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连理
浦安修是彭德怀1938年年满40岁时结婚的第三位妻子。在认识浦安修之前,彭德怀曾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
彭德怀的第一位妻子名叫周瑞莲,是他的表妹。1915年春天,彭德怀18岁时,为摆脱贫困,外出当兵。但是,周瑞莲因家境贫寒,被恶霸地主拉去抵债。周瑞莲誓死不从,喊着“真伢子”(彭德怀乳名)的名字跳崖自尽。彭德怀在军中得此噩耗,痛苦了好大一阵。1925年,27岁的彭德怀在国民革命军中升为营长,经人介绍与刘坤模结婚。大革命失败以后,已升任国民革命军团长的彭德怀,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毅然投奔了共产党。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在每一个共产党人的头上悬上了一把钢刀。从此两人音信皆无,刘坤模听信传言,认为彭德怀牺牲了,不得已另嫁他人。
彭德怀投奔共产党之后,领导了著名的平江起义,并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4军会合。以后转战南北,浴血奋战,创建根据地,参加长征,直到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陕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形势进入相对稳定时期。这期间,许多人关心还一直独身的彭德怀。那时,他已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了。但是,不管谁跟他提及此事,彭德怀总是心灰意冷。彭德怀的老部下、八路军386旅旅长陈赓是个机智热情且幽默的人,竟用“计谋”使彭德怀“就范”,成全了他和浦安修的婚姻。
浦安修,祖籍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生于1918年,比彭德怀小20岁。浦安修出身名门,但接受进步思想很早。她原是北平师范大学的学生,1935年,17岁时投奔延安,18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彭德怀年满40岁时,她在陈赓旅长巧施的“计谋”中与彭德怀互相认识。
那是1938年的秋天,彭德怀陈赓都在延安,延安许多人还为彭德怀“终身不再娶”,过苦行僧式生活长达十年之久的八路军高级指挥员的婚事发愁。陈赓自告奋勇到彭德怀那劝婚,他笑嘻嘻地对彭德怀说:“彭老总,我们都成家了,你这个八路军的副司令总不能当一辈子和尚呀!”
在谈及个人婚姻问题时,彭德怀总是一本正经,好像除了指挥部队操练和打仗之外,再无暇他顾。他用一脸严峻回答了陈赓的话题。陈赓并不气馁。一个天气晴和的下午,他又来到彭德怀的住处。他知道彭德怀喜欢体育活动,便投其所好地说:“彭总,今天下午有场漂亮的球赛,你可得看看去哟!”
谁知这话题也没引起彭德怀的多大兴趣,他头也不抬地盯着桌上的文件,心不在焉地说:“什么球赛?今天没时间,你代我去看吧!”
陈赓深思了片刻,又说:“彭老总不去?那,再开生活会的时候,我们可要给您提意见了!”
彭德怀顺口问道:“提什么意见?”
陈赓说:“提您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
彭德怀猛地抬起头来,高声问道:“我怎么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
陈赓笑笑说:“毛主席说,要注意劳逸结合,您光劳不逸,就是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
彭德怀望了望颇带孩子气的陈赓,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好,好,去看球赛,劳逸结合,省得你说我拒不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说完,收起桌子上的文件,和陈赓一起去了篮球场。他哪里知道,这是陈赓精心为他策划的一场球赛。
陈赓早就有心成全彭德怀的婚事,他仔细观察了几个来到延安、尚未解决婚姻问题的女同志,经过认真考虑,觉得从北平师范大学来的女学生浦安修是个合适的人选。如何使他们见面呢?陈赓抓住浦安修善打篮球,彭德怀爱看球赛的特点,精心设计了这场好戏。
彭德怀一到球场,便被精彩的女篮比赛吸引住了。他兴趣极浓地观看着球赛,每有队员投进一球,他都高声叫好。尤其是浦安修的精彩进球更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球赛结束后,陈赓把浦安修叫到跟前,介绍她给彭德怀认识。彭德怀知道了她是从北平来的大学生,并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这次女子篮球比赛之后,充满青春活力的浦安修的影子时常闪现在彭德怀的脑海里。在陈赓旅长的积极撮合下,彭德怀抱定“终身不再娶”的念头逐渐消失,并和浦安修逐渐由相识发展为相恋。
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彭德怀迈着坚实的步子,对紧跟在他身边的浦安修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你的经历,你的家世,陈赓旅长都向我作了详细介绍,你家是书香门第。我的家世也必须向你介绍清楚。我是贫苦农民家中的苦伢子。……”
浦安修对彭德怀贫寒的家境不仅不介意,还抱有深深的同情感。她说:“贫穷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民的痼疾,那是剥削制度给中国农民造成的。我们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彻底消灭这种不平等的旧制度,建立不再贫苦的新世界。你和我都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我们正为消灭贫穷的神圣事业而共同战斗……”
“我脾气不好,爱训人。”彭德怀尽量向浦安修介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浦安修却毫不介意:“我看您对下级和士兵挺和气的!”
彭德怀对浦安修能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理论而感到高兴,他们的爱情也越来越成熟了。1938年10月10日,彭德怀和浦安修在延安一所普通窑洞里结婚了。婚礼简朴无华,但十分热闹,出席他们结婚典礼的,除煞费苦心为他们操持婚事的陈赓旅长及夫人,还有邓颖超、康克清、帅孟奇大姐,以及彭德怀、浦安修的战友、同事、同学等许多人。从此,彭德怀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独身生活,身边有了贤惠可爱的妻子。
相濡以沫
彭德怀和浦安修结婚之后,夫妻间的生活和爱情是和谐的、幸福的。
1939年,浦安修跟随彭德怀从延安东进到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彭德怀仍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指挥华北八路军部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浦安修则在中共北方局工作,任妇女委员会专职委员,一直到1943年。在这段时间里,浦安修对他们婚后的生活,有过真实的回忆:“那时候,我们过着清教徒式的生活。我只有星期六才到他那儿去,见他总是过着和战士们一样的生活,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同志们劝他把生活搞好一点,他不听,大家就委托我去劝他,他也不听,还说‘大家的生活都好了,我的生活自然也就好了,现在艰苦,条件不允许’,他批评了我,但我更了解他的为人,也更爱他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劝过他……”
1942年,日本侵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和疯狂“扫荡”,抗日战争进入极为困难的阶段。为克服日寇封锁造成的缺少军粮的困难,彭德怀发动大家上山挖野菜。他要求浦安修每天和她领导的妇救会会员一样上山挖野菜,还特别强调必须和一般会员一样,必须交够规定的数量。有一天,浦安修感到身体不适,腰腿酸痛,想请假不去。彭德怀不仅不准假,还冲着妻子大发脾气:“妇救会员们都不去行吗?你如果不去,我就来追查你,处分你!”浦安修毫无怨言,带病上山挖野菜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浦安修则离开部队,在西北一家国营企业任党委副书记。这样,彭德怀和妻子第一次有了一个在和平环境中的家。但是,安定的生活没过几天,朝鲜战争爆发,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志愿军部队赴朝鲜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抗美援朝战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浦安修深知丈夫的性格,一旦打起仗来,性命、生活他是全然不顾的。妻子天天思念着丈夫,然而,彭德怀入朝后,却忙得连一封信都没有写过。1952年,国家组织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最可爱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上决定让浦安修也去。浦安修高兴极了,她马上就可以看见日夜思念的丈夫了。万没想到,当她到达朝鲜战场,在志愿军总部见到自己的丈夫时,身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却冷冰冰地对她说:“你来干什么?你这个司令员的老婆来了,一百万志愿军指战员的老婆怎么办?”
冰冷的话语,使浦安修伤心地掉下泪来,但她能理解丈夫那无私宽大的胸怀。浦安修回忆他们的生活时说:结婚之后,这么些年,夫妻是离多合少。但是,我深深地爱着他。
庐山风云
抗美援朝胜利后,彭德怀担任了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部长等军政要职。按说,他一生戎马生涯,熟悉部队,专心为新中国的军队建设工作操劳,是会作出重大贡献的。然而,这位自称农民儿子的元帅,发现经济建设上出现了失误,农村刮起“共产风”时,便大胆无畏地为人民“鼓与呼”。1959年7月,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结果被错误地批判。
七八月份是学校放暑假的时候。时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的浦安修也和其他教育工作者一样,有一段暑假休息期。学校放假,事务少了,浦安修很思念在庐山开会的丈夫。她听到过许多关于庐山的美丽传说,想趁假日空闲时间到庐山看看丈夫,也顺便游览一下从未去过的庐山。8月9日下午,浦安修搭乘中央办公厅传送文件的飞机到达九江十里铺机场。这天下午,彭德怀还得到小组会上接受批判,去会场之前,他告诉警卫参谋浦安修要来,然后把一份《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讨论稿放在办公桌上,便去参加小组会议。
浦安修来到庐山彭德怀住处,客厅里空无一人。她打量了一下这间空旷的房间,除了几只沙发,什么都没有。她经过只有一张大床的卧室,走进那间和阳台相连的办公室,空荡荡的办公桌上,只放着一份文件。浦安修走到办公桌旁,用眼睛扫了一下文件,那醒目的标题,像锋利的钢针一样,刺进了她的心房。她倒吸了一口冷气,脑袋一下子涨了起来,但她很快又冷静下来,她知道这份文件是丈夫特意留给她看的。便赶忙拿起文件看了起来。犀利的语言,令人胆颤的内容,再次让浦安修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可能呢?”有谁能比自己更了解丈夫!同他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没听他讲过一句对党不满,对党不忠的话,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反党集团的头目?可她面前摆着的明明是一份中央即将作出的决议!难道中央会错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浦安修百思不解,她两腿无力地坐在椅子上,眼泪漱漱地掉了下来。
傍晚时分,彭德怀回到自己的住室。夫妻重逢,相对无言,一股苦涩充溢俩人心头。
浦安修本想到庐山玩几天,看一看庐山的美丽景色,但丈夫被卷到无情的政治风暴中一下子想游庐山的心绪被扫到九霄云外。一连几天,她没有走出住处一步。白天,彭德怀到会上接受批判。她在空空的住处以泪洗面;晚上他陪丈夫度过痛苦难熬的夜晚。过去,彭德怀从来不把党内的机密大事告诉浦安修。但这次,他不能不把庐山上经历的风雨告诉妻子了。浦安修知道了庐山会议大体内情以后,她没有责怪丈夫,反而很理解丈夫的痛苦心情。她同情丈夫在庐山上的政治困境,担心丈夫今后的命运。
浦安修理解丈夫的痛苦心情,自己的心情也不好。她无法承受无情的、急剧的政治风雨的突然来临,便找当时也在庐山上开会的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帅孟奇,想请教这位曾在延安一起工作过,而且心地十分善良的大姐。她问帅大姐:“彭老总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一下子弄到这么严重的地步?”帅孟奇大姐抱歉地说:“老实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到现在我也弄不明白。”帅大姐说的是实话。因为当时,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参加庐山会议的人,弄不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无法把事情真相说明白。
浦安修又去找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杨尚昆简单地把事情经过说了一下。最后,杨尚昆说:“文件大概你也看到了,还称彭德怀是同志,是人民内部矛盾。”这对浦安修无疑是个安慰。
劳燕分飞
彭德怀夫妇回到北京,对彭德怀的批判继续升温。彭德怀被免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等职。
彭德怀和浦安修夫妇原住在中南海永福堂。被免职的彭德怀觉得再住在这里不太合适,便叫浦安修找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杨尚昆按照彭德怀本人的要求,为他们夫妇在北京西郊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找了一处叫吴家花园的地方。彭德怀很满意,觉得这是一个劳动、读书、思“过”的好处所。
吴家花园分南北两院,彭德怀和浦安修住进南院。工作人员建议,屋里空荡荡的,应当置些家具。彭德怀却说:“家具就免了,买一张毛主席像挂在屋里就行了。”
彭德怀住进挂甲屯,主要的任务就是读书和学习。然而,党内批判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学习运动,却正在高潮。当时,浦安修住在北师大宿舍,每个周末回挂甲屯同彭德怀团聚。但政治风雨仍剧烈地冲刷着他们夫妻间的情感。夫妻的周末团聚,由战火年代的温馨变成了“路线斗争”时代的冷漠。
一次,一场争论之后,彭德怀坐在沙发上,不住地大口抽烟。浦安修也觉得再争论下去要伤害到夫妻间的感情,决定晚上就返回学校。彭德怀没有挽留妻子,他顺手拿起妻子房间里的风衣,跟着妻子出了吴家花园。十月的北京,晚上颇有些凉意,彭德怀紧走两步,把风衣披在了妻子的肩上。夫妻俩四目相对,双方似乎都有话要对对方说,但谁也没有说出口。彭德怀一直把妻子送到北京大学门口的32路公共汽车站旁,浦安修含着泪水登上了公共汽车。
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党内批判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斗争仍在继续。浦安修回吴家花园的次数也减少了,但她仍坚信丈夫没有做过反党的事情。北师大党委不止一次地找浦安修谈话,要她彻底同彭德怀划清政治界限,揭露彭德怀的路线错误和反党问题。然而,浦安修没有多说过一句话。
一次晚饭之后,浦安修要回学校。彭德怀照样去送即将离别的妻子。又是一段时间的默默步行,他们来到公共汽车旁,一辆公共汽车开过来,彭德怀握住浦安修的手,只说了一声:“你要保重,再见!”
从这以后,浦安修长期单身住在学校,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再没有见过面。夫妻俩默默承受着路线斗争带给他们的压力和离别的痛苦。
尽管人们知道浦安修与彭德怀已经分居,但都还是小心翼翼地同她保持距离。学校党组织仍从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高度看待浦安修,经常有人代表党组织同她谈话,要她交代、揭发彭德怀的“反党问题”。但她实在无话可说,同彭德怀相处了二十多年,有谁能比她更清楚丈夫对革命的忠诚,但是,难道党和毛主席就批判错了吗?她不知道应该站在哪一边?
不久,学校选举新一届党委,但候选人名单中却没有了浦安修的名字。她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有无限忠于党,强烈为党工作的心愿。浦安修曾想,仍不能得到党组织的理解,大概是因为自己仅仅是和丈夫彭德怀分居,表现还是不够的。于是,在党和她的“反党集团首领”丈夫之间,她选择了党。浦安修正式向北师大党委提交了“与彭德怀离婚”的申请书。
北师大党委不敢贸然做主,便把浦安修的离婚申请呈交给北京市委副书记刘仁。刘仁又将申请呈送中央办公厅。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接到她的离婚申请后说:“划清界限,并不一定要离婚。”然后把这件事报告给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恩来说:“彭德怀同意吗?离不离婚,应当由他们自己定。离也是法院的事,党组织不要管。”浦安修的离婚申请书又被送到时任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那儿,邓小平连看都没有看一眼,便说:“离婚不离婚是家务事,我们不管。”
浦安修和彭德怀离婚的事,没有哪一级党组织和任何人批准,他们也没有去法院,此事就搁置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批判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渐渐平息下去。经过“三年困难”时期,沉痛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前几年的形势有了新的认识,使沉沦了六年之久的彭德怀又焕发了青春和活力。从庐山会议上“跌下马”六年来,彭德怀一直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就是能再见毛主席一面,同毛主席亲自谈谈。
1965年9月23日,北京的天空格外晴朗,国庆节即将到来的北京,已经开始整饰市容,有了节日的气氛。彭德怀好像有预兆,这天早晨,他的心情特别好,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刚回到屋内,桌上的电话铃突然响了。彭德怀一接,电话是毛主席打来请他去中南海面谈的。
彭德怀喜出望外,立刻驱车前往中南海丰泽园,一下车,便看见毛主席高大的身影从朱红门里走出来。彭德怀激动地问了一声:“主席,您身体好吗?” 毛主席则笑着说:“你终于来了。”说着这两位六年未见的老战友,一起走进了丰泽园。
毛主席同彭德怀长谈了两个多钟头。临近中午的时候,毛主席又把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陈毅等中央负责人叫过去,一同和彭德怀吃午饭。席间,毛主席又谈了许多,中心议题是请彭德怀再度出山,建设西南大三线。谈到六年前的庐山会议,毛主席说:“也许真理在你那一边,让历史去作结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