断,只得分路突围。由于能走的道路均被日军把守。部队无奈在荒野、森林、泥泽里开道。气候湿热,饥饿难忍、疾病、霍乱蔓延,部队伤亡惨重。这就是缅北大撤退。

    缅北大撤退东线方面。4月20日,曼德勒正面防线的英缅军又一次在没有通知中国友军的情况下撤退。背信弃义的英国人彻底动摇了中国军队的信心,远征军被迫将曼德勒会战计划改为“纵深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将防卫重点放在腊戍。腊戍是滇缅公路的门户和远征军回国的通道。24日,第6军被迫放弃雷列姆,且打且退。28日,由日本本州造船工厂工人组成的第56师团奔袭1500千米,绕到了盟军防御空虚的后方,对腊戍发起了猛攻。当天腊戍失守。此时中国远征军被三面包围,留给他们的出路只有撤退。然而,日军第56师团并没有停止进攻。30日,该师团分兵两路,一路扑向缅甸密支那,切断中国远征军的退路,另一路沿滇缅公路向中国境内推进。一周后,密支那被攻占,中国远征军回国的最后一条通道被掐断了。此刻,摆在远征军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往北杀回祖国,要么往西退入印度。以师长孙立人为首的新38师果断撤往印度,实力得到较好保存。而远征军指挥官杜聿明则坚持把部队带回祖国,其心情亦可以理解---回想当初远征军是以消灭日军为目的开赴缅甸的,而今不仅没能歼灭日寇,还被追得狼狈不堪,要是连所剩部队都没带回国内,他还有什么脸面去见江东父老?于是,杜聿明带领主力大部队向北进发。5月12日,退到萨尔温江东面,准备随后撤回国内。当他们来到缅北境内的野人山附近时,侦察部队传来消息:日军正张网以待。杜聿明决定扔下重武器,率部队一头扎进野人山。而这个决定竟成为生还远征军心中永恒的噩梦!远征军主力遁入野人山后,所经之地,都是高山密林,时值雨季,泥泞难行,加之给养不足,部队饥疲交困,疫病流行,撤退途中伤亡甚重。而担任后卫的第200师被敌人分割开来。戴安澜临危不惧,果断指挥部队突围,激战中他不幸身负重伤,5月26日壮烈殉国。

    中线方面。和第200师一样,中国远征军其他北撤部队同样在野人山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5军军部和所属的新22师、96师主力于4月26日黄昏由皎克西乘汽车、火车向曼德勒转移,当天夜间十时全部到达。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5军直属部队、第200师、96师,以及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8日上午,日军攻占密支那,杜聿明按蒋介石7日的命令向国内撤退。9日,在杰沙发现日军。新38师先到杰沙掩护的只有1个团,而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新38师是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支保存建制的部队。杜聿明率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离开密瓦公路,改道向西北方向追去,转打洛到新平阳。迷路的远征军在森林里转来转去。变化莫测的气候、毒蛇猛兽和瘟疫,伴随饥肠辘辘的队伍形影不离。这片黑色的丛林吞噬了3余万远征军官兵。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去,还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的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杜聿明的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第96师及炮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高黎贡山回国。

    就在中国远征军于野人山苦苦挣扎的同时,日军攻入滇西,相继攻陷畹町、遮放、腾冲等地。所幸惠通桥守军及时炸毁了这座连接天险怒江两岸的唯一通道,日军前进的铁蹄才被迫停止。之后,中国守军和日本侵略者在怒江两岸对峙了1年多。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万人,伤亡5.648万人(绝大部分伤亡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万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远征缅甸失败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重庆国民政府只好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了。

    【浙赣飞机场】

    1942年4月21日,日本决定进行以摧毁浙赣两省飞机场为目标的浙赣作战。浙赣铁路杭州-株洲、杭州-南昌沿线,中国30万国军抗击日军。战役非常激烈,中国伤亡7万余人,日本伤亡3.6万。

    浙赣铁路是中国南部横穿东西的交通大动脉,沿线建有中国的许多空军基地,战略地位甚为重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1942年4月18日,美军16架B-25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美军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日本东京、横须贺、横滨、名古屋、神户等城市后,飞往位于我国浙江省的空军机场降落。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美机轰炸,朝野震惊。为此,日军大本营决定进行以摧毁浙赣两省飞机场为目标的浙赣作战。5月15日,浙赣路东段,日军第13集团军分别由奉化、上虞等地,沿浙赣铁路及其两侧,向西南实施进攻。第3战区第25集团军及第28军一部,在新昌、安华等地逐次抵抗后,以一部转入敌人后方游击,主力向金华、兰溪撤退。25日,日军向金华、兰溪攻击。中国守军以第79师固守金华,第63师固守兰溪,依托既设阵地,顽强抵抗,与日军形成对峙。27日,日军攻陷龙游。金华、兰溪守军愈显孤立,28日放弃该地转移。中国军队在金、兰地区的防守作战,使日军遭受严重损失。日军第15师师长酒井直次中将被地雷炸得血肉横飞,日军哀叹:“现任师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6月3日,日军集结兵力向衢州发起进攻。守军第86军与优势日军浴血奋战4昼夜后,衢州失陷,守军向南突出重围。11-14日,江山、玉山、广丰、上饶等地连续失守。7月1日,日军打通浙赣铁路,转取守势,大肆破坏机场,拆毁铁路,掠夺物资。

    当日军从东面的奉化、绍兴、余杭向西发起进攻之后,西面驻南昌的日军也于5月31日出犯,于崇仁、宜黄一带与中国守军发生激战。6月12日,该敌主力转向浙赣线,攻占鹰潭、贵溪,7月1日与东路日军会师。7月28日,日军大本营令其驻中国派遣军停止浙赣作战,确保金华附近日军各部队于8月中旬撤出。浙赣会战遂告结束。

    ****不屈的中国---东北,西南,黄河,长江,珠江,海南,长城,戈壁。神州大地,到处是国共合作抗战的烽火,到处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到处有国际友人、华侨华人的无私奉献。

    【鄂西长江线】

    鄂西战役,1943年5-6月,第6战区部队在湖北省西部、湖南省北部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中国第18、32、44、73、79、87军等,对阵日本7个师团。结果,中国获胜。

    一、战略方针。

    1943年4月下旬,日军为了打通长江上游航线,攫取中国船舶及洞庭谷仓,窥伺重庆门户,调集6个师团、1个旅团和200余架飞机,在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指挥下,对鄂西地区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第6战区集中第33、29、26、10集团军和江防军等部队,在代司令长官孙连仲指挥下,于既设阵地,先以坚强之抵抗,给日军以不断消耗,诱日军于石牌要塞至渔洋关间;然后转入攻势,歼灭日军于长江西岸。5月5日,日军第3师团主力、独立第17旅团及第40、34师团各一部,由藕池口、华容、白螺矶向洞庭湖北岸进攻。守军第29集团军和第73军在安乡、南县等地与日军血战后转移。12日,日军独立第17旅团向新安攻击被阻,第3师团向暖水街攻击,第13师团一部向新江口、班竹垱攻击,主力由枝江、洋溪间西渡长江。15日,双方在枝江、刘家场、暖水街、大堰垱西侧一线展开激战。16-17日,日军第58师团先后增援,守军向西转移。

    二、猛烈攻击。

    战前,陈诚视察鄂西抗日部队,官兵们振臂高呼:“血战到底!”

    澧县以北的日军第3师团向西北方向移动,宜昌附近的日军亦逐渐增加。守军决定在空军的支援下,以第33集团军第79、74军使用于石门以北地区;第10集团军在清江以南坚持;江防军确保石牌要塞。21日,日军第13师团攻陷王家畈后,以一部与枝江方面的第58师团一部夹击江防军第86军一部,而第39师团主力在宜都以北的红花套地区强渡长江。22日,第10集团军第87军一部在渔洋关与日军第13师团激战竟日后,退守龙潭圩、川心店一线。时第86军在大小宋山阵地和磨市、枇杷树一线重创日军第39师团后,转移至板桥铺、马鞍山一线。24日,日军集中第39、3师团向长阳附近猛攻。守军第86军与日军激战,扼守长阳西北至清江北岸一线。同日,宜昌西岸的日军,向江防军阵地攻击。25日,日军在空军的掩护下,全线猛攻,一部突入偏石附近。守军在石牌、曹家畈、木桥溪、资丘一线与日军决战。26-27日,江防军激战甚烈,尤以第18、32军正面特甚。与此同时,日军第13师团北攻鸭子口,遭第32军139师奋勇阻击。

    三、全面反攻。

    日军另一部经水桥溪向石牌渗透。江防军固守石牌、曹家畈、易家坝一线。第10集团军第94军已移至资丘附近,掩护江防军右侧。28日晚,正面进攻的日军受挫,加之守军空军不断轰炸,日军增援困难。同时第10集团军第87军118师已攻克渔洋关。日军第3、13师团后方联络路线被切断,完全陷于包围之中。30日,守军正面各军全面反攻。31日,日军因伤亡过重全面动摇,开始东撤,其第13师团主力被围困于宜都附近。中国空军与美国空军以大编队机群协同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杀伤。6月3日,江防军完全恢复战前态势,第33集团军第74军、第29集团军亦先后克复暖水街、王家场、新安,进至公安附近。7日,宜都被围日军在飞机掩护下,施放毒气。经过激烈战斗,付出重大伤亡后突出重围,师团长赤鹿理中将亦告失踪。8日,守军收复宜都,9日克枝江,17日克班竹垱等地。日军退守华容、石首、藕池口、弥陀市一线,恢复战前态势。是役,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3510余人。

    【常德大会战】

    为牵制国军对云南的反攻,1943年11-12月,日军纠集7个师团约9万人进攻常德。常德是第6战区和第9战区的结合部。中国第74军57师苦战16昼夜,几乎以全军覆没的代价为中国军队形成对敌的反包围赢得了主动。

    一、会战背景。

    鄂西会战后,国际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欧洲战场上,苏军正在全线发起反攻,已推至斯摩棱斯克和第聂伯河一带;美英联军在突尼斯击败德意联军,在西西里登陆后,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意国继之投降;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新乔治亚岛登陆后,正在新几内亚等地进击日军。日军不仅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其海军及航空兵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日军大本营“从战争全局要求出发,不允许其驻中国派遣军进行任何进攻作战”。所以日军第11军在鄂西会战结束后的4个月内,没有向周边的第5、6、9战区进攻;而这3个战区的部队也没有对日军进攻,双方形成相峙。国民政府为了与盟军协同打通中印公路,先后从第6、9战区陆续抽调7个军,转用于云南及印度,准备反攻缅甸。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不再向印、滇转用,以策应其南方军的作战,再次组织进攻常德。

    常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川贵的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汉失守后,这里成为重庆大后方的物资唯一补给线。日军决心歼灭国民党守军力量,摧毁第6战区根据地,夺取洞庭湖粮仓,达到以战养战和巩固中国占领区的目的;并钳制中国兵力,迫使集结于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回师救援,以阻止或推迟东南亚盟军的联合反攻。

    二、战前态势。

    日军情势。日军驻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一向主张“必须割断重庆同英、美的关系”,认为除了付诸武力,别无其他方法。他曾向大本营建议在1943年末或1944年春进攻四川。大本营虽然承认进攻四川意义重大,但由于东南方面的战局日趋不利,而中国华北方面的治安形势也极严峻,兵力不敷应用;而限于国力,组建新的部队更为困难,因而拒绝了畑俊六的建议,要求驻中国派遣军把本年后半期的作战重点,放在加强占领区的稳定方面。日驻中国派遣军总部根据大本营的指示精神,围绕战争全局形势,面对缅甸方面盟军的反攻、中国军队的策应和美国驻华空军的加强,并针对派遣军自给情况、华北八路军的状况,于8月28日制订作战指导大纲:努力确保、平定现有占领地区,特别是在华北方面,本年秋季以第11、13军主力分别进行常德作战和广德作战;来年春季,华北方面军及第11军进行打通京汉线。日军第11军按照总部的命令,拟订了进攻常德的作战计划,于10月6日召集各参战部队的参谋长进行图上作业。计划将整个会战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首先以一部歼灭安乡附近之国军,以主力消灭王家厂周边地区之国军,继而攻占常德,同时追索该方面集结反攻之国军,予以歼灭。

    国军情势。鄂西会战后第6战区共有第33集团军、26集团军、江防军、10集团军、29集团军,计12个军、35个步兵师,防守着由监利附近至石牌,再折向汉水的V字形防线,正面长达270千米,兵力相当薄弱。由于鄂西会战未能收复石首、华容等地,所以不但使日军仍然占领着良好的西进桥头阵地,而且使防守长江南岸的第29、10集团军失去了长江天险之利,只能利用沿松滋河以东、由南向北流向的九都大河、太平运河、松滋河等河汊障碍,建立第一线防地。战区长官部仅掌握驻浏阳的第100军为总预备兵团。虽另有第74军驻于常德、桃源附近,但该军系军事委员会直属部队,暂归第6战区督训。1943年9月间,当面日军的活动突然频繁起来。第6战区判断日军有可能再度发动进攻,遂在鄂西会战前制订的防御计划基础上,重新研究修订。修订后的作战方针是:战区以巩固陪都之目的,配置重点于石牌、庙河两要塞,先以第一线兵团依纵深据点工事,逐次予敌以打击,最后固守常德、石门、渔洋关、资丘、石牌、庙河、兴山、歇马河、南漳各要点,再由第二线兵团之机动,协同第一线兵团转移攻势,击灭进攻之敌;日军如以小部队向中国远征军一方面进行局部攻击时,则主要以第一线兵团击溃之。

    三、会战经过。

    1943年11月1日,日军5个师团兵分三路,全线出击。第39师团与第13师团为左翼,直取第10集团军主力阵地;第68师团居中,准备自两个集团军交界中间穿过,径攻慈利;第3师团则在第29集团军前渡江,希望捕捉王瓒绪集团军的主力;日军主攻常德的奇兵第116师团(岩永汪)则水运渡过洞庭湖,在第29集团军的右翼澧县一带登陆,一面包抄第44军,一面兼程直取常德。日军这个布置有其深意。畑俊六集结了所有华中方面能动用的兵力将近9万人,除了5个师团的2/3外,再加上独立第17旅团、第34、32、58师团的一部,并安排第40师团协攻牵制第9战区,规模远远超过国军的预期。第11军在规划上,希望能一举歼灭国军的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并以两个善打攻城战的主力师团钻隙。第68师团由中境切入,第116师团则籍舟艇在洞庭湖面进行水上机动。

    ---滨湖地区的战斗。11月1日,第10集团军长江南岸第一线前哨部队第98师首当其冲,战况激烈。正面敌军为第3、13、39师团、第68师团的一部分及独立第17旅团。番号之多,颇出重庆军委会与第6战区的预期。抗战时期之前哨战有一特点,即两方一开始接触之兵力皆为团级,此因国军第一线阵地辽阔,必需点点守备,不得不分散兵力;而日军则以师团为战略单位,战场上则以联队乃至大队单独推进,如此一可将进攻兵力张开,使国军难以判明其攻势重点,二则因日军之个别联队战力强韧,综合战力完整,实亦足能担当一面。日军这种做法使其得于作战间实行大规模之透入。第10集团军王敬久总司令接获第一批战报后,判明日军主攻方向如战区之预测,为暖水街、王家畈一带,乃电令所属第79军、66军将主力开往暖水街、王家畈,设置防御主阵地。两军分别以一部迟滞抵抗,余皆顺序退入主阵地。意图以暖水街为中心,阻止日军攻势,以待战区重兵来援。3日,沿江全线转入激战,自右而左,第73军于澧县,第44军于东港,第79军于街河市,都发现日军主力部队。日军规模之大,远出战区预料。孙连仲司令长官在研判湘西军情后,认为敌主力似乎已经表明指向常德,乃于4日晚间,电令从第9战区开来的第74军开往桃源,作为第10集团军之后卫;同时该军已在常德附近构筑工事的第57师立即进入常德占领阵地。但是孙长官对日军主攻方向仍无信心。因为鄂西会战前期,日军也在这个地区大举肆虐,意图造成以此地为主攻地区的假象,最后还是指向石牌;孙长官是陪都大门的巩卫军,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仍然电令江防军吴奇伟总司令固守阵地,慎防来敌。对于战区预备队第26集团军与第33集团军,孙长官迟迟不愿过早调往湘西,仍训令两集团军待命策应江防军作战。

    ---第10集团军过早反攻。11月4日,第一线兵团各部均开始依战区命令,转移主力至主阵地。此时战局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日军第13师团作战参谋樱井中佐被国军击毙。这个参谋随身携带这次攻势之重要命令,以及该师团战后将调往马里亚纳群岛的相关资料。第13师团司令部像炸锅似的一团大乱,侦骑四出,务要将尸体、文件抢回。虽然这批文件无损收回,但国军显然已经从中得到重要情报。5日,孙连仲长官电令调整战区布署,开始调动江防军南下应援。在这5天的战斗中,国军主力己整齐转入主阵地,迫使敌暴露其主力所在。但日军四路大军完全渡过长江,投入战场后,战局因兵力悬殊,立即转入不利态势。7日,第一线兵团两个集团军已在王家畈、暖水街、红庙一线形成一整然防线,以第74军为主的第二线兵团则仍在运动中,抢占后方桃源等要点。日军渡江集结完毕后,以第3、13、39、68师团主力及协攻之第40、58师团部分部队(联队级支队)向国军展开全线进攻,战局立变。第44军于南县、津市一带接敌。日军第39师团兵分多路,第44军被迫展开阵线,点点堵漏;至5日,第44军已展开数十千米,犯下兵家大忌。7日上午,正当第一线的第79军暂6师已因伤亡惨重而撤退,王敬久总司令电令前线各部奋勇逆袭,恢复阵地,均未奏功。战况危急。暂6师在街河市与敌激战4日,然后退入第10集团军主阵地的中枢---暖水街。第79军的第98师与第194师努力抗击当面之敌,第199师则于暖水街侧翼机动邀击日军。第79军已形成以暖水街为核心的防御态势。

    ---第29集团军失利。正当第10集团军全线激战,殊死搏斗之际,第29集团军却正踏入杀阵。日军第3师团渡江,全力进犯;而第116师团亦以一部水面机动,在滨湖区点点突破。第44军多面受敌,当面已无阵线可言。第29集团军在日军调转主攻方向后,转入守势。但因部队原先已与日军纠缠交错,所以在日军骤然加强兵力的进攻下,立遭突破。孙连仲赶紧电令第29集团军暂时放弃滨湖区,撤守石门至澧县间之澧水防线。王缵绪布署集团军向澧水方面转进集结,以第44军驻守澧县及各渡口,第73军主力据守石门。13日,王缵绪以第44军久战疲乏,乃扩张解释孙连仲先前相机撤退的命令,率领其嫡系第44军部撤过澧水。但是非其嫡系的第73军仍坚守石门与敌酣战,局势危急。汪之斌匆匆率部撤到石门后,大吃一惊。这个湘西防务的中枢,居然没有象样的防御工事。军委会电令中的国防工事,只是一条20千米多的散兵壕。而此时第44军逃过澧水,更使石门侧翼依托尽失,成为无险可守的绝境。汪之斌只好抢挖野战工事,背对澧水急忙布防,作无望之斗。以暂5师坚守石门,第77师与第15师则在外围展开阻击野战。日军以两个完整师团集中于石门一隅上,第73军抵挡不住,被日军打得千疮百孔。14日,日军对石门发动总攻,除正面强攻外,以一部经原第44军的原防线越过澧水,抄绝第73军退路,石门右翼被突破,战况危急。此时军委会慌了手脚,军令部次长刘裴反而越过第6战区,电告王缵绪,准许第73军突围。14日晚间,汪之斌率部开始渡过澧水撤出石门,留下暂5师死据石门,掩护全军渡河。此时,日军已经绕攻到石门后方,所以第73军在涉水突围时遭到日军截击,一片混乱,建制全散,两个师均失去掌握,各自夺路突围。汪之斌率军部退往慈利,收容部队。15日黄昏,暂编第5师最后撤出石门,日军已在澧水对岸严阵以待。暂5师在渡河时,立遭围攻,师部被截击,部队大乱。彭士量亲自指挥残部,奋力冲突,在南岩门口被敌机扫射命中,壮烈殉职。暂5师在撤退中伤亡殆尽。石门方面作战失利。原因是日军第11军大胆曝露侧翼,以连续快攻、击破第29集团军,使国军来不及利用这个侧翼;并且突破石门后,又截断了第10集团军与王耀武集团的连系,使这两个主力兵团来不及发生统合战力。

    ---慈利方面的战斗。石门失守后,第29集团军虽竭力抵抗,但日军以第3师团为主力,冲过石门缺口,横渡澧水,直扑第29集团军侧翼。第44军的第150师防线被冲得支离破碎;第161师则被节节击退。为避免被切散,王缵绪轻弃澧水门户,意图自保,但覆巢之下,第44军首当其冲,自食恶果。王泽浚在战线过长、突破口过多的情况下,无从坚持防线,抵挡不住,只好后撤重整。第73军已经脱离主战场,此时奉令急开慈利重整布防。17日,日军打开石门缺口后,大胆突进。在洞庭湖滨待命达半个月之久的攻城奇兵第116师团,以一部由陆路协同第3师团打开出路,确定可以在常德会师之后,立即全师渡过洞庭湖。此时日军横山勇以第39师团牵制第10集团军,第3师团与第13师团为正面攻击主力,加上独17旅团及第58师团一部,齐头并进,直取慈利,第116师团则自湖面侧击第44军右翼。第68师团水运直取汉寿,直接在常德侧翼登陆。此时在整体态势上,国军第一线兵团防线已遭突破,不仅第29集团军全师已经淹没在日军三个主力兵团的洪流之中,第10集团军与逼近慈利的第74军也因侧翼曝露而处境危殆。除了与第10集团军正面胶持的第39师团之外,第116师团也已顺利登陆,随时可以窜入国军腹地。日军只要集中主力,钻隙蹈瑕,要重创已被切散的国军野战军,并非难事。慈利失守后,第13师团马不停蹄向南猛进,久未露脸的第68师团也被证实已从三仙湖越过湖面,在常德东南的汉寿登陆。第10集团军当面的第39师团则显出守势,似乎满足于掩护南路攻击部队的侧翼。第116师团在第3师团攻陷澧县后,立即由澧县渡过澧水,笔直地向常德狂奔。局面豁然开朗。渡过澧水后,日第11军抓紧机会,甩开北面勇猛善战的第10集团军,猛烈攻击第44军,希望在王耀武的第100军与第74军赶到之前越过沅江,一鼓作气拿下常德。此时原订水上机动的第116师团已经完全登陆,3个联队兵分三路,尾追第44军,直指陬县、临澧,穿过这个缺口,就到常德了。横山勇在右翼使用第3师团与第13师团,抵御第74军的进援部队及第44军残部,左翼第68师团则于安乡登船,直趋汉寿,构成常德南面的包围圈。为了及早赶到常德,日军第11军甚至在桃源用上了伞兵。21日傍晚,日军在桃源猛烈轰炸一阵,随后空投近一个中队的伞兵。当地驻防的第44军独立团约300余人没见过这种阵势。日军辅以一个步骑混成的旅团钻隙向桃源突进,独立团势单力薄,不支后逃。于是第3师团主力与第116师团第109联队乃得以排山倒海之势,猛扑主力在陬市的第150师。150师许国璋刚接到集团军转来战区颁布的、不得退过沅江的严令,乃率部死据陬市,寸土必争。但哪能挡得住如狂潮般的第116师团?不到半天便几乎全军覆没。许国璋眼见日军即将突破,急派师属工兵连前往阻击。工兵连不到半小时便死伤殆尽。许国璋亲率450团残部上前冲杀,重伤昏迷;被警卫抬上渡船后送,醒来时见自己已经渡过沅江,部队大部溃散,联络中断,大为震撼,悲愤交集,在担架上痛斥左右误己,身为师长怎么可以丢下部队只身后退?立刻夺过身边卫士佩枪自尽。左右救之不及。王缵绪闻耗,电调第162师副师长赵壁光代理第150师师长,率残部与第161师一道撤过沅江右岸整理。桃源沦陷后,千呼万唤的第100军先头师第19师终于赶到;一到战场立刻投入作战,在黄石巿与第3师团恶战。唐伯寅师长深知自己应援的速度关系全局,驱促部队每日强行军70千米。第19师到达黄石市,已是人困马乏,喘息未定,难敌日军锋锐,激战半日后,撤出黄石市。唐师长这一仗,算是昭告日军,王耀武集团已经开到。第100军的第63师主力此时也正向桃源挺进,部队连日赶路,疲惫不堪。第13师团夺得桃源后,察觉第63师正在逼进中,立即展开攻击。第63师先头部队第189团没料到桃源失守之速,一味急行;在行军中遭日军正面冲击,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展开迎敌,就被冲散,陶绍堂团长仓促迎战,在混战中阵亡。副团长高鸿恩也同时战死。日军挡住第189团后,即不再续进。第189团虽然伤亡不重,但暂时陷入混乱。第100军的解围疾进,来不及抢占桃源与黄石市阵地,只好在外围展开拒敌。21日,第10集团军虽已转向,向石门攻击前进,但遭第39师团拼死抵抗,进展不顺。第29集团军伤亡惨重,不足决战,反而急待整理。此时日军第3、116师团已经开到桃源,第13师团到慈利,第68师团则于22日攻陷汉寿。主攻的四个师团已包围常德,前锋也与常德守军接战。

    ---调集兵力,收复常德。74军57师几乎全军覆没。国军集中第6战区和第9战区的16个军43个师21万人迎战。他们依托阵地节节顽强阻击,迟滞日军进攻。国军主要将领有孙连仲、王敬久、王耀武、余程万、施中诚、胡琏、池峰城、张灵甫。中方以21万兵力抵挡日军16万。中国伤亡6万人,日本伤亡4万人。浴血奋战6天后,中国军队收复常德。常德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大规模的会战之一,也是抗战以来最有意义的胜利之一。

    四、亲历者说。

    1、殉国士兵死了仍和鬼子死死地掐成一团。

    李超是驻防常德的国民党第74军第57师的机枪手,常德会战的亲历者。他说:“大约是11月下旬的一天,我们奉命进入碉堡阵地和散兵壕防御工事阻击敌人。只听班长冲我喊了一声‘打’!机枪喷出火舌,冲在前面的几个鬼子顿时倒下了。鬼子疯狂反扑,我握机枪的手都震麻了,后来觉得手掌黏糊糊的,一看是血---是跳动的枪身把我的手掌震裂了。24日晨6时,日军向刘家桥进发。一营副营长李少轩带一个班,前去增援守军。弹药耗尽后,大家与日军展开了白刃战。李少轩在肉搏中与敌同归于尽,全班只有3人生还。我们后撤时看到那些殉国士兵,死了仍和鬼子死死地掐成一团。28日中午,一股日寇从马木桥方向攻入常德城。我们在大街小巷和鬼子拼开了刺刀。师部除师长留下负责指挥和联络,其他40多人全部与敌肉搏。这次战斗,我们杀死了100多个日军。”

    2、月光下,鬼子白晃晃的刺刀近在眼前。

    刘志青在74军51师152团迫击炮连任观测员。他说:“当时我们在阵地坚守了7天7夜,与敌人反复展开拉锯战,鬼子就是没能攻上来。在经历多日反复的拉锯战后,大家都非常疲惫。一天拂晓,人困马乏,大家都在阵地上睡着了。我突然听到前面20米处有一阵‘呼、呼’的声音。抬头一看,月光下,一片白晃晃的刺刀近在眼前。一群鬼子弓着腰正悄悄向我们阵地摸过来。我想完了,因为我们在二线,敌人肯定已经突破第一道防线了。我便抓起身旁的手榴弹,向敌群连续扔出了好几颗,10多名鬼子被炸死。爆炸声惊醒了沉睡中的步兵,他们一跃而起,与敌展开激战。山上山下立刻枪声大作。那时炮兵失去了战斗力,只能拆炮后退到二线。但由于发现敌人太晚了,炮身被日军抢走。第二营奋勇冲锋,日军很快被击溃。我们追过3个山头才发现第二班的炮身。从我们进入阵地到常德会战结束,鬼子也未能攻下我们的阵地!”

    3、我们用竹标枪连续刺死12个鬼子。

    顾华江,国民党军74军57师170团卫生员。他说:“11月18日晨,常德临灃县郊的河滩打响了第一枪。师长发出命令,誓与阵地同存亡。当时,我和几个勤务小兵被抽调出来,集中到卫生队学看护。战斗开始后,不断有伤员送来。28日,日军向北门阵地发射了两枚窒息性毒气弹。防守阵地的两个排官兵窒息而死。第二天上午,1架飞机在常德上空盘旋了两周后,向我们包扎所投下一大包东西。我们以为是炸弹,但久不爆炸,冒险打开,大伙儿一看都乐了,原来是4大包子弹。真是雪中送炭。师长开玩笑说:这可比十万大洋都重要啊!29日开始,全城转入激烈的巷道战。我170团坚守上下南门,弟兄们整整一天都没来得及吃饭。我上去给他们送水,有一个兄弟还没喝完水,看见敌人往上冲,他手里没有枪,只有手榴弹。等敌人离我们约20米左右时,他拉断两根导火线,冲上去,与四五个鬼子同归于尽。12月1日,我军终因力量悬殊,防区越来越小。从那天起,我们白天护理伤兵,晚上防守城垛。当时手无寸铁,大家灵机一动,拆出担架竹竿,将一头削尖,制成竹标枪。一天深夜,发现敌人顺着3架云梯爬城,我们几个人守在城垛上,来一个就用竹标枪刺一个。鬼子们哇哇地跌落下去,大多摔死。结果我们连续刺死了12个鬼子。”

    ***抗战小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德国利用闪电战入侵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1940年5月10日,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1941年9月30日,德国向苏联首都莫斯科发动闪电战,妄图在冬季到来之前攻占莫斯科。12月6日,苏联红军从莫斯科城郊开始反攻,到次年4月下旬击溃德军50多个师,击毙击伤德军80多万人,将敌军击退150-400千米,解除了对莫斯科的威胁,夺回了60多座城市。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5月9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8月6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法西斯必败!人民必胜!

    第四章  争援抗日

    第一节  印缅通道

    缅北滇西战.胡康河战役.瓦鲁斑战役.孟拱河战役.密支那战役.松山地堡战.
    腾冲攻坚战.龙陵攻坚战.豫中大会战.长衡大会战.桂柳大会战.雪峰山战役.

    【缅北滇西战】

    缅北滇西战,包括中国驻印军在缅北的胡康河战役、瓦鲁斑战役、孟拱河战役、密支那战役,也包括滇西远征军在云南的松山地堡战、腾冲攻坚战、龙陵攻坚战,统称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在美、英盟军的协同下,于缅甸北部、云南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性战役。中国、美国、英国等盟军26万人抗击日军18师团、56师团。卫立煌、史迪威领兵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交通线,贯通了中印公路和中缅公路,保证了国际物资源源不断运来中国,支撑中国的抗日战争。

    在国外,1942年7月15日,新38师由英帕尔开往蓝姆伽。8月初,从缅北野人山脱险、进入印度的第5军新22师和军直属部队,也来到了蓝姆伽。根据中美协议,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为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重庆国民政府还利用“驼峰空运”的飞机回航的机会,每天从国内空运几百名士兵到印度,补充兵源。年底,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蒋介石将罗卓英调回国内,派第8军军长郑洞国接替罗卓英的职务;同时决定在驻印军指挥部下设新编第1军建制,下辖新38师、新22师。郑洞国任军长,孙立人为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廖耀湘为新22师师长。3月中旬,郑洞国率军部人员来到蓝姆伽,正式成立新1军。期间,新编30师兵员陆陆续续空运到印度,编入新1军序列。1944年上半年,第14师与第50师的兵员也空运到了印度。中国驻印军在蓝姆伽换了美式装备。有美国的军事援助和充足的粮食,军事训练十分扎实。这一年,他们练就了丛林生存的过硬本领,加上大批知识青年响应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踊跃参军,士兵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两点使得驻印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

    在国内,1942年6月怒江防线稳定后,国民政府积极训练军队,准备反攻缅甸。1943年2月1日,蒋介石任命陈诚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28日,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从重庆飞到楚雄就任。8月,远征军5个军的编练和装备基本完成。后调来的第54军也在11月完成改编。其中,第11集团军下辖第2、6、71军和第200师。第20集团军辖第53、54军共4个师。另外第8军和第93师直属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

    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即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0月下旬,雨季停止,在列多的新22师和新38师主力,乘车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血战中,新38师于12月29日攻克于邦。随后在新38师的配合下,新22师于1944年3月5日攻克孟关。后来两师合作,攻下瓦鲁班。配属于新1军的战车第1营与新22师66团所属步兵营,在3月3日的瓦鲁班战役中,迂回奔袭18师团司令部,缴获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是绝无仅有的。此日被国军明定为装甲兵节,以兹纪念。4月份,新22师、新38师、第30师、第50师与先前以空降奇袭密支那的麦瑞尔突击队,联合围攻,攻克此地。攻克密支那后,部队休整了2个月,并保护密支那机场不受日军收回。此时,第14、50师、新30师借助空运,抵达缅北前线换装训练。中国进入缅甸的部队已达到5个师。为便于指挥,新1军扩编为新1军和新6军两个军。新1军下辖新30师和新38师,军长孙立人。新6军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军长廖耀湘。郑洞国升任驻印军副总指挥。10月16日,新1军与新6军开始向八莫发起进攻。然而12月初,日军“一号作战”的攻势推进至独山。贵阳告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新6军回国保卫大西南。新6军主力于12月1日奉命停止前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空运至云南沾益,以保卫重庆。留下第50师与新1军作战,归新1军指挥,后来正式编入新1军。15日新1军攻克了八莫。

    驻印军反攻初具成果后,国内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反攻开始。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团军于雨季强渡怒江,6月底血战至腾冲附近。经过3个月的战斗,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6月1日渡江,新28师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日军工事齐全,并占有地利,该师五攻未克,损失惨重。7月1日,攻坚行动改由第8军接手。该军以3个师轮换进攻,连续9次,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远征军经过血战,11月3日攻克龙陵,20日攻克芒市,12月1日攻克遮放,1945年1月19日克复畹町。22日中午,第53军116师与新1军一部,在木遮相会,旋以钳形攻势向芒友推进。

    1945年1月15日,新1军攻克南坎,继续前进;27日在畹町附近的芒友,与云南西进的中国远征军会师。28日中印公路通车典礼在畹町城举行。会师后,滇西远征军回国,新1军与第50师南下。新1军先后拿下了新维、腊戌,第50师先后攻克了南渡、西保、南燕、皎麦等市镇。新50师自从1944年渡过伊洛瓦底江以来,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挺进600千米,毙伤日军3500余人。3月30日,中国远征军攻克乔梅,与英军胜利会师。随后中国驻印军凯旋回国。至此,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第二次入缅作战,中国驻印军伤亡1.8万余人,歼灭日军4.8万余人,收复缅甸土地约13万平方千米。滇西中国远征军伤亡67403人,歼灭日军21057人,解放滇西全部土地约3.8万平方千米。中国远征军完成了中国西南战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胡康河战役】

    胡康河战役,是缅北滇西战役之一。1943年10月,为配合中国战场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中国驻印军制定了一个反攻缅北的作战计划,代号为“安纳吉姆”,以保障开辟中印公路(中国昆明-印度利多)和敷设输油管。计划从印缅边境小镇利多出发,跨过印缅边境,首先占领新平洋等塔奈河以东地区,建立进攻的出发阵地和后勤的供应基地,然后翻越野人山,以强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战术,突破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夺占缅北要地密支那,最终连通云南境内的滇缅公路。结果,中国驻印军获胜。

    地理概况。缅甸北部有条南北走向的那加山脉将印度、缅甸两国分隔在南亚东西两地。紧靠印度的那加山脉东麓---缅甸一侧是胡康河谷。胡康河谷,缅语为“魔鬼居住的地方”,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日本称为“富昆溪”,中国典籍称为“野人山”。境内的大龙、塔奈、大宛、大洛四条大河和无数溪流,纵横交错,流经其间,奔腾咆哮,流速甚急。该地属热带雨林气候,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地面泥泞湿热,瘴气弥漫,毒虫孳生,人烟稀少。一年只有雨、旱两季。雨季时山洪暴发,平原低地尽成泽国;旱季时河水较浅,有些河段可以徒涉。河谷两岸都是群山峻岭,山势陡峭,悬崖绝壁,难以攀登。新平洋盆地靠近印度的阿萨姆邦,面积1540平方千米。大龙河由西北向东南,大洛河从南向北,在新平洋东南的于邦地区交汇,注入塔奈河。从新平洋向北再折向西北,只有一条蜿蜒于那加山脉的峭壁悬崖之间的羊肠小道可以通往印度的利多。从新平洋西南向南经于邦、大白加,有一条可以通牛车的土路抵达孟关。由孟关再向南穿越坚布山隘口,即可进入孟拱河谷。

    战役背景。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企图在第5飞行师协同下,以第18、56师团防守缅北和滇西;另以3个师团攻占印度因帕尔,控制阿萨姆邦,切断盟军向缅北进攻的交通线,以图打破盟军反攻。担任主攻任务的是中国驻印军新1军,下辖孙立人指挥的新38师和廖耀湘指挥的新22师,兵力近3.5万人。配属英军温盖特部队、第36师各一部和第5307部队,还有第10航空队一部。当面之敌是田中新一指挥的日第18师团,下辖第114、55、56联队,共有兵力3.2万人。该师团是日军的一支王牌部队,以凶顽闻名,参加过进攻上海南京的作战,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1938年,它又南下在广东大鹏湾登陆,攻占广州。1939年在广西钦州登陆,投入进攻南宁的作战。1940年,它被调往南洋地区,专门进行丛林作战的特别训练。1941年占越南、进泰国、横扫马来亚;翌年2月,在新加坡创造了以3万多人迫使8.5万英军缴枪投降的奇迹,随后又投入缅甸作战。长期的热带丛林作战经验,使其获得了“丛林作战之王”称号。原师团长牟四口廉已升任缅甸方面军第15军司令官,现任师团长田中新一曾任日军大本营作战部部长,是个诡计多端、老谋深算的指挥官。

    战役经过。1943年10月24日,新38师第112团开始攻击前进。29日即占新平洋,进入胡康河谷。胡康河谷战役,在拉家苏、于邦、临干一线展开。日军第18师团发现中国军队入缅后,立即调整部署,以114联队守密支那,以第55联队、第56联队向前线增援,师团指挥部亦向前开进。而中国军队方面因史迪威的参谋长波特纳研判日军兵力有误,以为还是如野人山一般的小股日军,故只有112团一个团的兵力,没有重炮,连团属迫击炮连,亦未被允前往。11月22日,日军集中55联队主力在中路于邦,反将112团包围。此后一个多月,112团靠砍巴蕉树藤取水和美国运输机的空中补给,与整整1个联队的日军对恃50日。日军第55联队伤亡近千人。占尽兵力、火力优势的日军,竟始终未能攻克2个营的中国军阵地。
    112团发现当面日军兵力后,即报孙立人。孙立人即欲率兵增援,波特纳不同意,认为补给困难,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孙立人同史迪威同飞战场上空观察。史迪威同意了孙立人的意见。孙立人率师主力增援,急行军20多日,穿过野人山,赶到胡康河谷114团第1、2营阵地。12月24日上午9时,新38师向于邦发起全线进攻。炮兵部队进行了1个小时的炮火急袭后,向日军发起了攻击。29日,经过6天激战,新38师全部夺占了于邦的日军阵地,击毙55联队长藤井小五郎大佐以下约1000余人。

    指挥战斗。1944年1月,日军第55、56联队退守胡康河谷达罗-太白加一线。新编第1军兵分两路向南进击。左路为孙立人指挥的新编第38师,从于邦于地区出发,向太白加攻击;右路为廖耀湘指挥的新编第22师,从新平洋出发,向达罗攻击。到了中旬,左路的新38师已夺占日军各外围阵地,开始攻击太白加的前沿。右路的新22师也渡过了塔奈河,进至达罗北面附近的百贼河。28日拂晓,从新平洋起飞的美军飞机开始对达罗日军阵地实施猛烈轰炸。8时左右,新22师战车营的坦克纵队撕裂敌人的防线,然后掩护部队占领敌人的工事和阵地,肃清各个死角。31日,一队坦克冒着敌人炮火,快速冲进了达罗镇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将日军师团参谋长濑尾少将及数十名军官碾成了肉泥。左路新38师也于1944年1月31日,向太白加发起总攻,美军第10航空队出动了30余架飞机,轮番实施空中打击。日军不得不突围后撤。2月1日,新38师占领太白加。达罗-太白加战斗的胜利,使中国驻印军在缅甸境内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向纵深地区进攻的道路。
战役结局。日军第18师团自达罗、太白加一线后撤后,改变防御部署,将第55、56联队成梯次配置,分别占据胡康河谷中心地带的孟关和瓦鲁班地区。两地前后相距约12千米,18师团放开正面,意图引诱中国军队进攻工事坚固、地势险要的师团司令部所在地孟关,而以主力从右翼包抄进攻孟关的中国军队侧背,企图一举歼灭中国驻印军。中国驻印军方面的作战计划是,以完成训练的新22师配属军重炮团和战车营攻击孟关,以新38师112、113团掩护22师左侧背。战斗开始后,新38师即在大比河南岸截住日军的迂回部队,而新22师在孟关苦战一周,伤亡惨重,寸步难进。孙立人得知新22师困境后,果断决定留112团在大比河和日军相持,分出113团迂回抄击孟关背后的日军要点瓦鲁班。113团于3月5日抵达瓦鲁班,将其包围后发起攻击。3月1日,美军第5307部队突击队抵达瓦鲁班东北面地区,随即向日军发起攻击,并占领其侧后南北河渡口。日军发觉后方被截,除留少数部队在孟关正面抵抗外,集中全力向瓦鲁班发起反击。美军第5307部队突击队在已迂回至此的新38师113团支援下,与日军展开激战。被中国军队切断后路的报告,当日传到了孟关,日军军心大乱,新22师乘势发起攻击,战车营一举突破日军防线,3月4日,新22师攻克孟关,继续发展进攻,日军被包围在瓦鲁班周围的狭小地段。3月8日中午,新38师第113团、战车第1营和美军拉加拉哈德突击队向瓦鲁班发起攻击。9日占瓦鲁班,歼日军第18师一部。

    【瓦鲁斑战役】

    瓦鲁斑战役,是缅北滇西战役之一。1944年3月2-9日;中国驻印远征军再度应盟军要求,派远征军反攻缅甸,与日军于缅北地区实施多次决战。瓦鲁班战役重创日军18师团,成功地箝制日军主力于当面,使其他方面英、美友军的作战得以顺利进行。瓦鲁班战役的胜利,不但打乱了日军缅北作战部署,更使驻缅日军陷于战略不利态势,埋下日后全面溃退的败因。瓦鲁班战役在中国抗战史上,在国民党装甲兵建军史上,留下了难忘的光荣史绩。

    地理概述。缅甸东界云南,北界西康,西界印度,南及西南则滨临孟加拉湾与马尔达班湾,纵长约2000千米,横宽约1000千米,海岸线约2000千米,地面海拔介于600至1200米;地势北接高原、南临大海,境内除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下游有盆地平原外,大部为山岳丘陵,全境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缅甸(缅北)多高山峻岭,下缅甸多平原涯地。缅北地区,包括我国云南以西,印缅边界以东,曼德勒以北、雷多以南。地区内高山林立、峰峦叠起,悬崖陡峭、地势险恶,原始森林密布、瘴气凝聚,毒蛇猛兽横行,人烟稀少,物质缺乏,多属未开化之原始地带。地区内除密-腊和密-曼等4条主要铁路、公路外,余为荒野之羊肠小道,大宛河、大奈河支流横贯其间,徒涉困难,交通不便,对大部队运动形成极大影响。1943年1月,盟军联合参谋部考量全盘战略情势后,决定反攻缅甸,要求我驻印军策应盟军作战,协力向缅北取攻势,瓦鲁班战役于是发生。

    战前形势。1943年12月中旬,中国驻印远征军经过整编后,士气大振、战力大增。年初,依据东南亚盟军总指挥部的攻势计划,以新编第1军(辖新编第22师、38师)为主力,再次对盘据缅北地区日军第18师团开始实施反攻,先夺取孟拱、密支那要点,再经八莫向曼德勒前进,最后将日军压迫于曼德勒附近歼灭之。

    1944年2月,远征军历经4个多月苦战,击退当面日军第18师团,分别攻克大白家及大洛等地。日军第18师团退守孟关,企图拒止国军南进;2月18日,为尽速南进,国军除留置一部任大洛及大白家守备外,主力兵分两路,新38师在左,新22师在右,继续向退守孟关之日军第18师团(计步兵7个大队、山野炮2个大队、重炮1个大队、四七战防炮1个大队,其火炮数量约4倍于我)发动攻势。23日,驻印军总指挥部对右纵队新22师下达了作战命令:1.贵师(欠第65团及第66团各1个营)由腰班卡、拉征卡之线,向南攻击孟关。2.贵师第66团1营配属於战车第1营,受指挥官白郎上校指挥。3.战车营超越贵师时,须与师长取得联系,师必须以强行军紧随其后,接防其所攻占之阵地。师长廖耀湘由腰班卡、拉征卡继续向孟关方面攻击的同时,即调整部署:第66团(欠1营)配属1个工兵排,沿公路西侧开路前进,攻略孟关;第64团主力,沿公路向南前进,压迫孟关之敌;第65团(欠1营)配属炮兵及工兵各1个连,自腰班卡向东南开路前进,夺取般尼。各团受命后,随即行动。29日,第66团先头部队前进至唐开以北地区,与日军第55联队之警戒部队发生激战,歼灭日军中尉大川铣夫以下官兵38人后,攻抵芒光西南约3千米之处;第64团亦攻抵芒光以北小河南岸;第65团则通过腰班卡继续向西南攻击前进。3月1日,第64团先头营进抵唐开北侧地区,突遭优势日军围攻而发生激战,双方死伤均重。2日,驻印军指挥部看到新编第22师在孟关北面的突破口已近完成,决定投入战车营于当面,期能一举捕歼日军主力于孟关地区。

    战役经过。3月2日,战车第1营营长赵振宇接到电令:“贵营即配属第66团步1营,由芒光附近经南姆卡、孟关以东地区攻击孟关背后新邦”,立即于怒昆召集车长以上干部下达攻击命令:1.营以击破敌人之目的,于明日05:30,由芒光东侧经南姆卡及南邦河之支流,向太邦附近地区前进,迂回敌之右侧背,以断孟关至瓦鲁班间敌之补给线,并向东席卷,使新编第22师之攻击有利。2.搜索队到达前进目标后,协力与步兵扩张占领区,并妥为警戒,使各连战车就前方集结之行动容易。3.第1连为前卫,明晨由驻地出发,支援步兵排除敌之抵抗,到达太邦,稍为整顿后,即向北继续攻击,歼灭新邦(孟关南侧)附近之敌,尔后仍归回太邦原前方集合地。4.第2连到达太邦后,迅即向北攻击,沿公路歼击新邦之敌,使第1连之战斗整备容易,尔后仍回太邦。5.第3连到达太邦,向东旋回,攻击昆年卡附近之敌,尔后仍回太邦。6.营之行军序列(略)。

    3日晨,战车第1营完成攻击部署后,旋以第1连(配属步兵连)为前卫,在第64团掩护下,急行超越攻击。到达南姆卡西北约1.5千米处,与日军警戒部队遭遇。该连猛烈攻击,歼敌30余人,将敌击溃。随后跟进的战车第2连乘势超越发起攻击,再击溃三马卡之日守军。作战中,第3连兵分三路,分向南姆卡西南之敌攻击。一时间,战车火炮及履带之震撼声响彻云霄,日军为之丧胆,国军士气大振。新编22师所属各团乘势向孟关推进。第66团亦切断孟关通新邦间公路。5日,新编第22师师长廖耀湘见所属各团先后攻抵孟关近郊,已对孟关形成包围,下令向据守孟关的日军全面发动攻击。片刻间,孟关四周枪炮声大作。激战中,新22师64团、65团分别由孟关西侧、北侧突入,与日军展开肉搏战,战斗空前惨烈。未几,日军眼见大势已去,弃守孟关,向南逃逸。远征军围攻孟关期间,驻印军总指挥部截获“日军即将退却瓦鲁班地区”之情报,为捕捉残敌,故在攻克孟关后,下令战车第1营任迂回追击部队,协同新22师(任正面追击部队:编组三路纵队第65团为右纵队、第64团为左纵队、第66团为中央纵队)分沿孟关、般尼、宁库卡、昆年卡向瓦鲁班败退之日军发起追击;新38师113团则向瓦鲁班东侧及泰诺追击,以断敌退路。

    7日15:00,战车第1营追抵昆年卡公路附近,拦截了日军第18师团撤退中的辎重部队,卤获了大批枪炮弹药及粮食(可供全师3日之食用);随后与追抵昆年卡的新22师64团会合。赵振宇营长与李平团长立即召集连长、战车长以上干部,达成步战协定:a.以步兵第1连先行渡河,开设渡河点,掩护战车渡河之安全。b.步兵请求战车制订目标之信号,以曳光弹指示之。c.步兵须紧随战车攻击前进,防敌攀登战车,并须迅速固守战车所得战果。d.战车应逐段跃进,并以猛烈火力,在100码短距离内,消灭公路两侧之敌。

    8日15:05,步兵即刻协同工兵,在昆年卡东侧密林中完成南比河渡河点的开设,并开始掩护战车营的渡河行动。战车营渡河后,即超越步兵向目标追击前进。16:10时,战车营在追击途中,先头连一度在密林中遭受日军战防炮之伏击而前进受阻,该连在摧毁日军战防炮之后,全营加速向目标前进。为及早抵达目标,发挥奇袭效果,赵营长决定改行捷径,脱离公路,没入森林。及至终昏,当战1营在穿越重重原始森林、追抵瓦鲁班西北约2千米附近林中时,忽然发现日第18师团指挥所及一群服装整齐之日军官兵从中窜出仓皇应战。战车营立即发动攻击,除摧毁指挥所设施,歼灭所在大部日军外(仅师团长中永太郎率少数日军逃窜),同时占领该区及其附近要点。战车营本欲乘胜追击,然时已夜暗(当时战车无夜战能力),且日军已于瓦鲁班地区构筑工事,实施防御。战车第1营遂将既得战果交付随后而至的步66团1营接替,全营转入整补,准备翌日再兴攻击。

    9日晨,战车1营再协同陆续抵达之友军(新22师主力及新38师一部)向据守瓦鲁班之日军第18师团残部发起攻击。战斗中,战车营再度发挥战车强大火力、机动力及震撼力,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反覆蹂躏战场,造成日军第18师团守军大量伤亡,同时亦冲跨了该师团所编组之防御体系。未几,瓦鲁班为盟军所攻占,少数残存日军向孟拱河谷狼狈而逃。
战役结果。是役,战车营所获战果,除拦截撤退中的日军辎重部队,卤获了大批枪炮弹药及可供全师3日食用之粮食外,尚摧毁日军第18师团指挥所、卤获师团关防1枚、完整装甲车2辆、大小车辆各1部,击毙日军第18师团作战科长石川中佐、经理部长木村大佐、第55联队长山崎大佐及第7中队长原良大尉等官兵450余人。战果之辉煌,为抗日战争所罕见。

    【孟拱河战役】

    孟拱河谷战役,是缅北滇西战役之一。1944年3月14日,中国驻印军乘胜攻击孟拱河谷。孟拱河谷从西向东是卡盟(加迈)、孟拱、密支那三大要点。史迪威的作战计划是以新38师和新22师攻击卡盟,将日军主力吸引到孟拱以西,再从空中突袭日军后方的密支那,中、美、英等盟军对日军作战。4月10日--6月25日,史迪威、孙立人指挥新22、38师,日军第18师团田中新一,相田俊二;结果,反法西斯同盟国获胜。

    地理概况。孟拱河谷是坚布山南端隘口至孟拱间的一段谷地,南北长112千米,东西宽10-20千米。谷地南高北低,江流其间,河谷两侧大都是330米以上的峭壁,壁立千尺,陡峭难登。雨季山洪暴发,平地一片汪洋。孟拱河及其支流水流湍急,不但无法徒涉,也难以架桥,舟渡也不易进行。由胡康河谷出坚布山口后, 有一条可行驶汽车的公路直达孟拱,出孟拱河谷即是密支那。孟拱有铁路通往密支那和曼德勒。

    战役背景。日军占领缅北地区后,中国通往印度的陆上交通线被切断。为支援中国战场的作战,共同打击日本侵略军,中、美飞行员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了飞越喜马拉雅山的空中航道---驼峰航线。但飞机运载能力有限,运输量并不能解决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消耗和更新需要。唯一办法是尽快开辟一条直接通往中国的陆上交通线。于是德黑兰会议后,中、美、英三方磋商确定,由中国驻印军在美、英军队协同下,再次入缅作战;在收复缅北地区的同时,修筑一条由印度阿萨姆邦铁路终点站列多,经缅北的新平洋、马科、拉瓦、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到中国云南畹町的印缅公路,并使它和中缅公路连接成一条直通中国西南腹地昆明、重庆的战略公路;还要在筑路的同时,敷设一条输油管道。盟军东南亚战区统帅部总司令蒙巴顿起草了一份缅北反攻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1.英印第15军团于1944年1月15日在英属印度吉大港集结,掩护吉大港及加尔各答市安全。2.英印第4军团(辖英印军3个师)在印度英帕尔地区集结,组成远程突击队及空降兵部队,袭击缅甸中部地区,支援和配合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于3月15日攻占孟拱、密支那,4月占领八莫。中国远征军则于3月中旬攻占腾冲、龙陵,4月向八莫、腊戍发动进攻,预定4月期间中、英军抵达腊戍、八莫、卡萨一线。3.美军突击队预定于4月在卡萨南侧滑翔降落3000余人,向腊戍、苗谋地区发动进攻,协同中国军作战。孟拱河谷战役,即是该计划的第三个组成部分。

    战役过程。中国驻印军首先要打开孟拱河谷的大门,即长20英里的布杰班山天险。新22师从正面佯攻,新38师113团从左翼翻越险峻的库芒山脉,迂回抄向布杰班山后路。112团1营则在113团更外侧施行更深远的迂回。新38师此前多次以侧翼迂回赢得胜利。日军田中新一认为库芒山脉奇险无比,中国军队无论如何无法翻越。113团以无比坚韧的毅力,历14天终于迂回成功;28日占拉班,切断日军退路;29日和新22师两面夹击,只用一天就占领了布杰班山天险,歼日军近6000人。4月初,中国驻印军向孟拱河谷两路两并进,新22师配属坦克营由拉班地区向加迈攻进。月底,新22师进至英开塘,遭日军第18师一部顽抗,战至5月4日,方突破防御阵地,向加迈突进。新38师沿塔奈河南进,向瓦兰地区进攻;下旬,击溃第18师主力和56师一部,攻占瓦兰地区各据点。随后,新38师114团向孟拱进攻,另2个团向加迈迂回。日军见中国驻印军势不可挡,即飞调原防守密支那的114联队主力和56师团146联队一部,增援加迈刚补充完的55、56联队。史迪威即以新30师88团和新50师150团,配合美军梅利尔特种团长程偷袭密支那。5月17日,150团突袭攻占密支那机场,盟军立刻从空中运补重武器、粮弹和增援部队新30师89团。19日,盟军向密支那发起攻击。然盟军过于谨慎,投入过多兵力警戒掩护,攻击兵力过少,只有150团1个团,无力攻克密支那。以后日军援兵源源赶到,盟军虽空运增兵,但战机已失,突袭变成了强攻。密支那奇袭未能达成作战目标,对战局影响甚大。5月底即将开始连绵数月的雨季,其间空运甚为困难。而密支那1万多盟军补给全靠空运,非常危险,急需正面中国军攻取加迈和孟拱,以打通到密支那的地面路线。孙立人决心再用迂回敌后战术。

    21日,112团奉孙立人命令背负4天干粮和1个基数弹药,插向卡盟背后的西通。112团隐蔽地穿越日军多层警戒线,25日赶到南高江东岸。南高江原本水流甚缓,但连日大雨后,江面宽千米,水流湍急。112团以急造器材连夜偷渡,26日凌晨突然攻击西通。日军惊惶失措,以为是伞兵天降。27日,112团已经完全肃清西通和周围地区的日军第12辎重联队、炮兵第21大队1中队,和警备队共两个中队,击毙日军900余人,缴获155重炮4门,满载械弹汽车75台,骡马500余匹,粮弹仓库15座。28日,112团继续向南北两面发展,攻占加迈东北支遵,击毙日军200余人,占领粮弹仓库20多座。日军在孟拱河谷的粮弹辎重大部份落入112团手中。为挽救危局,29日,日军以第18师团114联队从加迈方向,第2师团4联队和第53师团151联队从孟拱方向,配以重炮战车南北夹击112团。

    112团两面作战,寸步不让,一直坚持到6月14日,113团从加迈方向攻到。南面日军也退保孟拱。是役共击毙日军2700人,日军3个新锐联队全被打残。112团迂回西通,切断加迈日军18师团后路后,孙立人抓住战机,以113团向加迈猛进。加迈日军18师团各部因后路被112团切断,粮弹俱绝,虽欲死守亦无可能。113团于6月9日攻克加迈。在113团攻击加迈的同时,114团向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沿路冲垮日军阻击,于20日肃清孟拱外围要点。21日,原从孟拱往援密支那的53炮兵联队回援孟拱,在城郊被114团伏击击溃,联队长高见量太郎被击毙。22日,114团在大雨中发起对孟拱的攻击,官兵在没过大腿的泥水中奋勇向前。孟拱日军18师团、53师团、2师团都成了新38师的手下败将,全无战意。25日,114团攻克筑有坚固工事的孟拱,田中新一从地道狼狈逃走。

    战役结果。至此,盟军已歼灭孟拱河谷日军主力,密支那城外的盟军亦无须再两面作战,更不需要全部依赖空运补充了。仅剩的密支那尚待攻克。日军从卡萨以53师团128联队和补充完的53炮兵联队向密支那增援,却被密支那以南113团和114团伏击。激战3天,日军大部被歼。从此密支那日军再无援可期。盟军在孟拱河谷战役中歼灭日军18师团全部,53、2、56师团各一部,共击毙日军1.2万余人。孟拱河战役结束后,中国驻印军乘雨季进行休整。新1军扩编成两个军。孙立人新1军下辖李鸿新38师、唐守治新30师。廖耀湘新6军下辖李涛新22师、潘裕昆新50师、龙天武新14师。日本为解救50万缅甸方面军的危局,于6月在中国战场发动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中国军队精锐大部用于缅甸战场。新6军新22师和新14师空运回国增援,新50师留缅编入新1军。

    战役影响。孟拱河谷一战,仅中国驻印军就击毙日军6800余人、俘虏180余人。但史迪威和蒋介石却因此役彻底闹翻。双方因中印缅战区的各种问题,观点不一而势同水火。其中特别刺激蒋介石的有两点:一是史迪威欲以美械装备八路军,二是史迪威要亲自指挥中国军队特别是远征军。史迪威以远征军7个半全美械军的压倒优势的兵力,从5月起向西攻击日军56师团腾冲、龙陵一线,付出惨重伤亡;历时4个月仍不能得手,反而频频出现险情。从印度向东攻击的孙立人、廖耀湘仅一个军兵力的中国驻印军则将日军18师团全部和53、2、56师团各一部歼灭,打通了滇缅公路的三分之二。蒋介石觉得史迪威简直是个白痴,再不愿把手中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中美合作大局,将史迪威调回美国。

    【密支那战役】

    密支那战役,是缅北滇西战役之一。1944年5-8月,密支那战役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以毁灭性的打击。两条被阻断的运输线---中印公路、滇缅公路的连通,指日可待。

    孟拱河谷地势险要,南北走向的南高江将河谷劈为两半。谷内的加迈和孟拱两大重镇隔江对峙,攻守相望,互为犄角。史迪威与中国将领们商讨后,作出了一项大胆的部署:以新22师向加迈攻击前进;新38师沿加迈左侧向孟拱迂回;另以美军突击队和刚刚赶到前线的新30师88团、第50师150团,绕道北侧的崇山峻岭,插向敌后的战略要点---密支那。将日军在密支那、孟拱、加迈一线分割包围,予以歼灭。

    4月24日,新22师和新38师向各自目标攻击前进。28日,由胡康河谷的大克里向密支那秘密进发。5月14日,史迪威终于收到了中美联合突击队发出的信号,他们距密支那还有48小时的路程。两天后,这支部队隐蔽地接近了密支那外围。密支那为缅北重镇,交通便利,地势险要。3月上旬日军第18师团在得到第56师团一部增援后,以1个联队主力守卫密支那,以另一部在瑞里、雷邦对孟拱方向警戒。

    5月17日清晨,美军出动大批飞机对密支那进行了长时间的轰炸。上午10点,中美联合突击队向密支那以西约1千米的飞机场发动猛攻。日军对突如其来的中美部队茫然失措,仓皇抵抗。中美联军经过4小时的战斗,完全肃清了机场上的敌人,向指挥部发出信号。下午,满载着武器、弹药、给养和增援部队的运输机和滑翔机,在密支那机场降落。第二天上午,史迪威带领12名战地记者飞抵密支那。随即,“盟军奇袭、占领密支那”的新闻迅速传向各同盟国。自以为是的英国人曾断言中美部队无法占领密支那。当丘吉尔得知中美军队突然占领密支那机场后,马上责问英东南亚战区司令蒙巴顿“他们是怎样漂亮地在密支那从天而降的,对此你有何解释?”密支那的初步胜利,切断了孟拱、加迈之敌的后勤补给线,大大鼓舞了新22师和新38师对日军的正面进攻。

    5月底,新38师将瓦兰之敌团团包围,主力迅速向孟拱方向急进。6月1日。新22师攻克马兰高地,立即向加迈发展进攻。16日,新22师占领加迈,歼敌大部,日第18师团田中新一率3000残兵,在第53师团主力的接应下仓皇南逃。25日,新38师攻克孟拱,歼敌1600余人。但是,夺取密支那城区的战斗却进行得十分艰苦。由于情报失误,中美联合突击队占领密支那机场后,误以为日本守军仅300余人。指挥官梅里尔准将只派出150团2个营对日军进攻,失去最好的进攻机会。日军急忙调派部队向密支那增援,使该地日军从3000多人迅速增加到5000多人。史迪威连续向密支那空运了第14师的41、42团,新30师的89、90团和第50师的149团。各部队不断向日军发动猛攻。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固抵抗。缅北的雨季影响飞机的降落,运载中国军队的美国滑翔机,常被日军击中,从机舱流出的鲜血染红了机场的树叶和草丛。中国军队只能一寸一寸地向前推进。第150团曾一度攻占密支那火车站,却在日军的反攻中失守。沿着泥泞的道路,中国军队一天的强攻,还不足以将战线前推200米。有时白天夺下的阵地,又被日军晚上从坑道发动的突袭夺回。雨水和洪水使密支那的低地变成沼泽,沼泽变成汪洋。战士大量减员,战斗呈胶着状态。史迪威将军也无可奈何。

    7月以后,孟拱、加迈之敌已被歼灭,密支那成为一座孤城。但是,日军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按照“死守密支那”的命令,依然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中美联军调整部署,以第50师、新30师和美军拉加哈德突击队,从三面围攻密支那。7日,在抗日战争爆发7周年纪念日,身处密支那前线的郑洞国、孙立人向中国军队下达总攻令。借着美军轰炸机和新式火箭炮的掩护,中国军队再度夺下密支那火车站,并与美军一起,形成对市区的三面包围之势。日军阵地遭到毁灭性破坏,战壕里积满了雨水,日本兵浸泡在齐腰深的水中,拼死抵抗。18日,中、美军队转入密支那街区巷战,逐巷、逐屋搜索前进。8月1日攻下密支那市区的7条主要街道,日军被压缩到城北的最后阵地。下午,第50师师长潘裕昆招募“决战敢死队”。官兵纷纷报名,连司令部的传令兵、军械兵、伙夫都要求获得以死报国的机会。深夜,由104人组成的中国敢死队,在当地华侨的带领下,冒雨绕到日军背后。次日凌晨,敢死队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日军腹背受敌,意志终于崩溃,除死伤于阵地的日军外,其他残兵惶恐地逃出战壕,仅4、5百人用竹筏及泅水渡过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方向溃退。日军在密支那的最高指挥官水上源藏被逼到江边的一棵大树下拔枪自杀。

    此役,共击毙日军2000余人,俘70余人。中美联军伤亡及因战生病人员共计6000多名,其中阵亡1244名(美军272名,中国军队972名)。经过80天的艰苦激战,中国驻印军无数士兵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整个亚洲战场、具有战略转折性意义的胜利。密支那的克复,标志着盟军缅北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两条被阻断的运输线---中印公路、滇缅公路的连通,指日可待。危险的“驼峰航线”从此载入史册,空军可以从东南部更安全、更便捷的航线,飞往昆明和重庆;中国西南战略形势根本改观,抗日大后方真正有了稳定感。结束日军对缅甸的占领已屈指可数。其在亚洲大陆的全面进攻,也从此演变成节节防御,最后彻底崩溃。

    整个会战(孟拱河谷与密支那),给日军王牌第18师团等部以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中国远征军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廖耀湘在胜利后,立即至电蒋介石,兴奋地说:“此次敌重武器及军用车辆遗失之巨,人员死伤疾病,转于沟壑者之众,狼狈溃散惨状,有甚于两年前国军野人山之转进。追昔睹今,因此痛雪前耻,官兵大奋。”

    【松山地堡战】

    松山战役,1944年6月4日-9月7日,滇西缅北战役中的一部分,历时95天。中国远征军在云南龙陵县腊勐乡松山打破滇西战役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的序幕。

    战役简介。1944年5月,为打通滇缅公路,20万中国远征军集结滇西,进攻龙陵、腾冲和松山。经过4个月的鏖战,光复腾冲。而和腾冲战役同样以惨烈闻名的,还有松山血战。松山为龙陵县内第一高峰,海拔2690米。它耸立于怒江西岸,尤如一座天然的桥头堡,扼住滇缅公路要冲,镇守怒江打黑渡以北20千米江面,易守难攻,号称东方的直布罗陀。日军1942年占领松山。驻守此地的是第56师团下属拉孟守备队,指挥官金光惠次郎。该守备队配备强大火力,有115重炮群、高射机枪、坦克等,兵力1000多人。主攻松山的是宋希濂第11集团军中战功累累,号称“荣誉一师”的第8军和71军的新编28师。若以兵力论,中国远征军约为日军的30倍,取胜应当万无一失。

    松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腊勐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滇西抗日的主战场,属横断山系高黎贡山山脉,由大小20余个峰峦构成,海拔2200米的主峰顶上,北、东、南三面可俯瞰气势恢弘的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怒江东岸的高山峭壁与西岸的松山对峙,形成惊涛拍岸、飞峰插云的怒江天堑。著名的滇缅公路经惠通桥越过怒江后,在该山的悬崖峭壁间盘旋40余千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滇缅公路的咽喉要塞,被美国军事家称为东方直布罗陀。二战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战役之一---松山战役就在这里进行。其中腊勐乡大垭口村的东、西两侧松山山顶一带,范围约4平方千米。在大小松山、黄土坡、滚龙坡、鹰蹲山等7个高地上,地堡、战壕、弹坑随处可见。松山主阵地有中国远征军的坑道作业及大爆炸坑;还有日军的发电站、抽水站和慰安所。

    战役起因。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余部与日军隔岸对峙。日军在怒江西岸及滇缅公路旁的松山修建了坚固的准要塞式防御工事。中国方面,远征军与陆续赶来的援军整编为滇西远征军,下辖第11、12集团军,共计16万人,并接收了少量美式装备,当中大部分军官亦接受了美军的训练。1944年为了重新打通滇缅公路,驻印军从印度反攻缅甸;为配合驻印军行动,滇西远征军分左右翼渡过怒江占领腾冲、松山、龙陵。松山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的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占据了桥头堡,就占据了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就不通,交通运输就困难;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抗日战争(中)
·下一篇:无
·毛泽东:抗日战争(中)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胜利——我参加徐州会战做群众工作(组图)
·我从广东到延安参加抗日战争的经历——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组图)
·李丹:“历史的脚印·童小鹏抗战时期摄影展”开展
·特稿:“历史的脚印·童小鹏抗战时期摄影展”开展
·《凑趣》七绝三首——为祝贺桦皮诗选出刊十期而作
·《青州抗战专辑——纪念抗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发行
·樊光湘、刘淼、杨金粉:《青州抗战专辑——纪念抗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发行
·特稿:《青州抗战专辑——纪念抗战争胜利70周年》出版发行
·毛泽东:抗日战争(上)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毛泽东:抗日战争(下)
聂晓民:侵华日军反人类罪罪证如山(组图)
特稿:侵华日军反人类罪罪证如山(组图)
侵华日军反人类罪罪证如山(组图)
长征精神红色旅游火炬在班玛县传递
周喜龙: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图)
特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 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图)
周喜龙:白银市景泰县游客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图)
特稿:白银市景泰县游客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图)
《西路军鏖战永昌》连载(九十)(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