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是人民领袖毛泽东诞辰125周年纪念日。作为一个甘肃人,我们应该了解毛主席与甘肃有关的一些历史故事。

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
1 夺取天险腊子口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1935年9月,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境内。16日,红一军第二师第四团进攻腊子口,毛泽东亲随红一军前进,直接指挥战役。经过激烈战斗,17日清晨,夺取天险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道。
2 一份报纸定乾坤

大公报复印件
在攻破腊子口后,1935年9月20日,红军抵达宕昌县哈达铺。一份报纸的出现,为今后的革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央红军到达哈达铺前夕,毛泽东交给红一军团直属部队侦察连连长梁兴初一个任务:“你们给我找点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近期的,各种报纸都给搞几份来。这是一个特殊任务哟!”
于是,毛泽东从国民党的报纸《大公报》上获得了刘志丹、徐海东领导的陕甘红军还存在的消息。这一发现,使毛泽东决定率领红军向陕甘根据地进发。
3 神马救红军

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白马塑像
1935年10月3日至5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党和红军领导人宿营静宁县界石铺,召开群众大会,宣讲抗日政策。
10月4日后半夜,拴在马棚里的那匹毛主席骑的白色高头大马不停地朝陕北方向惊叫。警卫员陈昌奉觉得有危险,当即叫主席起床收拾好文件资料,护卫着毛主席、周恩来等连夜翻山撤离界石铺。
结果,二三个小时后,国民党毛炳文三个团就向界石铺猛追过来。这时,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已安全转移,并朝宁夏单家集前进。这生死存亡的几个小时,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成为永恒,那匹洁白的战马也定格在了这座小院子。
4 武山一夜住宿留下红色遗址

鸳鸯镇费家山毛主席居住旧址
1935年9月26日,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武山县鸳鸯镇。红军在即将渡过渭河时遭遇来自武山、陇西方向国民党部队的夹击,毛主席镇定从容地指挥红军击溃前来堵截的敌人。有人建议毛主席继续赶路,毛主席淡然地说:“他们不敢来的!”于是部队行军至费家山、水家沟一带宿营。毛主席在费家山村的村民费孝忠家中居住,办公一夜后离开,继续向北挺进。
5 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会宁会师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
1936年9月下旬,毛泽东和周恩来商议三军会师的地点,周恩来表示和彭德怀商量过,认为在会宁为好。会宁北依黄河,东南紧靠西兰公路,有秦陇锁钥之称。毛泽东在了解了国民党军队的兵力部署后,决定在会宁会师。毛泽东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古人虽然起了个好名字,可人民仍然没有得安宁,现在三军一会合,人民就会得安宁。”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
6 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诞生地
1935年9月17日凌晨,红一方面军攻破天险腊子口之后,一路直下,傍晚到达岷县麻子川乡旋窝村。毛泽东当时随红一方面军一起住在村中。
红军长征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最后翻过岷山,曙光在前,胜利在望,《长征》一诗就这样开始酝酿。后来毛泽东在为这首诗所作的注释中也说:“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作于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
7 当面称赞“刘巧儿”

刘巧儿原型封芝琴
毛泽东很喜爱评剧艺术,曾先后观看新凤霞演出的九出戏。1949年,新凤霞首次在中南海表演《刘巧儿》时,第一场大幕刚拉起,人们看到熟悉的窑洞布景便热烈鼓掌,舞台中央的新凤霞则吓得忘了词,只好哼着调子糊弄了过去。演出完毕,毛泽东接见她,评价说唱得不错,好听,可是一开场几句听不清楚。
这与甘肃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刘巧儿的原型是甘肃省华池县人,原名封芝琴,乳名捧儿。
8 关心甘肃文化教育事业

毛泽东为陇东中学题词
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作出在陇东建立一所中等学校的决定,确定学校名称为“陕甘宁边区陇东中学”,毛泽东为陇东中学题写了校名。
1942年7月7日,陇东地委机关报《救亡报》出版至第474期,地委领导呈请毛泽东为报纸题词,毛泽东欣然题写了《陇东报》的报名,至此,《救亡报》改为《陇东报》。
9 县长赔瓜

毛泽东为李培福题词
李培福,华池县人。1937年11月,李培福调任陕甘宁边区华池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40年秋季的一天,县政府通信员的马受惊踩坏了一位农民种的西瓜。李培福得知后,与通信员一同来到农民家向他赔礼道歉,并用自己的津贴赔了瓜钱。这位农民连呼他是“清官”,并将此事报告给毛主席,“县长赔瓜”的故事在边区传为佳话。1943年2月,李倍福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中央西北局高干会议,受到表彰,毛主席在他的奖状上亲笔题书“面向群众”四个大字。
|