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我是陈光标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20 多年来,标哥(我们公司员工都称陈光标为标哥)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做慈善。到 2023 年上半年,他累计捐款捐物 40 亿元。他的慈善得到了党和政府、社会和群众的赞扬和奖励,他先后获得各种奖状、证书 4000 多本,锦旗、奖杯、绶带上千件,哈达 3 万多条。20 多年来,这些奖状、证书全部堆放在我们办公楼 6 楼的走廊和房间里,没有清理。员工们多次建议标哥,能够修建一个荣誉室或荣誉馆,他都拒绝了。在今年标哥把慈善的重点转向乡村振兴后,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对他所得的荣誉进行了清点整理。越整理,我们越感到标哥是当之无愧的“全国道德模范”,是实实在在用真金白银做慈善做出来的“中国首善”。作为公司员工,我不能让这些奖状、证书常年堆在楼道里,放在仓库里,有责任把它整理出来,作为资料长期保存。
2023 年 3 月 18 日,标哥出全资举办的乡村振兴助农慈善行动——“村村播 家家富”在北京启动。启动仪式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中国报业协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时代文明传播委员会联合主办。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中联部副部长艾平,中国报业协会会长、原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原环保部副部长王玉庆,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韩新民,原中央编办副主任王澜明,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社长曹金龙,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时代文明传播委员会主任谢华平,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启动仪式。新华网、人民网、cctv、中国新闻网、凤凰网等新闻媒体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来自瑞金、井冈山、延安等革命老区和部分省区市的 37 名村长 ( 支部书记 ) 参加了仪式。
启动仪式上,标哥介绍了自己开展“村村播 家家富”助农慈善行动的考虑和打算。他说,党的 20 大召开后,他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报告。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接着,总书记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 :“扶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学习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和指示,标哥决定把过去 20 多年来捐款捐物做慈善,转移到重点参与乡村振兴上,使自己的慈善惠及 5亿多农民。
标哥请教有关部门和专家,自己到农村调研,发现乡村振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产品销售不顺畅,价格扭曲,农民增产不增收。他提出的“村村播 家家富”助农慈善行动,正是聚焦乡村振兴中这一难点,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产地到消费终端的无缝衔接和零距离,开辟农产品销售的直通车,使农民增产又增收。
标哥把慈善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上,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社会需求,符合农民愿望。为了协助标哥慈善重点的这一转移,我特编印了这本册子。这本小册子作为内部资料,回顾了标哥 20 多年做慈善的历程,总结了标哥 20 多年来做慈善的经验,是标哥 20 多年来做慈善的一个小结。3 月 18 日“村村播 家家富”启动仪式后,我又从网上下载了 5 篇文章,一起汇编进去。我希望这本小册子既是标哥 20 多年来做慈善的一个小结,又是他把慈善重点转移到乡村振兴上的一个新的借鉴和推动。
这本小册子编成后,我送标哥过目审定,他说不看了。他讲了五点意见 : 第一,我 20 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做慈善,是出于良心、爱心和善心。这三心是党教育的,父母培养的,社会要求的。慈善是我的终生事业,我会坚定不移地把它做下去,直到离开这个世界。第二,我做慈善,真心实意,实实在在,全部是真金白银。我生性不会造假,也从不造假;我从来不说谎,也不会说谎。你编的这个册子,话不要说得太满,事实和数字务必准确。我们要为历史负责,为社会负责,为良知负责。第三,社会上有人说我是高调做慈善。我对高调可能和别人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要低调,有时候必须高调,只有高调才能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到慈善事业中来。问题不在于高调还是低调,关键是做了没有,做了多少?如果不做或者做的很少,低调有什么用?第四,做慈善的人,要经得起社会的质疑和误解。他们不了解真实情况,站的角度不同,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不能把质疑变成诽谤,把误解变成抹黑,这就不好了。几年来,不少朋友建议我对网上的抹黑进行澄清,追究抹黑者的责任。实在说,我一直把精力放在慈善上,真没有时间去理会那些。我相信,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事实。在事实面前,谣言不攻自破。第五,我从今年起把慈善的重点转到乡村振兴上,这对我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请教专家,到农村调研,与有经验的全国著名头部主播探讨问题。太忙了,我相信,习总书记已经为乡村振兴做了总体规划,中央今年一号文件部署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我做的是惠及全国 5 亿农民的慈善,一定能够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编者:马力千 2023 年 6 月于南京
陈光标的慈善之路
陈光标,1968 年出生于江苏泗洪县一个农民家庭,中共党员。他的祖上是远近闻名的“慈善之家”。在他记事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不断的向他讲述家史,告诉他,我们这个家族祖训就是行善布施,乐于助人。陈光标经常看到爷爷奶奶帮别人家干活,村里谁家有困难就找爷爷奶奶,爷爷奶奶总是万事不辞,热心相助。村里人把他们家叫做“善人之家”。陈光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慈善的种子。陈光标的父母亲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一有空就给他讲祖上的故事,教育他“人生在世,要存善心,做善事。”母亲虽然没有上过学,但“要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这几个字一直挂在她的嘴边。陈光标从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那里逐渐懂得了积德行善,做人做事要讲良心的道理。上小学时,陈光标从课本上知道了雷锋,一下子被雷锋的事迹所吸引,他立志以雷锋为榜样,长大后做一个活雷锋,像雷锋那样一辈子做好事。他一遍一遍的阅读《雷锋日记》,不少句子都能背上来,特别对雷锋“做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印象很深。他把雷锋照片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这就是偶像。他唱的最好的歌曲是《学习雷锋好榜样》。入党后,他受到党的教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毛主席提倡的为人民服务。他认为作为一个党员,一生除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别无它求。家族的遗传基因、父母的言传身教、雷锋的感染激励,特别是党的教育培养,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做慈善的根基。1996 年是他创业摆地摊的第一年,他从年收入的 20 万元中拿出 3 万元,资助了安徽一个白血病患者。1998 年,他一年赚了 60 万,拿出 28 万为家乡修建了乡村公路。他认为钱虽不多,这是他做慈善的开始,他非常高兴。
2003 年开始,陈光标成立了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专注于建筑垃圾处理、废旧回收、循环利用、绿色环保产业。他之所以把绿色环保作为企业重点,目的是想让祖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他的公司员工大部分都是农民工。陈光标把这些农民工视作自己家里人。虽然开始公司盈利不多,但他发给农民工的工资却非常高。他认为做慈善,首先要从自己的员工开始,决不能让自己的公司成为慈善的“灯下黑”。他的公司经常要拆除一些大型建筑,他总是把工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自己经常去现场指挥调度,至今公司没有发生一起因为拆除而导致伤亡的事件。工人有困难,他都及时过问,帮助解决。工人生病了,他联系医院,全额报销医疗费。有一位员工的父亲雨天骑电动车掉到沟里腿部骨折,他马上拿出十万元现金到医院请求医生抓紧救治。工人们都说,黄埔是个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自公司成立之时,陈光标就把公司打造成“温暖之家”、“慈善之家”。
2003 年,我国发生了非典。那时陈光标的公司盈利并不多,他仍然向安徽省医疗机构捐赠了 800 台远红外温度检测仪和 200 万元现金。这是他当时做慈善捐款最多的一次。
2004 年,陈光标的公司经营情况很好,当年盈利 500 万元。他拿出 400 万元为家乡建设了一个农贸市场。那时起,陈光标就给自己立下规矩 : 每年拿出公司利润的百分之六十用于慈善。
2006 年和 2007 年,陈光标向延安、井冈山以及云南、贵州、四川、新疆、西藏、青海等捐款捐物合计达到 1.7 亿元。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发生大地震,陈光标带领 120 名操作手和 60 台大型机械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救出了 131 条生命,他自己从废墟里背、抱、抬 200 多人,救活 14 人。他背着一个个受伤者从废墟里走出时,鲜血染红了他的衣服和头部,他丝毫不顾,跑步往返,救下一个人又钻进倒塌的废墟下面去救另一个人。他带领操作人员连续作业,硬是在乱石堆上抢修出一个停机坪,让直升机由此起飞前往大山深处抢救群众。在汶川地震灾区的那些日子里,他夜以继日,马不停蹄,奔波在汶川、北川、绵竹等地,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睡过一次好觉,有几次身体都虚脱了。陈光标一边参加抗震救灾,一边立马向汶川灾区捐赠上亿元的款物。温家宝总理在地震现场握着他的手,称赞他是“有良知、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就在这一年,陈光标在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主办的年度经济人物大奖中,荣获 CCTV 年度经济人物大奖第一名。在直播现场参加颁奖仪式的群众对陈光标的慈善之举交口称赞。
2010 年玉树地震,陈光标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多年来,陈光标一直关注着我国的贫困地区,玉树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早在 2006 年,陈光标就为玉树建设了 46 所希望小学、买了 3 万套校服、8 千个书包、以及 5000 台电脑。玉树州教育局负责人激动地说,陈光标的捐赠解决了藏区 6200 名学生的入学问题。陈光标还向玉树州捐资 280 万元。陈光标抵达玉树的当天,派人连夜从西宁采购了 23台大型机械。这次救灾,他累计为玉树捐款捐物达 5300 万元。胡锦涛总书记在玉树救灾现场接见了陈光标及其团队,给予表扬和鼓励。
同年,甘肃舟曲发生泥石流,陈光标向灾区捐赠 16台大型机械、2000 台教学电脑,总价值 2300 万元。同年,西南抗旱,他带了 21个打井队,打了 173 口井,捐赠矿泉水 5300 吨,价值人民币 6700万元。
2011 年 1 月 23 日,陈光标在南京江宁区黄埔防灾减灾培训中心举行捐赠仪式,向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以及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甘肃和苏北部分地区捐赠 8700万元人民币现金以及 1.3 万套羽绒服、1000 台电脑、300 台太阳能热水器、7 辆商务车等物资,款物合计达 1.27 亿元。8 月 16 日,陈光标再次向井冈山、泰州黄桥革命老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交通警察支队、安徽大学、南京五老村超市等,捐赠款物包括 2000 万元现金、3800 台电脑,价值总计 3100 万元。9 月 25 日,陈光标在贵州毕节政府广场举办了主题为“一路慈善一路歌”的慈善演唱会,并现场向观众派发 4000头猪、羊,向当地政府捐赠 230 台农用拖拉机。
2013 年 4 月,陈光标向南京市赠送 5000 辆环保自行车,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环保。同年,陈光标为甘肃定西抗震救灾出动大型救灾机械 21 台、救灾车辆 16 台,转送受灾群众 20 批次,清理塌方约 5000 立方,抢修道路约 300 米,并向当地民政局捐助矿泉水500 件、方便面 700 箱、暖茶 1000 箱、棉被 500 床、帐篷 50 顶、夹克 200 件。7 月,陈光标向南京陆军预备役高射炮第一师捐赠 50万元,向南京中医药大学捐赠 50 万元,向少数民族地区捐赠教学电脑 1000 台。12 月,陈光标携百名企业家,第四次赴延安老区送温暖、做善事,带去投资项目。
2014 年 2 月,陈光标来到云南勐海县西定乡章朗村,为 86 个布朗族学生和乡村卫生室捐赠 86 台手提电脑和 1 台 B 超机。8 月,云南昭通鲁甸县发生地震,陈光标从公司派出人员,携带生命探测仪和医疗设备,抵达震中开展救援。救援队在云南采购了 100 吨矿泉水、100 箱卫生用品、50 箱饼干和 500 个手电筒等物资支援灾区。10 月,陈光标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华慈善总会向云南景谷灾区捐赠 1200 万元。
2015 年 4 月 11 日,陈光标将其全资建设的江苏泗洪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光彩幼儿园的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全部移交给当地政府,价值约 7000 万元。
2020 年武汉发生新冠疫情后,陈光标赶赴武汉做志愿者,捐赠了 300 万只优质口罩、1000 台消毒喷雾机和 50 吨消毒液及粮、油约 150 万吨,合计人民币 5000 万元。同年 7 月 25 日,陈光标捐出共计 2000 万元人民币及 30 部依维柯汽车(总价超 3000 万元),支持河北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安徽无为防洪救灾以及陕西旬邑马栏阳坡头希望小学。
2021 年郑州洪水,陈光标向郑州捐款捐物约 1000 万元。
从 1996 年创业到 2023 年上半年,陈光标共为社会捐款、捐物总计约 40 亿元。
陈光标的慈善之举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群众说他是显世的菩萨,活着的雷锋,中国最好的好人,是新时代的慈善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2008 年和 2010 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两次授予他及其公司“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中宣部等六部门评他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民政部连续 7 年把“中华慈善奖”颁给他。民政部授予他“中国首善”荣誉称号。全国总工会向他的公司颁发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近 30 年来,陈光标得到的奖状证书约 4 千件,奖杯、锦旗上千幅,哈达约 3 万条,成为中国近百个市县的荣誉市民。陈光标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去世后将全部财产裸捐给国家,成为“中国裸捐第一人”。
对陈光标为社会和群众捐款捐物,他全家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陈光标父母现在仍在老家种地,非常淳朴。两位老人种了 12亩地,养了猪、鸡。他们还种了各种蔬菜,赶集之日到市场上销售。到现在,母亲每天还给别人缝制加工衣服,每件 15 块钱,一天能挣到 40-50 元,这些钱能够基本保证家庭的开支。两位老人从来没有向陈光标索要过财物。陈光标父母每当看到陈光标向社会和群众捐钱捐物,乐得合不拢嘴,对养了这么好的儿子感到骄傲自豪。有人问陈光标母亲 :“你儿子动不动就捐上千万、上亿元,你还每天挣那几十块钱,你就不劝劝儿子把钱留给你们?”陈光标母亲笑着说:“我挣几十块钱已经够花了,儿子那样做是对的,我和老伴经常劝他继续做慈善,从不阻拦他。儿子做慈善,给我们老俩口增了光,我们也跟着光荣。”陈光标的妻子叫张婷。自与陈光标结婚起,就是陈光标做慈善的帮手和推动者。陈光标每捐一次钱、捐一次物,张婷都要向他祝贺。如果陈光标有一段时间没有捐赠,张婷还会提醒他。陈光标关于死后将全部财产捐给国家的承诺,张婷是从媒体上知道的。她告诉陈光标 :“你承诺的好,我完全支持”。认识张婷的人都说张婷是一位有素养、有爱心、善解人意、性格温柔、行事低调的贤妻良母。张婷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却支持陈光标好好做企业挣钱做慈善。在张婷的教育培养下,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考上了世界名牌大学。人们都说,陈光标这么放心大胆地做慈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就是张婷,陈光标的荣誉也有张婷的一半。
陈光标政治上坚定成熟,他坚决拥护、爱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他认为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总书记有讲话,中央有文件,他都认真学习,反复领会,带头执行。对国家新发布的法律法规,他也仔细阅读,还请了几位法律专家做顾问。他说,我公司的发展、我个人所做的慈善,唯一遵循的就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要求。他经常用自己学习中央精神的体会,为公司员工做讲解。陈光标说,做事情要有指引,指引我和我公司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
从 2023 年开始,陈光标响应习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号召,把慈善重心转到乡村振兴上。他 2023 年从全国挑选了 100 个乡村,开始“村村播 家家富”助农慈善行动试点。“村村播 家家富”助农慈善行动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零距离直接销到消费者手上,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村村播 家家富”经费全部由他自己承担,不收农户和社会一分钱。启动仪式前,他向农村捐赠款物 900 万元。他准备在今年试点的基础上,明年把这一活动推向全国,从而使农业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对陈光标做慈善,多年来媒体一片赞扬。2023 年 3 月 18 日“村村播 家家富”助农慈善行动启动仪式后,媒体上又出现了很多回忆褒扬陈光标 20 多年来持续不断、锲而不舍做慈善的文章,也都对陈光标“村村播 家家富”助农慈善给予赞扬和支持。我们从媒体上 2023 年 3 月以后发表的文章中选了 5 篇,作为陈光标 20 多年来做慈善的总结的补充。
“慈善之家”孕育出“中国首善”——陈光标老家暗访记
陈光标,一个在全中国尽人皆知的名字。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年复一年地做慈善,先后捐款捐物累计 40 亿元。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中央宣传部等六部门授予他“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民政部连续 7 年把“中华慈善奖”颁给他,并授予他“中国首善”荣誉称号。陈光标多次讲,他 20 多年来持续不断、锲而不舍的做慈善,与家族传承、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的慈善源于他那远近闻名的“慈善之家”,源于陈氏家族的遗传基因,源于父辈们的言传身教。为了探索陈光标做慈善之源,我们决定对陈光标老家进行一次暗访。
初夏时节,我们从南京驱车前往陈光标的老家泗洪县联淮村。公路两边泛黄的小麦随风荡漾,一派丰收景象;成行的绿树一闪而过,把农村连成绿色的森林;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幢幢农家小楼,对陈光标做慈善,多年来媒体一片赞扬。2023 年 3 月 18 日“村村播 家家富”助农慈善行动启动仪式后,媒体上又出现了很多回忆褒扬陈光标 20 多年来持续不断、锲而不舍做慈善的文章,也都对陈光标“村村播 家家富”助农慈善给予赞扬和支持。我们从媒体上 2023 年 3 月以后发表的文章中选了 5 篇,作为陈光标 20 多年来做慈善的总结的补充。
标志着农村的变化和农民生活的富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驶,我们的车在联淮村路边停了下来。我们问路边一位老大爷:“陈光标家在哪里?”大爷指着前方说:“往前走 200 米路东便是”。大爷回头告诉我们:“他现在不在家,在南京办公司,家里只有他父母亲”。我们问大爷:“听说陈光标经常给村里做好事。我们这次来想亲眼看看。”大爷放下手中的篮子,说:“他为村里办的事可多了,你们脚下的这条公路是陈光标修的,名字也是他起的,当时花了 28万元”。我们往前一看,这条马路又宽又平,一直伸向远方。大爷用手指着路西的那排二层楼,说:“这是陈光标 2006 年花 400 万为村里盖的农贸市场,现在改成超市。还有路东边那块健身场地,也是陈光标修的”。“他是我们村里的人,在外面赚了大钱,但从来没有忘记回村里办好事”。
我们顺着大爷手指的方向,来到了陈光标家的门口。这是一个高大的门楼,上面嵌着“厚德载物”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人世间社稷上行善积德感人心需几代付出天地中乡陌里吃亏是福树榜样要一代先行落款是陈立胜(陈光标的父亲)
还没进门,这副对联就已告诉我们,我们到“慈善之家”了。路过的一位村民听说我们要去陈光标家,热情地告诉我们,陈光标在南京不在家,这里长年住着他的父母。两位老人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估计现在这个时候还在地里。他们家从不关门,你们可以进门到他们家院子里等待。
我们进到陈光标家院子,院子四面都是房子,中间种着许多花草,玫瑰争奇斗艳,月季吐着芳香。院子的一间房子两边写着一副对联:“道德根于孝悌 清白传之子孙”。我们在院子中间的藤椅上坐下,等待着陈光标父母从地里回来。等了一个多小时,大约下午五点钟,一位老大妈手拿锄头、满身是泥的走了进来。我们估计是陈光标母亲,就高兴地迎了上去 :“老人家好!我们是南京来的,来看看你们。”陈妈妈先是一愣,然后放下手中镰刀,把弄湿的鞋子在水管上冲了冲,招呼我们进了一间房子。我们问老人 :“今年高寿了?”老人说 :“八十了。油菜熟了,今天去地里割油菜杆,一点多出去的,干了四个多小时。”我们问 :“你八十了还下地?”老人说:“家里种了 12 亩地,养了两头猪,喂了 200 只鸡,院子里又种了几块菜,不下地,地里活谁干?”我们问 :“你儿子陈光标挣了那么多钱,你还干活做什么?”老人说:“他挣的是他的,他要用挣的钱做慈善,我们不拖累他。”老人向我们介绍,她除了种地、养猪、养鸡,平时还帮别人缝制衣服,每件 15 元,一天下来能挣 40-50 元。我们问:“你做针线活,眼睛可看得见?”老人笑了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这眼睛到现在也没花,还能穿针呢”。老人告诉我们,做衣服这种活不是每天都有,他们老两口主要还是种地养鸡。我们看到院子里种了很多蔬菜,问老人 :“这菜种来是你们吃的?”“我两个吃不完,送给村上人吃,有时还拿到集市上去卖”。我们又问:“你儿子这几年在外面做慈善捐了几十个亿,你知道不?”老人笑了笑:“知道,都是村上人告诉我们的。儿子每次回来,我们就表扬他,鼓励他,让他继续做下去。”
说着说着,夜幕开始降临了。这时一位老人戴着草帽,扛着锄头走进院子。他见光标母亲陪着我们聊天,问 :“客人是哪里的?”光标母亲说:“南京来的”。“好,你们坐,我下地回来身上脏,去换换衣服”。说着进了另外一间屋子。光标母亲站起来:“你们坐着喝茶,我后面还有一块地上的大蒜没有挖完,我去把它挖了。”说着拿着锄头出去了。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干了一天的活,天快黑了又出去干活,真令人佩服。
陈光标父亲换完衣服来到院子,他问我们 :“你们是路过还是来我家有事?”我们说:“你养了一个好儿子,我们专门来家里看看”。“欢迎欢迎!天快黑了,那你们今晚就住在我家”。他叫来女儿陈春华,准备晚饭。老人自我介绍叫陈立胜,今年八十一了。今天到花生地里忙了一天。我们看到老人换了一件新衣服,问:“大伯,这件衣服多少钱?”“地摊上买的,十多块钱,穿了三年了”。我们很惊讶:“你儿子每年捐上亿元,你却穿十多元的衣服?”老人说:“我这个儿子很孝敬,经常给我买衣服,家里衣服压了一大柜子。但庄稼人天天下地,穿这种衣服穿习惯了”。这时,陈光标的母亲挖大蒜回来了。她洗了洗手,招呼我们吃饭。
这是一桌很丰盛的饭菜,有馒头,有稀饭,还有五六个菜。我们说:“事先没有打招呼,我们突然来,给你们家添麻烦了”。陈光标父亲说:“哪里哪里,你们能来我们家,我们就很高兴。平时家里就我们老两口吃饭,我们一顿饭一个菜,有时吃不完放在冰箱第二顿热一热又吃。今天你们来了,多加了几个菜,不知味道你们喜欢不喜欢?”
看得出,陈光标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待人热情,忠厚纯朴。不一会儿,我们就熟了。席间,陈光标父亲向我们介绍了陈氏家族史和陈光标小时候的故事。
陈光标父亲的爷爷奶奶一辈子很勤劳。在他们手上,陈氏家族逐渐富裕起来。那时候,爷爷奶奶特别喜欢帮人,谁家缺粮,他们就给送去。左邻右舍有困难,他们及时帮助。村里人发生矛盾,爷爷奶奶也去调停。因为十里八乡都知道陈家的为人,他爷爷一到,矛盾很快解决。到了陈光标父亲的父母手上,家族的状况越来越好,年年有余,吃饭无忧,他们家帮人的范围越来越广。陈光标父亲上了高中,母亲没有上学,但都知道陈家的传统不能丢。他们的几个孩子出生后,他们就教育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处处与人为善,乐于助人,要做善事,当善人。他们经常给孩子讲祖爷爷、祖奶奶和爷爷、奶奶慈善待人、乐于助人的故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上父辈们乐于慈善的烙印,种下长大后乐于助人的种子。到文化大革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家生活拮据起来,吃饭有上顿没下顿。就这样,他们仍教育孩子善良待人,德义处事。在他们的教育和言传身教下,几个孩子都很争气。从小都很本分,守规矩,礼让人。陈光标刚上小学,就利用暑假去卖水卖粮,挣了钱不仅缴了他的学费,还帮别的同学缴了学费。老师表扬了他,他很高兴。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陈光标连奔带跳跑到爷爷跟前:“爷爷,我们今天语文课学了《雷锋的故事》。雷锋叔叔太了不起了,他尽做好事,我长大也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当一颗革命的螺丝钉。”从那以后,陈光标经常在院子朗诵雷锋日记,后来干脆都背下来。陈光标现在做慈善,与他受雷锋精神的感染分不开的。
吃完晚饭,陈光标父亲把我们安排在隔壁一套房子住下来。他说,我们家房子多,我们老两口哪里住得了。这都是光标给我们盖的。这孩子心底很好,他对人都以善相待。经常回家帮我们干活,插秧、锄草、割麦、打谷,他都会干。农忙季节,他回家一待就是半个多月。
泗洪天亮得早,早上不到 5点,太阳就出来了。乡下的早晨真好,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我们起床后,在陈光标家的院子里和周围转。走到一片油菜地边,发现有两位老人在弯腰割油菜杆。我们纳闷,怎么这么早就有人下地?走到跟前一看,竟是陈光标的父母亲。两位老人只顾弯腰割油菜杆,没有发现我们,我们迎上去:“老人家,你们这么早就下地了?”陈光标的父亲抬起头,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都习惯了,早上天亮下地,中午回去吃点饭,下午又下地,晚上天黑了回去,多少年都是这样的”。他说,家里种了 12 亩地,还要养猪和鸡,不早点起来不行啊。我们说:“你们都 80 多岁了,还这么干,受得了吗?”老人说:“我们这个村八十多岁干活的不少,大家都是自己干活自己挣钱自己养活自己,这是我们这里普遍的习惯。”陈光标父亲招呼老伴,今早先干到这,咱们回去招呼客人吃早饭。
早饭是馒头稀饭,有几个咸鸭蛋,还炒了两个菜。一边吃,我们又聊了起来。陈光标父亲告诉我们,他相信因果报应,相信善有善报。他说,人在做,天在看。你做慈善、做好事,总会给你带来福气和好结果。他讲述了他三次患重病三次动大手术的事。20 年前,陈光标父亲得了一场大病,医生说他只能活一年多。他不信,他们全家做慈善,上天不会亏待他的。结果两三年过去了,他的病好了。谁知后来又一场大病缠上他,医生这次说得很果断,只能活两年。他还是不相信,他信的是他们全家做慈善,有上天保佑,不会让他死的,结果又活了五六年。谁知没有多久,他又做了第三次大手术,这次医生说得更绝,让家里准备后事。陈光标父亲说,我这三次大手术,都是在江苏最好的省人民医院和鼓楼医院做的。你说怪不怪,三次大手术都让我活过来了,而且现在身体还很好。所以有时我见到光标就说,人做慈善,老天会赐福。爸爸还得感谢你,是你做慈善救了爸爸的命。
正说着,陈光标的弟弟陈景标来了。他比陈光标小 3 岁,胖墩墩的。他坐下来和我们一起吃早饭。他告诉我们,全家人都支持他哥哥做慈善,没有人拉他的后腿。妹妹陈春华前几年在南京,开始做服务员,后来做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卫生。那时人们都不理解,说你哥哥一捐就是上千万,怎么还让妹妹做服务员,扫大街。我妹妹说,各是各的,我哥挣了钱做慈善,我没钱做不了慈善,就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不连累他。陈景标接着说:“我妹夫叫宋坤,也在南京一家公司当保安。妹妹妹夫从不向我哥哥提出救助的要求。外面一些人不理解,我哥挣了那么多钱,捐了那么多钱,怎么这些当弟弟、当妹妹的就沾不上光?我们总是回答,这个光不能沾。”这时,陈光标的妹妹陈春华正好来了。他妹妹不善言辞,不多说话。
我们问他妹妹:“你哥哥陈光标做了那么多慈善,你知道吗?”她说:“知道,但从来不问。他捐的钱是他挣来的,他想咋办是他的事。我现在和我父母在一起,我一年也能挣个万把块,在我们农村完全够生活了。”说完她就干活去了。陈光标父亲说,我这两个孩子,包括他们的孩子,都知道光标在外面做慈善,都不阻拦,也没人主动向光标要钱。光标每次回家,给每人包个红包,他们都很高兴。因为做慈善是我们这个家族的传统,他们从小就知道。光标做慈善,不仅我们当老人的光荣,孩子们也光荣。他们出去听人夸光标,回来给我说,我总说,你们虽然挣不了你叔那么多钱,但为人要善,做事要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