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尤白先生是众所周知的梨园老人,他撰写并出版的《梨园考论》,廓清了戏曲界和史学界一直迷惑不清的梨园遗址,曹禺先生这样认为:“此举震惊中外,全世界都知道,都说是个大发现”;他倡议建立唐代梨园纪念馆,艺术大师、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常书鸿先生说:“梨园绩业,应建立专馆,以垂不朽”;他首创提出了中华梨园学,发起并建立了全国性的群众艺术团体中华梨园学研究会,曹禺、贺敬之、张庚、郭汉城为名誉会长,李尤白先生为会长……
李先生是一位对日寇恨之入骨的知识分子。
1985年8月15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我在此之前想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我就找到了一本《日本侵华图片史料集》(1983年5月新华通讯社摄影部编、郑震孙主编新华出版社1984年3月第1版)。《日本侵华图片史料集》用大量的、血淋淋的照片,展示了中国悲惨的过去:神州大地曾遍体鳞伤、骨肉同胞曾任人宰割。我们的祖国受尽了屈辱与劫难。《日本侵华图片史料集》共分四大部分:一、日本军国主义;二、日本侵华事件;三、日本侵华暴行;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一日,李先生在我的办公室看到这本图片史料集,他想看看,我就让李先生先看。他因知道我正写论文用此书,所以不几天,也就是8月13日,很快就给我还了,当时我没在,他让同事转交,并附了一封信:
东明贤侄:
郑震孙主编之《日本侵华图片史料集》已交程君。我想购藏一册,传之子孙。你再见到,烦为代买。此乃记载我中华民族八年浴血抗战中奇耻大辱之实录,凡我炎黄裔胄,不可一日而忘也。忘则叛祖逆宗,狗彘不如,丧失人性与血性矣。昨日布颖观罢,深为感动,谓余曰:“难怪你们老一辈人对日本侵略者总是发怒齿切,不共戴天,而今我也能理解了。”
事实上,在李先生给许多人的信中都表达了他对日寇侵略中国恨之入骨。比如给于右任先生之孙于子乔先生信的具日时是这样写的:“1987年7月20日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爆发50周年纪念日后之第13日,此战子孙万代不可忘也。”
李尤白先生是山西河津人,1938年他15岁时日寇侵占河津县,烧杀掠夺,他先考入民族革命第九中学第11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工作。后到养晦学舍求学,1940年拂晓,日寇包围养晦学舍,将李尤白与原文炳等30名学生虏至日本宪兵队,由宪兵队长侯腾践雄和新民学会的奥早建审问学生。身材高大的李尤白被反剪双臂吊在屋梁达5小时,他被放下来后已经是四肢冻僵,不能挪步,十指淤血,疼痛万分。同学原文炳、原文雄举起他的双臂,插入衣袖,又帮他结扣系库,喂水喂饭,同胞呀!泪眼对着泪眼,紧抿着的嘴没说一句话。这一夜,风雪满天,奇耻铭骨,大仇填胸,他吟出了“一自南冠作楚囚,如潮敌忾沸心头”的抗日诗句。1941年7月15日18岁的他告别吕梁和汾河,告别父母和新婚的妻子,穿过了铁丝网,碉堡线,渡过了黄河,从日寇统治下的山西河津故乡到了西安。从此一直在陕西直至去世。同年他开始发表作品,而发表的最先的两篇作品便是《死在东京》和《把算盘放在昭和的供桌上》。1947年,23岁的李尤白出版了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叙事诗《吕梁山的野牡丹》,成为“五四”以来西安最早出版的叙事诗,引起当时文坛的注意。
其实,父辈知识分子都有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