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一把神奇钥匙。
“长征情节”令很多人着迷,在全球圈粉无数。曾任越南国家主席、越共总书记的长征(1907-1988),因对红军长征仰慕备至,将自己原名邓春区改为“长征”。
索尔兹伯里(Harrison E.Salisbury)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西方记者,他曾任特朗普最恨的“假新闻”《纽约时报》副总编辑,目光如炬,文笔犀利且传神。
索尔兹伯里认为,“20 世纪中没有什么其它事件能像长征一样让人如此神往,也没有什么事件像它一样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未来。”他充满激情地写道:
• 长征可能有一点类似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拿破仑进军莫斯科,还有美国马车大队穿越群山和草原征服西部的影子,但没有任何比拟能恰如其分地形容长征——它举世无双。
作为长征铁粉,索尔兹伯里 1972 年来到中国,向周恩来提出重走长征路,但受文革影响没有了下文。1983 年,在杨尚昆将军、前外交部长黄华推动下,长征之门终于敞开。50 年代受到麦卡锡主义迫害的谢伟思(1944 年访问延安的美方代表之一)也参与了重走长征。索尔兹伯里以 76 岁高龄重走了长征路。
周恩来、朱德、谢伟思、毛泽东、叶剑英
长征无疑也是悲壮的:
• 红一方面军出发时 8 万之众,一年后到达陕北时只有区区数千人。
• 红一方面军在其 368 天的战略转移期间,每一两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有 15 天大决战。白天行军 235 天,夜间行军 18 天,休息共 44 天,平均每走 182 公里休息一次。红一方面军平均每天行军 71 华里,共进行了 380 余次战役战斗,进攻占领了 62 座县城,红军牺牲的营以上干部有 430 人,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共经过 11 个省、18 座大山、24 条大河、5 座连续的雪山。
• 江西瑞金县有 5 万人参加了红军,该县在革命中 1.76 万人成为烈士,还有 5 万人死于国民党的残酷报复。
到达陕甘苏区后,毛泽东于 1935 年 12 月在报告中首次使用“长征”一词。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长征如此震撼、如此不可思议,在全球圈粉无数:
• 曾任越南国家主席、越共总书记的邓春区,因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仰慕备至,将自己改名为“长征”。
•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长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史诗,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 美国卡特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长征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的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中国的复兴
• 索尔兹伯里: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长征为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当邓小平之女毛毛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邓小平的回答一如既往地简练:
• 跟着走!
01 出发
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是一个人口不到 1 万的小县城。
长征是艰难危险的。但比长征更加凶险的是留守。被留下来的陈丕显(后来出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认为:留在苏区活下来的希望只有一成。
毛泽东差一点被留在江西苏区。他被打发去调研,一度有人主张把毛泽东送往苏联去“治疗”。这显然是李德(Otto Braun,出生于德国,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和一味奉承李德的博古的主张。毛泽东怒火中烧。
李德与博古
苏区一度扩大到 35 个县,面积相当于以色列加上黎巴嫩,瑞金成为红色首都。希特勒派出最好的将领之一汉斯·冯·赛克特帮助蒋介石。赛克特提出了“堡垒战术”。硬碰硬,结果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撤退成了唯一的选择。
长征开始之初,红军有 8.6 万人。
02 “战神”李德
李德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共产国际派他来华看中的是他丰富的“巷战经验”——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将是俄国革命的重演。李德的特点是:
• 独裁专横、盛气凌人 • 一句中文不懂,中国对他来说就是一张白纸 • 喝咖啡、抽雪茄,只吃面包不吃米饭 • 能忠实执行共产国际的命令
李德第一次与毛泽东会面时态度倨傲,李德说:
• 游击战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李德和博古在背后对毛泽东百般嘲笑,称其为“无知的泥腿子”、“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米夫和王明认为朱毛想做的不过是“水浒绿林好汉”。
鉴于毛泽东的威望不可或缺,1934 年六届五中全会恢复了毛的政治局席位,共产国际压制了对毛的批判。但实际决策掌握在“三人团”手中(李德、博古、周恩来)。
对李德最直言不讳进行批评的是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第五次反围剿红军损失 6 万人。彭德怀怒不可遏。李德指责彭德怀反击不力,彭德怀反问:军队连子弹都没有拿什么反击?彭德怀大声喝骂李德的命令从一开始就错得离谱:
毛泽东《六言诗·致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 你们这些教条主义的战术家,只知道图上作业、纸上谈兵!一军团和三军团早就打光了,你们的计划造成了重大牺牲,扪心自问,你们不感到罪恶吗?崽卖爷田不心疼!
03 “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毛泽东
1913 年毛泽东考入长沙师范学院,校长对毛泽东的文章大为赞赏:
• 这样的文章,我辈同事有几个做得出来?
毛泽东不放过任何一页印有字体的纸张。同学评价他品格第一、勇气第一、智力第一。毛泽东在同学蔡和森家里说:
• 中国如何才能出一位像托尔斯泰那样摒弃所有旧思想、带来新思想的伟大哲学家和伦理改革家呢?
1931 年蔡和森在香港被捕,国民党将其四肢叉开钉在墙上,用棍子活活打死,还把他的胸腹砍成碎片。蔡和森的妻子向警予 1928 年被国民党处决。毛泽东评价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唯一一个女创始人’。
蔡和森与向警予
在长沙师范学院时,毛泽东就和好友萧瑜花了 6 周时间,在湖南六个县一边行走一边乞讨。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预言,“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毛泽东后来告诉斯诺:
•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赢得了中国,谁解决了土地问题谁就赢得了农民。
萧三借给毛泽东一本书《世界英杰传》,毛泽东对萧三说:
• 中国应该有华盛顿这样的伟人。
亲苏派不敢光明正大攻击毛泽东,就把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当作替身。第四次反围剿期间,博古主张坚守阵地,遭到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上书反对,博古指责罗明为“机会主义”,邓小平、毛泽覃、谢伟俊、古柏被定为罗明路线的代表进行批判。邓小平被免职。
罗明
04 皇帝的轿子
萧克回忆,当时红六军团只有一张从地理书上撕下来的全国地图,只标有省会、大山大河、最重要县城,基本毫无用处。在山里穿行时,当地农民也无法描绘身处何处、一问三不知。
红军移动的阵型被刘伯承比喻为“皇帝的轿子”,形成一个盒子型阵列,中间是总部和 5000 名抬着辎重的脚夫——长征开始一两天,脚夫就开始悄悄溜回家了,他们觉得永远无法找到回江西老家的路。红军犹如缓慢移动的象群。
早期的顺利不是运气,而是周恩来和广东军阀陈济棠达成了“借道”的秘密协议。
红军的另一个秘密武器是情报。周恩来甚至安排党员学习魔术师胡迪克的绝技,一旦被捕可以挣脱手铐脚镣。来自上海的无线电密码破译专家刘鼎截获并破译了国民党的密码,国民党似乎对此茫然不知。而国民党从未破解过红军的密码。
国民党对红军的行踪往往非常滞后。1934 年 12 月蒋介石在南昌大肆庆功。红军撤离很久之后国民党还在轰炸瑞金。11 月 9 日《纽约时报》报道约四万红军正在离开江西和福建向西移动,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次关于长征的报道。3 周后《纽约时报》确认,红军已经被国民党击溃。
05 湘江战役
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将 1934 年 11 月 30 日和 12 月 1 日视为长征最危险的两天。一、三军团主力部队已经过江,但指挥机关、妇女、辎重、伤病员都未过江。红军陷入了经典的军事危局:首尾割裂,江两岸各有一半。
何键调集四个师于 11 月 28 日开始攻击红军。可怕的是,原来主动撤退的白崇禧重新加入了进攻的队伍。
结果极为惨烈:红军少年国际师没了,三十四师没了,红三军团十八团没了,红八军团一些重要部队打没了。
刘伯承写道:尽管红军渡过了湘江,代价却过于高昂,损失了一半以上的部队。战役之后,当地群众流传这么一句令人心碎的话: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聂荣臻的结论是:敌人来得太快,我们行动太慢。
三十四师师长周子昆从包围中逃回。李德破口大骂,要求将其枪毙。他命令警卫员把周捆起来,警卫员没有听令。毛泽东说,“由我来处理这件事吧”,他把周带出了房间。
湘江战役的沉重损失,为终结李德、博古的统治吹响了号角。
06 担架上的中央小组
由于染病,毛泽东和王稼祥都需要担架。在担架上的聊天,让毛泽东迅速把王稼祥争取到自己这一边。毛泽东后来说,能在与李德、博古的较量中胜出,王稼祥居功至伟。洛甫(张闻天)也与毛泽东越来越靠近了。
毛泽东、洛甫、王稼祥后来被称为“中央小组”。
07 三无贵州
贵州,有名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流行鸦片,黔军是著名的双枪兵——步枪+烟枪。鸦片在贵州可以作为货币流通。1934 年贵州幼儿夭折率达五成。
湘江战役后,红军要翻越老山界。很多人抬在担架上,山道极为陡峭,只能容得下一只脚,伤员必须自己走。悬崖脚下满是哀嚎呻吟的马。朱德在日记中写道:
• 贵州百姓自称“干人”——什么东西都被抢干了。
12 月 11 日举行通道会议,两年前被解除中央军委职务的毛泽东又受邀参加了会议,而且很快掌握了局面。这是 1932 年以来毛泽东第一次在军事委员会会议上讲话。毛泽东建议放弃与贺龙会合的努力,改为进入贵州。不然,等待红军的将是灭顶之灾。
12 月 18 日举行黎平会议,毛泽东建议挺进遵义,他认为黔军毫无战斗力。1 月 9 日红军总部抵达遵义。与此同时,国民党中央军接管了贵阳。
红军每人发了一两块银元,一个银元就可以去川菜馆饱餐一顿。红军以飞快的速度把遵义的美食饱尝一遍。
08 遵义会议
1 月 15 日遵义会议召开。会议厅中央坐着博古、毛泽东、周恩来。李德坐在门边——这是被边缘化的标志。王稼祥躺在担架上参会——腹中插了一根橡皮管。
其他与会者还有:朱德、陈云、洛甫(张闻天)、邓发、刘少奇、何克全(凯丰),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中央秘书长兼《红星报》主编邓小平列席会议。
总书记博古第一个发言,他辩解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要是因为国民党军队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以及红军协调不力。
周恩来第二个发言,他坦然承认路线错误——用堡垒对堡垒。他没有试图推诿,愿意承担责任。
接下来毛泽东发言,他讲了一个小时,比任何人都长得多。毛泽东指出:数量劣势不是原因,红军在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中照样把数量占优势的国民党打得落花流水;错误在于军事方针:防御时的保守主义、进攻时的冒险主义、转移时的逃跑主义。
与会者为毛泽东的讲话喝彩,因为他讲出了大多数指挥员的心声。李德听得面红耳赤,拼命抽烟。
毛泽东之后是王稼祥发言,他说:李德和博古必须下来,毛泽东必须取得红军指挥权。
李德强调自己只是外来的代表,只是顾问,自己的建议是否采纳完全取决于你们。
周恩来再次发言,同意毛泽东的批评,建议任命毛泽东为最高指挥。
聂荣臻也躺在担架上发言,一见到李德他就怒不可遏。
只有一个人支持李德和博古:何克全。何对毛泽东说,“你对马列主义一窍不通,你也就是看过《孙子兵法》而已”。
两个四川人聂荣臻、刘伯承建议红军改道,到川西北建立根据地。
遵义会议后,所有人都已经清楚谁是真正的领导。遵义会议不仅确立了毛泽东的指挥权,也宣告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开始摆脱莫斯科太上皇的摆布走向独立。1948 年斯大林让米高扬转告毛泽东:不要过长江,放蒋介石一条生路。毛泽东拒绝了,他写道: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遵义会议也标志着一个伟大的政治组合的出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组合将延续一生。这样的伙伴关系在中国政治史上可谓凤毛麟角。毛是哲人、诗人,心比火热,梦比天高;周是实干家,是人际专家和守铺子的掌柜,以政治风度、外交手腕和头脑机智闻名世界。
毛周
09 游击战的十六字秘诀
重新出发的红军,丢弃了补给和辎重,速度和机动性成了最大的资本。全世界没有一支部队能像红军那样如此快速地翻山越岭,市镇一座接一座地因为红军突然出现而瞠目结舌。
红军有了十六字信条:
•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十六个字,是游击战的精髓,把红军从绝境中拯救了出来。
10 分秒必争娄山关
遵义会议后并非一帆风顺。红军在青杠坡战役遭遇凶险:最初以为遭遇的是贵州的鸦片军,交火以后才发现是川军精锐部队。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亲自指挥战斗。军委在战斗中召开紧急会议,这是绝无仅有的。红军最后决定渡过赤水河撤退。
红军开始展现灵活性,令蒋介石迷惑不解。对红军的行踪,国民党时常滞后一周左右,国民党甚至不知道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曾经失而复得。
连林彪也抱怨军队行动太快,需要休息。林彪建议先休整再慢慢去遵义路上的险隘娄山关。
毛泽东和林彪
强悍的彭德怀坚持必须第二天早上就发起攻击。1935 年 2 月 26 日早上八九点钟,贵州军阀王家烈从遵义出发赶往娄山关。上午 11 点,彭德怀得到消息:红军和国民党军离娄山关距离差不多一样。彭下令部队跑步前进。下午 3 点,红军占领了娄山关,只比敌人快了5分钟,敌人的援军离红军只有 200 米左右。这关键的 5 分钟,为红军赢得了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接下来几天,红军把敌人两个师、八个团打得丢盔弃甲。国民党吴奇伟的部队向红军缴械投降。
夺得娄山关,惊心动魄,真是千钧一发。娄山关的胜利激动人心,已经累到骨头里的红军精神为之一振。当即,毛泽东写下长征以来的第一首诗《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遵义附近一座老教堂里,躺满了伤员,包括 19 岁的胡耀邦。胡耀邦回忆说:
红小鬼胡耀邦
• 那时对死从来没什么想法。如果不战斗,等待我们的也是死亡。我们整晚都醒着。因为受伤的侦察兵孔宪权一直在大叫“杀!杀!杀!”红军战士就是这么吼着冲向敌人的。
11 茅台
红军几乎不发一枪占领了茅台镇。茅台是一个人口三四千人的肮脏小镇,街道狭窄泥泞。镇上弥漫着酒糟发酵的辛辣气息。茅台镇是白酒和鸦片运输的交通中心和食盐的大型转运点。
传说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村的小伙子,不知道茅台是什么东西,买了酒泼在长满水疱的脚上——这可能只是传说。有人说李德喝了太多茅台,一周都没睡醒。所有人都品尝了茅台,没有喝光的被携带上路。
红军在茅台第三次度过赤水河。
蒋介石的前敌总指挥薛岳,连续三天空中侦察找不到红军,蒋介石在电话中破口大骂。蒋的警卫员说,蒋把话筒摔在地上,像一头小牛一样四处乱蹦,嘴里骂骂咧咧。
红军突然出现在贵阳附近——只有几十公里距离。贵阳几乎没有军队。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惊慌失措——他命令准备 20 个可靠的向导、一批高大健壮的马匹、两抬上好的轿子。蒋介石命令滇军司令孙渡火速救援,恰好中了毛泽东的设计——金沙江向红军敞开了大门。时任贵阳警备司令王天锡说:
• 共产党这次行动非常高明,他们牵着蒋介石的鼻子走。
12 歃血为盟
在会理,林彪抱怨“这样(绕来绕去)会把部队拖垮的”。毛泽东驳斥林彪,“你知道什么?你就是个娃娃。”
从会理到大渡河有 1000 里路程,红军必须抢在蒋介石之前到达。红军路途上遇到了不明真相的彝族群众和彝族部族武装的阻挡。
由于红军严格执行纪律,绝不向彝族同胞开枪,彝族首领小叶丹深受感动。他在亲自见到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后,对红军更是深怀敬意,提出要与刘伯承司令员按照彝族习俗歃血为盟,刘伯承欣然应允,结为兄弟。
13 留守
陈毅是周恩来南昌起义的战友。选择让陈毅留守的原因是:他能力非凡,熟悉苏区的每一个弯、每一处关隘。但陈毅在1957年说:没有提前征询指挥员的意见就把他放在如此责任重大的位置上是不妥当的。
陈毅告诉项英:上山打游击是活下来唯一的方式。项英说这是“情绪不好,悲观失望”。陈毅召集群众开会动情地说:
• 大家请把我们的伤员带回家去,他们是红军的儿子,都还年轻。他们可以给你们做个好儿子、好女婿,能替你们干活……将来没准还可以为你们报仇。
还没讲完,伤员和农民都哭了起来。一天之内,每个伤员找到一户农家安置。
曾担任红军政治部副主任的贺昌被国民党士兵包围,用最后一颗子弹开枪自尽。
1935 年 3 月 4 日红军下山遭遇伏击,队伍只剩下 200 多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牺牲。
瞿秋白等人离开瑞金,希望能绕道去上海或者香港,结果被捕牺牲。瞿秋白从容不迫点燃一根香烟、喝光一杯威士忌,以俄文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古柏和毛泽东之弟毛泽覃也在突围中牺牲。
陈毅后来说,留守的红军“过得像野兽一样”。在油山的密林中,大约还剩下 600 多名红军。陈毅和项英躲藏在森林密处,学习动物才有的本能,能嗅出生人的味道,能听到腿脚擦过草叶的沙沙声,瞧一眼草地就知道有没有人经过。他们从不在一个藏身地点连续过两夜,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经常转移多次。
项英后来告诉斯诺:有两年时间,穿的是同一件棉军服,晚上睡觉从不脱下,鞋子也不脱,一有风吹草动就能奔逃。
为了帮陈毅清理化脓的伤口,警卫员拿绳子将陈毅的腿绑在树上,这样就不会颤抖的太厉害。
1936 年陈毅差点落入圈套。他冒险去山下城市去与打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陈海接头。陈毅到了地下联络点,发现门口贴了封条,一个老人告诉陈毅:陈海已经叛变。陈海已带领国民党军队上山袭击游击队指挥部。陈丕显等人躲在山顶茅草中才躲过一劫。国民党放火烧山,大火逼近红军藏身地点,幸好一场雷阵雨浇灭了大火。陈毅说,这是马克思的在天之灵换来了大雨。
由于与红军主力失联,直到 1936 年 12 月长征结束一年后,游击队依然毫不知情。1936 年西安事变后,国共建立统一战线,但陈毅、项英和 300 多人的生活涛声依旧。直到 1937 年冬,陈毅才从报纸上看到了西安事变的消息。陈毅下山,与地方国民党军官会谈。项英去了南昌,在八路军联络处碰到了叶剑英和博古。
14 飞夺泸定桥
国民党宣传,红军将在大渡口覆灭,一如 73 年前的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毛泽东平静地说:
• 我们是革命者,历史已经改变。过去的事情不会重演。
大渡河没有桥,泸定桥是例外。泸定桥建于康熙年间,有十三条铁索支撑。
毛泽东再次选择杨成武指挥的先锋团四团开辟这条通道。杨成武对战士们传达了林彪的命令:“军委限定 29 日前夺取泸定桥,你们必须全速前进,尽一切可能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
攻城拔寨的“长征先锋官”杨成武上将
四团抛弃了所有装备,只留下弹药,小跑前进。杨成武率团急行军,发现河对岸也有一支部队。杨成武决定赌一把:他让司号员对河对岸的国民党军队发号,说自己是国民党部队,刚消灭了一批赤匪。杨成武开心地说,“我们蒙住了他们”,国民党部队开始宿营,而红军继续前进。
太累了,有些红军一边走路一边睡着了,还有人从路上滚了下去。有些战士几个人拴在一起。
大渡河桥上的木板大部分已被拆除。杨成武命令大家吃饱,下午 4 点开始进攻。22 个战士组成突击队,冒着火力一寸寸向前挪动。后面的战士拿着木板跟着突击队后面,一边爬一边铺木板。国军在木头上浇上煤油,桥上燃起了大火。红军被熏的乌黑,有的衣服着火。他们最终冲过大渡桥,国民党军队吓得扭头就跑。
在这次自杀式袭击中,22 名突击战士只牺牲了 4 位。当时国民党守军有两个营,但其中一个营在河岸,没有起到作用。一位国民党军官后来说,国军的枪支已经老得掉牙,子弹也发霉了。
半夜时,刘伯承、聂荣臻赶到了。刘伯承在桥边默默看了一会说:
• 呵,泸定桥,我们终于胜利了,但我们真是为你付出了不少牺牲。
15 大雪山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直线距离不到 160 公里,但中间隔着大雪山。夹金山高 4300 米,当地人称为神山,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飞过去。
士兵们被通知:要用布条缠在头上保护眼睛,以防雪盲;要匀速前进,不要突然停下;不能在高处停歇,爬山前要吃饱;要穿厚衣服。
到了山顶最好滑下山,滑下去的时候,有些人摔断了筋骨,有些人掉下悬崖牺牲了。由于无法抬担架,很多伤员尚未下山就牺牲了。
对红军战士而言,雪山是长征以来最艰难的经历,比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更难。精力充沛的林彪在夹金山顶上多次昏迷。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一度几乎昏厥。
16 危险的会师
红四军派李先念去迎接红一军。李先念没料到双方近在咫尺。部队一度交上了火,幸好没人受伤。
6 月 25 日毛泽东与张国焘会师,两人拥抱在一起。然而,从第一刻起,博弈之弦始终紧绷。
毛泽东与张国焘
张国焘也是参加一大的元老,跟随周恩来参加了南昌起义,他和徐向前带领部队从鄂豫皖转战到川西北。
会面前,毛泽东在雨中驻足等待,张国焘飞马而至,差点把雨水溅了毛泽东一身。
张国焘问周恩来,“你们有多少人啊?”机敏的周反问,“你们有多少人呢?”张答,“十万人。”周说,“我们有三万人”。双方都有夸大。实际上,张国焘的作战部队有七八万人。红一军只有不到 1 万人。
张国焘曾经对红四军进行了残酷的清洗,师长许继慎被杀害。徐向前一度被指控。廖仲恺的儿子廖承志险些被处决,幸亏他精于绘画,能临摹地图,刻绘的蜡纸模版令人叫绝,才得以保命。1936 年红四军抵达陕北,周恩来立即干预此事,廖才得以释放。廖承志在画笔、刻刀、蜡纸面前鞠躬:
• 如果不是有你们,我可能早已没命了。
带着手铐走完长征的廖承志(后来出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7 过草地
两河口会议,周恩来和张国焘谈话,向他提出“统一指挥”:张国焘任军委副主席。张“欣然”赞成。中央要求部队北上。
张国焘的秘书带了牛肉干、大米和银元拜访彭德怀,聂荣臻也收到了类似的公关。秘书暗示,应该先南下而非北上。
红军开始北上,进入了“中国最人迹罕至的地区”,没人居住,地图也无标注。大草地布满沼泽,可以把一支部队连皮带骨吞得干干净净,不留痕迹。要避开死亡陷阱,唯一的办法是攻下国民党把守的松潘。
周恩来起草了进攻松潘的计划,张国焘擅自改动了计划,包围了松潘但并未发动直接进攻。当时,松潘镇仅有胡宗南轻兵驻守。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学生胡宗南 1943 年说,“当时手里没什么人。我自己想,红军把握俘虏了该怎么办?”
张国焘之所以蓄意破坏,是因为他并不想北上,认为红军应该转向西南。张国焘的手下李先念认为,“张有野心图谋取代毛泽东和中央。”张坚持西进,毛泽东认为西进会愈发脱离中国的政治环境,红军影响力会不断下降。
周恩来患上了“肝脓肿”,陷入了昏迷,缺席毛儿盖军事会议。
在沙窝会议,双方达成妥协:将部队分成左路军和右路军,将各自的部队混编。朱德任总指挥,张国焘为总政委,刘伯承是参谋长。统帅部随左路军(主要是红四军)。
右路军有林彪、彭德怀、徐向前、叶剑英,张国焘的副手陈昌浩任政委。毛泽东、周恩来随右路军。
实际上,两路军都在张国焘指挥下,一方面军 9000 人,四方面军八万人。
杨成武再次负责探路大草地。这片花卉的天堂全年平均气温刚在冰点之上,天气比苏州美女的脾气还要变化莫测。沼泽像豆腐般松软,掉进去的还没等到同志前来救援就已经没顶不见。赶来救援的人往往一同被吞没。胡耀邦回忆:
• 整整八天,我连一个人影也没看到。
戴医生说:
• 没有人,一个也没有。以前我们任何人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孤零零的,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我们了。
由于没有可以点火的柴禾,红军把青稞颗粒咀嚼下肚,一半人患上了血痢。战士们收割了青稞,在地上留下了欠条,毛泽东后来告诉斯诺:
• 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红军取了粮食欠给藏民的外债。
前面的部队把能吃的都吃了,后面的部队煮起了皮带和马具。水大部分有毒,野草也有剧毒。很多战士喝了水腹泻不止,剧烈痉挛死去。
粗糙的谷子和麦粒带着血迹从肠道里拍出来,后卫部队饥饿难耐,像麻雀一样从同志们的粪便中寻找食物,把没有消化的谷子和麦粒洗净煮开吞下去。盐是另一个元凶。草地里没有盐分。
一个战士走着路突然倒下,口里喃喃念叨着老家的地名,然后说,“跟家里人说我没了”,就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突然走到了终点。
后来出任副总理的姬鹏飞说:
• 草地上损失的战士比雪山还多。
18 毛泽东的人生至暗时刻
9 月 3 日张国焘向右路军发电报说左路军在阿坝停止了行军,因为噶曲河水暴涨。接到张国焘电文,毛泽东的阵营里一片哗然。
毛泽东后来告诉斯诺,那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党的命运岌岌可危”。红军有可能同室操戈,长征可能前功尽弃。
毛泽东立即召开中央委员会会议,电告张国焘继续北进,电报一封接一封催促。
彭德怀把红三军团部署在毛泽东住处附近的隐蔽位置,以防万一。
9 月 9 日上午张国焘向自己的副手陈昌浩发出密电,电文须陈昌浩亲自译出。但由于当时陈昌浩在会议上讲话,一名电译员译出后交给了叶剑英。
叶剑英没有看内容,直接去找陈昌浩,陈说,“等会儿,你没看到我现在正忙?”
电文紧急,叶剑英瞧了一眼内容,立刻明白它的重要性。电文里一句关键语句是指示陈昌浩“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叶剑英借口上厕所,立即去找毛泽东。毛泽东看了电报,告诉叶剑英不要告诉别人他知道了电报内容。毛说,“你做的很好。”
此后,毛泽东念念不忘,赞扬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有一次,他摸着自己的脑袋,风趣地对人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毛泽东、叶剑英、邓小平
1976 年,叶剑英元帅又一次挺身而出,同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一起,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再次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叶剑英、华国锋
当时毛泽东的部队分散在各处。彭德怀问毛泽东,“如果四方面军要解散三军团怎么办?”彭建议,“为了避免红军打红军的不幸,可以考虑扣押人质”。毛泽东拒绝了这个提议。
9 日下午陈昌浩向毛泽东传达了张国焘的命令。杨尚昆说,“陈昌浩对张国焘言听计从,对毛泽东的话不为所动。”
毛泽东借口必须和中央委员会同事商议,离开总部回到红三军团驻地。红三军团只有 4000 人,一军团差不多。军力悬殊,毛泽东认为,张国焘很可能采取强制行动。
分秒必争。三军团决定凌晨两点起程。作为幌子,叶剑英被派去告诉陈昌浩:如果部队回头重新过草地,需要准备口粮,10 日一早去收割青稞。
最危险的任务落在叶剑英和杨尚昆头上,他们必须悄悄离开总部,不能引起怀疑。他们需要把自己工作组的人尽可能多地带出来“收谷子”,命令一个人一个人地秘密传达。
习仲勋、叶剑英、许世友、杨尚昆
凌晨两点,叶剑英和杨尚昆溜出了总部。天亮时看到叶剑英和杨尚昆,彭德怀长长地松了口气。
一觉醒来,陈昌浩发现毛泽东的人不见了,他问军队指挥徐向前,“事情很奇怪,我们是不是派部队去追他们?”徐向前的回答在后来半个世纪一次次被人引用:
• 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徐向前和叶剑英因为制止了这场冲突,立下大功。杨尚昆说:
• 这是红军历史上非常危急的时刻。一旦出现冲突,我们今天在哪里就不知道了。
毛泽东和四方面军的六七十名干部谈话,脾气暴烈的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也在其中。身材高大的德国人李德被安排站在李特身后防止他向毛泽东开枪。毛泽东说:
• 南下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前面走,给你们开路,欢迎你们跟上来。我相信不出一年你们就会来的(毛泽东说对了,连时间几乎都一天不差)。
毛泽东说完话,李特跳起来叫道毛泽东有罪,犯了逃跑主义错误。李德给了李特一个熊抱,李特动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