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序曲的高潮。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合唱。同过粗犷、奔放的劳动号子,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斗的图画,象征着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第二乐章《黄河颂》,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曲。表达了诗人对黄河——母亲河的赞美,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宏伟、豪放的激情。歌颂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誓与外敌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个配乐诗朗诵。这个乐章,冼星海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满江红》的音调素材,讲述了民族的灾难,也歌颂了民族的英雄。是诗人进一步对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黄河或者说是中华民族将面临一场劫难。
第四乐章《黄水谣》,是一首叙事性的抒情合唱曲。用歌谣式的三段体写成,音调朴素,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是一个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采用了山西民歌的音调,用民间歌曲中常用的对答形式写成。讲述了全国广大流民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的悲惨遭遇,发出“打回老家去”的呐喊。
第六乐章《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歌曲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痛苦的哀怨及对敌人残暴兽行发出的强烈控诉。表达了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要报仇、要雪耻的强烈愿望,是一个悲惨生命的最后呼喊!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是大合唱的终曲,也是整个合唱的高潮。它是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概括和升华,也像是一个回顾,用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的笔调,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终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必胜信心。
《黄河大合唱》整个作品虽然没有像歌剧那样,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有一个严密的戏剧性构思,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个矛盾冲突就在于开始时的人与自然的冲突,是船夫与险滩、急浪的搏斗,后半部分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冲突。但二者是相呼应的,即通过人与大自然的搏斗,表现出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进而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民族矛盾得以解决作了铺垫。整个作品就在于展示这个矛盾(《黄水谣》)、激化这个矛盾(《黄河怨》)、解决这个矛盾(《保卫黄河》)。这种矛盾的展示、激化、解决正是其戏剧性所在。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近代合唱音乐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中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它创作至今已76年,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岁月磨练, 然而,直到今天,它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为之骄傲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