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通常都会有关于他们的回忆录,撰写者通常是本人的后代、家人、朋友等。我国的开国元勋丁秋生可谓对国家贡献巨大,一生都奔波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值得后人为他传颂赞歌。
在他诞辰之时其女丁一心便用肺腑之言,写出了关于父亲和母亲的那些美好的爱情故事、艰辛的革命历程。让后世看来尤为感动,也激励、鞭策着我们新的一代年轻人,当今的年轻人生活条件要比那时候好得多,却大多碌碌无为、消极待业。我们应该向前辈们学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丁秋生的爱人也就是丁一心的母亲高波也是一名八路军,她虽是一名女性,但政治觉悟颇高,心怀天下。通过丁一心的回忆可知:在战乱年间高波决定不再守着学堂,而是投身前线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就这样高波退学去参加了八路军,也正是一些决定使得她与丁秋生相遇。
由于是女性又有些文化水平,高波便被安排在政治宣传部。进入一些乡村给普通民众普及文化革命知识,通过贴大字报和表演话剧、快板等方式。高波很有艺术细胞,表演话剧时惟妙惟肖。
一次高波在演《马母》里一位抗日女战士时与丁秋生相遇。那时丁秋生正要上前线路过高波所在的山东根据地。丁秋生第一眼就被高波所深深吸引,台上演出的女性仿佛一朵铿锵玫瑰,既美丽又勇敢。就这样两人有了交集,丁秋生相当坦诚,大方告诉高波自己没有文化,从小生活困苦从而参加了革命。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没什么文化,毕竟在战乱年间,但丁秋生身上的血气方刚也是一种独特的魅力。
虽然两人初始就颇有好感,但是在烽烟四起的时代真正让两个人下定决心在一起的是那些磨难时刻。见面后不久高波便犯了胃病,那时候药物紧缺,人们生病了大多都是硬扛。这让丁秋生知道后担忧不已,他在部队是有药品的。
丁秋生便借来马匹,翻山越岭地去到高波所在地送药。这样的真情付出放在哪个女生身上恐怕都会感动不已。戏剧性的是马匹自己跑回了部队,丁秋生没有回去的工具了。高波劝他先住一夜,但是丁秋生表示他一定要在请假期限内归队,言而有信。高波又被丁秋生高尚的品德吸引。
随后又有消息传来说有位穿红袜子的女战士被杀害,顿时丁秋生泪如雨下。但他又不愿意相信,他把自己写的字条给大娘,如果高波回来就递给她。上边写着:如果还活着就迅速联系他。高波回来得知丁秋生如此在意自己,感动不已,两人就此算是情定终身。
丁一心稍大一点父亲母亲就又要踏上了行军之路。因为敌人随时可能跟过来发起战争,所以只有四处迁移才能养兵蓄锐。行军路上有多么艰辛不言而喻,更何况还带着一个襁褓婴儿。
很快意外就出现了,身体不好母亲又患病了,不能跟上部队。只得抱着丁一心骑那匹仅有的瘦马才不至于落后。可是祸不单行,父亲丁秋生的通信员也发烧病倒了,那匹马是绝对承受不了这么多重量的。
父亲丁秋生决定将丁一心先交给当地乡民照看,如果将通信员丢下很可能被敌人发现杀害。母亲高波自然是不愿意同意,他们好不容易才有一个孩子,这一丢下不知何时才能再重逢。但是母亲的觉悟也很高,她不能用其他战士的安危换自己孩子。最终还是将丁一心留下了。
第二天一早通信员知道了丁秋生一家作出的牺牲,感动到流泪。他不肯上马一定要将丁一心找回来才行。就这样他们又回去找丁一心,当通信员抱着丁一心回来交给高波时大家都哭了。那时的艰苦的岁月不是现在人能够想象的,而那时人们之间的珍贵情谊也是现在少有的。丁一心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丁秋生和高波对孩子的教导也是非常严厉的,也只有严格的家教才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丁一心一共兄弟姐妹六个人,个个都是俭朴善良之人,这就离不开父母教育的好。小时候家里的孩子们很少穿新衣服,即便父母那时在部队里已是要职,他们一家也是过得艰苦朴素。
在丁一心高中时父亲对她的要求还是格外严厉。有次她有事着急出门,吃饭很快就不小心将一些饭粒掉在了桌子外边,丁秋生要求她捡起来吃掉。可是丁一心很着急拒绝了,丁秋生就自己夹起来都吃了。看到这一幕的丁一心深受教育,以后绝不会再浪费粮食。可见有时父母只会用严厉的言辞去下命令,孩子并不会动容。而言传身教更为有效。丁家的孩子就是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成长为了很好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