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最后几年里似乎毫无作为,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节节胜利之时,中国却被日军发起的豫湘桂战役打得丢盔弃甲节节败退,失地千里,连大后方的重庆都有丢失的风险。读罢此书方知世间不是没有英雄而是英雄被某些人或有意或无意的雪藏,那时还是有此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的。一将功成万骨枯,青天白日勋章闪闪发光,背后却是千万将士的浴血奋战,他们得到什么又留下什么呢?
又是一季秋色了,迎着秋水长天,我再一次踏上了滇缅公路。70载的时光,洗去了当年战争的点点滴滴,但我依然可以感受到硝烟的味道,心里很是沉闷。自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以来,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封锁,切断了盟国海上对大陆的一切军事补给,企图把中国大陆变成太平洋战场的后方基地。这期间,云南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了当时唯一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及时沟通了我国西南后方同西方盟国的地面联系。自滇缅公路通车以来,大批华侨机工队及时回国帮忙抢运抗战物资,加大了盟国援华物资的运入量,大大缓解了国内战场物资匮乏的压力。因此,滇缅公路对于当时的中国可以称为“命脉”。
在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了松山脚下,此时,风刮着我的脸颊,雨敲打着我的头发,而我全然不顾。顺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我爬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称为“东方直布罗陀”的松山,这里曾经是当年血肉横飞的反侵略抗日战场,这里曾是掩埋着无数名中华名族英魂的地方。
走在盘山小道,眼前随处可见七十年前激战留下的各种痕迹,战壕纵横交错,坑道如织似网。那是不可一世的日军利用松山天险建成了坚固的工事,满山遍野、堡垒密布,桀骜的日军曾狂言“中国军队不牺牲十万之众,休想攻取松山”。然而,这场战争的结果无情的撕毁了日军狂妄的谎言,谁又能想到3000多名日军都会“玉碎”于此。
跨过一道道残存的战壕,登上了当年曾是一片焦土的主峰——子高地。松山山高地险,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而在当时日军就是利用这一地理条件,在山顶修建了两个主要的暗堡,致使我军伤亡惨重。最后,在其重压之下,我军不得不实行爆破战,终于在我军强烈的地面火力攻击下,将敌寇压入了堡内。这是地动山摇,伴随着轰鸣声,黑烟万丈直冲云天,子高地阵地被震塌了,堡内70多名日军被全歼。
当时,参战的官兵们,虽然对抗战的最终胜利抱有信心,但是看到日军如此疯狂地顽抗,都不敢相信自己能看到胜利那一天的到来。很多人的想法是,拼光自己这一代人,杀死全部日本男人,也许中国才能熬到胜利那一天!
当日,伤痕累累的松山,毅然屹立在怒江西岸,以此显示出中华名族的浩然正气。
今日,这里长满了许多参天的松树。一颗颗松树宛若一个个抗日将士伟岸的身躯,挺立在松山之巅。
明日,“松山处处埋忠骨”,先烈的忠魂与松山同在,与日月共存。
在回来的路上,我心中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怒江又流去了70多年的岁月,松树上松树又是一片枝繁叶茂。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想想当年的泱泱大国为受到弹丸之国的欺凌?日本从明治维新跻身到世界列强,参与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侵占数十倍大于己的中国领土,屠杀中国军民四万万。而战败之后,又能快速在战争废墟中建成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从三十年代的南京大屠杀到八十年代的向中国转让落后的技术设备;从改革教科书事件到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桩桩一件件,莫不是在提醒我们:既要看到日本民族生机勃勃、弘扬进取的民族精神,又要警惕日本民族意识中的一个侧面,即野心、贪婪、疯狂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幽灵的复苏。
旷谈古今,不堪回首。我们在追悼先烈的同时,更应该以史为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拼搏进取。只有这样,才无愧于为祖国繁荣富强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无愧于为反侵略而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加无愧于我们伟大的中华名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