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曾采访到一枚“支那事变”的纪念章,到现在还留有很深刻的印象。
那是2010年8月10日,我接到山东省安丘市官庄镇镇政府李兴华秘书的电话,说自己有一枚“支那事变”(日本称“七七事变”为“支那事变”)纪念章,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铁证。第二天,我便带上摄像机等采访设备,直奔李兴华办公地点,亲眼看到了这枚“支那事变”纪念章。
李兴华闲暇时喜欢收藏古钱币和章票证,众多藏品中,他对这枚“支那事变”纪念章最为钟爱。我仔细端详,这枚纪念章呈圆形,红铜质地直径约5.4厘米,重约90克。纪念章正面中间赫然凸铸“支那事变记念、昭和十二年”,正上方是一架俯冲的三菱轰炸机,机翼标有“78”字样与太阳旗图案,正下方是万里长城与华北地图,并标有“北平、天津、保定、沧州、张家口、大同”等6个城市,周边由8枚航弹首尾相接组成八边形花边,最下方的弹头上标有“造币局制”四个小字。 纪念章反面是凸铸的全副武装正在冲锋的日军士兵,身体部位及钢盔、军靴、背包、水壶、“三八大盖”长枪、佩刀等铸造精细,一个中国士兵头戴斗笠、背挎大刀,倒在了日军士兵的脚下。背景是华北壮美的山峰与随风摇曳已抽穗的高粱。纪念章图案均用高浮雕精工雕刻,工艺可以说是相当精良。可见日本军国主义设计者还真动了不少脑筋。
据了解,1937年的日本当局在开始取得侵华战争的胜利后,由日本国家造币局制作了该样式的纪念章,旨在嘉奖“英勇作战”的日本侵华官兵。这枚承载天皇梦想和日本军国主义野心的纪念章,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梦。1945年8月,日本战败后,为消灭这个具有自供状性质的罪证,日本当局又通令收回销毁。但在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中,仍不可避免有极少数此类纪念章流散在中国民间,成为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的一桩铁证。
说起这枚纪念章的来历,李兴华显得很激动。他告诉我,2004年5月,自己在另一乡镇工作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位同事的家中见到了这枚纪念章,他翻来覆去不停端详,爱不释手。且不说它本身质地、做工等方面,单是它的历史意义就十分值得收藏。看到李兴华如获至宝的样子,同事告诉他,自己从地摊上买的时候就不贵,如果他喜欢,二三百元就可以拿走。但当时李兴华的月工资极少,根本买不起,最后只得放弃。时光流逝,但这枚纪念章一直存留在他的脑海里,不能忘怀。一晃6年过去了。直到2010年5月,李兴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当年的那位同事打电话,没想到同事说那枚纪念章还在。李兴华激动万分,立即坐车赶到那位同事家里,花1000元钱买下了这枚纪念章。 在李兴华眼中,这枚纪念章的价值是无价的,并说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卖掉。因为它不仅是一件藏品,更是一段历史,而且还是一个日本侵华的极好的物证。尽管某些别有用心的日本人一直在否认或粉饰当年的侵华战争,但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那段屈辱的历史和民族的伤痛是谁也无法抹去的。它告诫日本要以史为鉴,认真反省;更警示中华儿女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实现强国梦。
当天的采访,我不但将这枚纪念章用摄像机进行了集中拍摄,同时采访了李兴华本人,并对当地的几个村民进行了采访。大家看到这枚纪念章,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暴行无不恨之入骨,心中充满对和平和幸福的渴望。随即采写、
编辑、制作了一篇题为《侵华战争铁证 再现日军暴行》的电视新闻稿件,并陆续在安丘电视台和潍坊电视台新闻节目中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