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彭正德,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桑榆,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文章来源:《湖南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一个将生物学的基因概念运用于政治领域而产生的政治概念,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决定其政治本质和基本政治特性的因子,主要包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爱国强国的责任担当、忠诚为民的人民情怀、坚贞勇毅的优良品质等四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它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为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提供了丰富政治营养,为新时代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思想引领,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必须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和创新红色教育。
关键词:红色基因;深刻内涵;重大价值;传承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根据,也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密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的论述精神,大力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一、正确理解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
基因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的是决定生物体基本构造和性能的遗传因子。一个生物体之所以能够保持其基本生物特性并使这些特性得到遗传,在根本上是由基因控制的,由生物体所构成的某个物种之所以与其他物种在生物结构和性能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根本原因也在于基因的差异。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也是生物体,体内包含着带有生物遗传信息的基因,具有各种可遗传的生物属性。但是人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因为人的本性要求过集体生活,总会结成一定的社会团体,从事政治活动,并归属于某个政治共同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先哲亚里士多德把政治属性看成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著名命题。人的生物属性由基因决定,那么人的政治属性背后必然也存在着某种“基因”,对政治人和政治组织的政治属性起支撑和决定作用,当然,这是政治学意义上的基因,是对生物学基因概念的借用和比喻。
“红色基因”正是这样一个概念,一个将生物学的基因概念运用于政治领域而产生的政治概念。这里的“基因”喻指政治个体或政治组织保持其政治本质和基本政治特性的内在因素。这些因素起着类似于生物体中基因的作用,决定着政治主体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行为模式。而“红色”是革命的颜色,代表的是为了革命理想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革命激情和政治觉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例如,“红色政权”指的是党领导的革命政权,“红色恋人”即革命伴侣,“红色资本家”即拥护党的革命主张和革命政权的资本家,“红色故事”通常指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红色教育”就是指革命传统教育,这里的“红色”是“革命”的代称。因此,“红色基因”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基因。虽然红色基因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但是正如生物体的基因在遗传过程中会因为环境改变而发生某些变化一样,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传承过程中也会增添新的内容。
作为一个比喻性概念,红色基因又与生物基因存在明显的区别,而与红色文化密切相关。其一,红色基因不是存在于人体的细胞之中,而是存在于人的思想之中,它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一种存在形态,是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内化。红色文化也就是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在人的思想中的融入、转化和积淀,其内容取决于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要求,因此红色基因有时候也被称为红色文化基因。其二,红色基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不像生物基因那样能够随着生命的代际延续而自动遗传,只能通过教化和培育的方式得到传承。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文化模式不同于生物体的基因,但是它像基因一样为人的社会和心理过程体系提供了同样的程序,它“既按照现实来塑造自身,也按照自身塑造现实,以此来用客观概念形式赋予社会和心理的实体以意义”。红色基因的形成过程,就是红色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塑造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人对红色文化的内化过程。一个人只有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才会拥有红色基因,一个政治组织和社会只有大力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才能使红色基因得到传承。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根和魂,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等红色文化之中。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从红色文化的范畴和角度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的,例如他说,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因此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长征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已经渗透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之中,也就成了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之所以是“红色热土”,就是因为湖南这个地方富于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综上所述,所谓红色基因,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决定共产党人和党组织政治本质和基本政治特性的因素,它是党在革命时期创造的红色文化在党员思想和党的血脉中渗透、积淀而形成的政治因子,具有可复制、可传承的特点,其核心要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必定实现和共产主义必将胜利的信心,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包含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领导人民进行不懈的奋斗。正是在理想信念的指引和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革命中不畏艰险,视死如归。面对血雨腥风,夏明翰写下了“越杀胆越大,杀绝也不怕”和“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迈诗句[7],方志敏坚定地宣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他们和千千万万的共产党人一样,展现了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称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他强调,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始终不渝、百折不挠地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二)爱国强国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富强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勇担历史重任,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力图彻底改变中国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的落后状态。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的目的都“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为此,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用鲜血和生命发扬并升华了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爱国岂能怕挂头”的郭亮,被捕后头颅被割下挂在长沙的城墙上,他牺牲前在遗书中嘱咐妻子“善抚吾儿,以继余志”;“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抗日英烈赵一曼就义前留下遗书,希望儿子长大后不要忘记“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正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壮烈牺牲,才换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强烈的担当精神深深融入了红色文化之中,成为红色基因最鲜亮的底色。
(三)忠诚为民的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政党,它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绝不是要为自己谋求私利,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和人民求福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时,党的力量蕴含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邓小平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说:“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打胜仗,就是靠不脱离群众”,如果脱离群众,不仅“党的威信是靠不住的”,而且“任何英雄也办不成事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血肉相连、荣辱相生、命运与共,无数共产党人甘愿为人民利益献出生命,这种人民情怀在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故事中得到了生动阐释:“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深深烙进了红色基因之中。
(四)坚贞勇毅的优良品质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处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面临的革命环境可谓艰苦卓绝,走过的道路也是异常曲折艰险,但正是艰苦卓绝的革命环境和革命经历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贞不屈、勇敢刚毅的品质,这种品质在革命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坚守信仰、勇于创新的奋斗精神。尽管革命环境异常凶险,但是党从来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坚持了自己的政治信仰。第二,忠于党和人民、舍身忘我的牺牲精神。在革命中,无数革命先烈和优秀共产党员努力践行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和原则,一切行动听从党的指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表现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第三,血战到底、决不屈服的拼搏精神。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一大批共产党员英雄人物和英雄群体,他们身上都展现了这种拼搏精神。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坚贞勇毅的优良品质融进了党的血脉和骨髓,成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重任、厚植人民情怀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重大价值
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虽然形成于革命年代,其蕴含的价值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它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永葆党的政治本质和政权的阶级性质的决定性因素,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正因为红色基因在新时代具有重大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军区视察时首次提到“红色基因”,他指出,西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此后,他在许多重要场合屡屡提及红色基因,并作了精辟的论述,每次都是语重心长,饱含深情,这些论述凸显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深入理解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重大价值捋清了逻辑思路。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来看,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重大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红色基因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价值遵循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但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有的党员和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不能抵制落后腐朽思想的侵蚀,贪图享受,腐化堕落,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凌驾于党组织之上,甚至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利益输送;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对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甚至正气不足、歪风邪气有余,对党内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上述问题使党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党要领导人民开展新的伟大斗争、完成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党内之所以存在上述突出问题和面临“四大危险”,根本原因之一是有些党员和党组织淡忘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没有把党的红色基因传承好,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做了很多论述。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说,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希望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受洗礼,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提高政治觉悟,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包含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之中,决定着党的政治本质。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中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让全体党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要让全体党员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让全体党员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中央权威,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就是要在全党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红色基因为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提供了丰富政治营养
中国共产党是通过长期浴血奋战获得政权的执政党,人民军队是党夺取政权的基本力量。在革命过程中,党和军队是密不可分的,党群关系主要体现为党领导的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党的政治立场、精神风貌、优良作风主要通过人民军队展现出来。正是在党领导人民军队为夺取政权奋斗的过程中,红色基因得以形成。红色基因决定着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它所体现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新时代人民军队建设的宝贵财富。人民军队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和任务,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只有从红色基因中吸取政治营养,人民军队才能始终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革命队伍。
红色基因的政治营养首先表现在它的政治定向功能上。人民军队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核心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在极端恶劣的革命环境中屡克强敌、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军队建设的一条根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军队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无论是出席全军会议,还是在基层连队考察工作,他反复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在他的推动下,中央军委专门出台了《传承红色基因实施纲要》。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深化“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打牢听党指挥、献身强军事业的思想政治根基”,强调在全军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发扬“政治建军”的优良传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锻造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人民军队。
其次,红色基因的政治营养还表现在对新时代军人政治品格的塑造功能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传承好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有灵魂,就是有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有本事,就是有专业技能、有打胜仗的本领;有血性,就是有抗击一切来犯之敌的勇气,敢于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牺牲生命;有品德,就是讲党性、讲原则、听指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四有”军人既是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的革命军人素质的体现,也是新时代革命军人应该具有的政治品格,是人民军队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延续红军的优良品质,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传承好红色基因、保持老红军本色”。
(三)红色基因为新时代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来到汝城县文明乡第一片小学,他勉励小学生:“你们今天是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你们身上实现。希望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红色基因的育人功能,用红色基因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重要思想。对此,他有过很多论述,这些论述强调只有把红色基因注入下一代人的血脉,社会主义建设才后继有人,红色基因也才能得到传承。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首要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我们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的教育当然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六点希望,实际上概括了“时代新人”应该具有的品质: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自觉把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结合起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有昂扬的奋斗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奋斗,勇于创新;有扎实的学识本领,掌握先进科学知识,能够肩负社会主义建设重任;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新人的上述品质是红色基因的内在要求,是对党的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因此红色基因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思想引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年轻一代必须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乡村教师:“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2018年5月底,他给陕西一所红军小学的学生回信,勉励他们“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这些论述彰显了红色基因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引领作用。
(四)红色基因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归根到底是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员和领导干部中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激励他们敢担当、勇作为,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成为经得起各种风险和考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部队官兵中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激励他们为国效力,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使人民军队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家安全形势中成为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在青年学生中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激励他们志存高远、努力奋斗、健康成长,使年轻一代成为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和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开创的,是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事业的接续发展,如果没有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就没有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领导的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是革命的目标所向,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殷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共和国的红色来源于革命过程中形成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凝聚着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是党和人民在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好,才能把共和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国家,才能无愧于革命先烈。
不仅如此,红色基因还蕴含了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创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西迁精神、大庆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是党和人民战胜各种困难、阻力、艰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各种风险、困难和考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有了红色基因,我们才更有决胜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勇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
三、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着力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时代,是党和人民继往开来、团结奋斗,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时代。但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红色血脉不能断,红色基因不能变。新时代展现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就,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当前,党领导人民开展新的伟大斗争需要从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中获取前进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需要得到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滋养,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不能丢。传承红色基因是党在新时代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把握两个着力点。
(一)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群众在革命过程中留下的具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的物质资料的总称,这些物质资料蕴含和反映了党的革命传统、优良作风、革命精神,见证了党领导人民攻坚克难、浴血奋战的革命历程,包括革命遗址、烈士遗物、影像资料、文字资料、烈士公墓和陵园、革命纪念馆等物质资料,是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红色资源具有历史性、物质性、真实性、可开发性等特点。历史性是指红色资源是革命时期的产物,涉及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等历史时期。物质性是指红色资源是属于物质层面而非精神层面的资料。资源通常指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本身就具有物质属性。红色资源就是一种物质资源,是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与革命精神一起构成红色文化。真实性强调红色资源是真实可靠、客观存在的,而非杜撰出来的,只有真实的资源才具有保存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功能。可开发性是指红色资源可以挖掘出对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以及这一时期的政治生活有价值的精神财富。上述特点明确了红色资源的外延以及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的必要性。
对红色资源的挖掘有两个向度。一是横向挖掘,也就是广度上的挖掘。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其革命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特别是党的诞生地、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沿线、抗日根据地等党的革命活动较多的区域,如上海、嘉兴、井冈山、瑞金、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遵义、延安、西柏坡以及伟人故里等地,留下了很多革命遗址、遗物、遗迹,需要去挖掘和发现,让这些不为人知的红色资源展现在世人面前。湖南作为伟人故里和“红色热土”,在挖掘红色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供全国借鉴,“目前已查明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约1700处,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逾470处,数量居全国第一”。二是纵向挖掘,也就是深度上的挖掘。一个革命遗址、一件烈士遗物,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历史事件、一则可歌可泣的故事、一段感人至深的真情、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纵向挖掘,就是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红色故事和革命精神,让红色资源发挥感染人、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重要的不是“半条被子”本身,而是“半条被子”这一红色资源背后的真情和共产党人的伟大形象。一条被子被剪成两半,剪出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剪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在湖南,类似的还有“一张借据”“一块牌匾”等红色资源,也值得深入挖掘。
对红色资源的利用,就是要通过把红色资源打造成红色旅游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让更多人参观、瞻仰红色资源,了解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感悟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宝贵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他对各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的做法非常赞同,感到欣慰。在“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沙洲村,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参观了“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并看望了村里的乡亲,他坦言:“我不远千里从北京到这里来看望乡亲们,也是来受教育。”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同14亿中国人民在一起、同9000多万党员在一起,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开心、更加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诠释了:传承红色基因,必须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二)加强和创新红色教育
红色基因无法像生物基因那样自动遗传,只能通过教育来传承,因为动物的行为模式是由生理功能决定的,而人的文化模式必须依赖外在的符号、概念等“信息源”。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必须加强和创新红色教育。
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红色教育。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是社会各阶层的先进分子,代表着党的形象,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加强红色教育,首先要加强党员特别是干部的红色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谈到传承红色基因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工作抓到群众心坎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打硬仗、善打胜仗,不断打开事业新局面。”在党员、干部中加强红色教育,不仅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要措施,也对传承红色基因起着示范作用。
要加强军队的红色教育。人民军队是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强柱石,要确保人民军队不变质、不变色,就必须在部队官兵中加强红色教育。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军区视察时提出“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后,兰州军区率先在全区部队开展了“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和教育实践活动,建立了2496个红色馆室,把70个红色遗址打造成军地共建的红色教育基地,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军史党史数据库,让广大官兵接受党的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推进强军实践的政治保证。兰州军区的做法为加强人民军队的红色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